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件,不计个人利害得失。心胸狭窄,与人为难、与己为难,时常忧愁,局促不安,就不可能成为君子。君子做事光明磊落,小人做事见不得人。
孔子讲出了两种人的心境。君子光明磊落,不忧不惧,所以心胸宽广坦荡;小人患得患失,忙于算计,又每每庸人自扰,疑心他人算计自己,所以经常陷于忧惧之中,心绪不宁。
一个人需要有坦荡荡的态度,才能坦然看待人生。面对不公正的待遇,要能够宽容地处理。一个人的胸怀能容得下多少人,就能够赢得多少人。自古有成天下之志者必有容天下之量,而后能成天下之功。宏大的器量,宽阔的胸襟,对一个人的事业成败至关重要。
爱默生说:“宽容是一种雅量、文明、胸怀,更是一种人生的境界。宽容了别人就等于宽容了自己,宽容的同时也创造了生命的美丽。”宽容是制止报复的良方,善于宽容的人不会被世上不平之事所摆弄,即使受了他人的伤害,也决不去冤冤相报,而是时时提醒自己:“邪恶到我为止。”
一位女演员,失恋后怨恨和报复心使她的面孔变得僵硬而多皱。她去找一位最有名的化妆师为她美容,这位化妆师深知她的心理状态,中肯地告诉她:“你如果不消除心中的怨和恨,我敢说全世界任何美容师也无法美化你的容貌。”
如果我们心中充满了怨恨,那么就会没有愉悦的心情,而且更会损害健康,于是伤害最大的还是自己。我们要养成君子的心态,坦然看待问题。
在交际中,言人过失之前,先想一想是否是自己错了,还是自己没有表达清楚使得其误解,坦荡荡间承认自己的过失,不卑不亢间坚持自己的原则,无声无息间将冲突化解。在坦然间宽恕别人的过失,其实也是为了你自己不产生怨,让自己有一天的好心情。
慧能大师诗云:“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超脱物外、超越自我,以平常心观不平常事,则事事平常。过于计较,过于思虑,人们就会被杂念所困,就是失去自我,成为杂念之奴。我们不要去想得到了又如何,失去又如何,反而可能做得更好。得失心不放下,想要不痛苦都不可能。人生有太多的欲望,不懂得放下只能与忧愁相伴,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方向。人生有太多的诱惑,不懂得放下只能在诱惑的旋涡中丧生。
现在我们处在一个浮躁的社会,人们会为了蝇头小利耿耿于怀,会为了一些冲突和矛盾彻夜难眠。忧生于得失,惧生于得失;没有得失心,亦无所忧惧。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阅历的增加,人们会对这个简单的道理有着越来越多的体验。这体验是简单的、迟缓的、时隐时现、若有若无的,然而又是挥之不去、与日俱增的。
我们知道,中国历朝历代都有许许多多关于君子的格言,可是世间的君子却不见增多,反倒愈发罕见起来。这究竟是为什么?作君子究竟能够给人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呢?用当前势利的眼光看,什么好处也没有!如果我们一定要找出某种好处的话,那便只是一种心灵上的慰藉而已。这,大概也便是孔子当年的体验吧。
君子胸襟开阔、心地纯洁,因而坦坦荡荡;小人营营苟苟、患得患失,因而悲悲戚戚。老百姓们有句俗话,叫做“自己没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叫门”。因此,作个君子也许什么好处也没有,但却求个踏实。相反,在现实生活中,小人得志的现象是常有的:靠溜须拍马而当官、靠坑蒙拐骗而发财的大有人在。倘若以外在的得失相比较,作君子还真不合算呢!可是,那些当了官、发了财的小人们难道就真的幸福吗?倒也未必。今天要“打假”,那些制造假冒伪劣的人能不心虚么?明天要“反贪”,那些专搞贪污腐化的人能不害怕么?那些人未必能睡个踏实觉。
凭心而论,我们大多数人既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君子,也不是彻头彻尾的小人,而常常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正因如此,我们才既有“坦荡荡”的襟怀,又有“常戚戚”的体验,并经过日久天长而真正悟出究竟哪种状态更本真、更幸福、更有意义。
一个人应该光明磊落地对待自己,找到自己潜藏的人格。立身处世,事事都须谨慎;心思动念,更要磊落光明。一念、一言的偏差正是偏之毫厘,谬以千里。做人,就是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格。
卡里尔是一个老谋深算的大批发商,艾尔伯是一位初出茅庐的小批发商,艾尔伯从卡里尔那里购一批酱油,分三次取货。第一次到卡里尔处拉货,卡里尔早已算准了时候,先往酱油桶里倒了半桶水,又注入酱油。艾尔伯也粗心,没有检查,拉回去后才发现,他不由连呼上当。
第二次到卡里尔那里拉货,艾尔伯便多了一个心眼,拿了探子去。而卡里尔也偏偏早已料到了这一招,在头天晚上往桶里倒上水,然后放在院中,由于时值寒冬,一夜之间桶里的水都成了冰,又注入酱油。艾尔伯拿探子一试,提上来的果然是酱油,以为这次无事,便拉回去,待把酱油倒出来之后方知又上了当。
第三次到卡里尔那里拉货,艾尔伯不免又多了一个心眼儿,在用探子探时,还拉出来对照一下桶的深度。卡里尔又早已料到,在头一天晚上将桶倒入水后放倒,使水在一侧冻住,又注入酱油,艾尔伯果然再次上当。
故事到此便结束了,并没有那善恶终有报的下场。后来牧师把这个故事讲给一位教书的朋友听,不久教师就辞职下了海,不久便发了大财,买了别墅,有了汽车。再后来牧师又把这个故事讲给一位经商的朋友听,不久他就上了岸,做了教师,教出了一批善良正直的学生。
其实故事犹如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照见彼此的思想。只有做人光明磊落,做事光明正大,才能仰俯不愧天地,才不怕任何邪门歪道的侵犯和乘虚而入。
法国文学家雨果说:“做一个圣人,那是特殊情形;做一个正直的人,那却是为人的正轨。”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如果达到炉火纯青的最高境界时,其实和普通人没有什么特殊的区别,只是使自己的精神回归到纯真朴实的本性罢了。
光明磊落的人,会从容悠闲,心地平和地对待一切事物和一切人。宁静致远,坦荡明心,他必定会在生命的航行中乘风破浪,在五彩缤纷的生活中八面来风、游刃有余。
⊙原文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论语·八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