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87200000020

第20章 风雨归程(1)

11.告别故乡

所有人从结珠胎于母腹那一刻起,就在一步步走向最终归宿。人们自以为是在人生道路上向前奋进的时候,其实是已经踏上了归程。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个圆圈,起点和终点永远是重合的,当你离起点越远的时候离终点就越近。无论是君临天下高居庙堂的天之骄子、才华横溢名震四海的风流才俊也好,抑或渔樵耕读碌碌无为的山野草民也罢,一个人不管一生中曾经留下什么样的印迹,无一不是与草木同朽最终灰飞烟灭。

任何人都不可能记住自己走过的每一步,但是当你把这些看似无足轻重的每一步串联起来的时候,就会发现,原来每一步都在左右着自己的人生轨迹。当人们站在黄泉路口,回头审视一生中走过的风风雨雨之时,终究难免唏嘘感慨:人生的起点与终点并无不同,无论伟大抑或平庸,无论富贵抑或贫贱。当人们永远告别生命、告别思想的时候,曾经拥有的一切,还属于“我”吗?

然而,人毕竟还是要一步步走在风雨中,走在归途上……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一论断之所以被奉为爱情箴言,首先是因为很多人都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着婚姻对于爱情的反动。所有曾经以为婚姻是爱情归宿的人们,当他们发现爱情一点点被婚姻蚕食到支离破碎的时候,就只剩下迷茫和无奈了。

这种社会现象,不知道应该被诅咒还是应该被理解。西方有一句谚语:“我们因为不了解而结婚,因为了解而分离。”这个说法有点极端,然而也值得玩味。即使我们承认爱情是婚姻的基础,而婚姻却是爱情的杀手,那也绝不意味着婚姻应该是没有爱情的。

在中国人看来,西方人的这种认识未免有点不可思议。尤其不靠谱的是,这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至少,夏风和雪梅是这样认为的。要说了解,比他们更加了解彼此的情侣未必很多,何况这种了解并不局限于仅看到对方的优点,也包括看到种种不足和婚后必须面对的严酷。共同经历过的坎坷和磨难,使他们愈加珍惜这得来不易的结果。

高雪梅心里有一个挥之不去的情结,那就是一定不能让别人小瞧了夏风和自己。他们婚后和妈妈住在一起,为了不让夏风分心,她除了天天到生产队出工,还承担起大半家务,使夏风并没有因结婚而陷入家庭琐事之中,这让夏风对家里事几近不闻不问。结婚并没有改变夏风晚睡的习性,每天都要看书到夜里十一点以后,高雪梅也慢慢适应了他的习惯。她支持夏风钻研技术,但对他天天夜里上炕后还要看一段时间文学书籍可就颇有微词了。有时她也会对婆婆诉苦,婆婆却总是笑着嗔怪她:“谁让你这么惯着他……”

不过说归说,高雪梅并不试图改变夏风。

夏风回来之后,又被安排到那个小小的机电修配厂。夏风不在家这两年,这个厂已经名存实亡,只靠修理牛马车轱辘为社员修理水桶等手工活维持着。按着高书记的想法,夏风回来了自然还是当厂长,又指定曾经跟夏风学电工的小顾作为副厂长,高雪梅做会计,一个身有残疾需要照顾的社员当出纳员,其余人员由夏风自己决定。让高雪梅当会计,除了她可以胜任之外,显然也有重新为她安排工作同时照顾夏风的考虑。工厂不仅要恢复电器修理,还要扩大规模,高书记动用当年做销售员时建立的关系,搞了一台车床回来,至于具体干什么,那就要夏风这个厂长拿主意了。

夏风当然清楚他所面临的困境:一无资金二无人才三无项目四无市场。那个年月,所有物资无一不是奇缺,即使解决了上面的“四无”,也难免是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

针对这些困难,夏风定出了四条原则:一是工厂要由小到大滚动发展;二是所有人员包括他自己一律不脱产;三是凡可以自己制造的设备一律自制;四是技术人员立足于自己培养。

好在,此时的夏风不仅在电工方面已经颇有造诣,而且初步掌握了车、钳、铆、焊以及设计制图等技能,使他得以施展拳脚。夏风从全大队选拔了三名初中毕业生:一名下乡青年小郑(他爸爸是市玻璃厂的采购科长,可以帮助买进部分钢材),两名一直坚守岗位的修理工。共10个人的“工厂”就算正式恢复营业了。

过惯了苦日子的夏风自有他的省钱之道。他带领9名手下,利用从农电安装队买来的两台废变压器,总共花了500元钱就改造出一台具有8种输出电压的低压变压器和一台交流电焊机。那台低压变压器不仅可以用于各种电机线圈浸漆前、后的干燥,而且是线圈接线正确与否的试验台。电机线圈接完线以后无需装入转子,只要在定子中放入一套旧轴承,如果接线正确,轴承就可以沿内膛匀速旋转。在当时,这被大多人认为很神奇,为这个小小的修理厂带来了辐射半径远达百里的许多客户,修理的电器也从电动机、变压器扩大到发电机、扩音机和收音机。

那时,停电是家常便饭,几乎天天白天都要停电,而在半夜12点前后来电。这使夏风每天夜里都要开着电灯睡觉,一旦来电,马上就要爬起来去上班,一直到第二天早上8点左右停电才下班。为了不让雪梅或者妈妈跟着受累,他夜里上班从不吃东西,虽然当时没有什么感觉,但终于留下了胃病的后遗症。至于他后来所患的胃癌是否与此有关,却无法说清了。

接下来夏风他们又为临海公社机械厂铸造加工铜、铝阀门的阀体,也获得成功。随着资金和人气的积累,夏风感到工厂应该改变以修理和为别人配套为主的生产模式,需要开发新的项目了。一个没有自己定型产品的企业总要受制于人,注定是没有前途的。在这一点上,雪梅和他有分歧。雪梅对当时的情况已经比较满足,觉得在周边的人群中,夏风和自己都得到了应有的尊重,日子过得也舒心,何必让自己那么累呢?但夏风不这样想,他喜欢挑战,把事业看得更重。以夏风的性格,他不会容许自己在任何一个节点上原地踏步。一个男人,如果终生碌碌无为一无所成,无疑是很悲哀的。

第二年8月,夏风和雪梅的儿子出生了,为小家庭增添了许多乐趣。为了不影响雪梅的工作,她妈妈也常常来住在一起,和婆婆一起帮着照顾孩子承担家务。

当年刚入冬不久,在雪梅身上发生了一件怪事。那天,夏风到市电机厂买漆包线刚回家,后半夜雪梅就开始发高烧,烧到触手烫人,感觉体温不会低于40℃。夏风连忙爬起来,翻院墙跳到周士贤院子里,喊吴毓冰给看一下——那时吴毓冰是大队的“赤脚医生”。吴毓冰用体温计测量一下,一边反复看体温计,一边疑惑地喃喃说道:“奇怪呀,怎么只有37℃呢?”

“不可能是37℃,是不是测得不对啊?”夏风也是一脸疑云。吴毓冰使劲甩了几下体温计,再次塞到她的腋下,等了5分钟,拿出来一看,还是37℃。

“可能是体温计坏了,我回去换一支。”吴毓冰急三火四地换了一支新的体温计回来,测量结果依然是37℃。此时双方的妈妈也都围在炕前,四个人面面相觑。

高雪梅闭着眼睛,双颊绯红,已经开始出现呓语,却听不清说的是什么。吴毓冰让夏风用热水浸湿毛巾敷在雪梅的额头上,看了看两位老太太,迟疑着对夏风说:“我看二姐这病,恐怕……”

夏风明白吴毓冰的意思,知道她怀疑雪梅得的是“虚病”。“虚病”相对于“实病”而言,泛指由于鬼神或者其他某种灵异力量作祟而使人患病的现象,如黄鼠狼迷人即所谓的“癔病”,就是表现形式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虽经二十多年的“破除迷信”宣传教育,但在中国农村,这种意识却从未绝迹。夏风自小受到妈妈的影响,后来又在“解放思想,破除迷信”的教育环境里长大,从各种书籍中得到的信息也是矛盾重重,最终接受了“六合之外,存而不论”的儒家理念,对此一直抱有信则有之不信则无的看法。但同时,他也笃信“鬼为万物灵人为万物精,灵能弄精精能弄灵”的说法,因此更多的是不服气。此时吴毓冰刚提起话头,两个老人也在嗫嚅着期待夏风相信,夏风却断然打断她的话:“你别说了。我一会儿去找姜队长,让他给派一台马车,送到公社卫生院看看吧。”

吴毓冰同意了。

“这样也好。你忙你的,我陪二姐去卫生院。”

她们是傍晚回来的。吴毓冰告诉夏风,在卫生院检查也是这样,虽然感觉烧得很厉害,但测体温却正常,打了两针庆大霉素,情况也没有好转。

两个老人坐不住了。雪梅妈没好意思把话说得很重,夏风妈却训斥道:“你怎么这样犟啊,不能听你的,明天快到岛里去找那个老太太给看看,你不能找队长要车我去找,我陪雪梅去岛里!”

夏风岂敢违背妈妈的指示,连忙答应了。

雪梅妈说:“听说那个老太太现在不敢给人看病,你顺便去找一下雪梅她二舅妈,她是那个老太太的干闺女,娘家也在岛里,和老太太是一个屯的。”

那时正赶上厂里在铸造一批铜阀体,夏风无法脱身,他当晚就把该找的人都找好了,同时特地跟雪梅和赶大车的车夫做了交代:“去找那个老太太看完以后,回来路过地区医院,再到地区医院去检查一下,要不我总是不放心。”

未到天黑,她们就回来了。令夏风惊诧的是,雪梅竟然完全好了,像没事人一样。吃晚饭时,雪梅讲了去看病的过程:

“……因为怕被批斗,老太太现在基本上不给别人看病,如果不是二舅妈,我们今天也要白跑一趟。那个老太太看病很特别,既不问生日时辰,也不问有什么事,我们一进门就直勾勾瞅着我,那眼神让人害怕。她瞅了我一会儿,说我前两天冲了一座新坟被吓到了,还说坟里埋的是咱家的一个亲戚。我记起确实有这回事,那天中午我到西山去拾草,半路上突然看到路边有一座新坟,当时心里咯噔一下,也不知道是谁的坟,倒是二舅妈知道是我二姨夫的坟迁在那里。说来也怪,老太太并没有给我治病,我当时就觉得头也不晕身上也不烧了。后来回到二舅妈的娘家,吃完午饭就回来了。”

两个老人都啧啧称奇,不约而同舒了一口气。夏风没有作声,只在心里琢磨这件不可思议的怪事,试图用现代科学来解释这个现象。是心理暗示疗法?是碰巧?是特异功能?还是冥冥之中确有某种不为人知的神秘力量?都有可能。但问题恰恰出在这“可能”上。所有可能也都意味着不可能。有些事情,你不去思考时也许会很简单,越是深入探索反而越是复杂越是迷茫。

为了此事,夏风特地找文秀进行探讨。

文秀对此类虚无缥缈的东西历来抱有十分明确的排斥心理。相比之下,他是更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关于那个老太太的传说,我也听过几桩,但对于那些听来的故事,除了作为饭后茶余的谈资,从来没有认真过。既然是发生在四哥的身边,谅来真实性不容置疑,然而凭一个老太太的几句话就可以治病,无论如何也让人无法相信。四哥你现在也算在搞自然科学了,应该从科学道理上解释各种自然现象才对。这件事,我觉得更多是由于四嫂受到某种心理暗示而产生的效果。”

“其实,我倒也不至于拿《西游记》或者《封神演义》之类故事当真的。”夏风笑着说,“但我也不赞成对一些事实上存在的现象采取鸵鸟政策。人类科学发展至今,肯定还有许多不解之谜没有被揭开,最大的谜团,很可能就是现在还被认为是不经之谈的所谓迷信。此事我也解释不了,不妨暂且‘存而不论’吧,看看将来会不会出现令人信服的解释。”

这件事对夏风的影响并不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当他在日后的岁月中涉猎道教、佛教学说时,这也常常作为一个例证被忆起。

对于中国来说,1976年无疑是一个令人难忘的年份。仅周恩来、朱德、毛泽东三位巨人相继辞世,当年清明节的天安门广场事件,以及逮捕“四人帮”这五件大事,就足以让中国甚至全世界瞠目结舌。

就在那年10月,夏风为此写了一首长达100行的散文诗,署名高雪梅,投稿到省文联主办的文学杂志《鸭绿江》编辑部,标题为“盛大的节日──祖国的新生”。稿件没有被采纳,只收到一封随着退稿寄来的回信,大意说诗写得很好很有激情,但由于某种原因不能发表,请原谅。同时说刊物的女作者甚少,希望保持联系,期待她写出更多的作品。

因为“文化大革命”的阻隔,这是夏风中断了10年写作后,重新做出的一次尝试。以后,他再也没有试图发表作品,从此告别了少年时代的理想与追求。

不同的中国人,对发生在1976年的那些事件有着明显不同的敏感性。对于夏风和文秀这样关注时局的人来说,未来的形势走向是他们更关心的问题。尽管已到而立之年,又被形形色色的事件磨去了原本就并不锋锐的棱角,已经没有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锐气,但是不服输的秉性和作为男人的责任感,使他开始了对自己未来的新思考。

1981年春节后,县农业局杜局长(这位局长曾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下放到马场公社蒋庄大队,那时夏风并不认识他)邀请夏风到农业局下属的劳动服务公司,让他负责组建一个工厂,以安排局里干部和职工的待业子女。当时给他开出的条件很诱人:月薪120元,两年内为他解决三间住房并把他妻子儿女的户口迁入近郊区,三年内把他转正为正式工人。

夏风无法抵御这样的优厚待遇。他与高雪梅商量后,找支部书记辞职,经过高雪梅的软磨硬泡,承诺夏风不会扔下机电修配厂不管,这才获得同意。他来到农业局的第一个工作完成得很漂亮:几乎没花多少钱,就修复了农业局植物保护站的8台分析仪器,使全局上下对夏风有了很好的印象。接下来,他又根据《无线电》杂志的一篇文章,带领十几个待业青年,开发出“黑光杀虫灯”。第一台黑光杀虫灯装配出来时,恰逢玉米螟成虫大量活动期,杜局长当天就让夏风把这台杀虫灯挂到县政府的大院里,到第二天早晨,杀死的玉米螟蛾竟然装了满满三大洗脸盆。

杜局长打电话把夏风叫到县政府,让他到政府食堂吃早饭,并利用这个时间向王县长汇报。王县长已经看到摆在食堂门口的那三大盆玉米螟蛾了,这件事引起了县长的重视,指示杜局长和夏风抓紧生产并进行推广。

这是夏风第一次和县长直接接触。

然而夏风在农业局的工作仅仅干满了一周年。

就在第二年春节前,文秀接受公社革委会的再三动员,回到大队担任党支部书记。春节期间,文秀把自己的打算告诉夏风,并希望他能回大队,哥儿俩一个抓农业一个抓工业,要塑造一个全新的石桥大队。

夏风毫不犹豫地同意回到石桥。在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要说他完全不考虑个人得失,那是不现实的。但权衡事业上的当前与长远,与文秀共同创业的期许使他的决定并不带有一点点勉强。

同类推荐
  • 文言小说选

    文言小说选

    与《聊斋》立异的代表作是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他不学唐传奇而力追晋宋,“尚质黜华,叙述雍容淡雅,天趣盎然”(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二篇)。在艺术上独具一格,又引发了一股仿作之风。清代的杂俎类小说颇多,兼具知识性、趣味性、社会性,富有时代特色。如专记妇女言行的《女世说》严蘅撰)、记有西方新科技的《壶天录》等(百一居士撰)。清末林纾以文言翻译的西方小说如《黑奴吁天录》等,当时影响很大。本书所选文言小说,上起汉魏,下讫清末,主要选优秀的传奇和志怪作品,酌收少量杂俎。
  • 加斯通·勒鲁探案集1

    加斯通·勒鲁探案集1

    《加斯通·勒鲁探案集(1)》收录了加斯通·勒鲁最负盛名的小说《剧院魅影》。《加斯通·勒鲁探案集(1)》故事以19世纪时法国巴黎的加尼叶歌剧院作为舞台,讲述一个躲藏在歌剧院地底的戴面具的怪人对年轻貌美的芭蕾舞女绝望、偏执的爱情。《剧院魅影》曾被改编成无数的舞台剧、电影或其他更少见的表演型式,是一部引人深思的杰作。
  • 环游宇宙的故事(世界科幻故事精选丛书)

    环游宇宙的故事(世界科幻故事精选丛书)

    科幻故事,主要是描写想象中的科学或技术对社会或个人的影响的虚构性文学作品。科幻故事是西方近代文学的一种新体裁,诞生于19世纪,是欧洲工业文明崛起后特殊的文化现象之一。人类在19世纪,全面进入以科学发明和技术革命为主导的时代后,一切关注人类未来命运的文艺题材,都不可避免地要表现未来的科学技术。
  • 猎人特战队

    猎人特战队

    茂密的植被之下,四个身穿迷彩的战士一字排开。一个穿着同样迷彩,身材高大的家伙正在讲话:欢迎各位来到猎人特战队新兵训练基地,我是你们新兵教官猎豹,猎人代号747。当我还是猎人新兵的时候觉得这里是地狱,但现在我觉得不够准确。于弱者来说这里是地狱,但于强者来说这里是天堂:强者的天堂。《猎人特战队》主要讲述四个精英特种兵被招入中国战略级特种部队后在一次次的实战中强大息身,保家为国的故事。
  • 谁人解其味

    谁人解其味

    人的一生只有一次初恋, 如果因为年少轻狂,伤害了自己深爱着的人,让朦胧的初恋含恨离去,这将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啊。
热门推荐
  • 打造口碑的160个营销手法

    打造口碑的160个营销手法

    《打造口碑的160个营销手法》结合了大量小店经营的实践,归纳总结出160个打造小店优良口碑的营销细节,并从普适理论到营销实践两个层面进行阐述,内容涵盖经营、管理、营销、推广各个方面,案例横跨服装、餐饮、网络等各个行业,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
  • 天地神心

    天地神心

    (本书不必看了,练手之作,一百多万字无大纲,虽然没有崩,但也续写不下去,作者另开马甲,已有完结签约作品,成绩贼惨,回来看看,实在对不住诸位投票的书友,特此公告!)欲成神,先炼心!神灵的道路究竟有多远!成神,每个人心中蕴含的梦想,漫漫求取真谛的道路上,究竟有几人能够真正超脱!或许,前进不是因为美好的梦想,而是那残酷无比的成神路!踏上这条路,止步就意味着死亡,那么,就让我看看是否能够打破藩篱,龙翔九天!山河破碎,魂者战死,战者魂灭,踏碎那魔兽的头骨,斩杀异族作为我坟头的装饰,身躯破碎,灵魂幻灭,最终不变的,是那昭昭的盛世之心。
  • 呦呦之浮生六记

    呦呦之浮生六记

    我,陆呦从十八岁到二十八岁从平凡的身世,到奋斗成长为人中龙凤是四个男人,一步步教会我如何生活,如何去爱和煦如春天的苏阳,热烈如夏天的郭航,清丽如秋天的余杨,冷厉如冬天的余诺是他们,让我成为我所希望的男人他们是我的所有
  • 第二次世界大战元凶:噬血恶魔

    第二次世界大战元凶:噬血恶魔

    1939年9月前,中国的抗日战争、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战争等世界反法西斯抵抗运动就拉开了序幕;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宣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正式开始;1945年9月25日,日本向盟国投降,昭示世界反法西斯伟大战争取得全面胜利。
  • 你是我专属的爱恋

    你是我专属的爱恋

    一个简单的女孩,一次次被背叛,她低下了头,无数个夜晚,她默默哭泣,只为一段爱情,他将她从黑暗拉了出来,却又一次将她推进了无尽深渊,这一次,她强势归来,不为别的,只为再看他一眼,他愧疚,想弥补,可也只是徒劳。
  • 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佚道

    佚道

    李悔,生于秦国边界的一个小城池,母亲因生自己难产而死,父亲因此而堕落,终日酗酒。但他却成长为一个乐观聪慧的人,本以为就此度过一生的李悔却在十岁的时候意外得知了自己的家事之谜,得知了母亲死去的真生缘由。由仇恨而走上了修仙之路,但他不是天之骄子,也不曾天赋异禀,此仇,何报?“我问天,何是道?天无言。我问地,何是道?地沉默。若真有仙真有天地,你们为何眼睁睁看着我李家皑皑白骨曝尸荒野?罢了,你们不行,那我便来做这天,做这地。”
  • 极品全能狂兵

    极品全能狂兵

    他是军中传奇,华国神秘部队的最强者。为接引师傅后代进山祭拜,而来到都市,却不想师傅的后代竟然做起了……,不仅如此,危险更是一环扣一环,不得已他只好大杀四方了。
  • 专属夏天

    专属夏天

    一场意外的邂逅,一段美丽的故事,美好的年纪就该这样和那样的他度过。
  • 不败龙神

    不败龙神

    陈天的一生便是战,战便是其一生,为了对她的诺言而去战,可当他成神之后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