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87300000053

第53章 多重指涉:好莱坞与港台电影(1)

永恒的缠连:翻拍片与香港、好莱坞之间的双向指涉

刘秀雅作者感谢孙绍谊先生邀请她参加2006年6月在上海大学举行的“回顾与前瞻:连接中国与好莱坞的影像之路”国际研讨会;并感谢香港马兰清和叶月瑜两位女士对论文提出的意见。

过去几年中,翻拍片似乎又莫名地复苏了。好莱坞接连磨砺了一部又一部根据经典片和“烤客片”(cultfilms)(《金刚》、《复制娇妻》)以及外国作品(《香草天空》、《凶铃》)翻拍的影片。对于制片厂来说,翻拍片的经济优势体现在两方面:在艺术层面上,翻拍是基于现成的作品,所需要的创意投资极少。在经济层面上,好莱坞制片厂自1930年代起,就把翻拍片视为有利可图的商品,因为他们已拥有这些影片的版权。BrianTaves,“TheBFilm:Hollywood’sOtherHalf,”GrandDesign:HollywoodasaModernBusinessEnterprise1930-1939,vol.5,ed.T.Balio,Berkeley: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1993,334.然而,无处不在的翻拍片也导致了对这一类型的反面评论。一位《金融时代杂志》的记者在评论近来的电视翻拍片(《警界双雄》《家有仙妻》《正义前峰》)现象时,便对这些“粗俗把戏”的必要性提出了质疑:“难道好莱坞这台梦幻机器转得没油了么?”NigelAndrews,“InvasionoftheKitschFlicks,”FMMagazine(27-28August2005),34.对翻拍片的否定态度早在1951年和1952年《电影手册》中两篇由安德列·巴赞所撰写的文章中便有表现。翻拍片——而且巴赞此处特别指好莱坞翻拍片——是基于一种贪婪工业所驱动的“经济基础”的,这种工业将过期的商品替换为旧货品的新版本,全然不顾新商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和现实必要性。AndréBazin,“Aproposdesreprise,”Cahiersducinema,5(1951),54:“Sansdoutepourraitontrouverdesinfrastructureséconomiquesàcephénomèneesthétique.L’extensionducircuitd’exploitation,larapiditéaveclaquellelefilmdoitleparcourir,lanullitécommercialedontilestfrappéenboutdecoursesontlaconséquencedirectedel’ampleurdesinvestissements.Lecinémaestuneindustriequiabesoindetourner,leneufychasselevieuxsansconsidérationdevaleur,dusimplefaitqu’ilestplusvieuxouplut?tlanouveautéellemêmes’identifiepartiellementaveclavaleur.”翻拍片是一种“电影美国化”的症候,这种体制将“法国制造”的艺术丰碑快速加以拆解,并在美国工厂里大量生产,然后贴上“美国制造”的虚伪光鲜的标签投放市场。AndréBazin,“RemadeinUSA,”Cahiersducinema11(1952),56-7:“[lefilmfran?ais]n’estvraimentappréciéqueparuneéliteinternationale,lagrandemassedupublicétantconditionnéeparlestyleaméricain.C’estalorsqu’intervientleproducteurdeHollywood…Ilachètedonclalicencedefabrication,refaitl’objetdanssesusinesetlerelancesurlemarchéencontremarqueU.S.A.”不过,尽管存在来自四方的恶评,翻拍样式本身却讽刺性地在片场工业体系中遍地开花,从尼尔·拉布特(NeilLabute)对罗宾·哈代(RobinHardy)《异教徒》(1972)的美国版重新演绎,到拉姆·法玛(RamGopalVarma)、迈克·曼(MichaelMann)和长崎俊一对各自早期作品的翻拍(《湿婆神》、《迈阿密风云》、《黑暗中跳动的心》)。

本文将把马丁·斯科西斯的《无间行者》(2006)置于这一方兴未艾的争论和中美两地影界翻拍热的语境中加以考察。尽管多数好莱坞翻拍片确实是追逐利润的商业垃圾,翻拍片自身和其中蕴含的美学意义有必要仔细加以研究,以免我们陷入强化“原创”和“翻版”的等级分化的陷阱中,抹杀两者间那层似曾相识的诗意可能性。虽然我自己认为知识产生愉悦,但在论述我的观点前,让我们先来讨论一下相反的观点。

好莱坞翻拍片与文化霸权论

斯科西斯备受期待的影片在公映前就引起了不少的猜测和争论。翻拍背后的历史人尽皆知。自刘伟强和麦兆辉的《无间道》取得成功后,BradGrey公司(由BradPitt和JenniferAniston创办)买下了这一香港三部曲的翻拍权,并计划由华纳兄弟公司制作与发行。谣传许多大牌明星,包括布拉德·皮特(BradPitt)、汤姆·克鲁斯(TomCruise)、德尼罗(RobertdeNiro)和其他人等,都曾协商扮演由刘德华、梁朝伟、曾志伟和黄秋生扮演过的主角。几次延宕后最终确定的演职员表中包括了诸多好莱坞一线人物:马丁·斯科西斯导演,莱昂纳多·笛卡普里奥(LeonadoDicaprio)扮演BillyCostigan(卧底警察);马特·达蒙(MattDamon)扮演ColinSullivan(潜伏在警察队伍里的间谍);马丁·希恩(MartinSheen)和杰克·尼克尔逊(JackNicholson)则分别扮演正反面老大人物。《无间行者》原本打算挤入暑期大片档,但随后便被策略性的延期到了10月上旬发行。这一岁末档期显示了斯科西斯仍旧想再次冲击屡度与之无缘的奥斯卡奖的决心。一位网络评论家在论及该片获奖概率时称,“如果斯科西斯靠一个翻拍片拿奖的话,那也太讽刺了。”Posted24April2006byAlexanderonhttp://www.oscarwatch.com/moveabletype/archives/2006/04/the_departed_an.html.

对某些批评阵营的人来说,《无间行者》是长时期来美国文化帝国主义的又一例证(这种看法实际上重述了巴赞的基本观点)。在一篇题为《翻拍东亚,外包好莱坞》的文章中,徐刚分析了《咒怨》、《谈谈情,跳跳舞》和《无间道》等东亚影片近年来从成功的亚洲电影转变成美式大片的现象。他认为,这类翻拍的最大暴力并不在于利润从亚洲转到了北美,而在于其对银幕的种族净化,从而使翻拍有效地永恒化了“单一种族的影像幻觉”,也使好莱坞得以重新确立其中心和源头地位。GangGaryXu,“RemakingEastAsia,OutsourcingHollywood,”SensesofCinema23(2005):http://www.sensesofcinema.com/contents/05/34/remaking_east_asia.html.换言之,翻拍与打字幕或配音不同,不是将某一文化文本翻译成另一种语言,而是将原文本完整挪移到另一体系中,在商业和意识形态原则指导下剥削原文本。

徐刚所称的种族净化,在《无间行者》中清晰地表现为对“中国性”的可怕处理。在一条发展特别拙劣的关于微处理器走私的支线情节中,Costello和他的同党们在片中和一帮中国大陆的黑道人士进行交易。原本这是一个将刘德华和梁朝伟都请来客串这场没有多大意义的戏的好机会,影片的多元文化观众肯定会为之雀跃。但出演这场戏的却是一帮第二代华裔美国演员,他们扮演的大陆人说的还是广东话。片中其他一处唯一涉及中国的情节,是马特·达蒙扮演的角色匿行在波士顿唐人街的霓虹灯光下,无意间在一条黑暗邋遢的巷道里杀死了一位中国餐馆的伙计。这场戏很可以被读解成对中国原型的焦虑性抹除;不过,对《无间道》如是诠释的条件要早于斯科西斯的电影。

我们或可考察一下《无间道》用于北美发行的宣传海报上的变化。亚洲版的海报聚焦于两位男主角的并置,刘德华和梁朝伟背对背站着,目光向内,仿佛注视着同一个自我。海报的颜色反映了电影的冷色基调。余文乐和陈冠希(扮演青年时代的两位角色)模糊的身影闪现在两位主角之间的空档中,作为他们过往自我的倒影。海报设计重点鲜明,突出了全片的存在主义主题。与之相对,美国版本的海报则因影片的新观众市场而出现了显著的变化。首先,蓝色调被一种嵌置了明快黄色字体的、夸张张扬的单一红色背景所替代;其次(也是更说明问题的细节),两位男演员——影片的叙述核心——被一个身穿蓝色暴露外套、右手持枪的邦德式亚洲女郎所分隔。不用多说,这个形象与作为和郑秀文,陈慧琳一起出现的三位女配角之一萧亚轩有几分相似,但显然此处并非对她在《无间道》中的角色的合理展示。萧亚轩仅出现在影片的一场戏中,即她扮演的母亲角色,某次在大街上与六年前曾是她男友的陈永仁偶遇(在《无间道第二集》中有更为详细的交代)。简而言之,此处出现的这位皮靴女郎是一个视觉无指代者,并且是一个将《无间道》的类型定位从心理惊悚片转变为吴宇森式类型片的市场推销计谋,后者常被夸饰地称作“枪支情色”片。ForaninsightfulanalysisoftheAmericanizationofHongKong“action”cinemaseeFredericAmbroisine,“AdaptationandDeformation:ThePerceptionofHongKongCinemaintheWest,”WestEastMagazine15(2005):170-4.

香港电影的美国式“阳刚化处理”仅仅是好莱坞对其他民族电影的意识形态化重构和剥削的一个面向。无论是《无间行者》的映前评论还是公映后的影评都提出了相同的质疑,即明确添加于马特·达蒙/刘德华角色之上的道德化结局是否是“恶有恶报”的幼儿化好莱坞意识形态的典型写照。对配角的重塑也使翻拍版有了独特的美国味。集《无间道》中的三位女配角(刘建民的作家女友,陈永仁的精神病医生和陈永仁的前女友)于一身的Madolyn形象,为《无间行者》的叙述核心建立了一种强烈的爱情因素:她既是Colin的女友,也是Billy的心理医生。于是,关于两个有着相似命运的男人的富于张力的心理故事遂被老套的异性三角恋叙事所替代。两位男主人公不仅是职业上的对手,而且也在既联结又分离了两人的“好女人”身上成为情感竞争的对手,这又是一种可以预知的好莱坞程式。从某种意义上说,《无间道》美国版海报上闯到梁朝伟和刘德华形象中间的鬼魅般的女性躯体在《无间行者》中获得了自己的声音,变成了一个全然具体化的形象。男配角们也按照经典好莱坞模式被重新刻画。Costello是对《无间道》中的曾志伟角色和《无间道第二集》中的吴镇宇角色的异体合并。马特·达蒙和莱昂纳多·笛卡普里奥两个角色的性格塑造也依循了决定多数好莱坞剧情片发展的俄狄浦斯情结轨迹(Costello被表现为既是Billy的教父,也是Billy反抗意识中的强大他者)。我们在背景交代中了解到,Billy成长于一个破碎的家庭,这就预先决定了他推翻父亲形象的欲念;因此,他做好事的欲念是以他弥补这种失落感的需要为前提的。而且,Colin“不可避免”的腐败也不脱社会学意义上的陈词老调,无非是他成长于一个流氓扎堆的贫民区,与斯科西斯《好家伙》(1990)中关于HenryHill的伪英雄叙述几无二致。简言之,《无间行者》是一部非常美国化的翻拍片;进一步而言,它无可否认地是对《无间道》的典型好莱坞翻拍。这一读解也对民族电影和美国文化霸权的两元命题提出了疑问。

在被问及斯科西斯的新作时,连杜可风(曾为格斯·范·桑特逐个镜头翻拍过《精神病患者》)也坦言,他觉得整个计划“如果不是令人非常沮丧的话,也颇令人失望”,并称“看到马丁和那么多人将自己类型化和精致化为平庸之才”使他十分痛心。SaulSymondsinterviewwithDoylepostedatDecember2005onhttp://www.hkfilmart.com/newsread.asp?newsid=1051.哪怕斯科西斯自己一再坚持《无间行者》“并非翻拍片”、只不过仅仅“受《无间道》启发”而已,且他并未看过刘/麦的原始三部曲,这种消极反应仍然十分强烈。

翻拍片的双重愉悦及其他

同类推荐
  • 电影编剧学

    电影编剧学

    写作这本书的目的,是想向读者介绍写作影视剧本必须具备的一些知识。通过这本书,我想告诉读者,写影视剧本不同于写小说,或写舞台剧本。尽管无论是小说,还是舞台剧本,或是影视剧本,它们都包含主题、人物、情节、结构、语言等要素,但影视剧本有它自身的一些特点。这些特点概括起来说:一是,因为影视是造型和叙事相结合的艺术,因此写影视剧本的人必须具备强烈的造型意识,要学会用镜头去讲故事;二是,因为影视是画面和声音相结合的艺术,因此写影视剧本的人必须掌握视听语言,要学会用声画结合的方式去讲故事;三是,因为影视是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艺术,因此写影视剧本的人必须具备影视的时空结构意识,要学会用时空的变化去结构剧本。
  • 声乐理论与实践

    声乐理论与实践

    歌唱有益于身心健康、增强信心、焕发青春。歌唱是表现音乐灵魂和打动人们心灵的最佳手段。本书介绍了歌唱发声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以及技巧训练等声乐基础训练方面的知识;对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的不同表现特征、演唱特点做了介绍;介绍了一些学科对声乐教学的影响,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声乐艺术;在声乐教学实践这部分中,对于在歌唱中遇到的实际的问题,例如声部的界定问题;如何解决喉头上提、如何解决音色等问题给出了具体的分析和解决的方法;在声乐训练实用指导这方面,强调了学习声乐要注意的几个方面,并给出了一些具体的练声曲和歌曲分析,供大家参考。
  • 散曲:独特散曲艺术

    散曲:独特散曲艺术

    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散曲历史、散曲作家与作品的艺术特色。包括元初期散曲[(元初散曲三流:志情文学、花间文学、市井文学),代表人物(元好问、杜仁杰、刘秉忠、杨果、商道、商挺、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王恽、王和卿、庾天锡、姚燧)]、元中期散曲(郑光祖、睢景臣、张可久、冯子振、曾瑞)等内容。
  • 古代茶具(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古代茶具(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本书内容包括:唐代茶具鉴赏、宋代茶具鉴赏、清代茶具鉴赏、古代茶具的传播、紫砂茶具紫壶与收藏。
  • 大戏剧论坛(第5辑)

    大戏剧论坛(第5辑)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纪念周贻白先生一百一十周年诞辰专辑、精神之自由与天壤同久——纪念我的父亲、论恩师在中国戏剧史学科上的建树、发凡起例:周贻白戏剧史研究的历史意义、周贻白先生与戏曲文物、简论周贻白先生曲艺、小说、诗词研究学术成就、周贻白先生对中国戏剧史学的贡献、周贻白与中国戏曲学科体系的建构等等。
热门推荐
  • 凤未环

    凤未环

    三千佳话,魏国妖后凤未环,祸害苍生,终被永世逐出人界
  • TFBOYS物是人非

    TFBOYS物是人非

    TFBOYS物是人非【主凯,虐心,玻璃心勿入】那年夏天,我们相见。少年的逆光容颜,少女的温暖笑脸,烙印在彼此的心尖。时光荏苒,青涩的初恋转眼消失在风间。还记得那年,我们说好永远不会挥手说再见。世事难料,物是人非,承诺随风飘散。你说,我们会像童话里那样幸福吗……
  • 晒月亮的石头

    晒月亮的石头

    找不到坚持下去的理由那就找一个可以重新开始的理由
  • 逗比的日常哒

    逗比的日常哒

    逗比女生们的日常生活,ahh,看女生们如何称霸校园,还与几个高颜值男生杠上.......
  • 风之利刃,神龙归来隐都市

    风之利刃,神龙归来隐都市

    一个恐怖的国际杀手,却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他又再度回归都市,保护校花,对战异界人,找回父母和师父,师母,一切精彩尽在,风之利刃,神龙归来隐都市。
  • 王俊凯夏沫至上花开时

    王俊凯夏沫至上花开时

    那一年全世界都告诉我你死了,可是我偏偏不相信,我的直觉告诉我你还活着,知道那天……我真的遇见了你,你真的活着,可是……你已经忘了我,这一次我不会放手,我只会唤起你沉睡的记忆……
  • 话凄凉

    话凄凉

    一个90后的成长故事,平平淡淡的生活里,直到辰雨觉得一切都已注定,他的人生就要如此悲哀时,突然发现了自己得到一个能力,成为一个预知者,他想改变世界,他想要破除掉荒诞的法则......
  • 尾魅传奇

    尾魅传奇

    呵呵,我是一个新人,我会争取写出好书的!这是我的处女作!!!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猎殭

    猎殭

    世襲青衣法師,又為警部高級督察的冉青玄,帶令各具異能的手下,展開一頁又一頁詭異,驚險,超出大家認知外的旅程,面對非人的侵襲,危機一觸即發,故事盡力盡快更新(會努力達成目標,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