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44500000004

第4章 追随者的追随方向

人才向哪里流动

市场化的环境带来了产品的丰富,也带来了人才的自由流动。经常跳槽的人喜欢那句俗话:“树挪死,人挪活”,他们凭着自己的感觉和爱好,在市场的跳板上不断起跳和着陆。经过20多年的市场经济改革,再没有人质疑跳槽的合理性,国家也在大力打破各种制约人才流动的限制,鼓励人才的自由交流。

跳槽的好处在《吕氏春秋》中早有提及——“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经常流动的水不会腐烂变质,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变得腐朽,人也只有在一个变化的状态中才不会落后。话虽这么说,企业在为离去的人才祝福的同时,内心还是隐隐作痛的。不少企业领导人想不明白的是:我对你那么好,为什么你就不与我厮守一生?

在众多的思考结果中,有一个结论获得的认同度比较大:人才向他最能够实现自身价值的地方流动。这听起来有一定的道理,在人们的观念中,转换工作单位是因为发现了一个更好的平台,找到一个更加广阔的施展空间。况且有调查显示人们跳槽的主要原因依次是关注个人发展、关注工作自主性、关注成就感,以及关注钱。

我们不怀疑这种说法的合理性,只想做更深一层的思考。究竟什么是价值最大化?评价标准如何,是社会标准还是个人标准?这里所说的价值是社会价值还是个人价值?如果实现价值最大化是人才流动的结果,那么一个博士后放弃自己的研究,到一家与自己所长没有关联的企业,做一个与本专业毫不搭边的管理者,是否就实现了价值的最大化?在这种状况中,人才流动的方向与人们对流动者的期望方向相差甚远。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现象在今天并不鲜见。

不少人将做了什么事情,或者拿到多少钱作为价值实现的标准,并以此确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这是一种表面的认识。在众多的跳槽个案中,不少人宁愿舍弃高薪,跳槽到一个薪水不高但觉得有前途的单位,可见钱并不是价值最大化的标尺。

价值最大化不过是人们的内在感受。在跳槽之前,很多人对新东家的了解仅仅是表面的,通过一些外在的现象,在看法上形成了能够实现更大价值的感觉,双方的面试协商将这种感觉进一步固化。大部分跳槽者依据的是感性的判断,并非理性分析的结果。很少有人在跳槽之前能够根据理性的分析得出符合逻辑的价值结论。

人才是感性的流动者。人才流动的路径就像人生的轨迹一样,一旦选择了某一条路,在同一个时期就只有这一条路,不可能像操作电脑那样可以从头开始,也不可能几种方式平行进行。所以,每个人只能与过去的自己进行纵向的比较,不可能为自己横向比较,所有的横向比较是在想像中进行的,是人们自我安慰或自我期望的一种方法。

曾经看好的东西,经过实践并不一定真有想像中那么高的价值。创业者对此不会陌生,原来认为某个产品能够使公司发生战略性的突破和转变。花费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现实根本就不是这样。真正令公司柳暗花明的,不是此前看好的产品和方案,而是某个不起眼的小产品。人才流动也面临同样的状况,新的平台不一定能够让人们实现想像中的价值最大化。不少人为了寻找自己的价值而离开了企业,经过一段摸爬滚打,尝到的滋味并没有想像中的美好,于是折返回原来的企业。

正如一位旅行者到达某个高地后,才能够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蜿蜒曲折的道路,才能够归纳总结这段路程对自己生命的价值。回首过去的经历,人们得到的启示是:看到的不是最好的,最好的一般在视野之外;让人觉得价值连城的,不是以前想像的东西,而是隐含在旅行过程中逐渐被感受和发现的隐性价值。

为人才预见未来

实现价值最大化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没有确切地指出人才流动的原因和方向。在这里,不妨看看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史蒂文森的研究结论。他认为,在任何可能的时候,人类总是努力把自己置身于增强预见能力的环境中,人类组织(特别是企业组织)之所以存在的部分原因是为了增强预见性。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建立组织和加入组织的一个原因,而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为了做我们作为个人无法做的复杂事情。

人们在做职业选择的时候,表面上看是在追逐财富的最大化和价值的最大化,其实真正的现实是加入一个组织以便预见甚至创造出个人的未来,对有能力的职业经理人来讲尤其如此。人才希望在最能创造自己未来的地方落地生根并开花结果。创造未来的前提是能够预见未来,所以人才流动的方向是能够预见自己期望中的未来的组织。

对未来的预见也是一种感觉,感觉通过被感召而产生。有这样的一些人,原本在知名企业中担任重要位置,后来离开企业自己赤手打天下。新的平台是一个空白,一切还只在设想之中,可还是有一帮人愿意放弃已经拥有的一切,把自己置身于不确定的环境中,跟随他从零起步。不是因为钱,也不是因为产品,是这个人感召到周围的人们,人们从他的身上“看”到了前景。

别以为所有人都在感召他人看到未来,有的人感召他人看不到未来,或者看不到他所期望的未来。人们有个误解,认为所有的人才流动是现实的原因所致,把因素归结为人才对现实的不满和失望而另谋高就。这是一个借口。如果对现实不满,人们有几种选择:改变现实、适应现实、忍受现实或者逃离现实。尽管人要“活在当下”,但是,无论人们采取哪种方式来应对现实,都是出于对未来的期望或者失望,绝不仅仅是对现在的感觉。

常常听到有人这样说:这家公司很不错,老板也很好,只是我已经到顶了。也许他对老板是满意的,对目前的状况也是满意的,但是,从公司的发展、公司的策略以及个人所长等方面判断,个人升值的机会非常小。站在今天,他已经看到了未来(尽管有时候这种未来不一定是真实的未来,是他想像中的未来),从老板身上,他看到出路很小或者没有出路,所以感觉“到顶”了,最终选择了离开,流向一个他认为能够上升或者有突破的空间。人才流失的根源正是基于对未来的预见,而现实只是感召并加强了他的这种预见,换句话说,现实感召了他对未来的预期。

很多老板忙于经营管理,忽略了他实际上是在不断地做感召,感召周围的人对未来的判断和期望。老板的感召力就像风筝的拉力,不断向上的拉力让人们对放风筝充满乐趣,不断感召人们的拉力则让人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尽管风吹产生拉力,拉力还是来自风筝本身。尽管未来要通过整个团队创造,但对未来的感召力则主要来自老板。所以说,企业老板必须在预见和创造企业未来的同时,能够给人才以可预见的未来,感召人才看到美好未来的可能性。

做个感召者

当一个有抱负的人在企业中看不到清晰的未来,只要有机会,就会选择离开,甚至不惜牺牲舒适和个人收益来保护自己预见未来的能力。有不少人跳槽,他们的收入并不是直线上升,而是一条类似抛物线的轨迹,原来的收入是A,跳槽后的收入是B,B远远小于A,经过一段突出表现,他的收入达到了数倍于A的C,而且有一个“上不封顶”的未来让他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

与被动的适应现实和忍受现实相比,改变现实需要勇气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尝试和认可的空间,这个空间有多大决定于企业老板和企业机制。当一个颇有创新意识的人,在一个组织中几次遭遇创新的阻力时,他对改变的信心就会大打折扣。如果这种阻力来自最高层的老板,打击将是致命的,他的选择是要么将激情和创意收敛,浑浑噩噩度日子,要么带着遗憾,寻找能够释放创意的空间。

能够感召别人看到并相信未来的人,一定是很有能量的人,中国有不少“能人企业”,企业掌舵人就是感召力强的能人。“能人企业”的特点是,老板打个喷嚏,企业就要感冒一个星期,老板的力量非常强大。在一定程度上,这种能人效应对吸引优秀人才很有效,毕竟有一个榜样的力量。

但是,榜样的力量是有限的,榜样也会成为障碍,甚至会成为人才流失的原因。如果处于金字塔顶端的领导者通吃一切能够触及的资源,不愿意给下属分享权力和资源的机会,那么,他就在以行动感召人们:你们永远不如我,你们不可能拥有这些权力。刚开始,人们不明就里,会忠心地追随,当他们成长了,或者是日久见人心,觉察到榜样的高度集权,就会产生不被信任的感觉,对未来失去信心。没有人能够预见10年或者20年后的未来,但是,人们可以预见一年两年后的未来,而且会在潜意识中进行这种短期预见。预见的依据就是老板的言行、过去的纪录和现在的状况。

很多企业不缺资金,也不缺市场,缺的是人才,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人才不能从老板身上预见到老板的未来,更不能从中预见自己期望的未来。老板个人的感召力影响到人才对企业的期望系数。老板是下属的望远镜,透过这个望远镜,人才或者“看到”未来,或者“看不到”未来。所以,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做好管理是基本要求,成为被别人预见的感召模板才是优秀的指标。

无论是谁,其人生历程都遵循人类共有的生命周期,光环总有衰退的那一天。要想让企业长盛不衰,老板就必须让追随者中真正有能力的人才成为新的榜样,这样才能保持企业人才发展的可持续性,也可以感召到更多的人预见未来,相信前景。

同类推荐
  • 生命第一:员工安全意识学习指南

    生命第一:员工安全意识学习指南

    本书通过生动真实的案例,告诉人们安全的重要性。员工必须培养安全意识,储备好安全知识,学会自救和救助他人的方法。每年都有许多人因为事故而失去了生命,我们只有拥有安全知识,才能保证历史不再重演,才能够保证我们的家庭充满欢声笑语。
  • 销售大师之杰弗里·吉特默销售思想精读全集

    销售大师之杰弗里·吉特默销售思想精读全集

    本书汇聚了销售大师杰弗里?吉特默销售思想的精粹,从优秀销售员应有的态度和理念到销售方法和技巧,兼容并包,没有晦涩的高深理论,只有通俗的阐述,每一个观点都直指销售的“要害”,大量的例证让人茅塞顿开,十四章的丰富内容打通销售过程所有环节的障碍,成就最非凡卓越的世界级销售员!
  • 世界500强企业选人之道

    世界500强企业选人之道

    “世界500强”,是人们对美国《财富》杂志每年评选的“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行榜的一种约定俗成的叫法。荣登“世界500强”排行榜,是无数搏击于商海中的英雄梦寐以求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们殚精竭虑,夜以继日,有的甚至耗费了毕生心血。
  • 营销场的建构:一种人际传播的视角

    营销场的建构:一种人际传播的视角

    本书是国内第一本从理论上系统解读会议营销这一新型营销模式的优秀著作,既有丰富的一手资料,更有高屋建瓴的提炼和总结,相信对在中国从事会议营销及其他营销工作的一线同仁都会有一定的启发。
  • 公司治理:发展趋势与洞察

    公司治理:发展趋势与洞察

    本书是德勤企业风险丛书的第一辑,主要涉及公司治理方面的最前沿话题。内容有2010年上市公司治理调查;浅谈CSA在公司治理中的应用;对民营企业治理结构的思考;董事会运作的天龙八“不”;搭建授权体系,优化公司治理;股改与公司治理;中美日公司治理比较;合同风险合规;HEDGING企业的市场风险;企业内部控制实务;企业风险用语。
热门推荐
  • 洪荒遗器

    洪荒遗器

    神秘的远古遗迹,撼人的十大荒器,毁灭与杀戮交错相映,迷离混淆其中。当初震慑洪荒大世的荒器为何会消失于茫茫星际之中、、、、崩溃瓦解的洪荒盛世,废墟里,尘埃中,点点星光,照亮天下
  • tf之悲伤与幸福的绝缘

    tf之悲伤与幸福的绝缘

    一场梦的婚约,他们相遇了她们,也许是命运注定,在青梅竹马和真爱之间的抉择,她们该如何选择?痛苦,绝望来临,而这幕后的神秘黑衣人出现,一切都是他......一滴泪滑下,所有人都哭了......
  • 九曲轩辕

    九曲轩辕

    苍茫天下,万族林立。人、妖、魔、鬼、怪各分一片天地。自古人、魔二族不两立,征战杀伐不断。此时,距离上一次人魔之战已过去一百五十余年。这样长的和平之期,甚是少见。这样长的岁月,对于山中修道的修士来说,也许不过是弹指一挥间。但是对于凡人来说,早已过了两三代人了。至于魔族,更是只是在戏里和老人的故事中才听闻过,却不曾见过。本非良才,奈何性子纯良,本非雏凤,奈何机缘使然。一个少年厨子,有些滑头又有些爱财,心肠不坏却也偶尔使诈。遇上了毫无高人形象的奇葩师傅,几个护短又凶悍的师兄师姐,一套每次拿出都让人忍不住笑掉大牙的本命法宝。穷小子的仙路,邪不压正。
  • 关于我的那些回忆

    关于我的那些回忆

    关于我的那些回忆,藏在我的心里。那些青春的美好时光,全部挥霍而去。现在想想以前,是多么美好。
  • 抗日英烈

    抗日英烈

    由于叛徒的出卖,蠡县抗日军民蒙受巨大损失,县委派出除奸队,决心除去叛徒刘家碧。除奸队长魏长景从抗日干部躲在地洞里,被敌人发现只能被害的现实,初步萌生了地道战的想法,在花园头村,地道战初步显示了威力。以后魏长景以他丰富的作战经验,赢得了民兵的拥护。埝子村的区小队终于成立起来了!在党的领导下智取李岗炮楼,取得了围奸日军军火运输队的重大胜利。
  • 花边文学(鲁迅作品精选)

    花边文学(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与黑暗组织的较量

    与黑暗组织的较量

    与黑暗组织的较量,boos的女儿安德烈亚,怪盗基德被黑暗组织追杀,到底视生命为空气的黑暗组织,还会做出什么事情。
  • 我的青春我做主

    我的青春我做主

    好书是具有生命力的。一本好书,我们拿在手上,揣在兜里,或者放在枕边,会感觉到它和我们的心一起跳动。在这套“生活认知成长青春励志故事”里,编者推荐给青少年读者的是充满活力的大众文化形态的小小说佳品荟萃。这本《我的青春我做主》(作者杨晓敏)是其中一册。 《我的青春我做主》收录了《一个人的俄罗斯情结》;《听课的老头儿》等作品。
  • 等待下的回眸

    等待下的回眸

    本文讲述了一个灰姑娘的故事,清媛的过于自尊掩盖了她的自信,人生就是这么的奇妙,从一无所有到一夜首富,这一段小小的成长历程,经历了爱情的背叛,友情的考验和亲情的陪伴,东荣的离开只是为了诠释另一种爱情,转角遇上的俊龙证明,这个世界每一个被抛弃的我们都并不孤单,颜卿的不离不弃见证了世间最真挚的姐妹情,真正关心一个人真的很简单,和昌宏,华仑的才发现亲人之间没有界限,哪怕受了多大的伤害,淳朴的言语,简单的表达才是最真挚的情感流露,人生就是这样,总有一些人在我们一无所有时,选择了离开或者陪伴,但生活总需要一些热情,让我们始终相信,这个世界还有爱自己的人。
  • 后来我们都苦练

    后来我们都苦练

    如果我牵你的手,你会不会不哭。如果你早知道结局,还会不会那么无助,那么倔强的长大了,游乐场的旋转木马停止了奔跑,他们都口渴了。心疼的角落脆弱的开着花,就这样浇灌它吧,看着它吧,它毕竟是美丽的,灿烂的如晚霞。我没变,一直这样孤独着,你也没长大一直安静的听我说话。————————梦千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