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47300000010

第10章 语言艺术与审美效应

在现代文学史上,郁达夫散文独树一帜。刘海粟对其曾有过这样的评价:“达夫的散文,如行云流水,时映霞蔚。他和古代写景抒情之作不相蹈袭,而又得其神髓,写到山水,尤其他故乡富阳一带风光,不愧是一位大画师。他把诗人的灵感赋予了每一朵浪花、每一片绿叶、每一块巉岩、每一株小草,让大自然的一切具有性格和情味,再把风俗人情穿插其间,浓淡疏密,无往不美,灵动浑成,功力惊人。”因而读郁达夫的散文,可以令人陶醉,使人赏心悦目,获得一种如诗如乐的美感。达夫散文之所以能获得这样大的创作成就,有如此的艺术魅力,我以为除了作者深通文学艺术理论,并具有很深的造诣外,在很大的程度上依靠的是丰富的学识、奔放的感情和生动的语言表现力,本节即从语言的表现力这一角度,对郁达夫散文所产生的特殊审美效应进行了探讨。

一、词语的修饰和选用

郁达夫的散文,在行文中很讲究词语的修饰和选用,从而获得语言活泼、形象,并富有生气的艺术效果。如在《闽游滴沥之二》中,描写闽江的秀丽时说道:“……扬子江没有她的绿,富春江不及她的曲,珠江比不上她的静。”这段文字中所选用的三个形容词“绿”、“曲”、“静”,表现了事物在色彩、形状、情态上所具有的美感和优势,说明“她”已达到了无与伦比的地步;选用的同义词“没有”、“不及”、“比不上”,又表示了程度上不如,如果只用一个“没有”或“不及”来表示,那么语言的活泼多变和富有生气的效果也就不存在了。这样生动、贴切、优美的描写,在郁达夫的散文中可以说比比皆是,足见作者那深厚的文学功力。

这一特点还表现在作者行文中的摹声和绘音(即象声词的使用)上,通过音响的感染力,使语言音调和谐、形象逼真,表现了一种独特的情感。如《送仿吾的行》中,那“亭铜、亭铜”的钟磬声,既是客观的声响,又仿佛是惜别之情的传达;《苏州烟雨记》中,醒人的凉风“休休”地吹,夹杂着“嗒嗒”的马蹄声,在比较中达到细致摹声的效果;《南游日记》中,岑寂、恐怖的黑夜,树枝树叶在寒风中“息列索落”地怪响;《移家琐记》中,三更人静时“笃笃笃笃”的敲小竹排的声音,飞鹰掠过时“嘘嘘朔朔”的声音;《还乡记》中,夜晚,微风吹来,宁静的湖面起了几声“豁豁”的浪声,一支吸尽的烟头丢入湖里,“啾”的响了一声,主人公对着湖心发出“噢噢”的长啸……所有这些声响的描摹,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两者结合,烘托了环境,渲染了气氛,同时又把人物内心深处的孤独情感,惟妙惟肖地传达了出来。

另外,郁达夫散文词语的修饰还体现在古典文学词汇的融入上,但又显得通俗易懂,而且往往会产生诗的意境。试看下面两段文字:

悠悠的碧落,一天一天地高远起来。清凉的早晚,觉得天寒袖薄,要缝件夹衣,更换单衫。楼头思妇,见了鹅黄的柳色,牵情望远,在绸衾的梦里,每欲奔赴玉门关外去。(《苏州烟雨记》)

立在五峰书院的楼上,只听得见四围飞瀑的清音,仰视天小,鸟飞不渡,对视五峰,青紫无言,向东展望,略见白云远树,浮漾在楔形阔处的空中。一种幽静、清新、伟大的感觉,自然而然地袭向人来……(《浙东景物记略·方岩纪静》)

前一段文字中的“悠悠的碧落”、“天寒袖薄”、“楼头思妇”、“牵情望远”、“绸衾的梦里”,以及后一段文字中的“仰视天小”、“鸟飞不渡”、“对视五峰”、“青紫无言”等,都是纯古典或仿古典的词句在郁达夫散文中的运用,这一方式明显地表现了作者对疏野清奇词语的爱好。这种凝练、典雅的语句,给人以幽远之感,同时又切合文中所写之景、所抒之情。白话与文言两种格调的文字交织在一起,呈现出一种清新、隽永之态,从而也增添了文章的美感。

二、句式的变化

郁达夫的散文还常通过运用句式的长短变化、整齐和对应、均衡与错落等手段来表情达意,会产生一种疏密有致、和谐流畅的节奏感和韵律美。试读下面两段文字:

踏上了西楼后面的露台去一看:既不见火,又不见人,周围上下,只是同海水似的月光,月光下又只是同神话中的巨人似的石壁,天色苍苍,只余一线,四围岑寂,远远的也听得见些断续的人声。奇异,神秘,幽寂,诡怪,当时的那一种感觉,我真不知道要用些什么字来才形容得出!(《雁荡山的秋月》)

五步一转弯,三步一上岭,一面是流泉涡旋的深坑万丈,一面又是鸟飞不到的绝壁千寻。转一个弯,变一番景色,上一条岭,辟一个天地,上上下下,去去回回,我们在仙霞山中,龙溪岸上,自北去南,因为要绕过仙霞关去,汽车足足走了有一个多钟头的山路。山的高,水的深,与夫弯的多,路的险,不折不扣的说将出来,比杭州的九溪十八涧,起码总要超过三百多倍。(《浙东景物纪略·仙霞纪险》)

这两段文字中,有长句,也有短句,长句语意舒缓、绵细,短句语意急促、明快,长、短穿插相间,气韵一紧一松,产生了舒缓平静而又跌宕起伏的节奏,读之,柔婉自在、韵味缠绵,且富有情致,给人一种清新爽利、如诗如乐的艺术享受。这样的文句,在郁达夫的散文中随处可见。

三、修辞格的运用

在文章中适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格,能使语言形象化、具体化,从而也增添了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更便于抒发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和情感。郁达夫散文就具有这样的特点。他通常善用比喻、对比、对偶、排比、拟人、摹状、引用、警句等修辞手法,语言既准确又生动,既清丽又富于文采。

试看《浙东景物记略》中,关于“冰山纪秀”的一段描写:

玉山城里的人家,实在整洁得很。沿城河的一排住宅,明窗几净,倒影溪中,远看好像是威尼斯市里的通衢。太阳斜了,城里头起了炊烟,水上的微波,也渐渐地渐渐地带上了红影。西北的高山一带,有一个尖峰突起,活像是倒插的笔尖……

这是一幅非常迷人的小城夕照图,但仔细观察便发现:与小城暮色的优美恬静格调相对——那映在水中的“倒插的笔尖”,总让人难以忘掉与这梦幻般世界相对立的现实社会(将山峰比喻成笔尖,同时又暗含着对比的手法),这“梦与现实”的对照在郁达夫的散文中经常得到重现(如《钓台的春昼》、《方岩纪静》、《闽游滴沥之四》等篇,均都如此)。作者愈是对自己欣赏的景物氛围大加渲染,便愈是容易让人产生象外象的思想,从而也“透露出作家憎厌污浊险恶之尘世,追求一种安适宁静之佳境的渴望”(17),这是郁达夫散文设计和创造意境的手段之一。

再如在《青岛、济南、北平、北戴河的巡游》一文中,作者对青岛的最初印象:

(青岛)比无论哪一个港市,都要清新些,美丽些。香港没有她的复杂,广州不及她的洁净,上海比她欠清静,烟台比她更渺小……以女人来比青岛,她像是一个大家的闺秀;以人种来说青岛,她像是一个在情热之中隐藏着身份的南欧美妇人。

这段文字中融合了多种修辞格:有排比、有比喻、有拟人。从修辞格的使用上可以看出,作者为了表现青岛的清新和风景的优美,可谓泼墨点染,用尽了心思,形神毕肖地把自己的感触和对青岛的迷恋,真实地再现了出来,同时也由此引出一番对青岛被明显殖民地化(即当时所谓洋化和“堕落化”)的某种不满。

四、取调于幽默与诙谐的情趣

在郁达夫散文(尤其是纪游散文)中,作者一方面表现出对疏野清奇的词语的爱好(前文已言及,不再赘述),另一方面,郁达夫的散文取调于幽默诙谐的情趣,这与作为小说家的郁达夫是大不相同的,并且行文中那幽默诙谐的语言常常会在不经意之处溢出,却又总给人以畅快之感,并且令人回味。如在《出昱岭关记》里,作者写他们一行数人在昱岭关口的“留念”活动:几个人拍了一些照片,而同行中的某一位却在关门边撒了一泡尿,“以留作过关的纪念碑”。读到“纪念碑”这三个字,立即让人感到一种对那个时代“神圣和崇拜”之物的调侃和亵渎,不禁使人会心一笑。再如在《闽游滴沥之四》中,作者描写那不高不大、不巍峨的清秀“鼓岭”,觉得它犹如小家碧玉般玲珑,接着,作者又随意点续上一句:“这小家碧玉的无暴发户气,却正是鼓岭唯一迷人之处。”由此,人们便会联想到大腹便便的“暴发户”,立时会悟出几分讽刺味的幽默而感到回味无穷。

这种手法的运用,一方面因为幽默是使记游文学更像纯正的文学所必须的固有艺术格调之一,另一方面则更是出于对中国现实社会和文坛现状的考虑。这都是来自于作者自身创作实践的总结,它构成了郁达夫散文创作中的重要语言表述方式之一。而这一表述方式,更多地体现在他的杂文(议论性散文)之中——“明喻暗讽,借题发挥;嬉笑怒骂,针砭时弊”(121)。如在《说木铎少年》中,作者借古喻今,巧妙地勾勒出现代帮闲走狗文人的嘴脸;在《声东击西》中,嘲笑了国民党的腐败怯弱、不敢抗日、自欺欺人;在《天凉好个秋》里,作者四处出击,进行了尖刻的讽刺;在《山海关》中,郁达夫更是强抑着对外寇内奸的愤恨……试看下面一段文字:

日本人是宽宏量大,对中国决没有领土的野心的——这是日本人的宣言——可是中国人却比日本人更是宽宏量大,对自己的领土,更没有野心,所以日本人大约也是迫不得已,只好进关来替中国人来代行管理管理。(《山海关》)

这一段文句,虽然不算是很高明的幽默,却有着浓烈的感情成分,表现了作者对时政、对国民性的讽刺,体现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在那个特定的时期,郁达夫的这种幽默与诙谐,是艺术的时尚,也是时代的需要,正是这样的方式和态度,导致了“他比较自如的写作心态——他由于没有显豁的政治‘犯规’而获得了较大的写作自由”,这是他放弃小说后,他创作的纪游散文作品却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座艺术高峰。

同类推荐
  • 红楼梦一百句

    红楼梦一百句

    近几年,随着电视讲坛和影视剧的热播,经典名著《红楼梦》再次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话题,其人物和剧情再次在中国民众的心头掀起阵阵涟漪。本书撷取原著中若干诗词曲赋及一些重要的段落、文句,分别从人物个性、情节构思、作者、成书以及脂评等不同面向,对《红楼》一书给予精简而又入味的介绍点评。作者系红学研究中的翘楚,无论是作品本身,还是红学研究通史,无不了然于心,故其笔下的这些评点绍介,虽明净可诵、清浅可喜,然无一不是大匠运斤的得力之笔,快读之,更增对“荒唐之言”和“悲凉之雾”的深刻理解。
  • 唐诗宋词元曲(第四卷)

    唐诗宋词元曲(第四卷)

    唐诗、宋词是中国诗歌史上流芳百世的不朽丰碑,将我国的诗词艺术推向了最高峰。警句名篇被历代文人墨客所吟咏,以至名人评说“唐后无诗,宋后无词。”为了更好的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本着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兼顾,信达雅并重的原则,重新校订注释编纂了这部《唐诗宋词》,并配以清晰线描图,以飨读者。可谓“吟一首如遍品天下之敬醴,诵一句若尽阅华夏之圣观”! 本书采取最为脍炙人口的经典选本,融合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作品,生动形象地阐发文学的主旨和意境,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 光明在我们的前面:胡也频作品精选

    光明在我们的前面:胡也频作品精选

    1925年5月,一天午后三点钟左右,在北京的马神庙街上,有一个二十六岁光景的男子,在那里走着带点心急的神气,走进北京大学夹道去。他穿着一套不时宜的藏青色西装,而且很旧,旧得好象是从天桥烂货摊上买来的货色,穿在身上不大相称,把裤筒高高地吊在小腿肚上……
  • 岁月,是我的勋章

    岁月,是我的勋章

    本书收录了作者的散文作品68篇,由亲情、友人、心香、履痕和投枪五部分组成。在书中,作者在娓娓道来的叙述中生发对生活的感悟,催人深思,令人遐想,全书语言文字细腻、流畅,让读者在阅读中读懂生活的本质,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 走向历史诗学

    走向历史诗学

    本书为国内第一部较系统、全面、深入研究美国后现代历史学家海登·怀特文艺学思想内涵的专著。作者共分八章一绪论对其展开论述。从其历史诗学的提出背景开始梳理,到诗学与历史诗学的界定、事件与故事的分野,再到故事解释的三种模式分析、历史诗学视野里的海登·怀特的描述,最后提出期待与展望。
热门推荐
  • 霸宠王妃

    霸宠王妃

    一场出其不意的穿越,她从一个受尽折磨,屈辱的大小姐变成了腹黑王爷的王妃,从此没有人再不尊敬,或......害怕她......无奈是人家的后台太硬喽!在现代有出众的医术,在古代会用得着吗?看林浅雪如何生存于古代呢?
  • 都市最强无良

    都市最强无良

    裸奔的少年,意外获得前世的功法,之后他……装逼的路程就开始了,逆天的隐藏未被激发出来的实力,逆天的泡妞大法,从此他横行三界,美女无数!
  • 请叫我天师大人

    请叫我天师大人

    一只很暴力的兔子,一位高逼格的天师,一个有尿性的故事。喂,贱人!贱尼妹啊!请叫我天师大人!
  • 花千骨之画情柔骨

    花千骨之画情柔骨

    她是世界上最后一个神,出生时满城鲜花尽数凋零,顾取名:花千骨。她一次又一次的被伤的体无完肤,但依然爱着白子画...
  • 废柴少爷闯六界

    废柴少爷闯六界

    漆黑的山洞里一道身穿红色长袍的人影依稀可见,他身边一头灰白色的灵兽静静的趴着......且看废材少爷李麟强势归来,勇闯六界,傲视天下。
  • 末世更替

    末世更替

    人类与自然的相处并不和谐!在环境污染与自然破坏的二十二世纪,新生物种所带来的绝望使得人类只能在缩在一起抱团求生。而于怀,一个把寻找妹妹当成是人生的意义所在的少年,又该要如何面对这末日景象?
  • 甜蜜爱情之只因拥有你

    甜蜜爱情之只因拥有你

    只因拥有你,那就是甜蜜的爱情!!!看看我们的四位女主角怎么办吧拥有了春天性格的常艳丽夏天性格的雪贝贝秋天性格的明在珠冬天性格的明在柬她们会有着什么样的爱情呢?
  • 我从洪荒来

    我从洪荒来

    一梦百万年,醒来身似梦,以梦为马,不负韶华!这是一个强者的回归之旅;这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故事!我从洪荒来,再临九重天!
  • 红枫楼

    红枫楼

    星云大陆,为了生存、为了功利,兵锋不绝,时局动荡,妖孽作祟,草根百姓在风起云涌的浪潮里艰难度日......一个身世不明的孤儿,一名身手笨拙的小盗贼,身不由己的被推进风高浪急的江湖之中,开始了自己的漫漫修行之旅......
  • 十二门论

    十二门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