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87800000002

第2章 导言(2)

事实上,近代居士佛教的复兴,也直接导源于寺院佛教的衰微。唐宋之后,唐时受印度佛教影响的各大宗派化佛教逐渐式微,佛教“中国化”加速。宋明以后,“禅净合流”导致了佛教义学不振,而度牒买卖与滥度僧尼,使得寺院佛教在整体上直转而下。及至晚清,度牒制度的废除、宗法子孙庙的恶性循环、太平天国的毁寺以及庙产兴学的兴起等,更使得近代寺院佛教迫近日暮途穷,日渐沦为超度荐亡的“鬼教”,其昔日的理性智慧光芒几于湮没。民国期间,僧人们或致力于毁坏寺庙的重建,或奔走于庙产的保护;虽也有些激进派新僧希望进行佛教丛林规制的改革,但却屡屡遭到保守派僧侣的阻挠,从而只能走出寺院转而倚重居士的支持。相对于寺院佛教的衰微,近代居士佛教则相对活跃。近代居士佛教复兴的历史脉络,可溯及宋明时期的士绅与佛教的互动以及清季“明遗民居士”的入世情节与民族情结。及至晚清,随着中国社会的激烈巨变,以杨文会为代表的一些具有民族情结与世界眼光的居士知识分子振臂而呼,力图革新旧制、振兴佛教,并怀抱“宗教救国”的美好愿景。“宗教救国”也在当时知识分子的思考视线之内。杨文会在《支那佛教振兴策》中说道:“泰西各国振兴之法,约有两端:一曰通商,二曰传教。通商以损益有无,传教以联合声气。我国推行商业者渐有其人;而流传宗教者,独付阙如。设有人焉,欲以宗教传于各国,当以何为先?统地球大势论之,能通行无悖者,莫如佛教。”(参见黄夏年主编:《杨文会集》,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年,第8页。)在居士佛教复兴思潮的影响下,佛学被广泛地带进社会与高等学堂。与此同时,佛教结社也演变为一种群体化的社会运动。民国居士们不仅开始独立地讲经说法,还组建了属于自己的居士佛教组织,并通过积极参与社会慈善活动,将佛教进一步引入现实生活之中。由此可见,近代居士佛教已经成为近代中国佛教复兴运动的中坚力量。诚如章太炎先生所说:“自清之季,佛法不在缁衣,而流入居士长者间。”章太炎:《支那内学院缘起》,《中国哲学》(第六辑),三联书店,1981年,第311页。

值得注意的是,近代居士佛教是在知识分子与新兴工商业者为核心的居士群体倡导下兴起的,它是以拯救、振兴佛教为己任,并试图从理论、教育及组织、实践等诸多方面谋求佛教的近代转型,因此近代居士佛教运动不同于古代传统的底层民间居士佛教活动。在某种意义上,近代居士佛教彰显了一定的主导性与理性化倾向,它开始自觉谋求佛教与近代观念和社会发展相一致,进而引导佛教与社会现实生活的融合。近代居士佛教社会地位的抬升、居士佛教组织的独立发展及其开展的社会慈善事业也具有明显的现代观念史背景。可以认为,自杨仁山以来的全国各地独立于僧团之外的居士佛教组织的建立,也正是中国佛教自身现代化成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作为佛教神圣性代言人的僧侣在信仰共同体中地位不再是绝对的主导者,而居士则由世俗的身份抬升到与僧侣几乎平等的地位,并进而承担起过去只有僧人才能担任的带有神圣性的佛事活动。居士代替僧侣从事佛事活动,事实上就建立了一种世俗化的教团组织。

综观迄今之近代中国佛教研究状况,其中有关居士佛教的研究仍显得很不够,这与近代以来居士佛教的历史地位不太相称。此外,就现有的关于近代居士佛教研究的少数成果来看,研究者们的兴趣复又集中于居士佛学思想与思潮层面,并将目光聚焦在代表性的佛教思想家、佛教知识分子以及南京内学院及其唯识学复兴运动上。同时,其中大多佛教思想史的书写方式也都以单个人物为线索逐一展开,难以窥见近代佛教发展的社会史视野。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近代佛教研究对于以净土信仰为主,具有社会组织化、市民化、民间化特征的近代居士佛教发展的社会之维关注不够。目前为止,关于上海佛教居士林的组织形式、弘法模式及其社会慈善功能的系统研究几成空白。目前关于上海居士佛教这一课题的研究非常薄弱,且无专著出现。目前,仅有两篇硕士学位论文所涉及的上海居士佛教还比较集中。即台湾政治大学历史所钟琼宁的硕士论文《民初上海居士佛教的发展(1912—1937)》(《圆光佛学学报》1999年第3期),上海大学文学院寻红霞的硕士论文《上海的佛教组织——世界佛教居士林研究》(2005年)。就这两篇论文来看,寻红霞的论文主要考察了世界佛教居士林的组织结构,对其他内容未曾涉及;而钟琼宁的论文则主要勾勒了

民(转下页)

(接上页)

初上海居士佛教发展的几个阶段的大致脉络,对组织形态、居士群类及慈善等均未作专门考察。此外,近些年来中国慈善研究似乎渐成学界的一个小热点,仅大陆就出版了不少明清至民国乃至现当代的慈善研究论著,且以慈善为主题的博士论文也逐渐增多,但宗教慈善研究则几成空白。这些慈善类著作如:梁其姿的《施善与教化——民清的慈善组织》(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田凯的《非协调约束与组织运行——中国慈善组织与政府的个案研究》(商务印书馆,2004年);周秋光、曾桂林的《中国慈善简史》(人民出版社,2006年);蔡勤禹的《民间组织与灾荒救治——民国华洋义赈会研究》(商务印书馆,2005年);卢汉龙编著的《慈善:关爱与和谐》(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徐麟主编的《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研究》(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年);杨团、葛道顺编著的《和谐社会与慈善事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博士论文有:李国林的《民国时期慈善组织研究(1912—1913)》(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3年);孙善根的《民初宁波慈善事业的实态及其转型(1912—1937)》(浙江大学博士论文,2005年);杨守金的《中国特色慈善事业发展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6年);等等。不过,综观这些有关中国慈善研究的论著,其中关于宗教类慈善的研究则非常之少。就佛教慈善研究方面,在全汉昇的《中古佛教寺院的慈善事业》开山之作以后,此类系统之研究似乎沉寂下来。及至今日,除日本学者道端良秀在台湾出版过《中国佛教和社会福利事业》(1986年)与极个别的博士后报告外(上海大学朱贻强的博士后报告《佛教慈善组织的功能及其社会定位——以福建厦门N寺慈善为中心》,2005年),罕见有佛教慈善类专著问世。究其原因,一则佛教慈善的资料难以收集,一则从事慈善研究的学者对佛教史知识的掌握比较薄弱;而另一方面,从事佛教研究的人,虽然发表了一些佛教慈善类的文章,但主要涉及佛教慈善理念的论析,其中实证性研究极少,而涉及居士佛教的慈善研究则几成空白。事实上,南京内学院与上海佛教居士林这两种居士佛教组织恰恰代表了近代居士佛教组织的两种不同类型,它们分别从居士佛教的“学”(形上义理)与“教”(体制组织)这两个层面,反映了近代居士佛教的发展以及中国佛教的近代转型。相对于南京一系的“佛学”研究而言,以上海为中心的“佛教”居士林组织在其组织形式、社会功能及市民生活特征等层面上,更具近代化特征和社会学意义。

本书以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为中心的研究,除了意在弥补民国上海一系的居士佛教的组织形态、社会形态研究之不足,也意在凸显近代佛教研究的地域性差异。近代以来的中国佛教发展具有较强的时空分异性,佛教发展的区域性特征十分明显。这种区域性差异不仅表现在北方与南方的差异、城市与乡村的差异、红区与白区的差异等,即便是同在长三角地区的南京与上海之间也具有明显的差异。关于近代中国佛教研究的地域性,美国佛教学者HolmesWelch(霍姆斯·维慈)也深有体会,他认为研究中国佛教,掌握地区性差异因素相当重要。HolmesWelch以西方人为例,指出西方人早先之所以对中国佛教形成诸多扭曲的印象,其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多以北京佛教为典范进行考察,而此时北京佛教恰恰又正处没落状态,于是形成了先入为主的观念,甚至以此概括中国近代佛教的整体。[美]霍姆斯·维慈:《中国佛教的复兴》,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168、205—209页。毫无疑问,近代中国佛教的重心已经南移至长江中下游的江浙地区,辛亥革命后则以上海和南京中心,而1927年后南京中心已不复存在。南京内学院在1927年以后遭北伐军的侵占而停办,后迁入四川江津成为内学院的“蜀院”。即便上海与南京,其居士佛教的差异性也非常明显。其中,南京一系依托佛教知识精英,侧重于佛教理论研究,以重振佛教义学与抉择佛教之“真伪”为己任;而以上海为中心的一系,则以上海的工商名流、绅商名流为核心,其在佛教社会组织化以及佛教社会慈善救助等方面占据了绝对优势。从佛教的社会之维来看,率先进入商业资本社会的上海一系的居士佛教在组织形式、弘法形式、慈善模式等方面,与传统佛教相比更明显地出现了“近代转型”的特征。

就研究方法而言,在近年来的佛教研究、慈善研究以及城市史研究中,人们喜欢借鉴西方流行的“公共领域”(publicsphere)或“市民社会”(civilsociety)的视角如,小浜正子在其《近代上海的公共性与国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一书中就通过描述近代上海的慈善事业,勾勒出近代上海民间慈善社团承担的公共性,以及上海“公共空间”在慈善组织中的发育过程。,本书在研究之中虽也提及这一视角,但不打算将其作为考察的重点。当然,近代居士佛教组织,虽是居士们表达私人信仰的平台,但由于它广泛的社会慈善活动,确实也被打上“公共性”的痕迹。不过,由于中国佛教与政治之间一直恪守着一定的距离,所以这种“公共空间”所表达的政治态度比较微弱,并不具备典型意义上的哈贝马斯所言的“公共领域”。因此,笔者意在结合近代上海城市的经济文化之风,试图探讨一下居士佛教与近代上海的社会生态之间的一些微妙关联。

此外,就本书的研究方法而言,笔者也意在将佛教史、社会史与城市史结合起来,尽力避免过去宗教史的研究太偏重教派、教义与思想,希望走出纯粹宗教史的书写模式。民国上海居士佛教既是近代中国佛教史的一部分,也是近代中国社会史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上海城市史的一部分,因此,对它的分析应该与上海所在区域的社会形态以及政治、经济状况密切结合起来。如陈三井所言:“城市史的研究,固然有它丰富的内涵和错综复杂的一面;但从宏观的角度看,它不能与国史切割,独立发展,而必须摆在国史的脉络中,才能找到适当的定位。”陈三井:《近代中国变局下的上海》,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6年,第198页。与此相应,上海宗教史研究亦然。应该说,考察民国时期的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不仅可以把握近代中国佛教近代转型的某些特征,同时也可以考察佛教在社会动荡时期的特殊社会功能,以及宗教与政治、宗教生活与城市生活的关系。民国上海,华洋杂处、中西交融、古今相汇、主义繁多,它既是中国率先进入现代社会的“东方巴黎”,也是充满罪恶与病态的渊薮。事实上,由于租界的出现,西方现代资本主义的管理模式、生活模式,以及西方教会的传教方式和各种现代传媒文化等都率先进入上海,这一切对于上海居士佛教的社会组织形式与慈善发动形式以及佛教弘化模式等,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这些影响,既使得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成为中国佛教现代转型的先锋,也使其极具地域性特征。

当然,要避免纯粹宗教史的书写方式,做到宗教史、思想史、社会史、城市史相结合并非易事,这不仅意味要在这几者之间找到“交集”,同时也需要有较系统的佛教史与宗教社会学理论的背景,同时也需要尽可能多地占有相关文献资料与档案资料。由于民国时期的上海居士佛教人物众多,头绪复杂,文献资料大多散落,不易搜寻,本书在资料占有方面肯定还不够全面。尽管如此,笔者还是希望能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考察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所展现的中国佛教近代转型的社会之维,以及近代佛学思想与信仰实践之间的交互影响。

同类推荐
  • 圣经故事轻松读

    圣经故事轻松读

    创世的故事告诉我们神怎样用话语从混沌中创造了有序的世界,因为“神的话没有一句不带能力”,所以人们称上帝为“造物主”,人可以从身边存在的物质认识到造物主的存在。圣经用“起初,神创造天地”一语概述了创造者、被造物和伟大的创造作为,简洁地描写了神创造万物的过程,怎样从混沌空虚中将光和暗、天和地、陆地和海洋分开。在造物主的眼中,他创造的这个世界十分美好。他使万物布满天空、陆地、海洋;他安排日、月、星辰的运转;创造飞禽、走兽和水中生物,最后,他照着自己的形像创造了人。
  • 圣经故事2

    圣经故事2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佛教史相关历史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弘一法师(全集)

    弘一法师(全集)

    《弘一法师全集》共四册,内容包含弘一法师讲经说佛的文字、以及他的书信,另外还包括法师出家前谈艺的全部文字。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法师的书信部分,书信大多是写给友人的私人信件,有的信件同时随附明信片,所以有些书信在正文内容结束之后,另有法师的“附白”或“又白”等另附的内容。个别书信因保留不全,无法查证收信人姓名,遂本着求真、求实、求全的做事风格,将此类书信中现有内容编入书中,以期读者能看到法师的最全最真的著作。
  • 问道:济群法师修学问答录

    问道:济群法师修学问答录

    没有找到心灵的家,生命会在轮回中漂泊,四处攀缘,寻找依赖;找到心灵的家,回归觉性的故乡,就能随遇而安,随缘自在。《问道》收集了济群法师对学佛者及困惑者提出的问题的回答和解释。本书分八篇,以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分别从皈戒、人生、信仰、闻思、修证、生死、抉疑、社会来回答学佛者的疑问,启发学佛者关于人生的大智慧,帮助现代人减轻烦恼,从此走上幸福人生的道路。
热门推荐
  • 妃比寻常:误惹腹黑邪王

    妃比寻常:误惹腹黑邪王

    她是21世纪的金牌杀手,一朝穿越成将军府比孩童还痴傻的废材五小姐身上。天生的玄力废柴,天天受尽委屈,多次死里逃生。既然你们不仁,休怪我不义!你们加注在我身上的痛苦,必以百倍回报之!所谓的亲情,早已烟消云散!好不容易遇到一个美男子,既然只是个变戏法的小白脸!死老天,你玩我!唔!原来那不叫戏法,原来是从某个空间里掏出来的。啥!说我是神的转世,你们是不是脑子有个洞!
  • 嫡女赋

    嫡女赋

    研姐儿偶做黄粱梦。梦里她无才无颜无德。无奈嫁那寒门子弟为妻。终日算计那柴米油盐。日夜作息不停,只为那持家金银。待到夫君金榜题名,却被无情弃。平生不过是个“生得荒唐,死地窝囊”的命醒来后,她决定绝不会走梦里的路子,哪怕是生生世世做畜生,她也要把要害她的人送入地狱。简单文案:夕研只知一个真理:女人就是要狠,嘴狠,面狠,心狠。
  • 孩子他爸,过来

    孩子他爸,过来

    关南第一次见这个雇主的时候,就知道这个雇主不好相处。他叫她关小姐,客气疏离。他对她不满意,“下一次,他让你做他妈妈,你也要答应吗?”她“治愈”了他儿子,才终于从“关小姐”荣升到“关南”。他帮她认清了前男友的真面目,她给他做相亲挡箭牌。她觉得应该扯平了的,但是为什么还越来越扯不清了呢?
  • 至尊宠婚:老婆别想跑

    至尊宠婚:老婆别想跑

    她是欧洲黑道之王,统治着暗夜下的西欧。他是全球名列前茅的跨国公司的总裁,统治着属于他的商业帝国。当她遇上他,强者相撞,势均力敌。一纸契约,一夜欢愉。最后她却决然离开。三年后,她携天才宝贝强势归来,重新走进他的世界。他发誓,这一次,一定要把她绑在他身边,再也不让她离开“女人!你跑不掉了。”(男强女强,一对一,有兴趣的书友请跳坑啊!)
  • 带着解码器闯异界

    带着解码器闯异界

    一个可以将各种武学、仙术、丹药真解、阵法真解···化难为易的终极解码器,能让柳君河在充满了危机的修炼界走到何种地步?一切尽在这里!
  • 玉成良缘:腹黑佞臣为卿狂

    玉成良缘:腹黑佞臣为卿狂

    漓国成和元年四月新帝继位,北方蛮夷南下漓国聊城危矣,聊城林家为了出面阻止这场腥风血雨,老家主丧命于蛮夷之手,她为了担起家族的重担保护聊城的百姓,继任家主之位。战场之上终究刀剑无眼,命悬一刻在即,救她的不是她父亲生前为她定下的未婚夫,而是闻名天下战功赫赫当今皇上的宠将,亦是百姓口中佞臣的萧成信。三博美人,只为一笑!你说我奸佞,我却说你不懂我的心……
  • 深渊游侠

    深渊游侠

    鲜花与荆棘之年,传奇玩家罗恩穿越到了艾维林世界。这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庞大的元素潮汐摧毁了十二座宇宙魔池,世界之柱在众神之巅轰然倒塌,诸神被迫降临凡间。黑暗与邪恶在混乱中滋生,王国崩塌,诸神损落,世界在熊熊烈焰中燃烧,无数生灵在痛苦中哀嚎!这是一个凡人崛起的年代,人,掌握了神的力量,诸神,魔鬼,巫妖,传奇,龙,无数传说中的生物纷纷现身。忽然降临到这个世界的罗恩,在混乱与邪恶中挣扎生存,被迫开启了一段属于他的辉煌传奇。【伪DND设定,数据党勿扰,一切以本书为主】
  • 逆袭小魔王

    逆袭小魔王

    他技法高超,征服了一个又一个女人,从今开始他便不再是他,他成了逆袭的小魔王……
  • 异界兑换之我为天使

    异界兑换之我为天使

    一个个经典的话语,一个个经典的人物,一个个古老的英雄,当他们全部出现在同一个大陆之后那会是怎样的呢?1.MYNAMEISALexMECER~虐杀原型ALEXMERCER2.大雾起风龙飞翔,手中长枪定江山~常山,赵子龙3.当死亡成为一种解脱,我憎恶我的不死之身,让那神秘的诅咒,借这把霜之哀伤,铭刻在我的心。~巫妖王,阿尔塞斯4.这次的睡眠,也许会...长久一些了..贝狄威尔:您看到了吗?亚瑟王,那梦的延续...~亚瑟王,阿尔托莉雅5.Weworkinthedarkandservethelights,weareassassins.~ALTAIR,EZIO,CONNER.
  • 山村炼妖师

    山村炼妖师

    洪荒时期,佛道衰落,妖族乘势崛起,天下大乱,看一个被佛道所看不起的炼妖师弟子怎样破除种种艰难险阻,踏上修真界的最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