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小时看成60分钟的人,比看作一小时的人多60倍。
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个人在单位里忙得团团转,可是当你问他忙些什么时,他却回答不出来,只说自己忙死了。这样的人总是瞎忙,做事没有条理性,一会儿做这一会儿做那,一件事情没有做完,又跑去做另一件事,结果第一件事情又要重新来做。不仅浪费时间,浪费精力,还浪费心情,而对于自己的能力却没有半点提高,甚至稍微复杂一点的工作都无法完成。
有这么一个故事:
两个毕业生同时应聘英特尔公司的部门经理助理。两个人实力相当。
面试官难以取舍。这时候,公司总裁秘书问了这两个人同一个问题:“假如你已进入公司担任经理助理,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会做什么?”第—个人答道:“我会等待经理前来给我分配任务。绝不会做自己的私事。”众考官摇了摇头。
第二个人答道:“上班第一件事是收电子邮件和信件,了解今天有哪些工作要完成,再根据轻重缓急把工作一件件列出来,按照时间顺序排一个表……”结果很快就出来了。第二个人被录用,第一个人被淘汰。这个问题主要考察应聘者做事是否有时间观念,时间观念对助理工作来说举足轻重。而第一个人完全误解了考官出题的用意,他的回答使考官觉得他过于被动,没有主见,做事需要别人来指点,这样的人有什么条理性可言?
你最宝贵的就是你手中的时间,要想做一个有价值的人,就要好好安排时间,不要浪费时间,因为浪费时间就等于浪费生命。
珍惜时间是人类一个永恒的话题,这可能缘于我们对生命的珍惜和对死亡的恐惧。同时,也由于时间既不能逆转,也不能储存,是一种不能再生的、特殊的资源。
时间可以毫不顾忌地被浪费,也可以有效地被利用。对时间的态度,这也是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分水岭。
我国古代有一个名叫董遇的学者,勤奋好学,很有学问,不少人拜他为师。但是董遇首先要求求学者把每篇文章读100遍。求学者觉得为难,因为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读书。于是便问:“如何才能有如此多的读书时间呢?”董遇答道:“为学当以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意思是说:冬天是一年里闲余的时间,夜晚是一天里闲余的时间,阴雨天是时节闲余的时间,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闲余的时间来读书。不就好办了吗?求学者听后恍然大悟,就抓紧时间学习了。
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素质的竞争。要增强竞争力,就必须不断充电,提高自身素质,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否则就会落后于时代的步伐,就会被社会所淘汰。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时间显得更为紧张。然而,我们又经常面临这样一种困境:想要不断地进修,提升自己,但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怎么办?答案只有一个:
就是充分利用闲余时间。闲余时间并不只限于古人董遇所指的时间范围,而泛指所有闲余时间。当然,在闲余时间之内也应合理安排,使学习与休息、家务、娱乐等活动兼顾,否则就会顾此失彼。应注意的是,闲余时间多是点点滴滴,稍纵即逝,往往为人们所忽视,如能珍惜它,积少成多,专注一件事,就可以有所作为,甚至可以成就一番事业。
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从小就热爱大自然,在上学的时候就利用闲暇时间广泛采集植物、昆虫的标本,而他的父亲则更希望他能够成为一名“尊贵的神父”,对他的爱好并不支持,甚至认为他不务正业。于是,他既要满足父母的要求,不耽误学业,又要发展自己的兴趣。他是怎么做的呢?或许在别人看来,达尔文是个不爱惜书籍的败家子,因为他每买一本新书,都要把它一页页撕下来,放在口袋里。
有人觉得奇怪,便问:“多可惜,一本书就这样被你毁了。”他回答:“我去外面采集标本,无法带上整本书,只能利用零碎的时间,躺在草地上把这一页的内容看完。把一本书保持完整很好,但是放在家里不看,岂不更可惜?对我而言,还是撕下来好。”达尔文正是这样想方设法充分利用一切闲暇时间,为他以后的事业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才使他成就了常人不能成就的伟业。
其实仔细想想,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时间都是被白白地浪费掉了。
在办公室工作的时候,你根本就不可能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到工作上,外人来访、接打电话都会打乱你原有的工作计划,甚至因为办公桌不整洁,在堆积如山的文件中寻找资料也会浪费宝贵的时间。所以,如果想在职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你就必须学会有效地抵抗厉害的时间杀手。
可能你会说,上班工作、下班休息,就这么简单,也无所谓珍惜不珍惜。那你就错了。时间对我们来说是零碎的,而珍惜时间就是要珍惜这零碎的时间。如果你按着下面的建议去做,你就会发现,每天你比别人多出了一、两个小时。
——计划。
你要为你的一天和一周制订一个计划,否则你就只有按照碰巧落到桌上的东西去分配你的时间,也就是完全由别人的行动来决定你办事的优先次序。请记住:没有任何东西比事先计划更能促使你把时间更集中地用到完成你的目标上来。
——工作表。
在纸的一面上,列出在某阶段特定的时间里要做的事情,例如开会、约会等等。在纸的另一面列出你待做的事项,你计划中在一天要完成的每一件事都列上。然后把纸的两面都审视一遍,并给每件事情的前面按照事情的重要程度标上序号。过一段时间,如果你发现你总是把一项工作从一天的表上移到另一天的表上,你可能就是在拖延,那你就必须严格按要求去做。
——帕金森定律。
帕金森说过,纷繁的工作会占满所有的时间。为避免帕金森定律在你的身上起作用,办法很简单:为某项工作定出较短的时间,你就会很快把它完成。这也就是你为什么要定出每天工作计划的目的所在。没有这样的计划,你对困难或者轻松的工作会产生倦怠,因为没有期限。
——改变习惯。
改变习惯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强迫自己按新设计的行为模式办事,直到这种模式生根为止。另一种是利用奖励办法来逐渐形成一种新的习惯。
——强制去完成。
古人云:“行百里者半九十”,工作也是如此。能够开始当然很好,继续做下去更好,但是不到结束,就不算你做完了你开始做的事情。我们很多人有把自己的工作做了一会儿又放在一边的习惯,还自我欺骗,好像已经完成了什么。这等于是在白白地浪费时间,因为你常常不得不回头再去做,你先前所用的时间就等于浪费了;同时,再回头做这件工作,你又要从头再来。
——沟通。
常常造成时间浪费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缺乏清楚、直接、恰当的沟通。伏尔泰说过:“天赐语言给人,是要使他能够隐藏他的真正感觉。”在我们和老板、同事和下属讲话的时候,常常说自己认为应该说的,或认为别人喜欢听的话,而没有表达出真正的意向。所以,坦诚明白地沟通对每一个有关的人都有好处,可以使大家都清清楚楚,避免在绕圈子上浪费时间。
——少睡一点。
每个人都需要8小时睡眠的说法,并不一定正确。有些人需要8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睡眠,但是绝大多数人少睡一点,也能过得不错。
当然,如果你少于8小时的睡眠确实不行,你也不要勉强。
——零碎的时间。
约好和你一起吃中饭的人迟到时,或者你在路上耽误了,或者银行里排队而向前移动缓慢时,不要把这些短暂的时间白白耗掉,你可做一些平常来不及做的某些事情,如想想某件事应该怎么做。
——周末。
保护你的周末,除非有紧急情况,否则不要让工作延长到周末。如果上帝在工作了6天之后还需要休息,那么你是谁呢?所以,周末你不妨彻底轻松一番,完全远离办公室或者工厂、公司的事务,这样会有助于运用下一周的时间。
——最重要的是今天。
好的时间管制是要认识到今天是我们唯一“能运用的时间”,一定要合理支配。过去已经是一去不复返了,未来只是意念中的事。世界上每一件事情的完成,都是由于某一个人或某些人认识到今天是行动的唯一时间。
如果你把最重要的任务安排在一天中最有效率的时间里去做,你就能花较少的力气,做较多的工作。一般来说,人的脑力巅峰是在上午10时至下午3时。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这个时间,有的人脑力巅峰却是中午12时到下午6时。人的一天之中,头脑最灵活的时间,是因人而异的。重要的是自己要找出自己的巅峰在哪里,低潮在哪里,并且好好地运用它。在信息庞杂、运转高速的职场,高效能人士必须在越来越少的时间内,完成越来越多的事情。在你的脑力低潮时间,可以做些简单的事,如接不重要的电话,或是看看报纸;而在巅峰时间,就应该全力以赴去做最重要的事。
每一个珍惜时间、希望自己能获得成功的人都应该切记:昨天是一张注销的支票,明天是一张期票,今天是手上的现金。因此,只有今天是我们唯一能利用的时间。
小不是成功,大也不是成功,由小变大才是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