评价指标体系的混乱与评价方法的选择不当,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们对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的目的和评价的意义认识不清或认识不全,因此,有必要先澄清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的定义。结合本书提出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模型,作者认为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是以国际市场为评价舞台,以某一产业为评价对象,以国家(或区域)为评价单元,以其他国家(或区域)的同一产业为参照对象,坚持客观性、全面性和典型性的评价原则,通过系统分析与对比研究,认清该国这一产业的国际竞争现状,明确产业的竞争优势和竞争潜力,找出产业差距,旨在为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而服务的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从这一定义不仅可以明确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的目的和意义,而且还可以清楚地了解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的范围、原则和对象,为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明了方向。其中,评价原则是整个评价工作的总纲领,只有深入理解和正确把握好这三大原则,才能使评价指标的设计更加科学、评价方法的选择更加适宜、评价结果更加合理。为此,这里对三大原则作一详细的介绍。
(1)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客观地评价产业国际竞争力随时间变化的动态特征,即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过去、现状和竞争潜能,这是因为产业国际竞争不仅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从时间序列角度分析有助于理解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动态特征。第二,客观地评价产业自身的成长特征,如产业发展阶段、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这是因为在不同的产业发展阶段,产业国际竞争的竞争形式、竞争内容及竞争的激烈程度都会有很大差异,只有明确产业的发展阶段才能更深刻地了解产业国际竞争态势的转变。第三,客观地评价产业的外部环境特征,包括一国(或地区)国情、世界经济、产业国际分工格局及国际竞争环境等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种种外部环境因素,这是因为外部环境不仅是产业生存、发展和竞争的基础条件,而且还是产业内部要素的催化剂,外部环境的协调有序发展有助于产业内部要素更好地发挥作用。此外,深刻认识外部环境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规律有助于制定与外部环境相协调的产业发展战略。
(2)全面性原则。这里的全面性原则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应该包括经济效益的评价和社会效益的评价两个方面。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观来看,经济效益应该服从社会效益,那种以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恶化为代价的产业发展模式终将被节约的、环保的、可持续的产业发展模式所取代。第二,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应该包括产业数量的评价和产业质量的评价两个方面。从产业价值链分析看出,产业国际竞争不仅需要产业在规模方面具有一定的总量优势,而且还需要产业在质量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优势,数量是资源丰度的体现,质量是资源品质的反映,两者是产业在不同维度的竞争内容,不具有替代关系。第三,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应该包括产业的输出能力和引进能力。从产业内贸易发展趋势来看,国际间的相互依赖性越来越强,产品和服务日益呈现出多国籍身份,产业发展不仅表现为对外的资本输出、产品出口、生产加工等输出能力,同时,也伴随有大量的技术引进、资金流入和产品进口等消化、吸收能力的增强。这是因为,出口是产业优势要素扩张的表现,进口是对产业短缺资源的有益补充,进口反过来又促进更多的出口,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3)典型性原则。这里的典型性原则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应该抓住产业国际竞争的主要矛盾,即抓住本国产业在世界产业价值链中的主要竞争环节进行重点分析与评价。第二,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应该重点分析那些对产业国际竞争力起主要影响作用的因素而不是面面俱到地分析全部因素,全面分析不仅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实际意义的。第三,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应该选取一些含义明确、数据可靠、且具有较强代表性的指标,并且要尽量保证指标的相互独立,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