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是一部举世公认的伟大兵书,很多国家的将军们甚至称它为“世界第一兵书”,把它作为培训军官的必读教材。《孙子兵法》早在公元七世纪就传到了日本,18世纪又被翻译成英、法、德、捷克、俄等语言在世界各国流传。直到今天,这本书仍然极受重视。海湾战争期间,多国部队的将领们制定战争计划时还把它作为参考读物。
这本书的作者孙武,生于春秋末期齐国的一个军事世家。孙武从青年时代起就多次参加诸侯间的征战,积累了丰富的战争经验。后来他来到吴国,写下了十三篇兵法。
当时的吴国常常遭到楚国的侵扰。吴王阖闾很想打败楚国,解除外侮。楚国有一个叫伍子胥的谋士,哥哥和父亲都被楚平王杀害了。伍子胥带着满腔仇恨逃到了吴国,把善于用兵的孙武推荐给吴王。吴王看完孙武的兵书后,立即召见孙武。见了孙武,吴王故意刁难他说:“我很佩服先生的学问,不知先生能不能训练出一支女兵队伍来?”
“当然能!”孙武自信地回答说。
吴王不信,就从后宫叫来一百零八个宫女,要求孙武把她们训练成一支能征善战的部队。孙武马上开始训练这支队伍,他将宫女分成两队,挑选了两名最受吴王宠爱的宫女做队长。然后把操练的内容和方法详细说了一遍,接着宣布了军队的纪律,最后他问:“你们记住了吗?”
“记住了!”宫女们回答。
于是孙武向她们发出了操练的口令。可宫女们听了口令后都嘻嘻哈哈地笑了起来。原来她们并没有把孙武的话当回事,他说的话她们一句也没记住。孙武又把刚才的话重复了几遍,然后第二次发号施令。这回宫女们笑得更厉害了。
孙武不再多说,命令左右把两个队长拉下去斩首。吴王大惊,忙派人替两队长说情,可孙武还是把她们斩了,另选了两名宫女做队长。这样一来,宫女们知道军令是怎么回事了,在接下来的训练中不敢再有丝毫马虎。训练结束后,孙武报告吴王说:
“队伍训练好了。现在只要大王一声令下,前面就算是火坑,她们都会奋不顾身地往前冲的。”
吴王十分佩服孙武的才干,请他做了将军,负责练兵伐楚。
伍子胥报仇心切,天天来催孙武出兵伐楚。当时楚国的兵力有二十万,而吴国不过四万。力量对比悬殊。怎样才能使四万人马发挥最大的效能呢?孙武把军队分成三支,轮番侵扰楚国边界,等楚军一迎击,他们马上就撤退。而楚军刚回去休整,吴军又前去骚扰,搞得楚军整天提心吊胆,疲惫不堪。
吴王和伍子胥了解到这个情况后,要孙武乘机进攻楚国,但孙武不同意,他认为要有战必胜,攻必克的把握才能出兵,而现在的时机还不成熟,必须耐心等待机会。
终于,机会来了。这一年,楚平王死了,楚昭王即位,把大权交给了宰相子常。子常经常向周围的小国勒索钱财,这些小国十分讨厌他,请求吴国庇护他们。孙武立即建议吴王出兵楚国。吴王任命孙武为大将,伍子胥为副将,征讨楚国。孙武果然用兵如神,大败楚军。
孙武的智慧不仅表现在用兵上,也表现在处世上,他认为居功自傲必招来灾祸。为吴国立下大功后,他谢绝了高官厚禄,回到了故乡齐国。他走后不久,吴国的很多功臣果然死于国内的政治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