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24100000014

第14章 七经纲要(1)

吴江沈昌直述

今岁夏,吾校校长顾述之先生以毕业同学,殷殷有志于文学之切磋,特开暑期国文研究会,属余与钱先生子潜、薛先生公侠相间讲贯。二先生所授,属于文者居多;而余独偏于经,经所重在道不在文,陈编自守,得毋有所迂远不切者乎?曰是不然,盖就道而论,道固莫备于经;而就文论之,文亦宁能外乎六经。刘彦和《文心雕龙·宗经篇》云:“论说解序,则《易》统其首;诏策章奏,则《书》发其源;赋颂歌赞,则《诗》立其本;铭诔箴祝,则《礼》总其端;纪传移檄,则《春秋》为其根。因谓文章皆根本六经。”此盖非刘氏一人之私言也。吾观后世文章大家,如韩、柳诸子,亦何一不取法于经者。韩之言曰:“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又曰:“《易》奇而法,《诗》正而葩,《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柳子厚亦云:“本之《书》以求其质,本之《诗》以求其恒,本之《礼》以求其宜,本之《春秋》以求其断,本之《易》以求其动。”然则欲为文者,当先治经以厚其根柢,自无待言矣。惟是经非他籍比。他籍之要者莫如史,然亦浅明易读,不待师授,而开卷了然。惟经籍独不然。其旨远,其文奥,学者初入其中,茫然不易得其要领。古者必有传经之师,微言大义悉经口授,今经师固难其人矣!然研索之始,讵可不开其涂径,爰将各经编为纲要,指示大略,一鳞一瓜,固不足以见经之全体,盖此仅为学者辟一从入之门耳。若夫原始要终,寻其枝叶,究其所穷,固非此短短数章中所能尽其什一。优而游之,餍而饫之,由文之研索,更进而为道之研索,是在学者之自求之而自得之矣。戊午大暑吴江沈昌直序于江苏第三师范学校。

总论

经者常道也,即不可变易之道也。以不可变易之道,载之于书,谓之经籍。古人称经之昭著,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盖惟其为常道而已,惟其为不可变易之道而已。此就经之大体言之也。若分论之,则戴记《经解篇》,及司马子长《史记》、扬子云《法言》言之最明。《经解》曰:“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絜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史记》曰:“《易》著天地阴阳、四时五行,故长于变。《礼》经纪人伦,故长于行。《书》纪先王之事,故长于政。《诗》纪山川溪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故长于风。《乐》乐所以生,故长于和。《春秋》辨是非,故长于治人。”《法言》云:“说天者,莫辩乎《易》。说事者,莫辩乎《书》。说体者,莫辩乎《礼》。说志者,莫辩乎《诗》。说礼者,莫辩乎《春秋》。”就此数说统观之,所谓长也辩也教也。六经之要旨,固不外乎是矣。

后世以经史子集为四大部,若古代则惟有经而已,言经而其他三者无不在其中矣。盖书记言,春秋记事,诗载风俗,礼详制度,经也而无非史也。章实斋(名学诚,清乾隆时人,著有《文史通义》)谓六经皆史,其言固信而有征也。若以子论,则班固《汉书·艺文志》明言诸子为六经之支与流裔,其分叙诸家,如道家则合于尧之克让易之谦谦,法家本于易之明罚饬法,名家出于孔子之正名,以及其他诸家亦无一不为六艺之遗者,是则言经而子亦无所不赅矣。至于集部之始,乃下在魏晋以后,刘彦和(名勰,南北朝梁人,著有《文心雕龙》)谓文章皆根本六经,经之足以包孕集部也,尤无待言。是则六经之为众说郛(见扬子云《法言》)可知,而学者之从事四部,莫先于经也,亦可知矣。

古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为六经,后《乐经》亡,仅存《乐记》一篇并入《礼经》中,逐有五经之名。唐时取三礼(《周礼》、《仪礼》、《戴礼》)、三传(《左传》、《公羊传》、《穀梁传》)分而习之,于是以九经列之学官,后复加入《孝经》、《论语》、《尔雅》三书;至宋程朱诸儒出,又进《孟子》以配《论语》,而十三经之名始立。顾普通所习者,不外五经(《易》、《书》、《诗》、《礼》、《春秋》)、四书(抽《礼记》中之《大学》、《中庸》,使与《论》、《孟》相配,谓之《四子书》,亦始自宋儒),九种而已。兹故遵之。盖此九种中能得其要,已用之而有馀矣,固无事多求也。名为七经者,以《大学》、《中庸》本在《礼记》中也。

《易经》

《易经》一书,后人不能通其理,往往视为卜筮之书,此大谬也。易之理盖无所不包者也。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是故易之为道,至精且大也,然其法乾坤,顺阴阳,亦不过赖以正君臣父子夫妇之义,度时制宜,作为罔罟,以佃以渔,以赡民用(《系辞》:“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使人民以治,君亲以尊,臣子以顺,群生和洽,各安其性耳,固非有甚深微妙之不易行者。盖所谓夫妇之愚,可以与知;及其至也,虽圣人有所不知者也。明乎此方足与言易理。

易者,变化之总名也。自天地开辟,阴阳运行,寒暑迭乘,日月更出,孚萌庶类,亭毒群生,新新不停,生生相续,莫非资变化之力。然变化运行,在阴阳二气。故圣人初画八卦,设刚柔二画,象二气也;布以三位,象三才也。谓之为易,取变化之义耳。顾亦有谓易乃一名而含三义者: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系辞》云:“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又云:“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然示人简矣。”此易简之说也。(即儒家反约行简,道家抱一之说所从出。)又《系辞》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此言其张设布列不易者也。(即汉儒“天不变,道亦不变”之说所从出。)要之惟变易之义,为最足概括此书耳。(变易之说,即汉儒改制更新之说所从出。)《系辞》云:“其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惟变所适。”呜呼尽之矣。伏羲初画八卦,万物之象皆在其中,故《系辞》曰:“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虽有万物之象,其于万物变通之理,犹有未备,故因其八卦而而更重之。卦有六爻,逐重为六十四卦。”《系辞上》曰:“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是也。”(重卦之人,或属之神农,或属之禹,或属之文王,说各不一,唯王辅嗣谓:“伏羲既画八卦,复自重为六十四卦,为得其实,兹故从之。”)及文王作卦辞(如乾元亨利贞是)、周公作爻辞(如初九潜龙勿用是),而易乃于爻象之外,更有辞说。至孔子作“十翼“(彖辞、象辞、系辞、文言、说卦、序卦、杂卦是也。《周易》分上下二篇,于是彖、象、系三种亦分为上彖、下彖、上象、下象、上系、下系,共成十翼),而易说益灿然大备,所谓四圣人之易者此也。兹列八卦之象,并录孔子序卦一篇,以见易之大要。

八卦

乾 天 阳 刚 健 震 雷 动 动万物者

坤 地 阴 柔 顺 坎 水 陷润万物者

艮 山 止终万物始万物者

巽 木 风 入挠万物者

离 火 日 丽燥万物者

兑 泽 说悦万物者

孔子《序卦篇》

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惟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师者,众也,众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履者,礼也,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同人。与人同者物必归焉,故受之以大有。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有大而能谦必豫,故受之以豫。豫必有随,故受之以随。以喜随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蛊。蛊者,事也,有事然后可大,故受之以临。临者,大也,物大然后可观,故受之以观。可观而后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嗑者,合也,物不可以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贲。贲者,饰也,致饰然后享,则尽矣,故受之以剥。剥者,剥也,物不可以终尽,剥穷上反下,故受之以复。复则不妄矣,故受之以无妄。有无妄然后可畜,故受之以大畜。物畜然后可养,故受之以颐。颐者,养也,不养则不可动,故受之以大过。物不可以终过,故受之以坎。坎者,陷也,陷必有所丽,故受之以离。离者,丽也,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错通措。○此处特提人道之大纲,以明下经首咸之义。不言咸者,夫妇即咸也。男女以上,序夫妇之所自来;父子以下,明夫妇之所由致,总以见夫妇所系之重。)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遁。遁者,退也,物不可终遁,故受之以大壮。物不可终壮,故受之以晋。晋者,进也,进必有所伤,故受之以明夷。夷者,伤也,伤于外者必反其家,故受之以家人。家道穷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也,乖必有所难,故受之以蹇。蹇者,难也,物不可终难,故受之以解。解者,缓也,缓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损。损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益而不已必决,故受之以夬。夬者,决也,决必有所遇,故受之以姤。姤者,遇也,物相遇而后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聚而上者谓之升,故受之以升。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主器者莫若长子,故受之以震。震者,动也,物不可以终动,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物不可以终止,故受之以渐。渐者,进也,进必有所归,故受之以归妹。得其所归者必大,故受之以丰。丰者,大也,穷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旅而无所容,故受之以巽。巽者,入也,入而后说之,故受之以兑。兑者,说也,说而后散之,故受之以涣。涣者,离也,物不可以终离,故受之以节。节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过。有过物者必济,故受之以既济。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

传中言不可者,其例有二:如物不可以终否之类,以理之自然言,如有大者不可以盈之类,以理之当然言。

《序卦》如屯者盈也之类,则黏带上文;如震者动也之类,则黏带下文;如师者众也之类,则承上文而起下文,大抵承上起下者居多。

《序卦》之义,有相反者,极而变者也;有相因者,未至于极者也;相反者,如否泰损益之类;相因者,如屯蒙姤萃之类。有一卦名而二说者,如泰继履言,则取安字意;自受否言,则取通字意;如震继鼎言,则取长字意;自受艮言,则取动意;如解者缓也,又是别取一意,非复解难之义。

《尚书》

《尚书》者,自唐虞以至成周论道经邦之书也。六经固无不足以经世者,亦无不为载道之书,而要惟《尚书》为最备。司马氏光曰:“《尚书》者,二帝三王之嘉言要道,尽在其中;为政之成规,稽古之先务也。”而董氏鼎(字季亨,元鄱阳人)亦谓帝王修齐治平之规模事业,尽在此书中。《书》之宏纲实用,盖可知矣。

《尚书》与《春秋》皆为古史。惟《春秋》编年通纪,以见事之先后。《书》则每事别记,以具事之首尾。意者当时史官,既以编年纪事,至于事之大者,则又采合而别记之。惟当时编年之史,今已不复见,而惟此《尚书》,犹得于煨烬坏烂之馀,考见古先圣王之事业耳。(此段多参朱子之说。)《尚书》今存者凡五十八篇,其为体凡十(从孔颖达之说):一曰典(如《尧典》、《舜典》);二曰谟(如《大禹谟》、《皋陶谟》);三曰贡(如《禹贡》);四曰歌(如《五子之歌》);五曰誓(如《甘誓》、《汤誓》、《牧誓》等);六曰诰(如《仲虺之诰》、《汤诰》等);七曰训(如《伊训》);八曰命(如《说命》、《微子之命》等);九曰征(如《胤征》);十曰范(如《洪范》)。其他不以典、谟、训、诰名篇者,亦无不可归入此数类中。(大抵属于诰、训、命三种中者尤多。)起《尧典》终《文侯之命》,皆天子之事也。附以《费誓》、《秦誓》二篇,属于诸侯之国者,特例也。论《尚书》之文字者,以扬子云数语为最传诵。扬氏之言曰:“虞夏之书浑浑尔,商书灏灏尔,周书噩噩尔。”而韩昌黎亦云:“周诰殷盘,诘屈聱牙。”盖大抵言《尚书》之不易治也。然书中亦不少浅显易明之文,固当先其易明者读之耳。昔王荆公不解《洛诰》,但云:“其间煞有不可强通处,今姑择其可晓者释之。”朱子亦谓《尚书》中盘庚五诰之类,实是难晓。又云:“《尚书》先将文义分晓者读之。”此读书之法也。

后世学《尚书》体者,如韩昌黎《平淮西碑》,李商隐以为点窜《尧典》字是也。然余以为诸葛武侯《出师表》,敷陈君德,老臣惓惓忠爱之意,溢于言表,其文亦与《伊训》、《太甲》、《咸有一德》数篇相仿佛。武侯虽断不肯摹仿古人之作,然其设心同,处境同,故其文亦自无不同也。《出师表》人人能诵之,兹选《伊训》、《咸有一德》二篇,以见《书》之一斑,读者可与《出师表》一比较之焉。

商书《伊训篇》

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伊尹祠于先王,奉嗣王祗见厥祖,侯、甸(侯服、甸服)群后咸在,百官总己以听冡宰。伊尹乃明言烈祖之成德以训于王(此史臣叙事之始词也),曰:“呜呼!古有夏先后,方懋厥德,罔有天灾,山川鬼神亦莫不宁,暨鸟兽鱼鳖咸若。于其子孙弗率,皇天降灾,假手于我有命,造攻自鸣条(夏所宅也),朕哉(始也)自亳(亳,汤所宅也。言造可攻之衅者,由桀积恶于鸣条;而汤德之修,则始于亳都也。〇此援夏事为鉴,即以引起商之伐夏也)。惟我商王布昭圣武,代虐以宽,兆民允怀。(此言汤之得天下,以引起下文嗣德正文。)今王嗣厥德,罔不在初。立爱惟亲,立敬惟长,始于家邦,终于四海。(此入太甲之嗣德。)呜呼!先王肇修人纪,从谏弗咈,先民时若。居上克明,为下克忠,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以至于有万邦,兹惟艰哉!(此复言汤之积德之勤,即以见得天下之不易。)敷求哲人,俾辅于尔后嗣。(此又引入太甲身上,先言求贤一层。)制官刑,儆于有位。曰:敢有恒舞于宫,酣歌于室,时谓巫风。敢有殉于货色,恒于游畋,时谓淫风。敢有侮圣言,逆忠直,远耆德,比顽童,时谓乱风。惟兹三风十愆,卿士有一于身,家必丧;邦君有一于身,国必亡。臣下不匡,其刑墨,具训于蒙士。(此言先王既求贤以辅后,又恐臣下辅君之心或怠,故制为官刑以儆之,盖其为后嗣计之深者如此。)呜呼!嗣王祗厥身,念哉!圣谟洋洋,嘉言孔彰,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尔惟德罔小,万邦惟庆;尔惟不德罔大,坠厥宗。”(此总结上文,而以天命人事申戒太甲。)商书《咸有一德篇》

同类推荐
  • 用心爱: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用心爱: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社会主义社会里,教师已成为社会的主人。教师的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他们在培养社会主义新人,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和现代化发展做出贡献的过程中,自己也相应得到发展。这样的一致性使教师的劳动热情得到极大的激发,他们主动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自觉履行师德的规范要求,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为培养社会主义新人而竭心尽力。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教师依法执教,享有社会赋予的各种权利,同时履行相应的义务,这种权利与义务、道德与利益的统一,也是社会主义师德平等性的重要表现。
  • 中国婚恋危机

    中国婚恋危机

    中国现在没有出现经济危机,这是中国的幸运;但是中国出现了婚恋危机,它已经给中国造成了损害和困扰,它将给中国带来灾难,是中国的长远忧患。我们讲抢险救灾,解决中国婚恋危机,就是一场特殊领域的抢险救灾。抢救中国婚恋,特别是救助“80后”,就是抢救中国的未来,抢救中国的“后独生子女”一代,使我们在独生子女之后依然有后代。
  • 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问题研究

    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问题研究

    在中国,大学生是个非常特殊和重要的群体,这个群体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问题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本书作者参阅了大量的文献,在总结了学者们在这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了研究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的意义,对两种精神融合的内涵、特征、标志、紧迫性与可行性、难点与支点以及保障体系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其中不乏创新之处。
  • 媒体管理概论

    媒体管理概论

    随着我国媒体事业的飞速发展,媒体管理领域将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和新的管理方式。媒体作为代表公众利益的事业组织,其管理模式和组织目标既不同于企业,也不同于政府部门和非赢利组织。媒体组织的特殊性和其目标的复杂性决定了媒体管理是一项跨学科、具有很大挑战性的研究领域。在此背景下,“媒体管理概论”课题组成立,并把该课题作为教育部“211工程”项目“媒体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子课题之一进行研究。该书是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
  • 大师的国民理想

    大师的国民理想

    近百年来,数十位学术和思想大师围绕中国的民族精神、社会改良、乡村建设、文化和教育改革等多个领域进行了艰苦追寻和不懈探索,希望本书能引发读者对国家、民族、个体命运发展和社会改革前景做更深层次的思考。
热门推荐
  • 明月秋歌

    明月秋歌

    一位才华横溢的帝王,一段被岁月尘封的往事…………
  • 泪满情殇

    泪满情殇

    三生三世,你走,我寻。永生永世,你亦死,我亦成魔。
  • 远古时代的故事(世界科幻故事精选丛书)

    远古时代的故事(世界科幻故事精选丛书)

    科幻故事,主要是描写想象中的科学或技术对社会或个人的影响的虚构性文学作品。科幻故事是西方近代文学的一种新体裁,诞生于19世纪,是欧洲工业文明崛起后特殊的文化现象之一。人类在19世纪,全面进入以科学发明和技术革命为主导的时代后,一切关注人类未来命运的文艺题材,都不可避免地要表现未来的科学技术。
  • 别把心理不当回事

    别把心理不当回事

    本书尝试从心理的角度,结合实际生活案例,对为人处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心理现象提供了操作简便的解决思路与方法。帮助人们在了解各种人际关系现象背后的深层心理原因的同时,也帮助人们成为职场上、商场上、亲友圈中最有分量、最受欢迎、最能呼风唤雨的人。
  • 浩瀚之银河箭矢

    浩瀚之银河箭矢

    公元2406年星海殖民的黄金时代人类在星海中的3大阵营被称作是星海最大军事力量和最大独裁统治的维格尔联盟简称维格尔和被称作人工智能先驱人类星海殖民史上最繁荣的国度本希图共和国简称本希图以及遥远且本着正义自由民主为理念中立存在的原地球国家联合权利组成的地球联合理事会简称UED虽然维格尔和本希图双方都视对方为潜在敌人偶尔发生小型摩擦但是在自由贸易的基础上还是勉强的和平共处直到被称为”燃烧的情人节“灾难般的事件发生之后一场空前的星海争霸拉开了序幕但在希格拉无可匹敌强大军力的打击下本希图虽然可以勉强抵抗前线但内部早已摇摇欲坠作为正义自由民主为根本UED派出了新进的年轻提督主人公李怀仁带队的小规模UED精锐舰队去调节但是这一切的一切并不是出现的这么自然仿佛有一双锐利的眼睛在黑暗的星海中注视着这一切。。
  • 山海林原

    山海林原

    人心,或寄于名,或趋于利,或寄于善,或寓于权……纵观大之世界,唯强者支天下,唯乱者引纷争。人生在世,追求也者,不过图欲云尔。气御老者七叹归仙,八道神光衍向八方,幻化为木,相传集齐八神木者可得到其毕生所学。大势不可避免,且看林家少年如何经历传说中的“八神之劫”,聆听那属于气的真源之声。(详情请关注山海林原的百度词条╮(╯▽╰)╭)
  • 走向未来

    走向未来

    一个博士与机器人保姆的故事。为爱求永生,共同走向未来。
  • 沉世轮

    沉世轮

    茫茫大千,芸芸众生。世有大能,能沉世轮。陈潇偶然得到了一枚戒指,这一刻他才知道,他的世界由万千支离破碎的平行时空组成,而他“陈潇”也已存在于每一个时空。也许是一个流落街头的乞丐,亦或许是万人敬仰的帝皇,杀了“自己”,陈潇就能得到他的一切。问题是,他敢吗?你,敢吗?
  • 反手破天

    反手破天

    勇敢的人才会得天下!游戏花都,畅游天下。谁是都市至尊王者,尽在反手破天。
  • 重生之一世浮华

    重生之一世浮华

    清漪,你的情意,本王必视若瑰宝……”然而,这一生,所有的情意终究是错付了!这一世,当浮华命运走到了转折点,她又该如何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