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酉阳杂俎》中有个著名的“妒妇津”的故事:相传刘伯玉的妻子断氏嫉妒心很强。刘伯玉曾经称赞曹植在《洛神赋》中所写洛神的美丽。断氏听到后,气愤地说:“你凭什么说水神那么美!瞧不起我?想休了我是吗?我要是死了,还当不上水神?”后来断氏果真在渡口投水自杀。后人将她投水的渡口称为“妒妇津”,妇女在此渡河的时候都不能浓妆艳抹、衣着华丽,否则就会风浪大作,据说是断氏又开始嫉妒了。
何谓嫉妒?病态心理学将嫉妒定为: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的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情绪状态。黑格尔说:“嫉妒乃平庸的情调对于卓越才能的反感。”凡对优越者的条件或地位持不满心态者,就可能产生嫉妒心理及其相应的行为。嫉妒他人,则可能破坏业已存在的良好关系;受他人的嫉妒,则使自己感受到压力和苦闷。因此,嫉妒是人际交往中的消极因素,对人际关系具有负面影响。嫉妒心理一般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程度较浅的嫉妒,往往深深地埋藏于人的内心,不容易被他人察觉。嫉妒的程度再向纵深发展,就会由潜意识层次进入意识层次,开始表现出具体行为,如讽刺、疏远自己嫉妒的对象等。严重的还有攻击、造谣中伤他人的行为,目的是打击别人,抬高自己。嫉妒发展到这个层次,就需要及时控制。最后是非常强烈的嫉妒,这时人的嫉妒心理已经是一种变态的心理,表现为猖狂进攻、自杀或他杀等,导致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其实,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存在嫉妒心理。不同的是有的人因嫉妒而积极进取,鞭策自己迎头赶上。而有的人却因为嫉妒,对自己感到消极悲观,失落逃避;对别人则是忌恨仇视,诋毁中伤。如果不是以自己的努力和理智的态度控制和克服这种感情,而是任这种感情发展下去,便有可能失去理智,偏听偏信,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甚至不择手段给对方设置障碍。
要化解嫉妒心理,就需要努力做到客观评价自己。只有认清了自己,才能正确地评价别人;善用快乐之药来治疗嫉妒,如果一个人总是想:比起别人可能得到的欢乐来,我的那一点儿快乐算得了什么呢?那么他就会永远陷于痛苦之中,陷于嫉妒之中。快乐是一种情绪心理,何种情绪心理占据主导地位,主要靠人来调整。要化解嫉妒心理,就需要尽力克服自己的虚荣心。虚荣心是一种扭曲了的自尊心。自尊心追求的是真实的荣誉,而虚荣心追求的是虚假的荣誉。对于嫉妒心来说,它硬要面子,不愿意别人超过自己,以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正是一种虚荣、一种空虚心理的需要。单纯的虚荣心与嫉妒心理相比,还是比较好克服的。而两者却紧密相连,相依为命,所以克服一份虚荣心就少一份嫉妒心。
领导者除了要努力消除自己的嫉妒心理外,提防他人的嫉妒可能带来-的伤害也是必要的。而要消除他人的嫉妒,积极而有效的做法是,对他人的嫉妒并不予理会,不让讽刺挖苦阻挡自己继续奋进的步伐。随着时间的推移,自身条件越来越优越,荣誉和地位将大大扩大自己的影响,而嫉妒者在长期嫉妒无效的情况下,嫉妒言行将渐趋收敛,直至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