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12100000027

第27章 一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由毛泽东同志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为工农红军制定的纪律发展而来的,曾经是红军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这些纪律,对于军队的建设、处理军队内部关系、团结人民群众和确立对待俘虏的政策,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红军当年依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使革命队伍变成了铁打的部队。如果是企业的管理者,就要向红军学管理,制定企业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如果你是一名员工,就要时刻谨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三大纪律:

1、严守时间纪律

对于职场中人,时间的含金量完全取决于一个人是否拥有敬业精神——有的人爱岗敬业,严格守时,一刻千金;有的人却稀里糊涂,慵懒应付,视时间如粪土,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都毫无建树!

在职场上迟到是最要不得的。上班不要迟到,最好提前到达岗位,这可以给人遵守时间、勤奋踏实的感觉。即使你每天的工作不多,也要利用办公以外的时间多做一些服务性工作,如打水、扫地、整理内务等。如果是在商务活动中,不守时不仅会严重影响职业形象,有时还会影响到合作关系。信守时间是职业人的基本素质,如果迟到而不以为然,势必耽误大事。

树立良好的时间观念,是职场中人敬业的体现,是赢得公司同事、上司、老板好感和尊重的基础!

2、不拿单位一针一线

职场中,很多人都有贪小便宜的不良嗜好,他们认为“不贪白不贪,反正是公家的东西”。于是乎,或顺手牵羊,或动辄“一不小心”把公司的物品“私有化”。然而,他们的这一行为,已经严重地违反了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到头来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下岗”之后才大呼“悔不该当初”。职场中任何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节,都足以毁掉一个人所有的诚信,这并非危言耸听。如果你认为拿公司的一张纸、一支笔是无关痛痒的话,那么离你拔个插座,摘根灯管,截段电话线……也就不远了,而那张解雇书可能就在前面等着你。

3、要视单位的利益为自己的利益

如果一个员工觉得自己与公司仅仅是雇主与雇员的关系,那么他就很难对公司形成发自内心的感情,也就很难让这样的员工具备真诚的敬业精神。

作为员工,你应该把公司当作自己的家,把公司的荣辱当作自己的荣辱,视单位的利益为自己的利益。当公司取得更大的发展的时候,你应为之深深地感到高兴;如果公司陷入极大的困境,你应竭尽所能地为公司出谋划策。只有拥有这样的使命感,才是作为员工真诚的敬业精神,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公司与个人的双赢。

八项注意:

1、不要在办公室太过随便

有的人太以办公室为家了,在办公室里无所避忌,甚至连拖鞋和大裤衩都敢穿。偶尔还把袜子洗了搭在自己座位的椅子背上,还不住地用手抠脚趾头,自认为这就是豪爽。这种人在公司会给人以邋遢、难做大事的感觉,会让很多人讨厌。

2、不要在单位长时间闲聊

在办公室与同事进行适当的交流是可以的,但上班时间的闲聊必须有一定的分寸。如果你花太多的时间与同事聊天,就会给人留下一种无所事事的印象,同时还会影响你的同事按时完成工作。

即使平时的交流,最好也要回避一些职场的敏感话题,如公司政策、人事变动、工资待遇、员工的花边新闻等,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矛盾。有些人还喜欢谈论别人的隐私,可能并无恶意,但由于缺乏控制能力,也会招来同事的厌恶和避而远之。其实,一些敏感话题不但会引发不必要的矛盾,还会影响你自己的形象。

3、不要给自己的失误找客观理由

任何人都会做错事,但是有些人明明知道自己做错了,却要找客观理由,比如工作失误时,推说上司或同事交代不清楚。如此推卸责任,很容易使这些人名誉扫地,失去诚信。反之,一个敢作敢当、勇于认错的人,就会赢得他人的信赖,在工作上如鱼得水。

职场中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远比让别人批评要心情舒畅。如果你觉察到自己出了问题,你就应该主动讲出来。要知道,不管是上司还是同事,他们对此都会宽宏大度,不计较你的过错。但是,如果你不但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还试图为自己的错误辩解,那么你只会在错误中越走越远。

4、不要耍小聪明

职场中存在很多“聪明”的人,他们善于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与上司或老板打游击战。上司或老板在的时候,他们装着拼命工作的样子,可上司或老板一转身,他们就变得慵懒而不负责任。这种靠着聪明在工作中耍滑的员工,一般会认为工作只是一时迫于生计而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并非是自己热爱的一项事业,没有必要太卖命。事实上,有这种思想的人,在职场中都不会有很好的发展,他们最终会获得碌碌无为的下场。

5、眼中不要只有你的工资

诚然,一个人为公司出力,公司应该付给你报酬。但如果你始终斤斤计较于是否等价,是否所有的付出都有回报,那只会阻碍你自身的发展。因为,如果你有这样的思想,你就不可能看到薪水之外的东西,你也就无法主动地去学习有益于工作的各项技能,就无法再为公司的发展做更大的贡献,又谈何让公司给你加薪呢?

如果你拿100元的工资只做100元钱的事,那么让上司找什么理由来给你加薪呢?但是,如果你拿1000元的工资做了10000元的事,那么上司就不可能有不给你加薪的理由。这样浅显的道理,想必职场中人都懂。

6、不要加入小团体

一个公司不管规模大小,只要超过3个人,就可能会有“结党营私”的状况发生。很多职场中人,由于背景相近(同期进公司、同校情谊),或志趣相投(喜欢逛街、爱打高尔夫球、爱聊八卦)等……很容易就会形成“小团体”。

“小团体”中的人在一起久了,如果滋生出动机不纯的思想,就很容易为谋求彼此的利益而形成“派系”。而在派系中的人,他们除了极力去追逐私利,很难让他们有对集体的奉献精神,最终导致公司同事间相互倾轧、排挤的现象层出不穷,甚至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转。因此公司的老板都不喜欢员工搞“派系”。

7、注意应有的礼节

小刘是一个性格豪放、不拘小节的女孩。有一次,她的顶头上司杰克正在会议室接待一批重要的客户,小刘突然闯了进去,大声喊:“老杰克!你的电话。”杰克的脸立即阴了下来,自己不到40岁,竟被人喊成了老杰克,而且当着众多客户的面。杰克起身出去接电话,自始自终没有瞄一眼小刘。不久,小刘就被解雇了。

职场中有很多像小刘一样的员工,他们进入公司一段时间以后,渐渐习惯了公司的生活,同事间也逐渐熟识,于是他们就开始不注重礼节,与前辈或上司说话变得没大没小。殊不知,前辈或上司虽然表面上看着不在意,但内心却会对此感到不悦,因此,不管你与上司和同事在平时相处得多么像一家人,你也应该保持庄重和礼貌,说话或办事绝对不可越界。

8、把握住与公司异性的距离

因为在公司谈恋爱会影响到当事人的工作,尤其当两个人闹起情绪时会对公司正常秩序产生影响,所以很多公司都不希望自己的员工在公司内部谈恋爱。而作为员工,更要防微杜渐,把握好与异性同事之间的距离。如果距离太远,你会被认为太冷漠;如果距离太近,又可能招致流言蜚语,甚至可能要承担“性骚扰”的罪名。一般来说,如果不是自己创的业,也不想砸自己的饭碗,那么,你最好不要与异性同事交往“亲密无间”。即使有些话是捕风捉影,也可能会对你造成某种不必要的麻烦。

同类推荐
  • 乡镇会计核算操作实务

    乡镇会计核算操作实务

    乡镇会计是以我国乡镇政府经济工作为核算内容的专业会计。乡镇政府处于我国政府行政体系中的最基层,但其会计核算内容却比较庞杂,包括乡镇总预算会计、乡镇行政单位会计、乡镇事业单位会计,实行村级财务委托代理制的乡镇还包括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
  • 企业幸福力:EAP中国化与幸福管理

    企业幸福力:EAP中国化与幸福管理

    第一本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提出“企业幸福力”概念的管理咨询类专业书籍。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使人们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过度的紧张和焦虑会影响到员工的工作效率,进而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益。作为解决职业心理健康问题的最佳方案,EAP在西方发达国家取得了很好的发展。
  • 易经战略

    易经战略

    历史上的张良、诸葛亮、刘伯温等,这些著名的战略家,都精通《易经》,并利用易经的智慧“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战略思想,实也暗合着易学规律之道。《易经战略》,是张松先生穷十几年之精力,寻师问道、潜心研究与实践的成果。本书的精要所在,是阐发了易学规律的精华,将之用于战略实践的指导。
  • 卓越之道:杰出人物领导艺术全书

    卓越之道:杰出人物领导艺术全书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经涌现出了无数的杰出人物,正是他们用他们卓越的领导艺术改变了历史,领导着那个时代的人民坚定而勇敢地前进。而今天,我们应该乐于从这些曾经改变了人类发展历史进程的杰出人物的事迹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更应该乐于从他们的事迹中去学习他们的思想和品德,铭己之心,壮己之志。"
  • 跟科特勒学营销

    跟科特勒学营销

    最实用、最全面的科特勒营销理念。本书总结了科特勒几十年的营销经验,并对他的营销精髓进行了简明扼要的介绍,结合具体的营销经典案例,教给大家全面、具体的营销实战操作方法和技巧,就如同“营销界的爱因斯坦”亲身传授你营销知识一样亲切、自然,能让你迅速领悟它的精髓。
热门推荐
  • 一个人的求生

    一个人的求生

    荒野,是地球上最难征服的地区之一,那里没有水、没有森林,一切资源都要靠自己。贝尔·格里尔斯说过:“荒野事实上并不难征服,征服的只是你的心态。”……王炎旅行之中遇绑匪,被绑匪丢下船喂鲨鱼,为了求生,王炎游到了岛上,进行一系列的求生……
  • 璀璨明珠:法门寺博物馆

    璀璨明珠:法门寺博物馆

    本书较全面地介绍了法门寺博物馆建设和发展的历程。走进法门寺博物馆,可以细细地品味和鉴赏唐代文明和佛教文化留下的菁华,感受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 从小混混到宠妃:迷糊王妃

    从小混混到宠妃:迷糊王妃

    她是一个骗吃骗喝的小混混,不小心捡了一个小男孩,却是落难的皇裔。迷迷糊糊招惹上一个臭无赖,又是堂堂一宫之主。为了保命,匆匆忙忙把自个儿嫁了,要命的是,对方竟然是传说中杀人不眨眼的南王殿下。想逃离这乱七八糟的几雄相争,但始终逃不出她的前世今生,唯美轮回,千年前欠下的夜后命格。她游戏人生,任何地方都可以是她的舞台,乐此不疲地扮演任何角色,戏散退场,无牵无挂。因一次误会,莫名成了冰山王爷的妃子。他却许她自由,只为她历经繁花后,偶尔的回眸。第三个简介:他身有残疾,她精灵古怪,他生性冷淡,她从来凉薄。他们相遇,是天雷勾动地火,还是那场前世未尽的情劫?【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丹溪手镜

    丹溪手镜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夜空下的海

    夜空下的海

    听,它们在哭泣,你可有感同身受。“孩子啊,纵使千万年你也不能忘了自己的使命”“这里不好吗?这里有我,为什么还要回去?”“该做的你也做了,不该做的你也做了,是不是该回来了”
  • 綄停卿已离

    綄停卿已离

    她,一个现代豪门千金,因争夺家产而被自己亲爱的姐姐杀死。本已是心如死灰,却不想老天还会给她一次重生的机会……她,一个古代豪门千金,因从小身患绝症,终于在一次“意外”过后,在没有人知道的情况下结束了自己仅仅14岁的生命。“顾星尘,你究竟有在意过我吗?”星光微微,清风徐徐,他的眸仿佛在微微闪着光,她咽下满口苦涩:“对不起,我……”我不能爱你啊……“他是谁?那个你在意的人?”男人微挑眉,眼底布满悲伤。“不要问了,再见。”……
  • 时过境迁,你可安好

    时过境迁,你可安好

    时间是最好的良药。对于曾经的种种,我已不想过问。因为我知道,一切都已经物是人非了。这诺大的城市,葬送了我们最好的年华,如今时过境迁,曾经的你们,可还安好?
  • 持竹躲江湖(完结)

    持竹躲江湖(完结)

    司空莫之在山谷里无忧无虑的生活因为一本无意中得来的所谓的上古武林秘籍,不得不背井离乡,离开她辛苦创造的乐园。她穿着一袭男装,持着一根没什么特别的竹棍,颜色好像是黑色的,应该说是除此之外没什么特别的竹棍,到处躲避无处不在的江湖。她虽然懒惰、胆小、怕事,但是并没有干伤天害地的事情,上天呀,为什么要如此折磨我。她好不容易打算就在无人烟的山谷里,打理着花草药木、种植树木蔬菜、养殖可怜的小动物、顺便欣赏她所栽培的一切事物,过着的就是这种淡淡的自然的田园生活。一不小心,碰见了官场中人;讲错了两句话,惹上了商界中人;东躲西躲,还是躲不了武林中人的追捕。一天传闻,那本武林秘籍中不仅记载着绝世武学,而且有着上古时代遗留的宝藏的地图。终于,整个天下开始追捕司空莫之。人在江湖飘,谁能不挨刀呀!司空莫之就被刀光剑影吓得个半死。幸运的是好几次遇难都有七剑的传人相救。躲得实在是太狼狈了,也太累了,于是乎司空莫之爆发了:当着全天下想夺秘籍的人群撕毁了那本祸害她不浅的破书。“全天下的人都想要是吧!现在撕毁了,每人都捡上几片碎纸,也算是天下平等了。捡吧!捡吧!”司空莫之在心里想:“你们就慢慢玩拼图游戏吧!”然后,她又回到了梧桐为柱竹枝为墙的屋子里逍遥自在了……可惜,又有人找到竹屋来了……还是不能平静的过日子呀?前面发展的的故事写在已完结小说【梧桐柱竹枝墙】中:她个性懒散,习惯于依赖周身的人。怕受伤,怕麻烦,怕难过,所幸还有个同学兼朋友一直在她身边,听她倾吐心事,畅谈理想,同她感受快乐,解决麻烦。她依旧遇到事情,选择逃避。爱情离她远去,朋友随风而飘,亲人怒其不争。也许是上天的妒忌,当一场突如其来的变迁降临于她时,孤身一人的她该如何面对?与世隔绝的深谷幽林,可谓危机四伏。原始的生活环境该如何过得有姿有味?这就得看她如何运用勤劳与智慧在绝处逢生罗。一个在绝处逢生自力更生的故事。前面是为建筑茅草屋(梧桐为柱竹为枝墙)艰苦创业的历程,后面写的则是围绕茅草屋而发生事件吧!“捡”到失去记忆的魔教教主“压榨”两个得来全不费工夫的“奴隶”“治好”一个因爱疯的痴情女子“遇到”背负“血海深仇”的已逝武林盟主之子“救回”一对“梁山伯祝英台”式的苦命鸳鸯然后,再“打击”一个痴心与花的老头。
  • 文娱入侵

    文娱入侵

    三年前,他以一己之力引发旋风般的舆论,一举改变了整个校园!然而,功成之后,自己却陷入昏睡。三年后,一朝苏醒,外挂齐开,王者归来!这是一个穿越的故事,也是一个入侵的故事--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十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十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成为指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科学理论。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2009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命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关系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