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97700000019

第19章 产业流变与跨地域合作(7)

如果用”全球性“或者“跨国性”的问题意识来看待韩流,就可以超越初期将其视为单向影响的评价。(韩)赵惠贞将韩流作为20世纪90年代在东亚地域掀起的一种“越境的”、“跨国性”的文化生产和流通状况来把握;白元淡将自文化边境喷涌出的动态的力量视为东亚选择的文化现象来把握。白元淡:《东亚细亚的文化选择,韩流》(韩文),Pentagon,2004年,首尔。金贤美从女性主义和“文化翻译”的观点出发,提出韩流是构筑“新女性主义”和跨文化“女性话语”机制的独特解释金贤美:《全球化时代的文化翻译》(韩文),AlternativeCulturePublishingCo.,2004年,首尔。;辛尹焕和李汉雨通过“话语和实体的距离”这一问题意识,将研究范围扩大到不仅包括中国、日本,还包括蒙古、越南、新加坡、泰国等地的韩流现象。辛尹焕、李汉雨:《东亚细亚的韩流》(韩文),Jeonyaewon,2006年,龙仁。相比以低级的民族主义或文化霸权主义观点对韩流进行的夸张解释,他们的研究体现出进步性。以这样的省察为依据,“后韩流”的问题意识也被提起。崔元植将“后韩流”设定为具有“后期韩流”和“脱韩流”的双重意义,驳斥了将韩流看做文化霸权主义的现有构想,“后韩流”的核心整理为“韩流作为日流和华流的中介,才使得将东亚或者亚洲作为独立单位来想象,是后韩流的核心”。崔元植:《在后韩流的门槛上》(韩文),《Platform》第7号,仁川文化财团,2006年,页20。到目前为止,韩、中、日三国都把冲击本国大众文化的他国大众文化分别解释为韩流、日流、华流,其可贵之处在于从东亚大众文化的流通中,将其归入对他国大众文化接受的研究脉络。

联系亚洲文化交流,值得关注的是岩渊功一(2004)与李东渊(2006)的研究成果。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在本国“文化研究”岩渊功一:《跨国日本》,岩波书店,2001年。这本是作者将其在澳大利亚WesternSydney大学的博士学位论文(英文版)修改、翻译成的日文版;英文版在2002年出版,即RecenteringGlobalization:PopularCultureandJapaneseTransnationalism,杜克大学出版社。正如从日文题目“跨国日本”与英文题目“全球化的再中心化——大众文化与日本跨国主义”中所知道的一样,本书在以日本为中心考察的同时对亚洲内的沟通也进行了考察。在此依靠韩译本(《联系亚细亚的大众文化》,AlternativeCulturePublishingCo.,2004年)。以下标记为“岩渊功一:2004”。而李东渊在以前的著述中主要是将“文化研究”理论和韩国“现场”相结合,向实践迈进的。其代表作有《大众文化研究和文化批评》(韩文,文化科学社,2002年,首尔)等。的基础上,将研究领域扩展到亚洲范围内的文化流通。岩渊功一认为20世纪90年代新出现的“亚洲性”在消费美国文化的同时,形成了都市文化的特征;由于消费主义和电子通信技术的发达,亚洲各国的中产阶层在文化上被强力联系在一起。Funabashi,Yoichi:1993,“TheAsianizationofAsia,”ForeignAffairs72(5),p.77.本文转引自岩渊功一:2004,页88。“在亚洲城市扩散的中产阶层文化”既意味着“真正的亚洲的诞生”小仓和夫:1993,《アジアの复权》のために,《中央公论》7月号。本文转引自岩渊功一:2004,页89。,同时也是研究1990年代亚洲大众文化流通和消费的根据。

李东渊从批判性的文化研究立场,推进“亚洲文化研究想象”的宏伟计划,对“文化民族主义”李东渊:2006,页19。和“文化资本”的逻辑进行反思。在考察韩流之前,他先针对韩国文化中的美国化倾向进行研究,在把“美国化”倾向作为“全球性文化”本质来把握的同时,聚焦其中隐藏的文化资本逻辑。他认为“随着全球性文化环境的到来,局部性文化形态变得混种化、多元化,但是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从跨国性文化资本逻辑中受到的强烈威胁”。当然,从“文化多样性的逻辑”来看,韩流是对抗以美国为中心的全球性文化的代表。但是,在论述韩流的全球性文化特征时,有三个论争点可以被提及:韩流在哪些方面符合全球性文化的局部性实践事例?韩流在东亚这一圈域内共有多少文化感受性和文化沟通?韩流作为文化世界化的国际实践,是否具有适当的文化再生性?对这三个争论点,李东渊的结论是否定的。韩流在代言亚洲圈域内全球性文化时,很难确保其完全独立的地位。他认为韩流不是作为一种文化资源,而是作为一种文化资本的形态在发挥作用。

近现代,韩国人的中国观可以概括为习惯上对传统中国的尊重和面对近现代中国时毫无根据的优越感,特别是后者建立在对香港、台湾大众文化的偏见和麦卡锡主义基础上的认识。克服这种认识是我们的一项课题。本文以“全球化”和“跨国性”文化潮流为基础,将焦点集中于韩流包含的中国大众文化痕迹,尝试从大众文化跨国交往的角度,考察1980年代以前韩国对港台大众文化的接受与融合,以及20世纪90年代以后对中国大众文化的接受与融合,同时确立展望两国间关系的新视角。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中国大众文化常常存在于我们并没有意识到的地方。解放以后,中国大陆在大众文化生产方面曾经是一片不毛之地,那段时期中国的大众文化主要以香港和台湾为中心发展的。随着1978年改革开放的实行,大众文化复活。第五代导演的作品代表了那个时期大陆的大众文化。

二韩国对香港电影的接收以及两地合拍电影

直到1990年代初,外国电影仍然占领着韩国的票房市场。事实上,在好莱坞电影之外,我们忽视的一个现象是香港电影。1992年进口的外国电影中,美国电影占160部,其次是香港电影74部,两者堪称韩国外片市场的两大支柱。有趣的是,美国电影平均进口价格是每部11万3千美元,而香港影片的平均进口价格却超过美国,为16万4千美元。金知硕、姜仁衡:《香港电影1997年:香港电影的理解》,Hanulbooks,1995年,首尔,页108。至今为止,在录像带租赁商店里,香港电影仍占据着很大的比例。尽管如此,直到王家卫出现之前,香港电影大多还上不了台面:诸如“模仿的鬼才”、“好莱坞模仿剧”和“开心果”等之类的评论,表达了我们对“低劣港剧”的认识。一个问卷调查表明:韩国观众是因为那些“可以解除精神压力的武打场面”和“印象深刻的场面”电影月刊《银屏》1994年7月号,问卷“怎样看香港电影”。转引自金知硕、姜仁衡:《香港电影1997年:香港电影的理解》,页9。才选择香港电影。这虽然是十年以前的资料,但大体上的脉络基本没有改变。《功夫明星李小龙和香港Noir热》一文指出:“1970年代和1980年代,香港电影非常红火……‘独臂刀王’王羽点燃了港片热的火炬,1970年代初功夫明星李小龙如同彗星一般闪亮。”李小龙之后,成龙登场,“在此又有搞笑功夫演员洪金宝和元彪加盟,80年代中秋节和春节时全国剧场被搞笑功夫电影占满”。宣胜元:《以花絮解读韩国大众文化101场面:1960—1980年代》(韩文),Mediajib,2005年,首尔,页274。众所周知,成龙至今仍是韩国节日剧场的主人公。还有,“以‘香港Noir’代表的武打片(actionmovie)又引起了香港电影的再次盛行”(Sun:2005,275)。由此可见,对于占据韩国大众文化一席之地的香港电影,韩国观众抱有两重态度:“我国观众一方面十分喜爱香港电影,同时另一方面又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斜视。”(Kim&Kang:1999,10)“又狂热而又不关心”实际上是那些非专业性大众文化爱好者们的典型特征:倾心于自己喜爱的对象却又不愿让别人知道这个事实。香港电影在韩国观众的这种“意识”与“现实”的疏离中被接收,并因此被挤出正式轨道,边缘化到非正式的轨道上去。

内地最初进口的香港电影是1956年高丽电影社的《海棠花》(中文名《海棠红》),1967年香港武侠片《放浪决斗》在韩盛映,正式打开香港电影的韩国市场。之后,又进口了巨匠胡金铨的《龙门决斗》,暴力武侠片的教父张彻的《独臂刀》、《大决斗》、《新独臂刀王》、《断肠剑》、《大刺客》等,使得韩国观众体验到了香港电影的主流和精髓。金知硕、姜仁衡:《香港电影1997年:香港电影的理解》,页112—113。但是,韩国的港片迷们并没有满足于武侠和功夫电影,掀起第二次香港电影热的“香港黑色片”和《蜀山》、《东方不败》系列、充满港式特色的搞笑片、爱情片等,迎合了韩国影迷的趣味。值得注意的是,不但在香港和台湾,而且在韩国也有一批“三流作品”不断泛滥。它不仅降低了港片的整体水平,而且令影迷失去兴趣。韩国的香港武侠片便是陷入了这个泥潭。

这里,不容忽视的是韩国和香港合拍电影的意义。有人指出:合拍电影伴随着韩国电影史从黄金期走到黑暗期,隐藏着韩国电影的希望和挫折。虽然,与香港合拍的电影被安上“低级娱乐电影”、“国籍不明的活剧电影”等臭名,从而退出韩国电影史的舞台,但当时合拍电影仍然受到了大众的欢迎。合拍电影“是迎合当时最具人气的电影形式的产物。50年代主要为爱情剧,60年代则是与进口电影中最受欢迎的007相类似的间谍片和宫廷历史剧,70年代随李小龙热的出现,武打电影占据银屏。另外,合拍电影在上座率上相对而言比较稳定,据当时纪录统计,排行榜十名之内的电影中有3到4部是合拍电影”。赵永程:《从黄金期到黑暗期——韩国合作电影略史》,《寻找亚细亚电影联网的根:韩—香合作时代》,页24。

幸亏有许鞍华、严浩、徐克、关锦鹏、王家卫、陈果等作者导演开创了香港电影的新篇章,王家卫的《重庆森林》和《东邪西毒》宣告了香港的都市电影和武侠电影的不同凡响,韩国的影迷们似乎也对王家卫刮目相看。

三对内地电影的接受与华语电影的混种化现象

(一)对内地第五代电影的接受

李陀曾在《当代大众文化批评丛书》的序文中指出知识界对大众文化和大众文化研究存在根深蒂固的轻视。他强调大众文化与现有的通俗文化或民间文化不同,它与现代资本主义具有必然的密切关联。作为产业化的大量生产,复制了消费文化商品。按照同样的思路,戴锦华(1999)指出1990年代以来以电影为中心的“大众文化”以一种更强烈、有效的方式参与到转换期中国文化的建构过程。申铉準则提出,“至少截止到20世纪80年代,对韩国人来说,‘中国’的大众文化意味着由香港或台湾产出的大众文化”申铉準:《关于中国大众文化的三个历史形势的一条视线》(韩文),《中国现代文学》第30号,韩国中国现代文学学会,2004年,首尔,页60。。而大陆的大众文化经过了1980年代的过渡期,直到1990年代以后从根本上突显出来。对我们来说,这一进程大概是从介绍第五代、第六代导演在国际电影节上的获奖作品开始的。当然,改革开放以来韩国人对中国的兴趣逐渐增大也是原因之一。1988年张艺谋执导的《红高粱》获柏林电影节金熊奖,让世界知道了第五代导演。当然,第六代导演在韩国被介绍的过程中,釜山国际电影节也发挥了相应的作用。

StefanKramer(2002)认为,第五代导演虽然是表现主义的,却也具有惊人的写实性。在戴锦华看来,张艺谋比谁都清楚地意识到“后殖民文化的残酷现实”,他认识到要想迈向世界舞台需要“东方的景观(orientalspectacle)”,他活用了“双重认同(dualidentity)”战略,获得了成功。他在双重认同和双重读解中把东方与西方、本土与世界巧妙地缝合在了一起。但是张艺谋的成功带来的结果,不是通向世界的窗口而是分辨其视野的一面镜子。镜中映出的样貌不是作为大国崛起的中国,而是依据作为他者的西方构成的东方形象,是迎合西方男性观众欲望的东方女性的样貌。那绝不可能是中国本土的、被想象和发明的形象。戴锦华:《雾中风景:中国电影文化1978—1998》,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戴锦华虽然正确地指出了张艺谋的核心,不过局限在了作家论的视野之中。可以说198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界是沿着张艺谋开拓的道路发展过来的。“张艺谋在运用‘自我东方主义战略’时比任何人都出色。可以说那是在政治性审查存在和自律性市场没有形成的第三世界中,具有雄才和野心的导演必然选择的战略。戴锦华批判的‘内在流亡(internalexile)’是与‘自我东方主义’不同的表现;不过从中国的现实看,张艺谋的选择是受欢迎的。”林春城:《对“西欧modern”和“东亚细亚近现代”的post殖民性考察》(韩文),《现代中国研究》第9集2号,第368号,社团法人现代中国学会,2008年,首尔。

被介绍到韩国的中国电影作品中,“社会主义三十年”的画面基本处于缺失状态。而且,由于韩中之间的长期隔绝,语言和文化的误译现象比比皆是。比如说“秋菊打官司”事件张艺谋电影《秋菊打官司》是刻画农村女性秋菊从基层机关一路上诉的名作。可是在中国电影被引入韩国初期,翻译似乎参考了英语剧本和题目。这部电影的英文题目是“StoryofQiuju”,按英文翻译就成了“Qiuju”的故事,不懂汉语拼音的人将其译成了“贵州的故事”(英语Qiuju的发音和韩语中“贵州”的发音相似)。代表了1990年代韩国人对中国大众文化的无知,以及不愿意进行沟通的韩国社会的麻木。

带着对第五代导演的批判意识登场的第六代导演,他们的作品基本在小规模的影迷群体中流传,在韩国也是如此。张元的《北京杂种》与贾樟柯的《小武》作为地下电影或者独立电影被少数影迷传看。特别的是,关于贾樟柯的专著张起彻:《贾樟柯,中国电影的未来》(韩文),现实文化研究,首尔。出版了,最近关于他的研究论文也陆续发表了。

(二)华语电影的混种化现象

同类推荐
  • 古代茶具鉴赏及收藏

    古代茶具鉴赏及收藏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所涉及的鉴赏及收藏内容包括碑贴、鼻烟壶、古代茶具、古兵器、乐器、古代瓷器、古代家具、古代酒具、古代书画、玉器、古金银器、古钱币、古青铜器、古铜镜、古砚、银币、古董、钟表、古化石、画像石画像砖、甲骨、牙角器、偶像、连环画、名石、扇页、石雕、唐三彩、陶器、陶俑、铜鼓、图书、古代瓦当、文房四宝、印章、玺印、古今邮品 纸币、票券、珠宝、竹刻、木雕、漆器、紫砂等,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各种知识。图书内容翔实,通俗易懂,是广大古玩鉴赏及收藏爱好者的最佳入门书籍。
  • 中国类型电视剧研究

    中国类型电视剧研究

    《中国类型电视剧研究》由十二章组成,分别从学理和实践的层面对十二种主要类型电视剧,即都市言情剧、青春偶像剧、谍战剧、家庭剧、历史剧、儿童剧、农村剧、民工剧、西部剧、军事剧、灾难剧、“红色经典”改编剧展开了多元的思考与探讨。不仅梳理了这些类型电视剧的发展轨迹、生成语境、影像风格衍变规律,还剖析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态势。同时为便于读者阅读和学界、业界同仁的进一步研究,每章后还附有该类型电视剧主要作品年表。
  • 元杂剧本体论

    元杂剧本体论

    本著作是一部关于中国戏曲发生、发展、形成、成熟以及元杂剧演出体制、脚色扮演、唱腔声律等方面的专论,通过对元杂剧的发生、发展、生成以及体制、音律、演出等方面的论述,旨在在当今多元文化背景下,通过对元杂剧文化与艺术的重新思考,揭示元杂剧艺术及传统文化的内涵,希望能为古代戏曲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并能够成为古典文学、古典音乐爱好者与研究者的参考书目,同时也希望能为广大爱好者与研究者提出一些新的研究空间与思路,从而达到对传统戏曲文化有一个比较深刻与全面的认识
  • 印章、玺印(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印章、玺印(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本书内容包括印章概说、印章的选材、历代各章名家、印章的鉴赏、印章的收藏、细说玺印的产生与嬗变、精品鉴赏、玺印与书画、印石鉴藏等。
  • 色彩写生基础与实践

    色彩写生基础与实践

    《色彩写生基础与实践》以培养色彩思维为目的,从色彩理论基础出发,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具体的操作中提高学生对颜色的感知和兴趣。通过理论的融入,使学生认识到色彩造型规律的来源和过程;通过技法和训练,增强学生的色彩敏感度和用色能力。
热门推荐
  • 别睡,我是好玩的催眠书

    别睡,我是好玩的催眠书

    本书围绕生活中常常面对的一些问题,例如:生活目标难以实现,事业不成功,能力发挥不出来,领导不重视;社交能力越来越差等。这本书就是告诉大家催眠到底怎样发生,他对我们的生活有怎样的影响,以及怎样把它应用在生活的各个方面。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邪王绝宠:废物逆天小姐

    邪王绝宠:废物逆天小姐

    她,21世纪金牌神偷,在一次任务中被同伴背叛,惨遭陨落!再次睁眼,已然是凌天大陆上的废物小姐......他,昊轩国战神离王殿下,邪肆霸道,冷酷无情,女人凡近他三米者,必定血溅当场!他独对她一见钟情,当神偷对上邪王,看他们如何演绎他们的人生,睥睨天下
  • 亲爱的,我们都会幸福的

    亲爱的,我们都会幸福的

    出版更名:【如果下辈子我还记得你】出版署名:子夜初她,相貌不出众,才华不出众,家世不出众,然而因为他,她平凡的人生就从此画上了句号。人生若只初见……青春终将远去,爱情亦被掩埋。平凡的灰姑娘,难道真的过不了十二点的魔咒?面对爱情,拼得你死我活的众人们,实则全都无能为力。结果是,这一场战争,我们都输给了爱情。=======================================================“在这世界上,平均每两万个人里面,就会有一个适你的人。要相信总有一天你会遇到他,并且在亿万民众中认出他。这也就是说——亲爱的,你一定会幸福的。”
  • 守护甜心之心的破碎

    守护甜心之心的破碎

    圣夜学园的日奈森亚梦被谣传为十分厉害的小学生,所有人(包括她的亲人)都认为她是个酷毙火辣的女孩。实际上外表冷漠、酷毙火辣、帅气的她是个善良的女孩,为了掩饰自己的怯弱而失去自己。终于,亚梦祈求守护灵能赐予她变成真实自己的勇气。令她吃惊的是第二天床上出现了三只蛋。另一方面,学校有一支队伍——守护者......
  • 梦魇之第二种性格

    梦魇之第二种性格

    她被梦魇紧紧勒住脖子,到底是现实还是梦境?猛然惊醒,已是两个月之后,打开新闻,却发现梦境中的杀戮已在现实中悄然上映。惶惶中,她遇到了她的初恋,一个如画一般的男子。而一个噩耗紧接而来,她……竟有两种性格!?
  • 无限微光

    无限微光

    科技?玄幻?修真?无限流?各种流派有机结合,结果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公元1977年,M国向外太空发射了一艘记载了人类文明以及太阳系各个行星图片的无人太空探测器,在一千年以后的公元2969年,这艘太空探测器被一个极其具有侵略性的五级文明外星种族发现,身为准四级文明的地球人类将会如何面临这场灾难?待看主角如何完虐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如何在异世界称雄,如何解决这场危机!一切尽在本书当中,敬请期待!
  • 善恶邪修

    善恶邪修

    君要开神作,一作成就网文界至高神,敬请期待吧。其它的灵感构思君都不要了,没有构思的可以来找我买那些构思。君以后只写那一本作品。如若再开新书,天弃、地弃、人弃.......................君以前打开的方式不对,今天悟了。编辑,麻烦帮我把书名改成《圣道魔君》或者就把我这部作品删除了去。谢谢
  • 玄天囚牢

    玄天囚牢

    这个世界、这片宇宙、谁能窥尽所有?谁能探得天机?让月澜带着你去追寻、去窥探玄天囚牢的世界,领略一个真正的玄幻世界...
  • 末世之草根

    末世之草根

    这只是一个幻想出来的世界!该作品的任何事物、名称等都是作者幻想出来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这不是一部架构精美的作品。我跟那些看过小说的读者一样,纯粹的想要满足自己冲动的创作热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