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有些人会问,“如果什么事情都是我的责任,企业所有的责任都要我负,我怎么负得了?”这里有一个责任心态和责任实体的区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责任心态,分工负责是责任实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并不排斥分工负责。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就有这样一些人,经常说:“没问题,出了问题我负责。”然而,真正出了问题,他却根本负不起责任。这种人不仅没有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反而要让自己显得多有责任感,去承担一些他根本不能承担的责任。
王奕程先生的《公司兴亡,我的责任》一书中有这样一则例子:
不久前去北京,笔者刚从西客站下车,打了一辆车。一上车,堵车,师傅和我聊上了。
司机聊起来了北京申奥成功以后的变化,尤其是城市建设方面的举措。
“西客站这地方,经常这样,有时候一堵就是半个小时。你看看那些坐公交的,多辛苦,大冷的天儿。现在呀,下岗的越来越多了,也不知道这个市长是怎么当的,还办奥运呢,我看有点悬。哎,师傅您去哪儿?”
我说:“去茶叶一条街。”
“在哪儿呀?您要带带路。不好意思,北京这么大,我不可能路路熟。”
“我也不知道,我从没有去过那儿。”
“那……下车吧。”
我没话说了,下车重新打了一辆。他不熟悉交通路线,却关心市长的事情。这样的行为就是承担了不恰当的责任,西客站关你什么事呢?下岗的人多,关你什么事呢?首先要把自己的车开好。
这个例子就说明,“过分”的负责任其实是一种不负责任。在企业中,当你承担过量责任的时候,别人会怎么想呢?你的上司和同事会想你是想出人头地。再说如果你做了本来是同事应该做的事情,就是承担了同事的责任。其实公司已经明确了每一个人的职责,如果你承担了别人的责任,你能保证圆满完成任务吗?你有足够的资源调动的权利吗?可能没有,万一出了问题,谁对最终结果负责呢?是由你还是由别人?如果要追究你的责任,你会说:“这个不是我的事情,我是为了公司好,帮忙而已,本来这个事情是某某的,难道帮助同事也要追究责任?”如果去追究别人的责任,对方会说:“这个事情不是我的事情,虽然在我的职责范围内,但是某某已经做了,不关我的事儿。”这样的事情出现了,你的上司怎么追究责任呢?他会很痛苦的!因为没有人最后负责。最后负责的只能是他,而不是那个某某!
就是因为你的过分负责而导致了有的人不负责任,使得公司对这个人的考核出现了问题。你承担了过量的责任,做了过多的事情,可能暂时是有好处的,但破坏了公司的考核体系。那么,万一事情由别人做,出现了错误,造成了损失,怎么办呢?那不是给公司造成了损失吗?这样的情况下造成的损失,是公司因为错误地使用了这个人而必须付出的成本。任命这个人是公司的决策,决策出现了问题,产生这个损失是必然的,是由于用人失误而引起的,不关你的事!现在的一个小小的损失,使得公司认识到了这个人是不可以用的,避免了以后重用他造成更大的损失,对公司来说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就是说一个人不在那个职位上,便不谋划它的政务。也就是说一个人只要承担起适当的责任,而不要去承担自己承担不了的事情。
任何时候,我们都要问一问自己,我的职责是什么?认识清楚适当责任的概念和实质,千万不要去做自己承担不了责任的事情,因为,一旦出现问题,你负不起这个责任,不仅会让自己受到伤害,也会给公司造成损失。
明茨伯格管理六问
一个企业之所以有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以及基层管理人员,是因为他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彼此不应混淆。如高层管理人员的职责是制定组织的总目标、总战略,掌握组织的大政方针并评价整个组织的绩效。中层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高层管理人员所制定的重大决策,监督和协调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基层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是给下属作业人员分派具体工作任务,直接指导和监督现场作业活动,保证各项任务的有效完成。管好自己该管的事情,这是管理者最重要的责任。为了帮助其他人把工作做得更好,你帮他负起他应该承担的责任,就要讲究科学的方法。管理者在管理中讲究科学的工作方法,这本身就是一种责任。但应该由别人来承担的责任,你不要去代替,你可以提供支持,但不要管理越位。比如,你希望你的孩子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你要去担负一个责任,你可以给他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也可以给人增加营养,可以帮助他树立信心……但你去给他代考,说是你的责任,那就荒谬了。
经理角色学派是70年代在西方出现的一个管理学派,它以对经理所担任的角色的分析为中心来考察经理的职务和工作,以求提高管理效率。加拿大管理学家享利明茨伯格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曾经以著名的“明茨伯格的管理六问”较好地诠释了“各司其职”的意义所在。他认为,要避免管理错位,经理们每天上班前都要问自己三个问题:
1.我是谁?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质上正确理解的人并不多。回答这个问题,主要的目的是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强化角色定位,在心理学上称为自我暗示。经理们每天都需要不断的自我暗示。因为经理们只要进入工作岗位,就会被各种各样的事务和人包围,往往身不由已,特别容易出现管理错位。
2.我今天应该干什么?回答这个问题,实质上是在作一天的工作规划。有效工作的经理,必定干自己想干的事,干自己应该干的事。经理应该主动工作,干计划内干的事;而不是被动工作,干不属于自己干的事,干计划外的事。经理们工作时,很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来什么事,就干什么事”。本来正在集中精力考虑开拓市场的事,来了一位下属要求签字,于是把精力转向签字事宜。过了一会,一位下属来请示一个问题,又开始帮下属出主意想办法。结果一天下来,开拓市场的事一点结果也没有。
3.我今天不应该干什么?这句话是要不断暗示自己:自己容易犯哪些错误,不能再犯了。有些经理早上上班时本来是有计划的,但一进入工作状态便身不由已。下班时回想起来,大多数是自己不该干的。这样的事每天都在重复发生,非刻意强化而不能自已。
经过了上班前的自我提问,经理上班开始工作时,还要问自己三个问题:
1.“这件事如果不做,有何后果?”这句话是要问自己:哪些事根本不必做,做了也是白白浪费时间,无助于达成企业的既定目标。然而,很多“大忙人”,天天都在做一些不愿丢下不做的事,如频繁参加宴请、礼仪式出席、本可以不出席的会议、发表一些不痛不痒的讲话等。这些事虽然占用了很多宝贵的时间,然而,一年又一年,天天也躲不了。其实,对付这类事情,只要问一下对公司有无帮助,对本人有无帮助,或对对方有无帮助,如果都没有,或者贡献甚微,完全可以不去做。
2.“哪些事请别人做,可能干得更好?”这句话是要问自己:我是否在犯经理们通常容易犯的一个毛病:事必躬亲。事必躬亲的原因很多,有的是为了向上级显示自己的忠诚,有的是不信任下属,遇到问题,总怕下属做不好,于是亲自动手干起来,做了下属该干的事。其实,即使经理比下属干得好,仅从经理有更重要的事要做这点考虑,也应该让下属去做。
3.“哪些事是在浪费别人的时间?”这句话是要问自己:是否由于自己的工作安排失当,而让下属干了很多不该干的事,而下属碍于经理的脸面,又不好拒绝。如某公司经理开会,总要通知财务主管参加,其实大多数会议与财务无关。财务主管如果不参加,似乎很为难;如果参加,不是在白白浪费时间吗?
正确回答了上述六个问题,并能很好地去做,经理们就不会出现管理错位现象,就会发现经理的工作实际上很轻松,工作效率也会大大提高。而其他各种工作,只要能够负起自己该负的那份责任,你会发现,原来工作是可以轻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