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翟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他出生在鲁国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墨翟的父亲勤劳而俭朴,他很小就教育墨翟要勤俭节约,不要铺张浪费。有一次,吃晚饭的时候,墨翟给自己盛了很多的米,结果他没有全部吃完,父亲于是教训他说:“你应当从小就要学会俭朴,要时刻要求自己做到量腹而食,度身而衣。”
墨翟很惭愧地说:“我知道了,我一定会做到的。”
从此墨翟就时刻要求自己生活俭朴,这成为了他后来思想的一个组成部份。
墨翟很小的时候就接受了儒家的教育,老师教他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而墨翟对后四项尤其感兴趣。因为这几项能够促进人的动手能力。墨翟的老师也很着重培养墨翟的这方面的能力,他经常带墨翟去参观工匠们的作坊。有一次他带墨翟去了染布坊,他让墨翟观测布匹是怎样染成的。墨翟对工匠们的劳作很感兴趣,当他看得聚精会神时,他的老师说:“看到了吧,这些丝绢本来都是雪白雪白的,把它们放进黑色的染料中,就变成了黑的;把它们放在了黄色的染料中,就变成了黄色的。”
墨翟说:“丝会跟着染料的颜色来变化,是这样的吗?”
老师说:“是啊,做人的道理和染丝一模一样,所不同的是,丝是被人放进染料的,如何做人则完全是自己作出选择啊。”
墨翟明白了老师的意思,就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了。当他后来成为思想家收了门徒后,他也经常用这个例子来教导自己的学生。明白道理之后,墨翟就愈发地用功读书了,他博览群书,尤其喜欢看春秋列国中的人物故事,像伊尹、勾践就是他很喜欢的人物。
后来他的一个学生不解地问:“伊尹以前是做奴仆的,您怎么会喜欢他呢?”
墨翟说:“人都是平等的,一个人不管是平民还是奴隶都应当有做官的机会。伊尹虽然做过奴仆,但他的才能早已超过了一般的公卿啊。”
墨翟一生都非常喜欢看书,三十多岁时,他开始四处云游,当他南游到卫国去的时候,车中带了很多的书籍,他的学生弦唐子问他说:“先生出门为什么要带这么多书呢?”
墨翟说:“过去周公当政时,日理万机,每天早晨还要读很多书籍,晚上还要接见很多读书人。我现在没有什么公务在身,怎么敢不读书呢?”
墨翟除了学术渊博,思想深刻,还非常精通于机械制造。他曾经做了一只会飞的木鹰,在天上飞了三天三夜还没有掉下来。当人们赞叹他的手艺高超时,墨翟说:“这不算什么,我还有更绝的,没表现出来呢。”
墨翟的一生都在行动中,他除了参与日常的劳作和手工制作,他还四处推行他的思想。墨翟提倡兼爱,很多人反对他的这一主张,有个叫巫马子的人对墨翟说:“你倡导兼爱思想,并没有使人得到实惠;我主张不爱别人,也没有给人们造成危害。这不是一样的吗?你为什么要自以为是地攻击我呢?”
墨翟说:“有个地方失了火,一个人主张取水要浇灭它,一个人却主张拿来柴火想使它着得更旺。虽然两个人一时并没有付诸于实际行动,造成的影响却不一样的。”
墨翟主张非攻,反对战争,当他听说鲁班为楚国做云梯,准备攻打别的国家时,他就去拜见鲁班说:“我特意来请你杀掉一个侮辱我的人。”
鲁班生气地说:“我为人慈善,怎么会帮你杀人呢?”
墨翟说:“你在为楚国的军队做云梯、战车、攻城武器,让楚军攻城略地,杀害其他国家的人民,这岂不是比杀一个人更严重吗?”
鲁班明白了,表示不再为楚军做事了。墨翟除了制止战争还四处推广他的学说。有一次,他去宋国,宋王问墨翟,“你认为现在危害最大的是什么?”
墨翟说:“国家之间相互征战,家庭之间相互不和,人与人之间相互欺诈。”
宋王说:“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
墨翟说:“要实行教育,让大家认清共同的利益,兼相爱,勿相害。”
宋王说:“你还能讲得更具体一些吗?”
墨翟说:“有力量的要以力帮助他人,有财产的要以财物帮助他人,有学问的要以道理帮助他人。如果人们都这么去做了,天下还愁不太平吗?”
虽然墨翟为推广他的学说制止战争作了很大的努力,但是,没有一个国家对他的学说真正感兴趣,几千年过去,战争依然发生,而且越演越烈,这不能不说是人间的一种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