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73700000035

第35章 白云千载空悠悠——黄鹤楼

黃鹤楼是武汉的标志,不登黄鹤楼就等于没到武汉。

黄鹤楼位于武昌西边的黄鹤矶头。它背依蛇山,前瞰大江,隔江与龟山相望。据说“黄鹤楼以山得名”。蛇山原名黄鹄山,“鹄”与“鹤”,古代通用,所以又称黃鹤山。“黄鹄山蛇行而西,吸于江,其首隆然”,就山形山色而言,很像一只黄鹤扑向江心,所谓“黄山鹄立”,就是这个意思。另据传说,古时仙人曾乘黄鹤在此憩息,三国时蜀人费文伟也是在这里跨鹤登仙的,因而才有黃鹤楼之名。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当时是用于军事瞭望和指挥的一座岗楼。龟蛇锁江,一片浩瀚苍茫,站在蛇山的岗楼之上,望江上战船,看江北敌阵,令旗下风云奔走,谈笑间敌人灰飞烟灭,这是一个何等的去处啊。只是这军事岗楼后来就演变成登临游憩、文人吟诗作画的胜地,与湖南的岳阳楼、江西的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自魏晋南北朝起,历代骚人墨客荟萃于此,登楼放歌,借景抒怀,席以日久,黄鹤楼遂成为山川人文相互倚重的文化名楼。

说起黄鹤楼的出名,必须得提到两位唐代诗人,一位是名不见经传的崔颢,一位是大名鼎鼎的李白。

崔颢的事迹,今人知道的很少,只知道他是汴州(今开封)人,中过进士,《河岳英灵集》说崔颢少年时写诗相当浮艳,晚年才变为常体,风骨凛然。有资料记载崔颢“有文无行”,似乎他的品德很坏,有赌钱、喝酒、好色等坏毛病,但也准以考证。崔颢的诗,现存只有几十首,以《黄鹤楼》历来为人们传诵: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第一句又作“昔人已乘白云去”,据考证“白云去”似乎更为真实自然,然而多年来以讹传讹,读者也许更愿意相信诗中所说的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黃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来。这首诗先写景,后抒情,一气贯注,浑然天成。由白云悠悠,黄鹤一去不返入手,描绘了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和芳草覆盖的鹦鹉洲的景色,进而眺望远方,寻找故乡,抒发远行游子“人在天涯”的忧伤。严羽的《沧浪诗话》评价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这当然不一定公允,然而也说明后人对这首诗的喜爱。仔细读来,这首诗构思也并没有什么出奇之处。诗人凭吊黄鹤楼先是回顾它的历史,进而由历史写到了现在,描绘了眼前看到的景色,最后由眼前之景勾起了诗人的乡愁。诗作由古及今、由近及远的写景抒情,自然平淡,娓娓道来,也没有什么特殊之处。由于诗作写的是所有游子共有的乡愁,因而很能激起文人的共鸣,但是,它何以能有如此高的声誉呢?

这也可能与这首诗引出的一个故事有关。

据说李白游历山水,在许多地方都留下了诗作。当他登上黄鹤楼时,被楼上楼下的美景引得诗兴大发,正想题诗留念时,忽然抬头看见楼上崔颢题的诗,他连连称赞,觉得崔颢的诗已经道尽了自己心中所想,因而搁笔不书。由于这个故事流传甚广,后人还在黄鹤楼东侧,修建一亭,名曰李白搁笔亭,以志其事。更有人说李白看到崔颢的诗后,赞不绝口,于是念了四句打油诗“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然后就悻悻而去了。这种说法附会的成分很大,李白如果真的那么嫉贤妒能,如果看到了崔颢的题诗就恨不能捶碎黄鹤楼的话,那他完全可以不用评价,他一言不发走了就可以了,何必要跺足捶胸地给别人留下话柄呢?实际上李白非常喜爱黃鹤楼,他在诗中曾写道“一忝青云客,三登黃鹤楼”(《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可见他曾多次上过黄鹤楼,应该说是留连忘返,而李白本人也写有描写黃鹤楼的诗作。

比如人们非常熟悉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故人从黄鹤楼下的江上出发,一叶孤帆顺流而下。在黄鹤楼饯别挚友,孤帆远影融进了蓝天,只见长工向天边流去。诗中的“孤帆”不是说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写诗人的全部注意力只集中在友人坐的那一只船上。黄鹤楼边的李白,看着好友孟浩然乘坐的船张起风帆,渐去渐远,渐去渐小,只剩下一个模糊的黑点,直到终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处,诗人久久地伫立,久久地凝望,长江向天边流去,两位诗人浓浓的友情,也随着这奔流的长江水奔流不尽。这也是黄鹤楼边的绝唱,并不比崔颢的诗差。李白写黄鹤楼的诗还有“黄鹤高楼已捶碎,黃鹤仙人无所依。黄鹤上天诉玉帝,却放黄鹤江南归……”(《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捶碎黃鹤楼》)等等,也是相当的雄奇。那么,这个流传已久的李白搁笔的传说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清人顾景星的《黄鹤楼诗集序》称,“黄鹤楼唐前不甚著名,崔颢作七律诗未有激赏者,李白天才俊放,见颢诗搁笔,去金陵凤凰台,拟其体,然后颢诗名,而楼益著”。实际上早在清人之前,类似的说法就很多了,李白做过一首《登金陵凤凰台》,其学习、仿效崔颢诗的痕迹是很明显的,李白、崔颢在黄鹤楼题诗上肯定有所关联,李白搁笔的传说当不会是空穴来风。

李白还写过一首七律《鹦鸥鹉洲》: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

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这首诗从构思到抒情可以说和崔颢的《黄鹤楼》非常相似,甚至可以说是崔诗的翻版,因为艺术成就不高,后人很少论及。李白在金陵凤凰台还写过一首怀古的七律《登金陵凤凰台》,这首诗后人往往和崔颢的《黄鹤楼》相提并论: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凤凰台的旧址在今南京凤台山上,传说南朝宋代元嘉十六年(439),有三只凤凰飞集这里,宋文帝便在山顶筑台,名为凤凰台。这首诗从地名的来历展开想像,凤台山的上空曾飞翔着羽毛五彩的凤凰,眼前却只见长江滔滔流逝。诗人站在空台上,对着悠悠江水,沉思着历史的盛衰。三山高耸入云,好像有一半在青天之外,白鹭洲分开了长江和秦淮河。《世说新语》里记了这么一个故事:晋元帝曾问太子:“是长安近呢,还是太阳近?”皇太子回答说:“太阳近。”明帝问是什么原因。太子说:“现在我抬眼只见太阳,不见长安。”原来他的所谓太阳,指的是皇帝,他的父亲。从这个故事开始,“日”与“长安”发生了关系。李白这诗中“浮雲蔽曰”当是指高力士、杨国忠等人蒙蔽明皇。“浮云”挡住了长安,遮住了太阳,奸佞的小人挡住了他进取的道路,诗人对此抱着忧愤的情怀。这首诗从怀古入手,联想到六朝古都的沧桑变化,进而描写眼前的景物而抒情,这种写法和崔颢的《黄鹤楼》非常相似,明显带有模仿学习的痕迹,然而这首诗也有明显和崔诗不同的地方,其第二联的怀古内容为崔诗所无,其结尾的抒情也与崔诗有不同的内容,可见李白在学习别人过程中的创新。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春日忆李白》杜甫),李白无疑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成就远在崔颢之上,然而在黄鹤楼的题诗上,李白确实略逊一筹,金无足赤、瑕不掩瑜,这本来是很正常的,让人惊叹的是李白学习别人的精神。李白对自己的才华是非常自信的,曾自称“荆门倒屈宋”、“作赋凌相如”,自许很高,然而李白也是一个学习前人不遗余力的人,就是对同时代的成就比自己低的诗人,他也能虚心学习,这是很令人钦佩的。

关于黃鹤楼题诗李白让人感动的一点还有他的率真,“眼前有景道不得”,不管自己名气再大,成就再高,不知为不知,写不出来就是写不出来,不硬撑,不自负,不目中无人,这是值得后人称赞的。名人是人们心中的偶像,本来就备受关注,就更应该虚心自励了。

旅行指南

龟山

龟山是武汉市名胜古迹较多的地方。它位于武汉市汉阳城北,东临长江,北带汉水,西背月湖,南濒莲花湖,山势龙盘虎踞,和武昌蛇山央江对峙,形势十分险峻。相传大禹治水到此,遇一水怪作乱,数载不克,后得灵龟降伏水怪,治水成功,后灵龟化为一山,即龟山。在龟山东端,有禹功矶、禹王庙、摩崖石刻等古迹。晴川阁遗址在禹功矶上,与蛇山矶头上的黄鹤楼隔江相望。

古琴台

古琴台又名伯牙台,位于汉阳龟山西麓,月湖东畔。相传古时有位名叫俞伯牙的琴师曾在此弹琴,抒发情怀,樵夫钟子期听懂了琴声申的含义,二人遂结为知已。后来,钟子期病故,俞伯牙悲痛不已,在友人墓前将琴摔碎,从此不再弹琴。这就是“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典故,“知音”一词即由此而来。古琴台是后人为纪念这一对挚友而修建的。

同类推荐
  • 中华对联(第三卷)

    中华对联(第三卷)

    中华对联,也称“楹联”、“楹贴”、“对子”,是悬挂或粘贴在壁间柱上的联语,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汉语言文学艺术形式,相传起源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见《蜀梼杌》),谓之“题桃符”,至宋时推广用在楹柱——厅堂门前的柱子上,后又普遍作为装饰及交际庆吊之用。
  • 故乡他乡:上海青年支边往事

    故乡他乡:上海青年支边往事

    他们,是一群有着共同经历的人;看上去已经不年轻了,脸上印着沧桑,有的生出白发,而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支边青年”。那么,他们究竟是新疆的上海人,还是上海的新疆人?究竟是支边青年,还是知识青年?究竟是应当扎根边疆,还是应当落叶归根?这一连串的话题,将会成为历史的过去,却依然是留到今天的记忆。
  • 河流穿过针眼:音乐卷

    河流穿过针眼:音乐卷

    本书分为六卷,均为作者多年写作精华,其中音乐卷《河流穿过针眼》为作者的音乐随笔,共计73篇文章,皆与音乐,乐器,歌曲相关,语言流畅,写作手法独特,篇篇角度不同,独树一帜,优美感人,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与音乐有关的散文集。
  • 劳动者札记

    劳动者札记

    本书是一本真正描写、歌颂劳动者的诗集,谨以献给在不同工作岗位上劳动的人们。作为一名劳动者,作者在劳动之余,采用折叠分行的形式,将所见所闻一一记录下来。
  • 网络写手名家100

    网络写手名家100

    本书选取网络写手名家100人,把2000年以前出现且比较活跃的写手作为第一代;2000至2004年前出现并比较活跃的写手为第二代;2004至2008年段出现并比较活跃的写手为第三代;2008年后出现且比较活跃的写手为第四代。介绍每一个人的自然情况、写作历程、作品点击率等以及对代表作进行分析评论,这对于整体了解当下网络写作的状况是有很好的参考意义的。本书是贴近网络文学现实的普及性、知识性读物。
热门推荐
  • 魔道鲜师

    魔道鲜师

    又宅又欠又三八又强大的恶魔的邪神古猫宁……来人间当老师,和都有奇异身份的学生们聚集在一个班级。会引发什么故事呢?
  • 琴道独行

    琴道独行

    ——琴之为物,圣人制之,以正心术,导政事,和六气,调玉烛,实天地之灵气,太古之神物,乃圣人治世之音,君子修养之物。——八音之中,惟弦为最,而琴为之首。——众器之中,琴德最优。意外重生的林漠,义无反顾地踏上了琴之大道,纵百转千回,踽踽独行,其心不悔,至死方休。“他是前无古人,或许也是后无来者的、最伟大的琴师,不,或许用他的粉丝们的称呼更为恰当,他是,琴仙。”——《时代经典》
  • 佩剑行

    佩剑行

    这个世上有很多的秘密,有着可以飞天遁地的强大修士,也有着各式各样怀揣着不同目的的人。这一切曾经离热爱打猎的山村青年姜离非常的远。只是在那一天,姜离救下了一个人,获赠了一把剑,从此他的生活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无数的隐秘围绕着他,无数的仇恨吞噬着他,暗害父亲之仇,杀害妻子之仇,当他在报仇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时候,却发现一切都是那样的让人疯狂,即使是曾经最亲密之人也不可信任!
  • 综漫之雨宫怜子

    综漫之雨宫怜子

    我不出声也不书写我不低唤你的名字这段感情里有罪孽这名字里有痛楚变成风也不敢和你相遇。——雨宫怜子------------------本文主兄战,涉及兄战、地狱少女、网王。
  • 历史名人的养生之道

    历史名人的养生之道

    本书选取了大量历史名人的养生经验和养生故事,融合知识性和趣味性,力求以通俗的文笔传达给读者丰富的养生信息。
  • 爱与杀戮双绝:嘹原

    爱与杀戮双绝:嘹原

    她终于明白她只是他的一颗小小的棋子罢了,任人摆布的棋子。而这个弱肉强食的大陆上,被作为实验品的试炼者们,深不可测的王室斗争,一切的一切究竟会引出一个怎样惊天动地的秘密............
  • 冥伐

    冥伐

    一个传承自远古的神秘种族,他们所拥有的能力是什么?为何每一次的现身,换来的都是无尽的恐慌?他们出现又是在象征着什么?下一次的现身又是何处?他们的身份何人知晓?是身不由己?还是如世人所说,他们是……
  • 妃常了得—奈何妖妃

    妃常了得—奈何妖妃

    她是他的王妃,他是她的挚爱。她是他的苦难,他是她的执着。她是他的故事,他是她的传说。”王妃,王来了。““什么,狼来了。”“是王来了!”“那可比狼更可怕,快闪。”
  • 银色之夜

    银色之夜

    “方羽,你是星月家族最后一只吸血鬼,这是一段已经注定的旅程。”十三夜站在我的面前对我说道,清冽的月光照耀在她那随风而舞的秀发上,泛起点点荧光。......我叫方羽,是一名普通的高中学生,有天突然收到了一封奇怪的包裹。盒子里面是一支洁白的羽毛和一封绢丝信件。就在这个暑假即将到来的夏天,突然转来了一名漂亮的女孩儿,做了我的同桌——她的名字叫做十三夜。在十三夜介入我的生活之后,一系列的奇异的事情被渐渐揭开,我发现了我特殊的身世之谜,原来这个世界并不像我们所看到的那样。我是一只吸血鬼......
  • 魂云心决

    魂云心决

    邱耀祖是一位普通的高中生,在一次车祸中灵魂穿越到强大的邱家一个也叫邱耀祖的废材上。然而这个以前的邱耀祖得罪了上官家族的大小姐,家族只好要他出去躲避。然而邱耀祖桃花运连连,在修炼过程中,遇美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