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与10年后的自己作一次对话!
有一个青年,他想画一幅题为《青春的门槛》的画,他画了无数次,撕毁了无数次,久久地没有画成。
因为他心里淤塞着一团乱麻般的思绪,他怕迈出那青春的门槛,怕失去还没有享受够的青春……
是啊,青春的美好,不必详尽地铺陈,单单想到这一点便令人心醉——青春是一种特权!
“他还年轻!”这是人们对青春期中的红男绿女的一种覆盖面极宽的赦免。
“我还年轻!”这是自己对自己的一种近乎于全面的谅解。
然而岁月匆匆,一个那样的日子终于来临——脚尖触到了门槛,青春的门槛!
抬头一望,门槛外面是一个惊心动魄的世界!
迈出那门槛,责任和义务将沉重地压到肩头;啊,人际关系如此这般错综复杂,而自己终于不能再加回避:没有人轻易对你谅解和宽宥了,感情世界竟也变得如此迷离扑朔,原来绝不能轻言友谊和爱情;世界不是一幅画而是一种复杂深奥的存在,生活不是一首歌而是一篇难以答好的考卷,理想必须明晰并切实地做出抉择,事业是一趟已经开来不抓紧时间努力登上去便要迅即开走的列车……
你怎能不迈过那青春的门槛?
这是无可回避的。
你必须勇敢地迈出那青春的门槛!
当你脚尖触到青春的门槛时,你必须勇敢地失去青春!
只有丢失青春,才能换取成熟。
其实确切地谈论成熟的标志是困难的,因为成熟没有什么标志,或者说成熟的标志太多。一个人的言行举止,甚至通过一件微小的事件往往都反映着一个人的心态与修养。而且从不同的角度诠释成熟,成熟也有不同的标志。
虽然判断成熟并无确定的、统一的标准,但日常生活中,人们最为容易欠缺的和最不成熟的地方仍有共性。
(1)欺瞒症隐瞒真相,自欺欺人;面对挫折,采取否认、抵消、合理化、文过饰非或“酸葡萄态度”的方式去处理,这就是欺瞒症。
其心理特征是把挫折的原因外推到一件与已无关的事情上去,实质是随遇而安,推卸责任。比如面对人为的苦难,自嘲是必交的“学费”。
经历过60年代到70年代的“大批判”时代的成年人,恐怕不会忘记,当年人们这样振振有词地攻击西方:“别看他们物质生活丰裕,可他们精神空虚!”言下之意是,我们有道德资本,我们精神不空虚。
(2)近视症以“毕其功于一役”的表现为例,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大多不愿一点一滴地积累,不屑于去做小事,一味祈求投机性的暴发机会。虽然暴发欲本身不一定就那么坏,但是只要看看暴发欲后面隐藏着的动机,便可知道,不愿干小事的人并不意味着想干大事,不过是想一蹴而就,然后坐享其成。
(3)非我症对权威采取奴隶般的顶礼膜拜的态度。“不怕人笑话,就怕自己夸”,历来是不少中国人的座右铭;故作谦恭,自我贬低在中国则几乎历来是一张步入天国的通行证。
倘若受人夸奖,第一反应就是连声否认,轻者自称“过奖了”,重则把自己大贬一通,说得一钱不值才罢休;在总结成绩的时候,就得八竿子都打不着的诸路菩萨全请出来,利益均沾,什么“离不开领导的鼓励”啦,“离不开同事的合作”啦,“离不开食堂大师傅的支持”啦,等等。
(4)良知麻痹症我们不妨举些例子:一群朋友上饭店吃饭,大家总是争着付款结账,其礼让精神看上去让人感动,可同是这些人,单个地在商场排队购物,“夹塞”时却是脸不红、心不跳。单位里的“谦谦君子”,挤起公共汽车来却“勇猛无比”。卫生监督员在大庭广众面前对随地吐痰者罚起款来毫不客气,可在僻静之外,他却可以连吐三口。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
原因很简单:人们的内心深处缺乏是非感,他们对待道德、纪律和社会规则,完全是从恐畏罚款的角度去理解的。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之所以遵守社会规则,只是出于两个原因,一是怕“丢脸”,因为“脸面”关系到自己的地位和名声;二是有外在监督,而监督者的评价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在本单位装出一副“谦谦君子”的模样是必要的,因为周围的同事、领导把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看在眼里;在挤公共汽车时放肆一点是无所谓的,因为在这里大家都是陌路相逢,“谁知道谁是谁啊!”(5)守旧症本能地排斥新生事物。如在我们的生活中,对于某种方案,某种设想,或者某条道路的选择,人们习惯于以它们是否符合传统的选择来证明其合理与否。反映在教育方面,我们至今仍然自觉或不自觉地沿习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老路,崇尚知识而不注重能力的培养。
(6)依赖症不同的文化造成不同的人格。
一般说来,偏重个人目标的文化造就独立自主型人格;偏重家庭目标的文化产生依赖索求型人格;重社会团体目标的文化既有可能滋生独立自主倾向又有可能滋生依赖索求倾向。包括我们这一代青年人,以在父母面前当“伸手派”为耻的仍属少数;多数人还非常羡慕(或者嫉妒,至少不是藐视)那些“有个好爸爸”的幸运儿。
一个严重的问题还在于,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甚至历经沧桑都并不能确保一个人的成熟。成熟需要一个健康的自由的社会环境,需要个人独立的思考能力与常常的自我反省。从这个意义可以说,20岁的青年大都是幼稚的,即使他性格叛逆,因为他无法知道最基本的本应该知道的事实。
还要必须指出,成熟并不排斥纯真。真正的成熟是理性、智慧、纯真与道德的统一。成熟不是庸俗与市侩,然而这却常常成为国人判别成熟的标准,并以此为目标去模仿和追求。所以我们看到的“成熟的”中国人往往是庸俗不堪。妥协、顺服、苟且偷生、趋炎附势、唯利是从……这种庸俗而奴性的成熟是不值得羡慕的,这只是小人的智慧。蝇营狗苟的小人智慧只是获得了小利,并成不了什么出息。
如何从一个满面稚气的青年变成成熟老练的男人,往往是做成功人士的第一步。一个成熟的人在思想、感情、行动、经济上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对别人的依赖性少;明白人生之为何物,清楚自己要做什么事,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并且有切实的行动;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并且具备观察和洞察事物的能力;面对现实生活有较好的态度,对挫折、困难有相当的承受和抵抗能力。所以,20岁对于男人来说,是成熟和发生质变的飞跃阶段。只有抓住这一关键的黄金时期,尽一切可能地完善自我,化蛹为蝶,蜕变为一名成功人士,才能彻底赢得光辉一生和别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