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85800000018

第18章 《说文》会意字取象—表词模式及分析(6)

(11)所表动词=受事的修饰限制概念+受事。如:

稟,賜穀也。从从禾。(《说文·部》)

按:《说文·部》:“,穀所振入。宗廟粢盛,倉黄而取之,故謂之。从入,回象屋形,中有户牖。”“”即“廩”,仓廩也。“稟”的造意为(赐)中的禾谷。“禾”为动词“赐”的受事,“”则为“禾”的修饰限制成分。

(12)所表动词=多个受事的组合。如:

耏,罪不至髡也。从而从彡。(《说文·而部》)

按:徐锴《说文解字系传》:“但鬀其頰毛而已。”“耏”是古代一种剃除颊须的轻刑。《说文·而部》:“而,頰毛也。象毛之形。“彡”也可以指胡须。《说文·須部》:“須,面毛也。从頁从彡。”徐铉曰:“此本須鬢之須。頁,首也。彡,毛飾也。”“而”和“彡”都是动词“耏”的受事。

(13)所表动词=受事+目的结果概念。如:

頫,低頭也。从頁,逃省。(《说文·頁部》)

按:徐铉曰:“頫首者,逃亡之皃,故从逃省。”“頫”之造意为低头以逃。《说文·頁部》:“頁,頭也。”“頁”是“頫”的受事。“兆”为“逃”省,表“頫”的目的。

三字素组合类型主要有:

(14)所表动词=动词的修饰限制概念+同质动词概念+受事。如:

羅,以絲罟鳥也。从网从維。古者芒氏初作羅。(《说文·网部》)

按:“从維”不确。《说文·糸部》:“維,車蓋維也。从糸,隹聲。”与“以絲罟鳥”无涉。当为“从糸从网从隹”,以絲罟鳥也。甲文有从网从隹者,后加糸。糸,《说文·糸部》:“糸,細絲也。象束絲之形。”“羅”之造意为以糸网隹,“糸”表工具,“网”为同质动词概念,“隹”为受事。

(15)所表动词=施事+同质动词概念+受事。如:

虫,敗創也。从虫、人、食,食亦聲。(《说文·虫部》)

按:段注:“毀壞之傷有蟲食之,故字从虫。”“”意为虫蛀伤人或物,其造意为虫食人,“虫”为施事,“食”为同质动词概念,“人”为受事。

(16)所表动词=同质动词概念+受事的修饰限制概念+目的结果概念。如:

盩,引擊也。从、攴,見血也。扶風有盩厔縣。(《说文·部》)

按:“”为手械形,这里指戴手械(之人)。“盩”的造意为攴戴手械(之人)而见血。“攴”者,击也,为“盩”的同质动词概念;“”为被击之人的修饰限制概念;“血”表见血,为“引击”的结果。

(17)所表动词=施事+动词的修饰限制概念+受事。如:

朢,月滿與日相朢,以朝君也。从月从臣从。,朝廷也。(《说文·部》)

按:商承祚《说文中之古文考》:“象人登高举目远瞩,……从月,月远望而可见意也。《说文》误以目为君臣之臣,说乃谬误。”“臣”为“目”形;“”从人在土上,表登高之人。“朢”之造意为登高之人以目(臣)望月,表向远处看之义。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今皆以望为之。”构形字素中,“”乃施事,“臣”表望的方式,“月”是受事。

絕,斷絲也。从糸从刀从卩。(《说文·糸部》)

按:“絕”表断、不连,取象于人以刀断丝。“从糸从刀从卩”,“卩”为人形,为施事;“刀”表工具;“糸”为丝,是受事。

以上小类虽然合起来有17种之多,但由于每一类的例字相对较少,说明它们是表动词会意字的非典型性取象—表词模式。

由于“其他”类型的17种取象—表词模式在《说文》中只有54个例字,占表动词会意字总数的9.22%,平均每种模式有例字3个,占表动词会意字总数的0.54%,说明它们在会意字中是能产度低、不具代表性的模式。为了使我们的研究避免繁琐,更加简洁、精要地阐述表动词会意字的主流取象—表词模式及其成因,我们在下面的讨论中将省略“其他”一项,而将重点放在研究前面七大类模式上。

我们可以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1)动词的修饰限制概念的出现频率高于同质动词概念

对于被释动词来说,理论上,其同质动词概念的表义度一般要高于其修饰限制概念。这是因为同质概念表义较为直接,而修饰限制概念的表义则具有间接性。但是在以上数据中,动词的修饰限制概念出现了410次,高出同质动词概念出现的频次(200次)一倍以上,这又如何解释呢?我们认为,这可能存在以下三方面原因:

首先,动词的种属关系不像名词那样丰富而显明,这就使得造字者在造字时常常无法追求同质动词概念“互训”式的直截了当,而采取迂回描写的策略。与动词意义具有极大关联性的动词的修饰限制概念就成了取象—表词的首选。如“汲,引水于井也”、“拜,首至地也”,义界中的动词“引”、“至”并不是被释词“汲”、“拜”的同质概念,其同质概念也很难确定,于是造字者采用“及于水”、“双手向下”这样表示完成动作的方式的修饰限制概念造字。

其次,有些被释动词虽有同质概念,但记录其同质概念的本身也是合体字,再作为构形字素参与造字,会使字形结构过于庞杂,因而造字时也不被采用。如在“戒,警也”、“弄,玩也”、“敗,毁也”中,虽然以后世眼光来看,“警”、“玩”、“毁”可以作为被释词“戒”、“弄”、“敗”的同质概念,但由于释词本身的字形结构已经较为复杂,所以一般不太被作为会意字的构形字素。

再次,可能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修饰限制概念描写的方式、工具、时空等形象鲜明,与被释动词关系紧密,在认知上较抽象的同质概念更容易被记忆而成为认知的焦点。如上面所举“戒”、“弄”的例子中,双手持戈以戒、双手弄玉,远较抽象的同质动词“警”、“玩”生动形象;“睡,坐寐也”,睡时的伴随状态“目垂”很有画面感;“步,行也”,两止(趾)一前一后,行走之态宛然在目。虽然这些修饰限制概念表词具有间接性,要理解它们所表之词须要经历一个推理的过程,但由于它们与被释词的关系太密切了,使得这个推理过程毫不费力,人们几乎感觉不到,而其生动形象性对大脑所产生的刺激作用,是抽象的同质动词概念所远不能及的。

(2)动词受事的出现频率高于施事的出现频率

《说文》会意字中,表动词受事的字素出现了179次,表施事的字素只出现了126次,其中还包括大量只有施事没有受事的不及物动词(如“遯”、“鬩”、“號”、“傾”、“溢”、“休”、“走”、“雧”、“卧”、“坐”等),若将不及物动词去掉,则施事的出现频率更低。这说明在表示汉语动词时,施事的认知重要性远较受事为弱。其中的原因,我们认为主要在于动词施事的多样性没有受事那样丰富。虽然有很多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施事不限于人类,但由于造字者潜意识中有一种人本思想,这就造成很多动词的典型施事被假想作人类自身,这成了一种心理预设。多数时候,只有当动词为不及物动词(如“傾”、“休”、“走”)或动词的典型施事非人(如“進”、“逸”、“吠”)时,其施事才有必要出现。当典型施事被默认作人类时,经常(但不是一定)被缺省,这对动词意义的理解并不造成障碍,而且可以使得会意字的构形字素得以精简,这符合以最少的材料表示最多的内容的经济性原则。如“鼔,擊鼓也”、“製,裁也”、“娶,取婦也”这些反映人事的动词,其施事自然是人;即使如“逐”这样在动物界也时常发生的事件,造字者也从人本出发,假定其施事为人类,是人在逐豕,因而其典型施事“人”也被省略掉了。施事虽被省略,但其多姿多彩的受事却依然保留着,被用来作为表动词会意字的构形材料,这就使得表动词会意字的构形字素中,受事的出现频率要明显高于施事。同时,这也反映出在这些会意字中,受事对表义的贡献要大于施事,从认知的角度讲,受事更容易成为这些动词的认知焦点。

(3)字素组合关系由核心层向中间层、外围层呈逐层递减的态势

本节开头我们说过,动词的异质组合概念,依据其与所表动词语义关系的紧密程度,可分为三个层次:动词的修饰限制概念为核心层,受事、施事为中间层,目的、结果为外围层。通过对第二表各模式统计数据的考察,我们发现,如果将表词最为直接的同质动词概念也列入核心层的话,则处于核心层的修饰限制概念自身的组合以及同质动词概念和动词的修饰限制概念的组合所形成的会意字最多,达264字,这说明第二表中的模式1、2是最能产的表动词的取象—表词模式;模式3、4、5、6是核心层和中间层的混合搭配,其能产性居次;模式7是处于中间层的施事与受事的组合,其能产性位居第三;而处于外围层的目的、结果成分只能同核心层和中间层的概念相组合,仅在我们前述“其他”类模式中才有零星出现,是能产性最低的模式。由此可以看出,表动词的会意字在取象构形时,比较倾向于优先选择与所表动词意义联系紧密的成分作为构形字素,其字素组合关系由核心层向中间层、外围层呈逐层递减的态势。这不禁使我们联想到会意字取象的母本——义界句子中各个成分通常的线性排列方式:{[施事+(动词的修饰限制成分+同质动词)+受事]+目的结果}。如:

刺,君殺大夫曰刺。(《说文·刀部》)

——施事+同质动词+受事

喿,鳥羣鳴也。(《说文·品部》)

——施事+动词的修饰限制成分+同质动词

燅,於湯中爚肉。(《说文·炎部》)

——动词的修饰限制成分+同质动词+受事

卟,卜以問疑也。(《说文·卜部》)

——同质动词+目的结果

核心层、中间层、外围层以距离核心动词远近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是以空间距离的远近反映关系的亲疏;而会意字则是以表义成分的隐现(“现”就成为构形字素,“隐”则表现为成分的缺省)来表现意义联系的紧密程度,方式虽然不同,其共同点在于反映相应成分与所表动词意义联系的层级分布特点。这与人脑对信息加工存储的方式有关。认知心理学对这一问题有所谓“激活扩散模型”,认为人们在提到一个概念或属性时,表征这个概念或属性的节点就会被激活,激活通过连线将扩散到网络中的邻近的节点上,这些由于扩散而被激活的节点的激活程度,依赖于这些节点与最初被激活的节点之间的联系强度。参彭聃龄、张必隐《认知心理学》,204页。这种联系强度,在表动词的会意字和义界句子中分别以构形成分的隐现和空间排列的次序表现出来。

4.3.1形容词是表示人或事物性质或状态的词。“人或事物”是性状的体现者;“性质或状态”是对形容词性状的描写。据此,我们可以将对形容词的义界概括为:性状的体现者+性状。其中,“性状的体现者”是形容词的异质组合概念,“性状”是形容词的同质聚合概念。

表形容词的会意字的取象—表词模式就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不过,除了“性状体现者+性状”的组合模式外,有时表形容词的会意字的构形字素中缺省性状的体现者而仅保留对性状的描写;有时又缺省性状的描写部分而仅剩下性状的体现者,对性状的描写则通过对其体现者的特殊组合方式暗示出来。同时,对性状的描写,有时是通过会意字的同质形容词直接表示的;有时又是通过与其性状相关的形容词、动词或名词表示的修饰类概念间接完成的。

这样,我们就可以将表形容词的会意字的取象—表词模式表示为以下三类:

(1)所表形容词=性状体现者+性状;

(2)所表形容词=性状的组合;

(3)所表形容词=性状体现者的组合。

当然,每一类模式下又可分为若干小类。下面我们就分别加以描写和分析。

4.3.2所表形容词=性状体现者+性状

《说文》中属于这种取象—表词模式的会意字有128个,约占表形容词会意字总数的49.04%。

这是最为完整的形容词义界模式,因而其数量在表形容词的会意字取象—表词模式中也是最多的。其中充当“性状体现者”的名词性字素一般是最能体现被释形容词特征的典型事物或专属事物;而对性状进行说明描写的部分根据它是否为会意字所表形容词的同质概念,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同质概念;另一类是非同质概念,在这里指形容词的修饰限制概念。

4.3.2.1充当性状描写的是会意字所表形容词的同质概念的

这个同质概念,一般是与会意字意义相同、相近的形容词,最能揭示会意字所表形容词的意义特征。因而从释义的角度来说,这是最为直接、最为妥帖的一类释义方法。如:

堅,剛也。从臤从土。(《说文·臤部》)

按:王筠《说文解字句读》:“当云从土从臤,臤亦声。”“堅”指刚硬。从土,在古人看来,土石是体现刚硬的典型事物。从“臤”,《说文·臤部》:“臤,堅也。”“臤”与“堅”意义相同。

憙,説也。从心从喜,喜亦聲。(《说文·喜部》)

按:段注:“説者,今之悦字。”徐灏《说文解字注笺》:“喜、憙古今字。”喜悦总是由心而发的,故造字者以“心”为“憙”的专属性状体现者。“喜”、“憙”为古今字,则二者义同。

皣,艸木白華也。从華从白。(《说文·華部》)

按:段注据《文选·西都赋》注改“也”作“皃”,则“皣”为形容词,指草木开白花的样子。在此,“華”为“皣”的专属性状体现者;“白”则是“皣”的表性状的同质概念。

媄,色好也。从女从美,美亦聲。(《说文·女部》)

按:“色好”指容颜之美。“女”为体现“色好”的典型。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经传皆以美为之。”则“美”与“媄”在“色好”这一义项上意义相同。

季,少偁也。从子,从稚省,稚亦聲。(《说文·子部》)

按:“季”指年少。如《诗·召南·采蘋》:“有齐季女。”毛传:“季,少也。”“子”为年少的典型体现者。从稚省,《广雅·释诂三》:“稚,少也。”“稚”、“季”义同。

4.3.2.2充当性状描写的是会意字所表形容词的修饰限制概念的

这是缺省会意字所表形容词的同质概念,而代之以同质概念的修饰限制概念的一种取象—表词模式。此修饰限制概念,从心理上来说,能够引发一种联想,容易让人由相关概念连类而及于此会意字所欲表达之性状;从逻辑上来说,此修饰限制概念与整个会意字所表之性状似有一种意念上的因果关系。至于同质概念的缺省,或因为造字者当时很难找到合适的同质概念;或因为虽有同质概念,但其修饰限制概念在认知上更加凸显,在构形上更加简明。

充当修饰限制概念的,有形容词性、动词性以及名词性字素或其组合。下面分类加以阐述。

(1)形容词性字素充当会意字所表形容词的修饰限制概念的

这儿的形容词性字素与会意字所表形容词不是同质概念,但它通过与会意字中的性状体现者组合后,就与会意字所表形容词的意义发生了关系,通过前者可以联想到后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形容词性字素就成了会意字所表形容词的修饰限制概念。如:

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給膳也。美與善同意。(《说文·羊部》)

按:徐铉曰:“羊大則美,故从大。”许慎是从味觉入手的,徐铉则是从视觉立论的,这反映了观念演进的时代特征。但无论是哪种说法,形容词性字素“大”和会意字所表形容词“美”都非同义或近义关系,而仅与之相关。“大”是通过与名词性字素“羊”组合,才产生味美或壮美的感受的,也就是说,羊大而美,羊“大”是“美”的前提条件,字素“大”是“美”的修饰限制成分。

香,芳也。从黍从甘。《春秋傳》曰:“黍稷馨香。”(《说文·香部》)

按:芳香是一种嗅觉概念,而“”的构形字素则是味觉概念“甘”,《说文·甘部》:“甘,美也。”段注:“甘为五味之一,而五味之可口皆曰甘。”味觉概念“甘”在与此性状的体现者“黍”组合后就产生了嗅觉概念“芳香”的感觉,这在心理学上叫“通感”。在这里,黍之甘是产生“香”的感觉的桥梁,是联想的基础,也可以说,黍由甘而香也。

懝,騃也。从心从疑,疑亦聲。一曰惶也。(《说文·心部》)

按:段注:“懝騃,即《方言》之癡騃。《疒部》曰:‘癡,不慧也。’”又《说文·子部》:“疑,惑也。”“惑”是“不慧”的表现,疑而懝也,故造字者以“疑”为“懝”的修饰限制概念参与构形。

劣,弱也。从力,少聲。(《说文·力部》)

按:段注改为“从力少,会意”。力少则弱,“力少”是“弱”的一种外在表现。

(2)动词性字素充当会意字所表形容词的修饰限制概念的

同类推荐
  • 中华家训(第七卷)

    中华家训(第七卷)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勤劳善良的中国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悠久的中华古文化,具有比血缘更强的凝聚力,它把全世界的华夏儿女紧紧地联结在了一起。
  • 元宵节

    元宵节

    《元宵节》每年农历的正序十五,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一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筘一个月圆之夜,所以这一天被称为元宵节。元宵节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就存在了,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同时也是家家户户企盼团圆的重要节日。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除了要点起彩灯万盏。燃灯放焰,喜猜灯谜,还要全家团聚,若吃元宵,同庆佳节,共享其乐融融。
  • 上海外国人家

    上海外国人家

    本书为读者介绍了48户居住在上海的外国人家,来自世界五大洲、十几个国度。不同的装饰风格、相同的生活热情,这些精彩缤纷的外国人家丰富了上海居室文化的色彩,也为上海增添了国际化的情调。
  • 俞源:神奇的太极星象村

    俞源:神奇的太极星象村

    俞源古村落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俞源以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奇异的布局,罕见的古建筑群和精致的木雕、砖雕,以及一个个不解之谜吸引着国内外众多游客。俞源古村落凭借其独特的建筑风貌、重要的历史价值、深厚的文化积淀、浓郁的古韵氛围必将逐渐成为我国旅游业中独具魅力的新市场。本书从神奇的太极星象村入手挖掘其古村落特有的魅力。
  • 猜的刚好:新编谜语大全

    猜的刚好:新编谜语大全

    本书概述谜语基本知识,让你对谜语有一个大体了解,引导你顺利步入谜宫大门,提高猜谜能力;精选生动有趣的谜语小故事并予以解析,引你领略谜语的独特魅力;网罗上千个小谜语,构思奇巧,语言精炼,妙趣横生,雅俗共赏。给你不一样的谜语享受,让你变成知识面超广的猜谜王!
热门推荐
  • 战龙凌神

    战龙凌神

    傲家本是龙神遗脉,傲云龙一个被废丹田的废物,机缘巧合激活体内上古流传的龙神血晶,开启龙神宝藏,没有丹田看我凝结先天龙胎,以龙胎孕育本命真龙,破而后立,从新修炼,龙血沸腾,纵横四海,八荒六合,唯我独尊!肉身化龙,逆天而行,经历重重杀劫,万千雷劫洗礼,以大无畏之心,遇强越强的斗志,吞噬天地的战意……千锤百炼,终成九天十地傲视苍穹宇宙的一代盖世战龙!
  • 旋风少女之若是重来我依然爱你

    旋风少女之若是重来我依然爱你

    当松柏加入了新的成员,若白大师兄和百草大师姐决裂,加入昌海后改名为李凌微的百草,究竟会怎么做,她还会回到松柏吗?
  • 北倾夏凉

    北倾夏凉

    夏凉本来是要去班长宿舍,结果不小心敲开了学长的宿舍的门。夏凉连忙道歉。学长傲娇地嗯了一声等待下文,却不想面前的夏凉以为学长已经原谅自己了,转身走到隔壁,“班长……”被无视的学长大人不高兴了,后果很严重!
  • 呆萌小青梅:竹马影帝求放过

    呆萌小青梅:竹马影帝求放过

    不是所有的青梅竹马都是两情相悦的,当小青梅进入娱乐圈“偶遇”竹马影帝,一步一步被竹马影帝诱宠吃掉,却发现当年的决裂……却是一场阴谋,当真相浮出水面她该怎么做?婚前他对她说她只是个被包养的女明星,不许她对她动心,不许说他们俩睡在同一张床上。婚后在他在微博晒结婚证,秀恩爱,在某个火热的夜晚后安洛帆一脚把楚影帝踹下床,怒吼道“你当时是跟我讲的条件,现在你天天在别人面前秀恩爱,你的节操呢?楚影帝邪魅一笑“那些条件我记得没有束缚我的吧,要不然我再改改,嗯?”(本文是虐文,前30章会写男女主学生时的故事,为后面铺垫一下,30章以后才是娱乐圈的故事。)
  • 写故事的人和有故事的人

    写故事的人和有故事的人

    一个写故事的人,十年改写一个故事,每年都将最好故事参赛,年年如此,十年的成长让这个人很欣慰,这个人相信这一个故事总能改成令他自己满意的
  • 待到花朵的背后

    待到花朵的背后

    讲述的是一位叫苏睿的女孩的父亲因病复发,医生建议家人去寻找灵草,此草它乃雪山十大灵树之一,来治疗,但寻找它,并不像表面那么容易,路途中会有不断地困难,小女孩苏睿仅有19岁,可她充满了信心,她有着一颗令常人无法想象的孝心,最终,她克服了种种困难,治好了父亲。
  • 盛妃

    盛妃

    ---------------咳--------------本文应该会与金庸爷爷的神雕侠侣会有些相似,又有些不会相似.望大家理解阿.她,是清谷派最后一任传人,身得派中最高门武艺却单纯无比,一颗真心付与他。他,是沫国第一战神,是沫国第一个爵位世袭的亲王,身边女人无数却单单只为她而笑。两人之间的离别重逢误会相继而来,到最后是否会修成正果....
  • 系统对系统

    系统对系统

    很多主角都只有一个系统加身,或者穿越主神空间里,可是当这些都碰撞在一起,会发生什么连锁反映呢?
  • 健忘先生不忘相思

    健忘先生不忘相思

    男神身边的莺莺燕燕那么多,她哪里知道自己是第一个给他难堪的,第一个甩了他失踪的……不听解释?都是有原因的!敏安城里最大的孤儿院,里面的收养的孩子都姓敏。敏夜安觉得这些同事还挺懂的。她大学时的舍友这么说:凭着董大这皮相和一身本事,这辈子恐怕也不会再受这样的‘不公平’待遇。谁能想到,时隔那么多年了,董大日进斗金怎么还是这么小心眼。“董先生,你现在也算是业界小有名气的才俊,怎么眼光还是这么肤浅呢?你看上我,我怎么觉得是场悲剧呢”怒摔!常人接近不得的董大少爷,就这么反复栽在这个女人的手中,且栽的特瓷实。
  • 妃常霸气:王爷哪跑

    妃常霸气:王爷哪跑

    (由于是新手,又是学生。没多少时间发,请见谅。)她是个无情冷血的杀手,遭最信任的男友背叛,而死亡。来到了从未听说过的古代。一样的姓名,一样的样貌,难道是巧合?在这里,她是不受宠的嫡女,最小的妹妹。她说过:“逆我者,亡。挡我者,杀。”他是众人皆知的傻子王爷,什么都不会。哥哥们鄙弃他,皇帝爹也对他不屑一顾。有英俊不凡的样貌又如何?照样是废材!可事实果真如此吗?两人的身份扑朔迷离,到底是真是假?而背叛她的男友竟意外死亡,也来到了这里,他们又该如何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