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陈红深情饱满地唱出了《常回家看看》。而后,同名书籍、电视剧亦是层出不穷,然而我走访看到的一些中国父母,却是越来越孤单。原来是喊得热火朝天,却始终没有回家去看看。
关于这个问题,有这样一道计算题在各大论坛广为流传。“如果你和妈妈分隔两地,每年你能回去几次?一次几天?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72岁,就算妈妈超出13岁,活到85岁,算一算,这辈子你到底还能和妈妈相处多久?”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随机的采访了一些本地人和外地在扬工作者。这些提问让不少网友感觉“鼻子酸酸”“想哭”。
而其中一位男士的计算让每个人都感觉心里有愧:他说自己打工常年在外,与父母相隔两地,假如父母再活30年,自己平均每年回家1次,那么只剩30来次了。每次5天,抛去和朋友聚会、应酬、吃饭睡觉等时间,一年中真正能陪父母的时间大概只有24小时左右,30年总共不及720小时,差不多一个月。
小时候,我就时常背诵着《增广贤文》里的一句话:羊跪乳,鸦反哺,人之情,孝父母,父母教,须静听,父母责,须敬承,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后来我渐渐明白了其中的含义,连羊都有跪乳之情,鸦都有反哺之义。人就更应该报答自己的父母了,而关于此类的文字亦是汗牛充栋,如“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如“百善孝为先”,传诵了不知多少年。说到“孝”字,绝大多数人都有感天动地的慷慨陈词。因为不孝之人还是极少数的,除了铁石心肠的冷血之人,没有谁是愿意顶着一个“不孝之徒”的帽子的。
然而父母对子女的抚育是大恩,我们不能因为面子上的问题去对待孝道,有些人乃至兄弟之间都进行攀比,比谁给了父母多少钱,买了多贵重的礼品,然而谈及要在家陪父母时,则唯恐避之不及。
曾有一个博导跟我谈及要把“常回家看看”提案对其进行立法时,我说,那其实是对亲情的侮辱。连回家看父母都需要靠法令来维持,那么我们中国人五千年的文明史,颜面何存?我想,这个社会还不至于如此不可救药。
而我当我接到一些父母为了向儿女讨要那微薄的赡养费的案子时,总是跟他们说,你们受委屈了,让你们心寒了,而彼时,他们总是搓手顿足地哭泣。我时常跟一些法学人士说,就算不孝子把赡养费给了父母,他们的父母难道就能安度晚年吗?自己筚路蓝缕,含辛茹苦拉扯大的儿女最终只认那一纸判决书,就算赢了官司也是死了心。
所以,孝敬父母,常回家看看并不是“责任”两个字可以涵盖的,那是一种无可割舍的亲情,是一种身为儿女的天性,是一种不可泯灭的良知。只有内心里面真正装着父母,才会无论走多远,都不会忘记父母那眺望的眼神。
令人欣慰的是,与往常晒工资、晒奢侈品、晒隐私引发不少人反感不同,这一次,网友晒起“父母身边的幸福”“见父母的次数”“父母最让你泪奔的一句话”,引起无数共鸣。其中新华网摘抄了几个网友的回家片段,他们幸福的感受溢于言表。
网友“小蟹学温柔”在微博上写道:“我坐一天一夜火车,倒三次车,终于从繁华都市到了家。虽然只是百余户人家的山沟沟,却热闹非凡,年味十足。盘腿坐在炕上看电视,抱着自家种的烤红薯(又甜又黏热乎乎),苹果干,脆花生,野红果,黑枣,就是吃!太阳大了,院子里的小黄狗撵着大母鸡跑,无忧无虑!”
大学毕业之后就留在香港的张迪,至今已经离家5年了。“今年春节回家,行李沉甸甸的,可是一想到回家,我就像吃了菠菜的大力水手,下机的速度跟跑一百米似的。”张迪说,“从出机场的路上就开始吃,妈妈准备了我喜欢的鱿鱼丝、干果,吃到我每次回去都要重几斤。被子满满的都是太阳香,满满的都是幸福。”
不少网友表示,一年到头在外打拼,以往觉得幸福可能是上司的一句嘉奖,拿下一个大订单,或者是升职加薪,过年回家才发现,“成功”,远远不是幸福的标准。一家团圆,吃到父母做的饭菜,跟父母唠唠家常,才是从心底满溢的最真实的幸福。
儿女在家待的那几天,总是父母一年中最幸福的,他们平时总是辛勤劳累地准备着各种外地没有的家乡特产,要是儿女特别爱吃的,还生怕少了。
我见过一个母亲的屋子里堆满替儿女准备的东西,房梁上还挂着如各种腊味,密密麻麻的,吃不完就让他们全部带走,而不懂父母心意的儿女还总是嫌麻烦。殊不知,父母们为此凝聚了多少心血和牵挂。在我的家乡,再年迈的父母都会在家里给儿女养一些家禽,自己却丁点都舍不得吃。
我一个朋友说,他离家时,看着父母买的十二只小鸡仔,年底回来,小鸡们都成了肥硕的老母鸡,却依然是十二只。
那么短暂的几天,就构成父母平时孤独里唯一的依托,不由地想去韩愈的一句词“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老母亲得知儿子要走时,躲在门后啼哭不止,而儿子要远行啊,就算扯断了他的袖子,也是留不住的。
此时,我最想说的一句是:爸妈,您放心,儿子会常回家看看的。
年幼时,孩子对父母的依恋较明显,上了年纪后,父母对孩子的依恋较明显,大部分老年人并不要求儿女给予很好的物质条件,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情感上的依恋。
很多上了年纪的父母,内心都渴望儿女待在身边,尤其是年迈多病的老人。因为他们也如我们幼小时那般,需要倾诉,需要安全感,需要儿女的在乎。
就算工作了,结婚了,有一天我们也为人父母了,工作变得很忙,心情变得很躁,脑子里总是为没完没了的工作所充斥,房子,车子,位子,还要攒孩子的上学费……但是,再忙也不要忘了家里的老父老母,当年含辛茹苦拉扯我们长大的亲爱的爸和妈。
《诗经》有言: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
所以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吧,不要再嫌弃父母的唠叨,多同他们聊聊天;不要嫌弃父母的土气,常回家看看;不要忘了父母的养育,让他们有一个祥和的晚年。不要再掩藏自己对他们的感情了,去表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