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二.惟名闻利养,甜爱软贼,及嗔心嗔火;虽有佛力。不能救焉!行者当深加精进。以攘却之!(妙什禅师)有贪有嗔,诸佛如来都救不了,自己要精进不懈,把贪、嗔、痴三毒从内心中拔除。日常生活中要警惕,名利不是好东西,要舍弃。贪、嗔、痴害不了别人,只害自己。拔除之法以念佛除之。念佛之人若真放下,才有感应,早一天放下,早一天得大自在,想站着走想坐着走都行。在未去之前,在此世界一切环境亦得自在,顺逆都自在,自在是真正幸福快乐的人生。
六十三.又复当护人心,勿使夸嫌,动用自若;息世杂善。不贪名利,将过归己,捐弃伎能,惟求往生。(妙什禅师)大多数人都有这些障碍,须认真检点自己,有无贡高我慢,嫌弃他人之习气。世间善事,一切随缘,不必勉强。为名闻利养而做善事,果报还是在三界中。世人每天辛辛苦苦为名利是求,若看不破就脱离不了生死轮回。过去不知道每天追逐名利,佛点醒我们的迷关,方知已往之非。有人说:“假如天天念佛,谁给饭吃?”佛在经中说得很清楚,纵然大地众生皆出家修行,佛以白毫光中之一分供养拿出来供给这些出家人生活,足足有余,所以念佛不要顾虑生活问题。
六十四.娑婆有一爱之不轻,则临终为此爱所牵;矧多爱乎?极乐有一念之不一,则临终为此念所转;矧多念乎?(幽溪法师)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嗜好每人都有,念佛人对嗜好必须全舍弃,丝毫苟且不得。出家人把世间五欲六尘放下了,而喜欢经典也是贪爱,也是障碍。有人喜欢佛像,收集古董佛像,珍瞄至切,来生依旧搞轮回。往生最重要的标准是佛在《无量寿经》中告诉我们的“一向专念”。《弥陀经》的标准又高一层是“一心不乱”,如夹杂其他念头,一向专念就达不到,专念尚且不成,一心不乱更做不到。
六十五.若生恩爱时。当念净土眷属无有情爱,何当得生净土?远离此爱。若生嗔恚时,当念净土眷属无有触恼。何当往生净土?得离此嗔。若受苦时,当念净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若受乐时。当念净土之乐,无央无待。凡历缘境。皆以此意而推广之,则一切时处。无非净土之助行也。(幽溪法师)此是观想方法,西方世界人民绝无情爱,我们也应当放弃,恢复到心地清净平等。面色表示怒容者谓之嗔,心内不高兴不表现于外者谓之恚。比较有修养者,喜怒不形于色。西方人即使下下品生者,蒙阿弥陀佛无量光之摄受,所有烦恼皆消除,等于证得阿罗汉果。西方人相见皆生欢喜心,不会有烦恼,实不可思议,故称之为难信之法。当今天下大乱,生于此时代怎能不苦,只有轻重之别而已。在此娑婆世界有时亦有短暂的小乐,名之为坏苦。西方之乐不需要等待,也不中断。会用功者,一切时一切处,心可转境界,凡夫作不了主,被境界转,苦不可言。一切时一切处皆为修行人修净之助缘。《华严经》最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作出一个榜样,表演给我们看。凡历缘境,成就自己,样样清楚,而心中如如不动,定慧等修。
六十六.如何说得娑婆苦?苦事纷纷等猬毛!(西斋禅师)刺猬身上的尖刺很多很硬,遇大动物侵害时即缩成一团,以保卫自己,颇为有效。娑婆世界苦事太多,多如猬毛,不适宜我们居往。禅师告诉我们应以苦为师。
六十七.当屏人独处,自办道业,以设像为师,经论为侣。
(袁宏道)
袁居士也是念佛求生净土,《净土圣贤录》有记载,《居士传》有他的传记。他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只生到边地,但他觉悟很快,未久即生安养。设像为师,经论为侣,这一段话适合于当今时代,善知识难遇。我在已往讲习中介绍大家拜阿弥陀佛为师,在家里设一尊阿弥陀佛像,常常想念老师,想老师的慈悲功德,念老师的修行度众生之悲愿。这一句佛号把弥陀的无量智慧德能都包括在内,这叫真念佛。
古时候古圣先王所有一切制度仪规,都是教化众生。读《礼记》,五礼中之祭礼,明白规定祭祀祖先,不是祖先不祭。孔夫子说:“非其鬼不祭。”鬼是归去的意思。至于祭天地山川是天子诸侯的事,非平民之事。祭祖先时要阐明祖先过去在生时之德行教诲,使后人常常追念遵行,这个祭祀属于教育。仪式留传于后世只有形式而无真实内容,常被人视为迷信。佛门中祭鬼神之仪式很多,其中有非常精彩的开示,但文字深奥,不易理解,似应用现代语言加以说明,使民众都能明白。经论是最好的伴侣,其中于往生无助者不取。袁居士讲的是往生经论。如想在这一生成就,虽有我最爱研究的经论也暂时放下,不要打闲岔,等到了西方再学不迟。
符按前文中有孔子说非其鬼不祭一语,恐初机同修难以理会。
此语出自《论语》卷二为政章中:“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其大意是说:不是我们的祖先而我们去祭祀他,这是一种谄媚的行为。遇到道义上应该做的事而不去做,这就是没有勇气。郑康成注曰:“人神曰鬼,非其祖而祭之者,是谄求福。”可见鬼字就指的是祖先。又朱子解:“非其鬼,谓非其所当祭之鬼,知而不为是无勇也。”
六十八.五浊恶世,寒热苦恼,秽相熏炙。不容一刻居住。
(袁宏道)
袁居士是古人,离我们几百年,已经说五浊恶世。现代科学家说:“如不重视环保,五十年之后,这个地球就不适宜人类的居住。”环保无法改善,其根源是依报随着正报转。依报是环境,正报是人心,心净则土净。人心是贪嗔痴慢,如不知保持清净心,而想改变环境,谈何容易。如真像科学家所说,五六十年后我们到那里去呀!念佛人若不赶快求生净土,怎么办呢?浊就是污染,污染是由相上讲的,恶是由业因上讲的。心恶行为也恶,感得身心世界都污染了。这几年全球气候不正常,天时失常,不是好现象,与人心互为影响,愈来愈严重。
六十九.问:“人不信净土,恐只是本来福薄?”答:“此言甚是!”(莲池大师)不信净土真是福薄,念了《无量寿经》就明白了。一听就相信,乃是过去生中无量劫所培养的善根福德。即使下下品往生的,或一生造作罪业,临终忏悔往生者皆是大因缘大福德,绝非平常人。
七十.余下劣凡夫,安分守愚。平生所务,惟是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今老矣!倘有问者。必以此答。(莲池大师)莲池大师的道德、文章、修持近五百年中首推第一,而他虚怀若谷,没有一点自满自大,没有一点夸张,自称为下劣凡夫。他的特长即“安分守愚”四个字,人不要学聪明,学聪明就坏了。我在台中跟李老师学,李老师教我学愚,他说他自己学愚,一生没有学成功。莲池大师平生所修惟念佛,一天念十万声,计数的,也不念经咒。年岁大了,工夫格外加紧。有人向他请教,不管什么问题,他的回答只是一句阿弥陀佛。印光大师晚年专心念佛,有人给他写信,他写一函遍复。我现在也学他。我快70岁了,人生七十古来稀,要办自己的后事了,大家写信给我,我刻一个图章“老实念佛”,连信封都退回去。老实说,凡是提出问题来问的都是妄想分别执著,所以提出问题的都是不老实的人。
七十一.当生大欢喜,切勿怀忧恼,万缘俱放下,但一心念佛。往生极乐国。上品莲花生,见佛悟无生。还来度一切。(莲池大师)听到西方极乐世界以及阿弥陀佛的名字,一生可以决定往生。
乃大欢喜,但不要怕去不了。只要真正肯修,善导大师说,万修万人去。从今以后,一切妄想分别执著忧虑牵挂统统放下,心中只有一句阿弥陀佛,随时希望往生。《无量寿经》上辈往生一段同《观经》上品上生章尤为重要经文,见到阿弥陀佛即证得无生法忍,证得无生法忍即有能力度众生。若是由西方世界打个转,再回到娑婆世界来,是再来人,就有智慧神通帮助别人,否则自己度自己都度不了,如何能度人呢?关于上品上生章非常重要,有录音带保存,诸位应当常常听,至少要听二百遍或三百遍。过去古大德学一部经要几十年,如终南山道宣律师,专学《四分律》。台湾有单行本,线装书二十册,精装者四巨册。道宣听了二十一遍。从前听经苦,没有交通工具,闻某法师在某道场讲经,不论远近皆步行前往。现代人求快速,说这部经我听过了。听过一遍就不想再听,这样的态度,焉能有成就?我在台中时李老师讲经,有时在台中,有时在雾峰讲同一部经,我们一再去听,每次讲的都不一样。台中慈光佛学讲座编写的“十四讲表”,我听了十一遍。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求生西方一定要上品上生,上品上生去不了,还有中品,如目标定的太低就麻烦了。
七十二.世情淡一分,佛法自有一分得力。娑婆活计轻一分。生西方便有一分稳当。弹指归安养,阎浮不可留。(藕益大师)世情要看破看淡,不为世间情爱所累,念佛工夫才能得力。生活能勉强过得去就行了,不求奢侈丰盛,生西方世界才有把握,心在道上不要用在生计上,尽情追求生活享受,道心即退失,往生难有把握。阎浮世界是五浊恶世不可留,应当快快到西方极乐世界,真肯放下,往生有望。
七十三.归命大慈父,早出娑婆关。(藕益大师)大慈父是阿弥陀佛,归命即归依。七十四.世之最可珍重者,莫过精神;世之最可爱惜者,莫过光阴;一念净即佛界缘起。一念染即九界生因。凡动一念即十界种子,可不珍重乎?是日已过,命亦随减,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可不爱惜乎?苟知精神之可珍重。则不浪用。则念念执持佛名。光阴不虚度。则刻刻薰修净业。(彻悟禅师)“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可惜我们都浪费掉了。我劝各位念佛机要随身带。阿弥陀佛是净念,起一个妄念,动了贪嗔痴即是九法界的业因。一天到晚不知道造了多少业,哪个业因强,哪个就先受报。故须特别留意,必要抓紧今生的机会,万一失掉,不知道哪一劫才再遇到佛法。把精神放在执持名号上,光阴才不会虚度。
七十五.悲哉众生!欲念未除,道根日坏。佛之视汝,将何以堪?(彭二林)欲是欲望,念是妄想,这两个东西在,道就站不住。虽不能剧断,亦应慢慢看轻放下。否则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也生不了西方。
七十六.子等归向极乐。全须打得一副全铁心肠,外不为六尘所染;内不为七情所困;污泥中便有莲花出现也。(彭二林)“子”,古时对男子之尊称。既然发愿一心一意求生极乐世界,必须要有一副铁石心肠,外不为六尘所染,内不为烦恼所动,此谓之铁石心肠,禅宗称之为禅定。色声香味触是外尘,法是内尘。世间法不能沾染,出世间法亦不能诱惑我们,什么禅宗天台贤首密教统统都不沾染,心才能定。只求一见阿弥陀佛,诸佛来了也不理不睬,何况其他菩萨罗汉善知识。内绝不起心动念是定,外不被诱惑是禅。修行有此觉观功夫与心态,哪有不成就之理。
七十七.莲花种子,荣悴由人。时不相待,珍重!珍重!
(彭二林)
十方世界众生念佛求生净土,西方世界七宝池中即生出一大朵莲花,且有你的名字。心地真诚,念佛恳切,工夫不断,此花越长越大,光色一天比一天好,将来往生时,阿弥陀佛即以此花来接引。若退心,此花慢慢枯萎。西方只有池中莲花有生灭之相,其他皆是万古长春的。
七十八.上品见佛速,下品见佛迟,虽有迟速异。终无退转时。参禅病著相,念佛贵断疑。实实有净土。实实有莲池。(张守约)上品往生的到了西方即见到阿弥陀佛,下品往生的还有一段修学时间才能见佛。不管上品下品均不退转,而且圆证三不退,此法门殊胜无比。参禅怕著相,一著相就不能开悟,如说我什么都不著,即著了一个什么都不著的相。念佛人只要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要专。念佛怀疑者还不多,而夹杂者难免。看非净土经论是夹杂,人情佛事均须放下,而且必须信有净土,实有莲池。
七十九.念阿弥陀佛。正觉圆满之名;观极乐世界,清净庄严之相;如此滞著,只怕未能切实;果能切实,则世间种种幻化妄缘。自当远离。(悟开禅师)弥陀名号不但是西方教主圆满的名字,实在是十方一切诸佛如来的通号。“阿弥陀”是梵语,其含义是“无量觉”。“阿”是无,“弥陀”是量,“佛”是觉,哪一尊佛不是无量觉呢?所以这个名号是正觉圆满之名。西方世界是弥陀教主大慈大悲方便建立,接引一切有缘众生。所谓有缘者即是能信、能愿、能持者。此法门与禅宗性宗不同,禅、性二宗要离相,而这个法门必须执持名号,一定要执著,只是把执著的对象换一换,把往常执著的对象放下,执著一句阿弥陀佛,而且就怕你执著的不切实,果能切实,则世间种种一切幻化妄缘都可以远离了。
八十.随忙随闲,不离弥陀名号,顺境逆境,不忘往生西方。
(印光法师)
无论在什么环境,闲忙都好,需要思考时把佛号放下,工作完了,马上提起一句佛号。假如是不需要思考的机械式工作,已经作娴熟了,可以一面工作一面念佛。称心如意时或遇到逆境时都不忘念佛,做到这样往生有望。
八十一.诚与恭敬,实为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之极妙秘诀。
有一人写信给印光大师,问他学佛有无秘诀,他答覆说,秘诀就是“诚敬”二字,诚是真实,一丝毫虚假都没有。“真诚”是大乘佛法讲的。无上菩提心”。儒家也讲诚意正心,所以儒家的学问思想也是建立在菩提心的基础上。儒家讲真诚不圆满,佛家讲的圆满。菩提心一发就是诚与敬真正发起的时候,从凡夫地超越二乘证到圆教初住的地位。圆初住以下都未发菩提心,用的是虚情假意。从圆初住到成佛的果位有四十二个阶级,证明诚敬的不同程度,恭敬是真诚起的作用,内心真诚表现于外者即为恭敬。祖师用最浅显文字开导我们,诚与恭敬实为超凡入圣之阶,果能做到即是法身大士。了生死不但了三界分段生死,同时也了掉变易生死,所以这是极好的秘诀。
八十二.业障重、贪嗔盛、体弱、心怯,但能一心念佛。久之自可诸疾咸愈。
贪嗔痴三毒是病根,常常发作,身体衰弱,心常恐惧,都是心中有毒,心理影响生理,但能把一句佛号认真地念,工夫得力,使无始劫来的贪嗔习气消除,才是究竟彻底的治疗宿疾之法。八十三.佛固不见弃于罪人,当承兹行以往生耳。有一类人自觉罪业深重,不敢学佛,认为佛会怪罪他,不能收容他,瞧不起他,以佛菩萨为凡人。此种人还是好人,有惭愧心。佛对五逆十恶之人,只要肯念佛,一律平等收容,往生品位看其忏悔工夫。自知有罪,如不求佛拯救必堕三恶道。
八十四.须信娑婆实实是苦,极乐实实是乐,深信佛言,了无疑惑。
娑婆世界实在是苦,极乐世界实在是乐,若深信佛言,乃是善根福德因缘成熟之人。祖师苦口婆心之言,我们要深深体会。
八十五.应发切实誓愿,愿离娑婆苦,愿得极乐。其愿之切,当如堕厕坑之急求出离;又如系牢狱之切念家乡;己力不能自出,必求有大势力者提拔令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