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改革开放中取得的巨大成就之一就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实践证明,乡镇企业在总量保持稳步增长的同时,吸纳了大量的农业劳动力,为稳定我国农村,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我国二元经济转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这里,我们还注意到了近年来逐步成立的新型农业合作组织,新型农合组织的出现同样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重要力量。
一、乡镇企业的发展状况
(一)乡镇企业总体状况
自1978年开始,乡镇企业发展速度就一直明显高于其他非国有企业,乡镇企业总量从152.42万户经过30年的发展增加至2007年的2390.89万户,就业人数也由1978年的2826.56万人增长至2007年的1.5亿人,可以说,乡镇企业成为吸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力量。1978~2007年我国乡镇企业总量及就业人数变化的趋势。1998年,基于国家统计口径的变更,乡镇企业的数量变化幅度较大,1998年以后乡镇企业总量依然保持上升趋势。
(二)2007年乡镇企业经济运行情况
2007年全国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69620亿元,同比增长14.27%,其中完成工业增加值49150亿元,同比增长14.39%,占乡镇企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0.60%。全国乡镇企业完成总产值290084亿元,同比增长14.28%,其中乡镇工业完成总产值204973亿元,同比增长14.40%,占乡镇企业总产值比重为70.66%;实现工业销售产值197340亿元,工业产品产销率达94.52%,比上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工业产销衔接基本良好。2007年,全国乡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86603亿元、利润总额17643亿元、上交税金736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07%、14.68%、15.96%。从2007年全国乡镇企业生产和效益各月增长幅度看,主要经济指标月度间没有明显起伏,反映经济效益的利润、税金等指标与产销基本保持同步增长,而且增长幅度始终快于生产性指标,企业经济效益和运行质量在上年的基础上又有进一步提升。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状况
1.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业务范围主要集中在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销售等行业。截至2008年年底,全国实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1.09万户(含分支机构)。出资总额880.16亿元,其中货币出资额693.47亿元,非货币出资额186.69亿元。从业务范围看,有4.28万户的经营范围中包含种植业,占实有总户数的38.59%;3.42万户的经营范围中包含养殖业,占实有总户数的30.84%。
2008年全国新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7.41万户。出资总额568.5亿元,其中货币出资额452.12亿元,非货币出资额116.38亿元。成员总数86.03万个,其中农民成员82.33万个。
2.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结构以农民为主体,占成员总数的94.51%。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有成员总数141.71万个,其中农民成员133.94万个,占成员总数的94.51%,高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要求为80%的比重;非农民成员6.01万个,企业单位成员1.67万个,事业单位成员682个,社会团体成员334个。农民成员各地的农村种植养殖大户、技术能手、经纪人等成为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领头人,把农户之间通过生产合作关系连接起来,形成了成员之间的良性互动。一些乡村干部进入领导机构,以其较高的政策水平和实际工作经验为合作社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成为本地农民的致富带头人。
3.农民专业合作社以货币出资为主要方式。农民专业合作社以货币出资为主要方式,占出资总额的78.29%,法人户均出资总额为80.23万元。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有出资总额880.16亿元,其中货币出资额693.47亿元,占出资总额的78.79%,非货币出资额186.69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户均出资总额为80.23万元。
从出资规模看,出资总额100万元以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最多,为8.98万户,占实有总户数的80.97%,100万~500万元的有1.84万户,500万~1000万元的有1986户,1000万~1亿元的有726户,1亿元以上的有11户。
4.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有户数最多的省市是山西、江苏、山东。从地区看,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有户数最多的是山西,实有1.28万户,出资总额58.44亿元,成员总数8.58万个;其次为江苏,实有1.22万户,出资总额93.57亿元,成员总数19.62万个;再次为山东,实有1.11万户,出资总额68.54亿元,成员总数12.72万个。
各地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基点,积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加强组织、引导、服务工作,各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