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等技术的普遍使用对人类的生活、工作方式和相应的思维方式、脑力劳动方式产生了极大的改变和影响。既然我们对“技术-艺术”和“技术-艺术思维”有了很广阔、很高层的认知,期待它能在“艺术-设计-语言”等领域发挥作用,那么,与之相应的“技术-艺术教育”和“技术-艺术思维训练”应该采用何种思想和内容体系的问题,就会不断地被提出,也会不断地被给出答案。
一、技术-艺术思维训练的基本内容
技术-艺术思维训练的基本内容可以是指技术-艺术思维方式等方面的训练,也可以是指对技术-艺术专业学习者、研究者的思维训练。这里从后者角度来叙述。
确定技术-艺术思维训练内容的基本思想是,确保人的自然思维在包括技术因素在内的各种情境中的自然的人的思维的独特价值。各种可能影响到人的自然思维的生态状况与发展的因素,都应当警惕。例如,不能充分有效地进行对人的自然思维的训练,是不科学的训练。这些思想,在技术-艺术思维训练内容的研究和确定方面,非常重要。
1.知识训练
(1)专业知识。专业知识学习、应用及其相应的思维训练。对本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要以自己的兴趣、特长等方式来建构,使同一知识体系具有自己的个人特色。
(2)思维知识。思维知识有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通过一定的思维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可以有效克服纯自然、纯经验状态条件下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帮助自己总结自己的思维经验、思维能力,包括技术条件下的思维经验与能力。
(3)领域知识。将技术-艺术应用于某一领域、课题所需要的相关知识的学习。要使自己站在技术-艺术角度,很快了解、发现和掌握应用领域的某些基本的和需要的知识信息。这种领域知识,一方面为进行技术-艺术活动所必须,一方面,如果研究得好,还可能在一定意义上给该知识的专门工作者以某种启发。这主要是技术-艺术角度使然。
具体要以所服务的领域来确定自己的学习和训练的内容,以提高自己的新学能力。需要研究其中的一般规律,并进行相应的训练设计。
2.技能训练
(1)艺术、技术技能的基本功训练。动作技能训练是相应的动作技能思维训练的基础。
(2)基础性思维技能的训练,主要是指技术-艺术思维方式等方面的训练。包括“技术-艺术”思维分析-“技术-艺术”思维操作-“技术-艺术”思维生产的训练。也可是指一般思维的分析、操作、生产等技能的训练。
(3)特长性思维技能的训练。使自己的某一技能特长达到很高水平,并对全部技能结构乃至思维结构的高端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越是特长,越需要训练。特长训练,是最容易、最高效因而也是最经济的训练。同构于“专家的思维训练”的情形。特长训练与一般的针对不足的训练,是两种不同的内容、思路和意义。
3.思维素质训练
除思维的准确性、深刻性、创造性、有用性等思维品质的训练外,特别应当重视以下素质的训练。
(1)吃苦训练。认识技术-艺术劳动、思维劳动的艰辛性,着力训练吃苦精神、吃苦能力。
在信息时代、信息思维方式中,在技术条件下,一个显着的负面现象就是,艺术所必须遵循的在任何时候都存在的基本规则,遭受严重漠视。艺术是老老实实的事业,是要付出无比艰辛劳动的事业。今天的技术-艺术劳动的艰辛性,一点儿也不比过去差。艺术需要人类的精神、扎实的工作、多样的才能,在此坚实基础上才可能自由翱翔。因此,在大胆进行技术-艺术探索的同时,也必须十分强调扎实的基本功,包括一般意义的严格的造型能力和对艺术规律的深入研究,包括使用多种现代技术过程中所需要的基本功和对相应的技术-艺术规律的积极探讨等。在这样理解的基础上,考虑技术-艺术思维训练的相关内容。
(2)功夫训练。基本功的重要性。类似于强调“基本功”“手头功夫”“功底深厚”等思路。
体力功夫。必要时,能够坚持长时间连续的、大强度的工作。生活和事业中,难免有某个时刻,需要倾全部身心力量突击攻关。这种关键时刻所需要的体力功夫,在平时就应当有所准备。
思维功夫。体现为思维活动的某一单纯因素能力的功夫。例如,纯思维能力。即,能够单纯依靠思维对作品整体结构及有关情节反复想几遍并能进行必要调整,能一气呵成地进行思维,而不是仅仅几个零碎的想法,离开电脑等材料载体就不能进行一般的头脑中的纯思维和产生灵感;快速思维能力。能快速地在新领域、新问题的思维中找到感觉、产生思想;实现思维能力。不仅能想到最初角度、方向、要求、指令,更能连续地想下去,直至最终实现(实现思维能力强者能够从头到尾完成思维;实现思维能力弱者往往只能想到一少部分,到一定阶段就想不下去,无法最终完成所需要的思维);完形思维能力。能在信息较少情况下很快产生思想(通过放在不同的完形中产生思想);单一形式思维能力。不同形式或元素,如不同语言、理论、技术、艺术等形式,各有独立使用和综合使用的功能。语言方面,在没有其他语言形式支持下的某一种语言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没有图语等形语支持的情况下,单纯用文字口头语言,把事情、道理、情景等能讲得清楚、生动;单纯使用图语或声语等形语对问题进行描述,能达到深刻、准确的程度;艺术方面,只用少数几个图形(如三角形、圆、四边形等)来表现自己所有可能的艺术构想;单一地用8×10大尺幅、黑白色、无情节、回归到最原始的摄影术的方式,表现某一类题材;在“艺术思维方式-技术思维方式-‘技术-艺术’思维方式”中,只允许或强使自己只采用其中某一种思维方式进行思维,就有一种训练作用和潜在的创造作用;单一地只用某一种简单的技术对多种多样的内容进行表现。等等。
心理功夫。经受得起人生、事业的挫折、打击、痛苦、磨难等逆境考验并能从中获得具有独特功能的思维财富。
(3)感觉训练。包括“手工-机械-电子”等各类技术-艺术中的感觉。比如技术-艺术复合感觉。还可以包括能在技术-艺术思维活动中用得上的任何领域中所获得的有关感觉。比如基于全部思维经验的、可在自己范围内基本完成的“思维的自我支持感”,艺术、技术和思维,都需要有的某种高潮状态及其感觉,任何语言形式、任何复杂过程,都必须具有的给人的第一时间的、最快的、最容易出现的感觉,各种复杂微妙的思维感觉(如“思维羡慕感”)等。
感觉本身是人工手段(人的躯体、大脑)的最基本的、最复杂的显示仪和控制器,一个特殊或复杂的感觉,就可能有一本书、一门技艺的研究规模。随着人工活动内容、方式以及感觉主体自身的变化,或者说,随着人类的进化、心理能力的发展以及作为人的能力的延伸的技术的使用和发展,而有感觉能力类型和层次等无限变化、发展的空间。例如,在技术-艺术领域,可有任意对应于新技术、新艺术的新感觉出现并要求能够发挥其独特功能。一种感觉的发生、形成、训练、获得、精化(达到成熟、稳定、有个性、可形式化的层次),可能影响到另一种感觉的状况以及整个思维的状况,与“一项突破”的道理相似。
可采用快速地“只谈直觉、感觉,不要犹豫”,只讲自己的第一感觉、第一时间的第一反应,寻找、记写、交流、使用感觉等方法,进行训练、强化。
(4)记忆训练。指思维所需要的因素(感觉、感情、形象、认知等)、操作过程及“信息-操作”等结构的记忆。需要在使用和创造中进行思维信息的记忆训练。有明确记忆目标,能够经常复习和使用,是基本的记忆强化方式。要研究和设计技术-艺术思维中的复合记忆的训练。要重视具有自己特点的思维记忆的训练。
(5)思想训练。树雄心,立壮志,担责任,出成绩。从思维教育的观点看,思维训练应当特别注重对人的理想、信念、责任等方面的思维角度的训练。这一问题的基本思路是:第一,各种文化都有实际上的思想内容的教育活动,区别不是内容而只是方式。第二,要相信教育的力量,树立基本的教育自信、教育责任感。教育与否,差异很大。教育体现人类意志,不能放弃教育。思维教育者要以人类、国家、民族的名义,主动地、科学地、不遗余力地开展思维教育工作。如强化对技术-艺术事业的价值认识和体验的训练,针对浮躁心态、狭隘的个人主义、缺乏理想和基本的责任感等问题的训练。
(6)脑力劳动能力训练。抗疲劳训练;抗干扰训练;用脑卫生(休息、调节,建立良好的用脑习惯)训练等。
4.针对性训练
(1)针对错缺的训练。针对自己思维能力中的某些薄弱环节的训练。如某种思维或能力缺陷、不足,某种思维错误等。包括错缺分析训练,错缺矫正训练等。技术-艺术思维中的错缺表现主要有:无特点思维。指没有技术-艺术角度特点的思维。
这类训练在实际中有一定难度,涉及改变一个人难以改变的某种特质,但人们又希望改变。因此,需要从理论上正视这个问题。例如,某个画家在做某一题材的作品时,表现出了他具有某种别人难以具有的特质,但是,他在做另一类题材的作品时,却可能很平庸,可能有明显的比如气质、气势、能力等方面的特质性欠缺,即使他本人意识到了这一点(也有许多人意识不到),也不一定能改过来。又如,长时间地缺乏成品观念,时间和精力被大量灵感的涌现和记录所挤占,喜欢接受新任务的挑战,结果,没有足够档次的可发表的过硬作品,这个毛病,也不是一两下就能改过来的。
(2)针对高目标的训练。或针对思维差距的训练。思维的高目标,一是自己给自己确定的高目标,二是自己寻找的有某个思维榜样来作为目标的。针对(和较强能力的)差距的训练。不同文化、国家、地区的创作者们,总体上,有一种群体性、文化性、地域性差异。这种差异,不否认仍有极个别的人,能够做出和先进空间的人们的一样的、甚至超出其水平的创造的可能性。
(3)针对任务的训练。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进行现场性的训练。其特点是现场的情境性对思维所具有的独特的刺激和参构作用。
(4)针对现代技术背景下的思维特点的训练。现代技术背景使人的思维发生某种变化,而这种变化,对思维长远发展来讲,有一定欠缺,因此,需要设计回归非技术条件的训练。
二、内容标准:思维能力、思维特质
一个基本的问题是,有的人几十年脚踏实地搞创作、做技术,但总是难以取得大的突破,自己难以在自己的事业中得到充分的享受和成就感。有的人却能在不长时间里,产生新作品并能对该领域产生社会性、思维性影响,自己也能获得较大的满足。各个领域的大多数专家能人的最终成就,距离理想境界常有“就差一点”的现象。因此,需要从思维角度总结“就差一点”现象中的问题和对策,至少不因思维因素而有太大遗憾,尽管这个问题事实上仍然非常复杂。
1.“思维能力强”的表现
(1)超前。在时间上,思维能力强的人,能够比一般人的思维提前许多时间想到,并且常常因此而能提前做到。
(2)超大。在空间上,思维能力强的人要比一般人的思维范围大许多。一般人涉及不到的地方,他能够想到并且因此而做到。
(3)超阈。从阈限规律(指能力达到一定层次或水平的客观上应有的某种界限)来讲,思维能力强的人,总是能够比一般人的思维,超过事物和心理规律上的时间、数量(或次数)、强度等方面的阈限,而能达到意外或理想的结果。
(4)超苦。思维能力强的人在某一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和辛苦,常令一般人难以想像。这种努力和辛苦,主要是在找窍门方向上的付出,而非不讲规律的付出。
2.“有思维特质”的表现
像“艺术韵味”现象一样,思维也有其特质。在极具思维个性的少数人群中,其特化、分化的程度极高,表现十分明显。唯一性、难学性,是“思维特质”的两个基本的外部特征。某些人的思维内容或结果,几乎是唯一性的思维,此外难有第二个人能达到相似水平;某些人所具有的思维特质,几乎是别人学不去的或难以复制的特质,有其独特的内涵与效果,一种极具魅力的思维美。从思维训练的内容上看,“唯一性、难学性”正好构成对思维训练研究的挑战。因此,思维训练内容的研究,是要从“唯一性”中找出“普遍性”因素,从“难学性”中找到“可学性”因素,然后,用科学的方法设计成恰当的形式,进行大范围的思维训练,并以形成新的“唯一性、难学性”的能力或人才为重要目标。
就内在机制而言,主要有以下因素:
(1)创造。思维有新的因素,有某种绝活儿,是构成思维特质的必要条件。其他因素都以此为前提。
(2)投入。自我投入。干什么,就把自己设想成是什么。搞一个作品、承担一项技术任务,就想“我就是这个作品!”“我就是这个技术!”。其中的每一个感觉、原型、画出来的一笔、信息、数据、现象、事实,对于他来说,都是要命的东西,都是他的生命、使命、人格、寄托。这样,有意无意地,时时刻刻将自己融入其中,进行着物我合一的“体物性思维”。
(3)动力。思维的动力,灵活性的内在冲力,不可能替代,难以训练。甚至全部思维训练研究及其实际训练,加上信息技术的帮助,也可能抵不过这些原始性力量(动力、冲力)的作用。
(4)习惯。达到极致的习惯。例如,喜欢钻研思维、点子,就随时记录自己的灵感,喜欢技术的,就会随时随地地去摸技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他的活动次数、时间、强度,都远远超过别人。在实验室一呆就是几天几夜,这样,才会对每一个数据非常熟悉,才会熟练地进行联想、体悟,不断冒出新而又新的想法,并不断受到自我激励,进入良性循环。
(5)工具。得力的工具。电脑在有特质的人那里,其价值作用发挥程度更大,作用更突出。
(6)资源。独特而丰富的资源、信息、经验、经历。有时或常常也包括特殊的人际关系。如,许多名人都有极为独特的、高层次的交往或合作。
(7)背景。复杂的背景。对一个人的思维分析,应包括“复杂的、独特的个人背景因素和情境因素,那种的确难以表达、告知与讲授的然而是起实质性作用的、机制性的因素”。
最终取得成功的人,都多少具有这些特质。不同的只是具体的思维内容,而这些基本特质要素,则是共同的成分,并且都表现到了相当的程度。
三、“大众-专家”的技术-艺术思维训练内容
1.普及推广技术-艺术
将技术-艺术的思维方式、思维技能,普及推广到各行各业,使大家都能丰富和改善自己原有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努力用技术-艺术方法,来表现自己本专业领域内的有趣问题并能期待在技术-艺术思维角度上得到解决,从而将自己的思维引向一个新的境界或途径,借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例如,理论工作者,不应永远只用一种文字语言方式来思维和表达,而应积极尝试形象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并将两类语言和思维方式结合起来。
各个领域的工作者,都可以主动探索和使用技术-艺术手段,特别使用形象语言来表现自己领域中的有关内容,使自己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在这个新平台上得到锻炼和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技术-艺术手段事实上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新的表达、交流工具,有的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在“科技艺术”方面,许多科学技术工作者,用技术-艺术手段和方式,记录、表现自己专业中的有关内容,能够以科学、技术、艺术充分结合的方式,思考和处理问题,使得整个思维生活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新媒体艺术最前沿的当代科技艺术,正处于迅猛发展的状态,许多新媒体艺术家积极地尝试将各种科技手段应用于艺术的创作;而许多科学家也借助于高技术手段实现着精彩的创意,跨入艺术家的行列”(张燕翔。当代科技艺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前言)。
思维专家和思维新手的区别,就大多数内容而言,主要表现在,仅仅是想的比较多一些,会做的多一些,能创造的多一些。似乎并无特别的对于所谓天分之类的东西以及具体的技能技巧方面的特别讲究。像“十年规则”那样,只要在数量、时间上积累到一定程度,绝大多数人都可以做出不凡的成就。因此,思维训练的任务,主要是训练,如何多想一些,多联系一些,技术上就是多做一些思维记写和交流,学会集群思维方法,即可达到相当的水平。
任何在某一方面发达先进的个人、民族、国家,都非常重视“科学-技术-艺术”的普及和教育工作。向社会普及推广技术-艺术,是一项针对人类、社会的思维训练行为,具有重大的文化意义。任何学科、领域、民族的思维,都是要随着历史的前进而发展变化的,绝对不可能长时期地一成不变。在这样的人类思维生活中,总会不断地出现新生的思维因素、思维力量,以及为推广新思维而不遗余力进行奋斗的人们。我们研究技术-艺术思维,从根本上说来,是要为人类思维状况的改善做出贡献。
2.专家的思维训练
这里所说的“专家”,是指技术-艺术领域的专家。研究专家的思维训练,目的是期待专家们在技术-艺术领域的理论和实践上,能有大的直至人类级的突破。专家水平越高,经过思维训练可能获得的成果也就越高。一般说来,越是专家,越需要训练,训练也最有效、最经济。这里的“经济”,是指无论从个人还是从组织、社会来讲,有较高的训练“投入-产出”比。
专家群体的思维状况是一个时代、国家、民族、地区、行业、专业、组织的文化品质的一种重要表征。
(1)专家思维常见问题
专家在其一般性思维能力发展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能力的结构性失调或障碍问题,如瓶颈因素或短板因素,能力发展的高原现象,专家在高需求情境中显现出来的能力差异等。
不善于表达、发表。在一些专家那里,越是有绝活儿,越不善于采用公用语言方式来表达、交流。他们很会想、很会做,就是不大会说、会写。
不善于针对自己发展的瓶颈因素、高原现象而采取果断的措施。专家是很不容易说服的,仅靠专家一个人的力量,要使其发生真正的变化,其空间常常是有限的。
不善于分析研究自己的思维特点。例如,不知道自己的思维方面的优势、特点何在?不知道自己属于哪一个类型?不知道自己当前和过去的哪一个思想、感觉、贡献——最重要,最有价值,正处在周围人群、整个人类思维史中的哪一点?最值得让理论来研究?像人类思维常常在第一人提出之后,高峰闪现一下,此后便再也无人响应和接替。
专家的特长和特短一样,都根深蒂固。但是,为了促进自己难得的特长真正做出成绩,必要时,也一定要设法克服自己的不足。这不是一个个人问题,而是一个人类问题,不是一个感性问题,而是一个理性问题;不是知道不知道的问题,而是必须做到的问题。
(2)专家思维训练的内容
不同思维方式之间的对话能力和融合能力。构建一种在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之间进行广泛对话和主动融合的平台与机制,对提高专家的思维能力很重要。因为“每一种活的语言都使用一个特殊的概念系统来描述世界,而这个系统是从这种语言的特殊的文化背景中形成起来的”(〔美〕鲁道夫·卡尔纳普。卡尔纳普思想自述[M]。
陈晓山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113.)。
那种来自看上去相距很远的领域的、来自某一特殊位置和经历的人的思维方式、思维能力和思维信息,对于我们技术-艺术思维所具有的启发作用、创造作用,可能是单纯的技术或艺术领域内、在自己原有角度上奋斗多年都难以甚至不可能获得的。融合要以思维上的“脱胎换骨”为过程,以融合所能取得的最终思维成果为评价标准。
自我评价能力。例如,可以做下面的这些练习:自己搞到现在,在什么地方因为思维的原因而上不去?与自己认为思维能行的人相比,自己的思维差距何在?自己应有的思维责任和思维贡献是否认识到位、行动到位?在经验深度广度方面,在高层次的原创性方面,在创造思维的“高原体验”方面,是否比人不如?
形成自己的思维个性。具体体现在,一是要有在相当的尤其是特殊的经验积累基础上形成的思维方面的独特气质和素质。二是最好形成真正可以称得上是自己独创的并且确实有效的理论。
(3)专家的思维训练方法
组织培训。经常组织对专家的思维培训活动;高层交往。如参加高层思维者会议,专门以思维为主题的专家层次的各种形式的交流等;总结研究。组织专门人员对专家的思维进行专题研究,包括“技术-艺术”专家思维经验的总结和传播。同时也强调专家们的主动交流和自我总结。这是针对人类思维财富的一种课题与行为。
自我训练。需要认识连续思维的重要性。一个常见的现象是,当自己看自己过去的作品时,对其中的许多当时认为很有趣、很重要、很有见地的观点、创意等,这么长时间以来,实际上并没有充分利用,以至于出现所谓的“自我陌生”,一种类型的真正的“自己不认识自己”,甚至都没有进行过第二次思考。从连续思维来说,第一,一个重要的创意、思想以及作品等,需要进行连续思维,包括从不同角度对于同一问题的连续思维。第二,专家自己对自己思维资源的开发利用。专家本人应该最容易在自己原先思维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深入广泛的思维,因而也最容易出成果。不过,这有时需要别人或理论的帮助。
自然训练。由任务驱动、管理作用、环境影响等形式所具有的自然的思维训练。着重要求认识到自然因素、工作因素的训练作用并能及时做好科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