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勰
夫设文之体有常,变文之数无方(1)。何以明其然耶(2)凡诗、赋、书、记(3),名理相因,此有常之体也(4);文辞气力,通变则久,此无方之数也(5)。名理有常,体必资于故实(6);通变无方,数必酌于新声(7);故能骋无穷之路,饮不竭之源(8)。然绠短者衔渴(9),足疲者辍涂(10);非文理之数尽,乃通变之术疏耳。故论文之方,譬诸草木:根干丽土而同性,臭味阳而异品矣。
参伍因革,通变之数也。是以规略文统,宜宏大体。先博览以精阅,总纲纪而摄契,然后拓衢路,置关键,长辔远驭,从容按节,凭情以会通,负气以适变。
“注释”
(1)体,体裁;常,恒常;数,方法;无方,即无常。
(2)何以,以何,用什么;然,这种道理。
(3)书和记均为文体。书,书札、信函;记,指下对上的奏记、笺记。
(4)名,名称;理,原理,原则;相因,相互为根据;常,通常,通用。
(5)通变,通和变,指创作的继承和革新;久,长久;无方之数,没有一定的方法可以遵循。
(6)资,凭借,借鉴;故,过去;实,实有的作品。
(7)酌,斟酌;新声,新的音声,指新的作品。
(8)骋,驰骋;无穷,无尽;饮,吸取;不竭,不尽;源,源泉。
(9)然,然而;汲绠,汲水所使用的绳子;衔,含在口中;衔渴,口渴。
(10)足疲者,脚下疲劳的人;辍,停止;涂即途,路途。
文理,文章的道理;术,技艺;疏,粗疏,不精通。
论文之方,论文的方法;譬诸草木,拿草木打个比方。
根干,根和干;丽土,附着在土上;同性,土壤环境相同。
臭味阳,气味干湿阴阳;臭味,气味;阳,接受阳光;异品,不同的品味。
参伍,语出《周易·系辞上》,三番五次地推究;因革,因袭革新;数,方法,道理。
规略,规划谋略;文统,文章的根本;宏,弘扬;大体,大的体制。
先,首先;博览,广泛的阅览;精阅,精细的阅读;总,总括;纲纪,纲领原则;摄,把握;契,本意为契约,这里代指关键。
拓,拓宽,拓展;衢路,四通八达的路;置,安置;关键,大的结构。
长辔远驭,从长远的方面进行驾驭。辔,缰绳;驭,驾驭;从容按节,从容不迫的把握节奏。节,节奏。
凭,凭借;凭情,根据情感;会,集中;通,通达,变通;负,依仗;负气,依据文气;适变,适合文章的变化。
“译文”
设计文章的体裁有一定的规律,而文章风格千变万化则很难找到一个固定不变的方法。凭借什么这样说呢?大凡诗歌、辞赋、书札和奏记之类文体,其形式名称和内涵道理都是相辅相成的,它们都可以从常规上把握。至于文章的语词、文气和骨力,只有在继承和革新的融会中才能长久的实现,这是很难找到固定方法的。文章的名称和作品的内容有一定之规,其体制格式必须继承原有的遗产,但是继承必须以革新为主导,并不断斟酌摸索着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立足于本源,展望于长远,驰骋于未来。不过,创作者应该知道,汲水的绳子太短就打不到水喝,腿脚无力的人难以长途跋涉。这不是客观创作规律已经被穷尽了的缘故,而主要是作者本人没有处理好继承和革新的关系而已。所以讲到创作的方法,用草木打比方来说,它们生长的土壤环境虽然相同,但由于其它气候和光照条件的不同,所以必然会出现不同的品种。
写作文章既有继承,又有革新,这是创作上的一条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所以,把握规划文章的纲领及其系统,首先要突出主要的方面,广泛地观览外部世界,精细地阅读各种作品,抓住要领,拓宽思路,突出主要内容。一切题材的安排,节奏的把握以及结构的谋划都要从长计议。凭借情感去融会贯通继承中的各种要素,依靠气势来适应变革和创新所提出的各种要求。
“内容讲解”
《通变》是《文心雕龙》的第29篇,主要论述文学创作中的继承和革新问题。本书节引了其中的两段:第一段论述文学创作中继承和革新的必要性。刘勰认为在创作中“通”和“变”是一对矛盾,应该从“有常”和“无常”之辩证角度进行把握。文体的基本原理是“有常”,风格的不断变化是“无常”。在文学系统中,通作为继承是基础,变作为革新是主导。刘勰将前者称为“通则不乏”,将后者称为“变则长久”。在所节引的第二段中刘勰论述了通变的方法。从结构上把握文章的系统,拓展思路,做到“凭情以会通,负气以适变”。
“思考题”
1.什么是通变?
2.“凭情以会通,负气以适变”说的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