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87700000041

第41章 斯坦纳的师承(1)

乔治·斯坦纳(George Steiner)是当世名家,著述等身。他1929年生于巴黎,先后就读于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牛津大学。1952年到1956年任职《经济学人》编辑,后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剑桥大学和日内瓦大学等知名学府。主要著作包括《托尔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悲剧之死》、《语言与沉默》、《蓝胡子的城堡》、《通天塔之后》、《海德格尔》、《辩难集》、《未尽的激情》。除了写评论外,他还从事创作,曾获福克纳小说奖、欧·亨利短篇小说奖等。他在问学之路上的传奇经历,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自传《勘误表》中,他用生花妙笔,呈现了各个师长的形象。

斯坦纳学问道路上的启蒙就不平凡。他在纽约曼哈顿区的法文中学读书时,与另两个同学选择了“古典作品”作为中学毕业会考科目,学古希腊文,教他们的就是在耶鲁大学任教法国文学的古典学者吉恩·波尔什(Jean Boorsch)。斯坦纳回忆说,每周两个小时的课都是“人物之间的冲突和争辩”。这种充满“优雅暴力”的教学法本身就反映了“冲突的活力、对话与辨证的威胁”,使希腊文“生生不息”。这位启蒙老师很有魅力,他在法国当过骑兵,在耶鲁偷养情人,是研究笛卡儿的学者,是将蒙田引入美国学界的先驱。他的教学方法独特,不选“任何傻瓜都可以欣赏”的精品,专采平庸之作,让学生“在灰色地带”能够看清楚希腊语的文法结构和丰富修辞。这种“布局狡诈”的教学方法,让斯坦纳在痛苦中学到了不规则动词的变化,了解到“正是在细节之中,在文法秘密的不规则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直觉的立即性,思想与风格成形的初始”,明白了“句法,动词时态所表现或代表的时间,述词与主格专有名词对固定语言或时代的陈规,都是感情与论点的神经结构”。正是在波尔什所传授的语法分析中,斯坦纳瞥见了“应许之地”: 意识到“西方历史绝大部分和修辞脱不了干系”。对这位恩师,他唯一觉得愧对的是,自己“欠缺毅力及必要的耐心和继续钻研”的精神。

斯坦纳认为,为文“浮夸华丽”是自己的缺点。这也是恩尼斯特·索尔拉克(Ernest Sirluck)在“弥尔顿专题”作业给弟子的“评语”。这位芝大老师,在斯坦纳眼中,“扮演的几乎是维多利亚时代式的学者兼道德家,在专业评断上毫不苟且,对于享乐主义或是作品里有任何嬉戏的迹象充满不屑”。要得到他的首肯,前提是“严谨”、“精确”、“深思熟虑”。他对弥尔顿神学与政治中的拉丁文法,有鞭辟入里的分析。尽管当时芝大文学研究风气是新亚里士多德派形式主义与新批评的天下,但他却坚持灌输学生“历史背景、语言学历史、修辞及对文艺复兴和清教徒意识形态的认识”。这种“对抗潮流”的精神对斯坦纳影响很大。斯坦纳认为,索尔拉克是“最接近马克思文学理论精华中历史主义与伦理—政治倾向的学者”。这位老师对斯坦纳的期望值颇高,但斯坦纳认为,相对于乃师提出的“专业严谨”和“道德清白”的准绳,他只有“高山仰止”。

斯坦纳在芝大的时候,还有幸到硕士班旁听了近代大哲列奥·施特劳斯的课程。他记下了第一次去听课的情景。施特劳斯走进教室后,开口就说:“各位女士、先生,早安,在这间教室里,某某的名字当然是绝对无从比较的,所以不会被提起。”斯坦纳没有听清楚“某某”是谁,但那声“当然”让他觉得“仿佛明亮、冷峻的箭已经穿越我的脊椎”。一位好心的研究生为他写下那人的名字:“马丁·海德格尔”。那天晚上,他走进了图书馆,试着读了一段《存在与时间》,但看似最简短、最直接的句子他也无法掌握。不过,“这阵旋风令我晕眩,一个全新、不可磨灭的世界,向我展现它的深刻。我矢志再次尝试。再试一次。这正是重点所在: 引导学生朝向最初超出掌握之事,但其崇高的境界和魅惑之处,却令人不由自主地被吸引。简化、平头化、稀释,如今几乎在最优秀的学府里风行起来,这形同犯罪行为。它们要命地屈从于我们所不知的自身能力,对所谓精英主义的攻击,掩盖了粗俗的屈从态度;先入为主地决定我们无法达成更美好的事物”。后来,他写出了《海德格尔》一书,算是对恩师醍醐灌顶的回馈。

斯坦纳认为,在芝大跟着理查德·麦克基恩(Richard Mickean)学习《尼各马可伦理学》也是一份殊荣。麦克基恩虽不是古典学者,也不是第一流的古典哲人,但在美国文化政策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相当大的影响力。他是公众人物,参与实际政治,也就洞察了政治生活的复杂、矛盾、迫切与张力。他的教学以事例丰富见长,“智识的实践生命,远远超过学院研究”。这与阿伦特的主张异曲同工。阿伦特在《人的条件》中提出了“实践生命”的概念。她主张,实践生命本身有位阶存在。政治家的行动处于最高位,其次是工匠与艺术家的生产,底层则是提供人类生存必要条件的劳动。

在芝大诸师中,斯坦纳觉得最有趣的恩师是艾伦·泰特(Allen Tate)。这位新批评的主将,高耸的额头上青筋暴跳,眼睛硕大如铜铃,带着南方口音,举止优雅有礼,颇有“宫廷风范”,但又带“一丝恶意,造作的沮丧、屈尊的态度”,令人难忘。他是美国大学里教授“创作”的第一人。他以略带悲伤的高傲,暗示学生他教书是为“生计”所迫,诗人应该是精神的祭师,他的王国是另一个世界,而今诗人的卑微,也就是诗歌卑微的见证。斯坦纳认为,泰特对教书虽不感冒,但却不失为一个好老师。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的作品整合了诗与批评的过程”,强调“模仿代表深入的理解,重点不在形式上的相似,或是原作字词或风格技巧的变化复制,成功之处在于重新捕捉潜在的韵律、深刻表达经验的方式”。作为评委,泰特和艾略特等人将一个诗歌奖颁给了庞德,引起许多抗议,认为他们支持法西斯主义和反犹主义。最激烈的反对者是诗人兼出版人卡尔·夏皮洛(Karl Shapiro)。他指控泰特是“死硬的南方佬、臭名昭著的反民主主义者”,颁奖给庞德,是“为了政治目的而牺牲了批评的正义”。为此,泰特写了一封信要求决斗。在寄信的前夜,他“急召”了斯坦纳这个犹太弟子,垂询这样做“在犹太的信仰与道德背景下”是否合适。在得到肯定答复后,他才把信送出。但这场事关声名的决斗最后“无疾而终”。

几年后,斯坦纳来到牛津大学读博士,将这则趣闻讲给了亨利福·豪斯(Humphy House),但后者一点不觉得有趣。豪斯以前做过“教士”,为人不苟言笑,“神职的训练在他世俗生活寸步不离”。他做的一切,都是“宗教—道德”的表现,“一个人就是要把事情做对,如果做不到就是有罪,这种罪违反了达到优秀的责任,而正是优秀才使得人类的堕落可以忍受”。他绝对不向庸俗和平庸低头。他尤其痛诋剑桥当时“不专业的表现和讨好学生的风气”。当得知斯坦纳博士论文《悲剧之死》第一版被“枪毙”后,他亲自探访已在《经济学人》担纲编辑的斯坦纳,问他的论文是不是“没有受到适当的指导”。他主动提议点化。对此,斯坦纳非常感怀。尽管意见时常相左,但“我对文本考证、书目收集能力、使用第一手资料及修订所知的一切,都必须感谢豪斯的指导”。豪斯是在斯坦纳通过第二次博士资格考试之后几天辞世的,斯坦纳希望老师知道了这个结果,算是对他在天之灵的安慰,也算是对“一位公正之士一丝不苟的正义感”的回报。为了感念师恩,斯坦纳将《托尔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题献给了豪斯。

同类推荐
  • 一个人流浪

    一个人流浪

    20世纪90年代,那是诗歌盛行的年代,诗歌的重要性似乎和金钱差不多比肩齐高。年轻人爱诗,越朦胧越好。年轻人甚至把诗歌看成是感情丰富细腻的替身。一首好诗成就多少美好姻缘,这样的故事随处可见。
  • 情忆·名人·美文

    情忆·名人·美文

    蔡先生回国后住在上海的时候,似乎曾经跟了吴先生到他的府上去过。但是除上一所一楼一底的房子之外,什么也不记得。也许这一楼一底的房子还记忆的错误,实在不曾去拜访过也说不定。但是那时候一个印象是相当清楚的。也可以说是蔡先生给我的第一个印象。大约是在张园举行的许多群众大会之一吧,蔡先生的演讲是在那里第一次听到。《情忆·名人·美文》讲述了名人的生平事迹和经典著作。
  • 青春·情感卷(读者精品)

    青春·情感卷(读者精品)

    风靡全球的真情故事,感动一生的纯美阅读;润泽心灵的饕餮盛宴,惠泽精英的成功启示;突破困局的导航明灯,缔造成功的内在密码。最纯美动人的励志佳作,无可替代的生花妙笔,展现励志美文顶尖力量,最憾动心灵的饕餮盛宴,最荡气回肠的励志大餐,最酣畅淋漓的悦读。一则则故事,催人奋进,帮你梳理纷乱的思绪,找到人生幸福的密码;一篇篇美文,怡人性情,为心灵注入勇气和力量,带给你爱和希望。一部相伴一生的心灵圣经,一掬滋润心灵的智慧甘霖,在阅读中收获真知与感动,在品味中得到启迪到智慧。
  • 智慧的星空:聆听大师心灵的声音

    智慧的星空:聆听大师心灵的声音

    儒和道是中国文化中截然不同的两个系统。一个人从事职业的时候去承担责任。认同规则,在社会上积极努力,就更体现儒家色彩。当一个人回到个人角色中。去放松自我,心灵邀游。热爱自然。看到生命本质的欢欣.其实就更接近道家的状态。——于丹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城市的时代。二十一世纪冒与国的竞争。地区与地区的竞争将集中地体现在城市与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市与中心城市之间的竞争。因此我们必将加快我们的城市化进程。——易中天
  • 中国现代作家的浪漫一代

    中国现代作家的浪漫一代

    新文化运动还没有火热展开的时候,林纾、苏曼殊已经为中国现代文学播撒下浪漫的种子。做普罗米修斯似的英雄,还是做维特似的多愁善感的才子,这样的情感始终纠结在中国现代作家的浪漫派身上,无论是郁达夫、徐志摩,还是郭沫若、蒋光慈、萧军都没有摆脱这种心结。李欧梵先生出文入史,在本书中既勾勒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文化地图,同时轻松地出入翔实的文献之中,也呈现了几位作家个人生活的零珠碎玉。
热门推荐
  • 赤焰之女,迷之夕风

    赤焰之女,迷之夕风

    慕容夜熙:凤,今生今世,我不许任何人伤你,包括我,哪怕你留给我的只是背影。他愿为她放弃一切,权力、地位、自由甚至性命。赤焰夕凤:情是何物?她从小就未懂过情,从小无母,父为权力抛弃她。赤焰萧辰:凤,就算你转世千千万万次我也一定会找到你。
  • 历经千辛的爱

    历经千辛的爱

    他和她,经历了许多困难,都想在一起,可是上天却给她们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让她们在一起的道路上困难重重……
  • 少年不要错过爱

    少年不要错过爱

    十七岁的官若晓莫名其妙的进了诺岚奥斯贵族学院只有十大家族的人才可以进的内院,官若晓不知道她是还哭还还是该笑。在内院外院千金小姐的讽刺下勇敢地生活,废话!她可是打不死得小强!但悲催的是她竟然和三个男生在同一个宿舍里。ohmygod,校长把治老年痴呆的药当糖豆吃了吗?银发的冷酷帅哥、金发的萌系帅哥、灰发的神秘帅哥,她会和他们发生一段怎样的故事……
  • 亡灵面具

    亡灵面具

    月光下白色的面具显得格外惨淡...不时显露出一抹淡淡的微笑...一张没人来买的面具,一种没人知道的特殊能力...暗夜...陌生人打来了电话...对面却一片寂静,随着一阵冷笑便死掉了......别接任何人的电话!小心下一个死亡的会是你......
  • 钱氏私志

    钱氏私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一串紫色的风铃

    一串紫色的风铃

    文斐的窗前一直挂着一串紫色的风铃,无数次睡梦中醒来,他都会盯一盯这串风铃,因为这里有他与慧敏之间太多美好的回忆。他们是邻居,从九岁慧敏就对文斐产生了好感,十三岁这个情窦初开的小姑娘就暗暗喜欢上了文斐,直到长成亭亭玉立的少女,她的心里一直有他。他牵过她无数次的手,她是他吻过的最多的女孩,他拥着她在无数个黄昏的下午散步在林间的小路上,多少个夏夜她温馨地靠在他的怀里和他一起分享着精彩的乡村爱情.......他们一直相恋在时光的深处,等待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在一起。在慧敏的漫长的等待中,她坚信这是爱,不是年幼的痴狂,抑或飞蛾扑火。十七年,当慧敏站在文斐的面前时,她虽然走进了他的心,但他仍然不能娶她,那么,在她的眼里时光的意义是什么?时光仿佛就停留在那一刻,可惜最终他们还是没有在一起,他留给了她一段无法抹去的记忆,她留给了他让他终生难忘的一串紫色的风铃。
  • 锻造者

    锻造者

    世界观整体上来看是四次世界大战以后,但世界观不同,自然人、变种人、构装和半构装体、亚人,人类处在再次进化的交叉路口,人种之间会有矛盾。中央与统合体,生产力高度发达,不同的政治组织形式之间也有各种矛盾。星辰大海,虚拟世界,是并行发展还是单向突破?科学技术仙侠修士,魔法还是科学?外星科技,文明对撞,机遇还是危机?宅了这么多年,有些想法,想写点东西,欢迎大家提意见。
  • 重生之老婆要炸天

    重生之老婆要炸天

    对于我来说,有你的远方,就是我梦寐以求的天堂1、因为要骗你们入坑,全文虐虐虐,请君入坑2、因为要骗你们入坑,作者的身心,以及作品的纯洁。3、因为要骗你们入坑,所以该作品非常有节操!4、因为要骗你们入坑,所以女主高贵,淑女、男主霸道,英俊、男二····(已抢到女主)5、因为要骗你们入坑,以上都是骗人的···嘿嘿嘿嘿作品甜到不行,节操碎的不行,女主逗比,女汉子、男主懵逼,正太脸、男二·····(已被男主冲进厕所)哈哈哈哈··咳··············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 我的妖孽学姐

    我的妖孽学姐

    他是一个少年,他的异能是雷电,他的武器是锤子,他的身世成谜。流氓恶霸视他如仇人,肉中刺。学姐学妹视他如恋人,掌上宝。师哥师弟视他如情敌,眼中钉。老师校长视他如祸害,杀无赦。请天下各路英雄,谁帮我们打死他。他就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狂霸酷炫吊炸天的史上最强高中生楚天
  • 叛逆王位

    叛逆王位

    纨绔子弟在与网友相见期间得知了家族的内幕,不愿平庸一生的叶寒毅然踏上了君临天下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