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8世纪末期,亚述帝国逐渐强大起来,并将都城设于位于底格里斯河上游东岸的尼尼微,其意为“上帝面前最伟大的都市”。现位于伊拉克的北部,与今天的摩苏尔城隔底格里斯河相望。《圣经》中曾经提到:“耶和华必伸手攻击北方,毁灭亚述,使尼尼微荒芜,干旱如旷野。”为什么连上帝都会遗弃尼尼微,而人们在后来的各种史料中都发现,尼尼微被称为“血腥的狮穴”,这样的称号是如何被赋予的呢?
在1847年,英国年轻的冒险家奥斯汀·亨利·莱亚德首次发现了尼尼微的遗址,日后,英国考古队曾组织多次发掘。在20世纪50年代后,人们将一部分的城墙、城门和王宫进行了修复。
尼尼微城市占地约有7.5平方千米,其形状极不规则,整个城墙呈现为内外两重,长约12千米,外墙带有带雉堞,间有城塔,内墙为土坯高墙。尼尼微一共有15座城门,其中有5座已经被发掘出来,目前,已经被发现的城内建筑主要包括了三组宫殿与两组神神庙。尼尼微的城南为西拿基立宫,城北是阿苏尔巴尼帕宫。两宫之间还有阿苏尔纳西尔帕二世宫、文字神纳布庙及爱与战争女神伊丝塔尔庙。城中有着设备完善的动、植物园,武器库及各种排水设施。其中出土了大量文物,包括浮雕石板,铭文泥板和艺术品,最为有名的出土文物为阿卡德王萨尔贡一世青铜像和国王猎狮图浮雕石板。
现存的史料中,最早提到尼尼微城的文献是公元前18世纪的亚述泥板文书。汉穆拉比时期,巴比伦王国拥有对尼尼微的统治权。进入公元前14世纪之后,尼尼微被米坦尼人占领,不久后,重新落入亚述人之手。过了一个世纪后,亚述王西拿基立正式登位,而尼尼微也在此时正式成为了亚述帝国的首都。作为当时最为强盛的亚述帝国的首都,尼尼微曾经一度车水马龙,热闹非凡,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强盛的都市之一。
虽然如此繁荣,但是尼尼微的名声却一直不好,在犹太人与其他民族的相关经典中,尼尼微被称为“血腥的狮穴”。亚述国王对待那些在战争中战败、却不肯投降的国家极为残酷,对他们进行了无情的屠杀和掠夺。在将对方的城市攻破之后,亚述的士兵也如国王般残酷地对待城中的人们,将他们的房屋烧掉、将他们的财产抢走、而且还将他们的妻子与儿女全部掳走。
但是亚述帝国的残暴不但没有把其他国家的人民吓倒,反而激起了更加猛烈的反抗。埃及率先独立,之后腓尼基、叙利亚和新巴比伦也相继独立。在公元前612年,新巴比伦和米底联军攻入尼尼微城,最后一位亚述帝王为了不被敌人所侮辱,纵身跃入了火海之中。尼尼微在经历了最初的繁荣与辉煌之后,又被洗劫一空,最终被付之一炬。
就这样,“血腥的狮穴”终于被关闭了,一代名城尼尼微与显赫一时的军事帝国亚述一起,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黄土掩埋了一切,直到人们将其重新翻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