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以降,瓦当继续呈衰退之势。瓦当题材中佛教题材大减,兽面纹成为瓦当的主流,另见少数莲花纹瓦当和龙纹瓦当等。
流行于辽、金、西夏和元,明代亦见使用。与唐代兽面纹瓦当最大的差别是唐代常见于兽面纹瓦当外围的联珠纹渐渐不见了。
辽兽面纹瓦当一般直径在14厘米~20厘米之间,当面宽平,兽面略突起,蒜头鼻,椭圆口,口角上饰卷曲或笔直的胡须。其瓦多保留唐瓦遗风,在兽面外有一周联珠纹,其实物在辽中京城遗址中曾有出土。
金兽面纹瓦相对比辽瓦更生动些,兽面突起较高,更富浮雕之立体效果。如内蒙古呼和浩特金代遗址曾出土一件,须眉清晰,没有凸起的边轮。
西夏瓦当的实例不多,从宁夏贺兰县宏佛塔清理的十余件完整兽面纹瓦当看,直径9.2厘米,白色或砖红色的胎上施有绿色琉璃,瓦当的制作较为精细。
元代兽面纹瓦当略近于金,但有简化趋势,獠牙外凸明显。1983年,内蒙古赤峰敖汉旗白塔子乡元代武平县遗址南约五百米处出土一件元代瓦当范。此范长23.1厘米,宽16.6厘米,厚3.3厘米。范为泥质褐陶,火候很高。正面为扁桃形,兽面边缘饰勾云纹,背面略平,正中竖刻“至大叁年五月日记”。元武宗至大三年为公元1310年,此元代纪年扁桃形瓦范则为首次发现,为瓦当家族又添一员,也为元代瓦当断代增添了珍贵的标准器。
明代的兽面纹瓦当不像前朝富于立体感,主要用线勾勒兽面的轮廓。
天津蓟县独乐寺塔出土的兽面纹瓦当,兽面以眉、鼻、口部为主干,有宽阔的边轮。
莲花纹瓦当和龙纹瓦当
与唐代瓦当莲花纹多为正面俯视形象不同,辽、元、明瓦当莲花纹多为莲花侧视绽开的形象,如天津蓟县独乐寺塔明代大修时使用的一方莲花纹瓦当。
龙纹瓦当大抵出现于金代(公元1115~1234年),沿用至明清。当面以浮雕盘龙纹为主体,辅以流云或宝珠纹等,其演变的基本轨迹是从粗糙而渐趋华丽。金代的龙纹瓦当往往龙首居中,粗犷强健。元代瓦当龙纹渐趋纤巧,龙为3爪,外缘还饰一周联珠纹。明代瓦当龙纹精细传神,龙身盘曲,极富动感,很好地表现了矫龙腾云驾雾的非凡气派。西北大学文物陈列馆藏有一件明琉璃龙纹瓦当,直径15.5厘米,堪为一代之标准。清代瓦当龙纹鳞甲细密,常作五爪,造型匀整。但总的说来,明清瓦当的龙纹雕饰较甚,缺乏厚重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