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的,知识结构相当狭窄,限制了他们的智慧才干进一步发挥。树人与树木的道理相同,根深叶茂,才有果实累累。过分强调“专业化”,把小树修剪得像根竹竿,它怎能长成荫蔽田亩的参天大树呢?大家常说的知识分子、文化人,这知识文化的领域是很广阔的,绝非“数理化”的课本知识所能涵盖。缺少人文精神,成不了高明的企业家或称职的领导人。也许您会说,现在不是很重视高学历的专家吗?不是很多地方都由“专家治厂”、“专家治校”乃至“专家治县”、“专家治省”吗?我看您只说对了一半,如果这些专家的知识结构狭窄,缺乏人文精神,他必须努力“补课”,否则就是一位不称职的领导者。
造成知识结构狭窄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学生时代不读课外的书报杂志。人在少年时,记忆力最好,兴趣也很广泛,这时候背诵的诗词歌赋能记一辈子。我和许多朋友都有这个体会。凡是听过北京师范大学文怀沙教授演讲的人,都认为此公满腹经纶,出口成章,旁征博引,没有半句废话,无不惊羡他的学识和记忆力。有趣的是,文老耄耋之年外出讲学,从来不用讲稿,引经据典,“倒背如流”,一字不差。他能背诵吟哦大量诗词华章,都是少年时代铭刻在心的。
我念初中二年级的时候露过一次脸。国文(语文)老师讲袁枚的《祭妹文》,其中有“你死我葬,我死谁埋”的句子。老师说作者大概是受了《红楼梦》的影响,问我们谁读过这部小说?课堂里有半数同学举手。又问谁会背“葬花词”?举手的只剩我一人,就叫我起立背诵了一遍,“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老师很高兴,从此给我“吃偏饭”,指导我读课外书。除了已经读过的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西厢记》之外,像《简爱》、《苔丝》、《少年维特的烦恼》、《鲁宾逊漂流记》、《复活》、普希金和泰戈尔的诗集,以及英文版的《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一千零一夜》等外国文学名著,都是在中学时代阅读的。借助字典阅读原文版小说,还使我对学习外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18岁参军后先在湘西剿匪,同时参加“减租减息”、发动群众、组建农会等“土改”前期工作。一次在地主家发现沈从文先生的几本书,有《湘西》和《边城》,我说,“借给我看看。”老地主怕我,连忙点头哈腰表示愿意。这是我第一次读到沈先生的美文,湘西那些传奇式的人物故事,有很强的吸引力,我们军文工团的学生兵争相传阅,爱不释手。然而,解放军有严格的纪律,我还是把这些书还给了老地主。
不久,我随部队来到抗美援朝前线。二十左右的学生兵,求知欲很强,正是学习的年龄呀,所以我们仍然想尽办法继续读书。当时我是正排级,一月有10万元津贴费(旧币,相当10元),由于父母病故,弟弟参军,我没有家庭负担,就按月把津贴费寄给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邮购部,立个户头,他们也把新书目录寄给我,要买哪些,在书名前画个钩退回去就行。部队有军邮系统,不论我们转移到什么地方,即使是无名高地的战壕里,新书也能及时送到手中。朝鲜战争虽然激烈,但在行军打仗的间隙,撤到二线休整,读书的时间还是有的。譬如进驻坑道待命出击的十天半月,只要你不跟文化水平较低的战士们一起下棋打扑克,坐在小油灯下,三天就能读完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书这东西有一百条好处,只有一条缺点,就是死沉死沉的。书越买越多,看过了也舍不得扔。并非我一人买书,学生兵多少都买了一些,而且大家商量好,不买重样的,交换着看。因此,行军时背负许多书,就成了大问题。您也许知道,美军是凭靠其“空中优势”支撑朝鲜战争的,每天出动上千架次的飞机,重点轰炸我军后勤运输线。我们的许多军用物资被迫背在身上,“兵不兵,八十斤。”我就背着一支步枪、200发子弹、4枚手榴弹、一个被包、一个挎包、一条米袋子、一壶水、一把可弯头的小铁锹。这都是一名出国作战的志愿军战士不可或缺的战斗和生活物资呀。我如数家珍般地开列这个清单,是想说明,哪一样都不可“轻装”。俗话说,“千里不捎针”。如果再加上几十本书,谁背得动呢?
我的绝招是把棉被“轻装”了,打背包用的雨布和军毯里裹着的全是书。于是又创造了“吞吞吐吐睡眠法”。由于没有“制空权”,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头两年大多在野外露宿,夏天在树林里,冬天常在山坡上睡雪窝窝。君不知,雪窝窝是很暖和的,外面的气温经常降到零下30摄氏度,而雪是零摄氏度,相比之下暖和得多!我们每人用小铁锹挖个雪窝窝,把挖出来的雪堆在北边,拍成矮墙以挡风。再砍些松树枝叶垫底,铺上雨布和军毯,人就可以躺进去了。所谓“吞吞吐吐法”,就是睡觉不脱棉鞋,不摘棉帽,把帽耳子放下来,好保护面颊;解开棉袄领扣,往上拉三寸“吞”住脖子;解开腰带,往下“吐”三寸保护脚脖子;别的战友再盖上棉被和棉大衣,我没有棉被了,只能盖上棉大衣,身子一蜷当“团长”。好在哨兵每隔一小时就吹哨,把大家轰起来跑跳十分钟,以活动血脉。谁若是贪睡不肯起来,那就可能永远起不来了。入朝作战的头两年,我扔了棉被不扔书,实在是“傻小子睡凉炕,全凭火力壮”啊。
后两年,买来的书更多了,依然舍不得扔。我们自发地成立了一个小型随军图书馆,发动没有买书和文化水平较低的战士们也来借阅,条件是行军时大家匀着背书。人多力量大,我们的图书馆一直坚持到部队凯旋回国,把沾染了硝烟和汗水的一千多册图书送给了驻地附近的一所中学图书馆,请小弟妹们继续读书。
在朝鲜战地生活4年,我获得4枚银质军功章,读书200多本,主要是文艺和历史、地理书。比在校大学生读书不少,终身受益啊,自诩为“我的抗美援朝大学”。
虽然古人所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略显不雅,好像是用金钱美女做引诱。但我要说,书是越读越爱读的。家长们应该培养孩子爱读书的好习惯,让他自己体会到“学而后知不足”的这种魅力。人生的大量知识是课堂里学不到的。我是通过《红楼梦》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通过《飘》了解美国,通过托尔斯泰、狄更斯、莫泊桑的文学作品了解俄罗斯、英国、法国的。文学就是人学。任何教科书也没有文学作品这般的生动、具体、形象和魅力,使人读起来兴趣盎然,印象深刻。《红楼梦》是中国文学的顶峰,被誉为“人生的百科全书”,虽然从它问世的第一天就被列为禁书,却是谁也禁不了的。上个世纪50年代,我在部队的时候,图书馆只允许团级以上的干部借阅《红楼梦》;70年代,我们下放干部当中有人看《红楼梦》还受到军代表大会批评,说他“思想落后于时代300年!”我不知道今天的家长们是否禁止子女看《红楼梦》?禁止《红楼梦》的“理由”不尽相同,清朝统治者是看到了封建大厦即将倾覆的前景,害怕传播宝玉黛玉的叛逆思想,所以要“修红楼”,“续红楼”,妄图抵消其影响。民国时期和解放初期的若干“清教徒”式的家长乃至理论家,认定《红楼梦》是“淫书”、“黄色小说”,禁止青少年阅读;“文革”时期又从“打倒封资修”的角度出发,害怕《红楼梦》散播封建主义思想,严加禁止。今天的家长们也许是怕耽误孩子的功课才不准看《红楼梦》的吧?
我为什么提及此事?因为,一、拍摄影视剧《红楼梦》时选演员,那十二金钗的“小美人儿”,大多是中学生,而她们又是大多数没读过《红楼梦》的人。就算临时抱佛脚,草草翻一遍,对人物的理解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二、《红楼梦》热播之后,文化部门召开了一些座谈会,有两位男大学生说:
“薛宝钗比林黛玉可爱,我要找对象,就找薛宝钗。”
“没错儿!谁要林黛玉呀,成天耍小性子,哭哭啼啼的病秧子,娶回家还不得供着她呀!”
两位女大学生说:
“我不喜欢晴雯,倒是袭人的性格好,上上下下的关系都搞得不错。”
“我也有同感。如果我们班里有个晴雯式的同学,肯定跟大家闹不团结。要是有个袭人,通情达理,谁都喜欢她。”
可以断定,这几位大学生没有读过《红楼梦》原著,即使读过也是随便翻翻,根本没读懂。否则怎么会把影视剧给看“反”了呢?黛玉和宝钗,晴雯和袭人,是封建礼教典型的叛逆和奴才,今天的大学生爱憎错位,实在是个悲剧,是知识结构过于狭窄的证明。
不要小瞧了一部《红楼梦》。由于它是人文学极其丰富的知识宝库,才屡禁不止,百读不厌,经久不衰,从各方面进行研究,还造就了上千位古今中外的红学家呢。
三国时期总共只有60年,这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只是个“白驹过隙”的短暂瞬间,由于有了一部《三国演义》,把这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描写得淋漓尽致,使它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成为中国人的骄傲。关公成为忠义的典型,关帝庙(与文庙、白庙齐名的武庙、红庙)遍布全国城乡和全球华人聚居的地方,是弘扬中华文化和联系海内外炎黄子孙的文化纽带。诸葛亮成为智慧的化身。三国没有侵略者与被侵略者之分,孙权、周瑜、黄盖、刘备、张飞、赵子龙、司马懿、典韦、夏侯淳,都是英雄。即使受贬损的曹操,也是一位大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吕布不义,也是给予读者深刻印象的一员骁将。貂蝉不幸,也是中国历史上“深明大义”的“四大美人”之一。赤壁之战、七擒孟获、空城计,曹操大败袁绍的以少胜多,诸葛亮与鲁肃的联合抗曹,陆逊的火烧联营……诸多战役、战斗,将《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知己知彼,侦察、用计、用谍、后勤、外交,以致天文、地理,都描写得活龙活现。加上以这部小说人物故事为原型改编的大量戏剧、戏曲、影视作品,广为传播,真的达到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境界。可以说,绝大多数同胞有关这段历史的知识,都是来自文艺作品,而不是来自课堂。许多军事家爱读《三国演义》。报载:2002年足球世界杯决赛,有外国足球队的主教练是带着《孙子兵法》去参战的。也有不少日本商人是读了《三国演义》才到中国来投资建厂和经商的。这样的好书,我们的学生要是“没时间”阅读,岂不是个损失和怪事情吗?
2002年4月埃菲社巴西利亚的一则消息,标题是《巴西鼓励小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摘录如下:
巴西总统费尔南多·卡多佐28日宣布,巴西政府将从下周起向全国公共小学的学生分发6000万册图书。他说:“我们向小学生分发这些儿童读物是为了培养他们的爱心以及阅读的习惯。阅读将为他们打开通向一个充满希望的新世界的大门。”
这是巴西教育部首次向小学生分发文学读物。在此之前,巴西政府作为巴西出版业最大的客户,一直向公共学校的学生分发教材以及辅导参考书籍。
这次向小学生分发的书中有众多国内外作家和诗人的书籍。谁都知道,阅读是知识的重要源泉。向小学生分发文学书籍可以培养他们的情操,发展他们思考和创造的能力。
根据巴西政府的调查,大约有1500万15岁以下的巴西人是文盲,占巴西总人口的9%。巴西出版业在世界上虽然名列前茅,但是只有10%的巴西人经常购买书籍。巴西出版的书籍中,75%是学校教材和辅导参考书籍,60%由政府购买后在公共学校分发。
巴西总统说得好,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培养孩子的爱心,为孩子们打通一个充满希望的新世界的大门。这对我们做家长的应该有所启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