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就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缺陷及存在这些缺陷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本章将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特殊的经济条件,对完善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出对策。对策主要从改进货币传导渠道、改进信贷传导渠道和加强金融监管三个方面入手,希望能对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供理论指导。
笔者通过研究发现,提高微观主体对利率变动的敏感性、加强资产价格传导渠道的作用、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能提高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有效性。本节将对如何完善货币传导渠道提出具体建议。
7.1.1提高微观主体对利率变动的敏感性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基础不健全,各微观主体对利率变化缺乏敏感性。因此要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就需要规范参与金融活动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金融谋利行为,必须推进或深化改革。
1.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个人消费和投资行为
货币政策通过改变个人的消费和投资行为,从而调整产出是货币政策传导的一个重要途径,个人的消费和投资行为对一国的宏观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目前我国一方面要缩小地区差距,减少低收入群体的比重,普及金融理财知识,提高证券资产在个人资产中的比例;另一方面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引导居民的消费预期。只有努力改善消费环境,通过发展对居民个人的信贷业务扩大居民参与金融活动的深度,鼓励金融创新,调整居民资产结构,才能改变居民金融资产过度集中于银行储蓄的局面,增强居民收入活动对利率的弹性,使货币政策产生预期效力。
2.建立企业现代制度,完善传导机制的微观基础
企业作为货币政策传导主体之一,企业的自我约束程度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传导机制是否畅通。只有使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和投资主体,才能提高其对货币政策的敏感度,因此我们应当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步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明晰产权,明确界定出资者和经营者的责、权、利。
(2)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造就专业的经理阶层,为监督和协调劳动得以专业化和职业化提供条件。
(3)所有者代表董事会进入企业,与经理合理分工决策,使所有权和经营权在法人基础上相对统一,保证企业决策的独立性、连续性和完整性。
(4)建立在法人产权基础上形成企业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法人治理结构来调节资产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目标差异的有效机制。
7.1.2加强资产价格传导渠道的作用
开放经济条件下,资产价格传导渠道必将逐步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重视资产价格传导渠道对货币政策传导的作用。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疏通资产价格传导渠道。
1.规范发展股票市场,逐步发挥其传导货币政策的功能
由于股票市场是资本市场的核心,股票市场的效率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资本市场传导货币政策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我国股票市场必须在规范中发展,努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防止股市泡沫。我国还必须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健全市场退出机制,逐步解决国有股流通问题,并以股票价格指数期货为突破口,积极发展金融期货市场,规范发展金融股权市场,带动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发展。
2.完善国债市场,充分发挥其传导货币政策的作用
优化国债的品种结构和期限结构,扩大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交易主体,扩大市场容量和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打通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尽快形成统一的债券市场体系。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稳妥发展金融债券市场。目前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空间巨大,应重点发展,逐步取消企业债券额度控制和利率限制,实现发行利率市场化,建立科学有效的债券评级制度和偿债保障机制,建立和创新品种多样、功能齐全、利率灵活的企业债券市场结构。
3.完善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系统,发展零售市场
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是公开市场业务的基础,也是公开市场业务传导货币政策的重要通道。发展以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为基础的市商制度,建立债券二级托管体系,通过银行柜台扩大债券分销,建立商业银行柜台买卖国债的市场,逐步沟通债券批发市场与零售市场。
4.疏导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联系
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良性互动发展是金融业有效运行的基础,也是现代金融体系的内在要求。我国要在加强金融风险管理、提高金融监管水平的基础上,建立规范的证券融资渠道既鼓励和引导银行信贷资金通过合法途径注入资本市场,又让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到资本市场筹集资金,形成真实的利率价格信号,实现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的协同发展,提升金融体系合理配置资源的功能。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分业监管制度,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分别对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实施监管。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联系的加强以及金融创新有可能导致金融监督真空的出现,因此在疏导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联系的同时,我国三大金融监管部门必须加强合作,建立监管协调、信息共享的协作监管制度,增强监管合力,提高监管效率,促进我国金融业稳健发展。
7.1.3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引导公众预期,而且这种引导作用的重要性正在进一步提高,从长期发展趋势看,利率已经取代货币供应量成为重要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同时也使得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有了很大进展,由原来单纯的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再到公众的数量传导路径,逐步转变为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利率来影响公众预期。这意味着利率在货币传导机制中的作用和地位进一步加强。所以,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利于提供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有利于提高利率的弹性,完善利率体系,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有利于促进金融效率的提高;可以给公众强烈的刺激,有助于公众对经济金融改革发展前景形成乐观的预期。
目前已经确定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先贷款,后存款;先外币,后本币;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人民银行按照这个既定思路,已经先后放开了国债发行利率、同业拆借市场利率、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以及政策性金融债券发行利率,并多次扩大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还放开了外币贷款利率和大额外币存款利率。2003年12月10日,人民银行进一步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这标志着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
今后的利率市场化改革,首先,应该注意完善市场利率监测功能,改革利率管理机制,强化利率风险管理,开拓利率风险的规避工具,建立资金定价模型和利率风险报告制度,加强利率风险的指引。其次,要根据市场动态调整再贷款和再贴现率,灵活调整准备金存款利率,进一步完善利率体系。最后,要强化市场主体约束,提高其对利率的敏感度,优化社会信用环境,增强利率导向功能,完善利率在引导资金配置中所起到的主导作用。
7.1.4改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人民币汇率问题一直是国际金融界的热点问题,人民币一直面对比较大的升值压力,国际上呼吁人民币升值的声音一直没有减弱。对于我国而言,必须采取措施来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在维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挤出升值预期中的投机性因素和泡沫成分。
具体来说,一是要加大外汇检查力度,坚决打击非法套汇的行为,同时完善经常项目核销制度和真实性审查,防范非法境外资本流入带来的冲击。二是要适当放开资本流出的限制,使得资本流出和流入政策相对平衡,以实现相对均衡的资本跨境双向流动。三是要调整出口退税政策,有选择有步骤地降低一些行业和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以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四是要适当加快兑现加入WTO时的承诺,放松进口配额、关税等进口管制。
在人民币升值压力基本得到控制后,逐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在一段时期之后,向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回归。这就要求采取灵活的稳定汇率政策,以贸易品的国内外价格平价为基础,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建立人民币汇率波动的目标区。此外,还应提高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逐渐向意愿结售汇制度过渡,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每日波动幅度,扩大银行结售汇周转寸头的上下限,增加外汇市场的交易品种,引进期货、期权、掉期等交易工具。最后,要适当调整人民币汇率水平,从盯住美元转向与一篮子货币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