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美国东岸马里兰的Sloan拍卖公司举办春季拍卖,之前寄来拍卖图录。这个拍卖公司,通常没有大好的东西,算是个中拍吧,偶然也有些让人心动的拍品。因是中拍,价格往往不惊人。
那次的拍卖会,在众多的东方古玩中,有一套五件头的粉彩外销瓷,比较抢眼。五件中有两件是花觚,三件是将军罐,均有五十厘米高,开光人物亭台楼阁纹饰,小桥流水,妇人和孩童穿着富丽,孩子欢乐地玩耍,有妇人托腮想心事,有妇人过桥,还有人端着装盛食品的托盘,济济一堂,人丁兴旺的景象。底色是用典型外销瓷的枣熟红色,此外有蓝、绿、红和黑,山上的林木是外销瓷特有的雪青色,响响亮亮一派富丽荣华气象。
这样的大型组合件,自康熙年间开始就是出口瓷的一个重要类别。在英、法、德语中,超过三件以上一套的组合花瓶叫Garniture,也是成套室内陈设的意思。因其形制的大气,纹饰的繁富,色彩的丰饶,而享誉欧洲豪富人家和贵族人家,一时也曾洛阳纸贵。
康熙组合件当时主要为外销瓷,国内反而不多见。而在美国,这样的组合件倒不时见得到,不光在拍卖会上,路边古玩店和小镇古玩店,也偶然会出现,并非难寻踪迹。假如不求完整一套外销瓷,那么出口的碗、盘、茶具,那就更多了。不过近来这样的东西,也不是很容易找到了。
在中国古时,将女儿出嫁,也多有随身带五件套瓷器作为陪嫁的习俗,这种五件套嫁妆和外销的五件套室内陈设瓷,都是由三个将军罐和两个花觚组成。拍卖会上那套瓷器,是清中期典型的粉彩瓷外销,因为国内的瓷器一般不用枣熟红作底色,也很少用雪青色。这套瓷器若不是中国直接出口,就是西洋人定制,也或许是皇帝对入觐使者的赏赐?这里的故事和缘由已经无从溯追。拍卖图录上的这套瓷器既喧哗热闹,而且完整无伤,历经时日没有失散,其中一个瓶口内还贴有前一次拍卖的标记,真十分难得。
拍卖会图录上标明的起拍价,不算很高,当然只是在无人竞争的情况下的价格,假如竞争激烈,最后是什么价格就无法预估了。去马里兰之前,我们设定了一个底价,假如在底价之下,我们可以争取,过了底价,就不打算争下去了。毕竟,在我们看来,外销瓷还是不同,这套五件套组合瓷的纹饰也不是经典人物故事,画工算不得最精好,只是在我们的收藏中,缺少这个门类,希望能够填补上这个缺。
那场拍卖会去了不少华人,正式开拍前,大家都对自己看准要买的东西细细端详。认识不认识的华人之间,都点个头打个招呼,并不说什么,然后拿了号依次入座。跟我们一道去的方先生是个爽快人,他也非常喜欢那套瓷器,但见我们是特意为那套瓷器而去,就表示不跟我们争了,不要中国买家之间把价格抬得太高,最后大家买不成。并且,方先生还跟坐在后排一位也属意于此的华人买家打个招呼,说你是喜欢清代彩瓷的,就不要跟我们争了。那人也爽快,便同意了。那次的拍卖会去的人不是非常多,意欲收藏这套大件组合瓷的买家,又为我们退出了竞拍。而美国人中的买家,竟无一人对出口瓷有竞拍兴趣,这样一来,那套瓷器就是以拍卖会的起拍价成交。
想起来蛮有意思,几百年前,中国的出口瓷在欧洲豪族中,是展示财富和地位的一种陈设符号,而如今很多家藏的外销瓷,拿到拍卖会上出售,倒还是中国人有了收藏的意愿,并花钱带回家里。嫁出去的女儿,并非是泼出去的水。
回到家里,把五件瓷器排开,一字儿放在壁炉的台架上,可惜真不如在拍卖会上看着气魄。器上的纹饰原本十分热闹,到了我家,却见得冷清。看了再看,方才明白,中国瓷器不论大小,只要是精品,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它们能从容享用大空间,一间屋子放一件上好瓷器,也让人感到它是君临天下的。
假如你对中国的外销瓷有兴趣,愿意而且有时间开车到处寻宝,那么还是有机会在小镇的古玩店里,碰上外销瓷的,这种机会比碰到中国瓷器的机会总要略多一分,因为美国有很多人家过去都有收藏外销瓷的习惯,如今年岁大了,出手给古玩店。假如你碰得巧,就能碰上。瓷器的寿命,只要保护得当,总是比人的寿数长久得多,也是山不转水转,总会在喜爱它们的人手里,一时聚散,代代相传。我们这些藏者,不过都是它们的驿站。(谢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