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24200000033

第33章 关于著作权的论战

1686年4月,牛顿的《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第一册手稿被带到了皇家学会,这不啻是一枚石破天惊的重磅炸弹,没有什么比喻能够恰当地形容这本毫无疑问是科学史上最伟大的著作了。

当牛顿将他的著作公开后,胡克的心里却不是滋味。一方面,他在行星运动理论的竞争中最终落败,更不能容忍的是,他认为牛顿在平方反比定律的证明过程中,曾经从自己1679年的去信里得到过启发,但牛顿没有在文稿中提到他胡克的名字!

胡克的想法绝不是没有理由的。在1679~1680年的通信里,牛顿曾在落体问题上犯过严重的错误,他甚至把引力看作不随距离变化的常量,还是胡克纠正了他。在胡克看来,牛顿至少应该在前言里提一下他的名字。

牛顿其实是胡克的晚辈。早在1662年,胡克已成为英国新成立不久的皇家学会的实验主管,负责演示皇家学会的实验,并在次年成为学会会员。而此时牛顿还是剑桥的本科生。

1669年,牛顿当上剑桥的教授,开始讲授他的光学研究。1672年年初,牛顿被选为皇家学会会员,他给学会寄去一篇证明白光是不同颜色光的混合的论文,提出光是由粒子组成的,遭到了认为光是一种波的胡克的猛烈抨击。

牛顿无法忍受,威胁要退出学会。在学会的劝说并提出免去牛顿应缴纳的会费的条件下,牛顿才留了下来。

但是在1675年,牛顿发表的另一篇光学论文招来了胡克更猛烈的抨击。胡克认为牛顿论文中的大部分内容是从他在1665年发表的《显微图谱》一书中的有关论述中搬来的,只是做了某些发挥。两人进行了一番貌似彬彬有礼其实暗藏讥讽的通信。

牛顿在1676年2月5日致胡克的信中,写道:“笛卡儿的光学研究迈出了很好的一步。你在一些方面又增添了许多,特别是对薄板颜色进行了哲学考虑。如果我看得更远一点的话,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后面这句话被认为是牛顿的谦虚,后来被许多人当成座右铭,但是如果我们知道牛顿其实看重实验和数学计算而蔑视胡克的哲学思考,并且胡克身材不高,驼背得很厉害的话,就可以明白牛顿的这句话并不是在恭维胡克。

这场争论的结果是牛顿疏远了皇家学会,而且决定等胡克死后再发表有关光学的论著,在这部胡克死后的第二年出版的著作中,牛顿完全不提胡克对薄板颜色研究的贡献。

此时牛顿还是个刚刚崭露头角的年轻教授,面对前辈的批评他只能忍气吞声,1687年《原理》的出版才确立了牛顿作为英国科学界第一人的地位。

哈雷、胡克和著名建筑师雷恩都在研究万有引力,也都认为引力的大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但是他们都无法从引力反比定律中推导出开普勒行星定律。

1684年,哈雷为此到剑桥大学拜访牛顿,牛顿告诉他自己早已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没有公开发表。在哈雷的劝说下,牛顿于1686年将其研究成果写成专著《原理》交给皇家学会审阅。

胡克早在1674年曾经发表过一篇有关引力的论文,提出三条假设:所有天体彼此之间都存在引力;如果没有引力的作用,天体将在惯性作用下做直线运动;物体之间距离越近,则引力越强。这几乎是在定性描述万有引力定律。

1679年,胡克写信代表皇家学会向牛顿约稿时,进一步提到引力的大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牛顿没有参加那次皇家学会的会议,从哈雷的来信知悉胡克的要求后,牛顿承认胡克曾经在1679年的信中告诉他引力反比定律,但是胡克对这一定律的描述并不准确。

牛顿早在大约20年前就发现了这一定律,并写信告诉了他人,并不需要从胡克那里获悉。

牛顿所说的是事实,他在1665年就已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试图用它计算月球的轨道。可惜当时测定的地球半径是错的,牛顿未能获得满意的计算结果,就暂时放弃了这一研究。1670年之后有了更准确的地球半径数据之后,牛顿才重新研究引力问题。

在哈雷的斡旋下,牛顿的态度软化,进一步承认胡克的来信刺激了他重新研究引力问题,并且承认胡克告诉了他一些他不知道的实验结果。牛顿妥协提出在《原理》的有关部分加一条注解,说明引力反比定律也被雷恩、胡克和哈雷独立地发现。

《原理》的出版给牛顿带来了巨大的声誉,也越发让胡克觉得自己的贡献没有得到应有的承认。他在1689年2月15日的日记评论此事时,抱怨“利益没有良心”。

1690年2月,在皇家学会的一次演讲中,胡克讽刺道:“牛顿帮了我大忙,我本人多年前首先发现并向学会展示的引力性质被他当成自己的发明印刷出版。”

1703年,胡克在备受疾病折磨后逝世。几个月后,牛顿当选皇家学会会长,并计划给学会找一个新地址。1710年,学会完成搬迁。

在胡克和牛顿的时代,科学刚刚草创,学术规范还未完善,难免经常出现优先权的争执。胡克不仅和牛顿争,也和荷兰大科学家惠更斯争游丝表的发明权。

同类推荐
  • 远交近攻:范雎

    远交近攻:范雎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远交近攻:范雎》为我们讲述的就是这位战国文臣谋士范雎的宦海一生。
  • 王羲之(名人传记丛书)

    王羲之(名人传记丛书)

    一位自幼喜爱书法的宦门子弟,厌弃贵族的争斗,潜心研习书法,最终将中国书法艺术推向了高峰,成为古今行书的始祖。他有着经世治国的才能和卓越的政治见解,是当时东晋王朝的中流砥柱,可留给历史的却只有一个“书圣”的称号。本书讲述了王羲之从宦门子弟到书法大家的成长经历,以及他一生的坎坷际遇,青少年读者可以通过本书的阅读,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一代“书圣”的另面人生。
  • 风雪多瑙河

    风雪多瑙河

    他不是冒险家,却有着冒险家的无惧;他不是侠客,却有着侠客的肝胆;他不是慈善家,却有着慈善家的爱心。这就是欧洲著名侨领张曼新的真实写照。这部长篇传记,运用独具特色的艺术架构和表现手法,浓墨重彩而又生动地再现了九十年代初张曼新挈妇携子勇闯东欧以及他出国前后种种奇特的生活遭际和天方夜谭般的传奇。本书,将带给您一个充满独特情感世界的精神领域!
  • 开宗立派的艺术家(4)

    开宗立派的艺术家(4)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红镜头中的毛泽东

    红镜头中的毛泽东

    杜修贤是毛泽东和周恩来的专职摄影记者。本书展示了一代伟人毛泽东政坛内外的伟岸形象,并提供了很多红墙内不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热门推荐
  • 漫步仙辰

    漫步仙辰

    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茫茫宇宙之中,物种无数,是否只有人类才是唯一的智慧生物?人人渴望长生得道,上古的传说是否为真?什么是仙?成仙之路几何?世上有多少仙?我林铮,苍茫宇宙中一凡人,仰问苍天,我可否成仙!
  • 粪珠

    粪珠

    这是一个世人罕知的特殊人群,他们或隐居山林,或藏匿都市,身怀超能,叱咤风云。一个普通青年偶然中闯入了他们的世界,成为了其中的一员,进而揭开了他们的神秘面纱,演绎了新的传奇。书友交流群号73390763
  • 龙云梦

    龙云梦

    龙云游域,正邪之争。陨落的龙皇自深渊中翔起,三座迷离的大域中暗潮汹涌。百族之战虚兰岁,人欲之争云芯崩,群龙内斗神渊毁。一场虚幻的盛宴就此开幕!
  • 美人无泪之侯门要复兴

    美人无泪之侯门要复兴

    她初出生的落梅第——大邺最出名的世家。一门三状元,祖父是股肱重臣,父亲是战功赫赫的将军,姑母是母仪天下的王后,她们沈家从来只出忠臣。一朝遭奸人构陷,家落人亡各自飘摇,五岁的她自进入皇宫起便一生三世,一世大邺浮沉,一世南越飘摇,一世一肩扛起侯门复兴。为了复仇,先与青梅竹马的恋人南宫曦泽擦肩而过,孤身和亲敌国,终于又得白首之约,命运轮转之中又失去许她半世安生的良人赫连屠楼,再好的情爱空留回忆。美人无泪,不叫恶人自食恶果,怎愿独自饮泣?智斗奸佞,终于恢复旧日世家门第,逆天而行,历经万劫也要复活挚爱。上天终究是对她不薄的,情爱并非最后的塞外牛羊空许约,二人两人一马浪迹天涯看透风景。
  • 浮华影像的背后:华语大片的生存策略

    浮华影像的背后:华语大片的生存策略

    本书关注中国近年电影的焦点问题,从新的理论视野展开整合与比较,对华语大片的本体特征、语境、功能、前景等进行系统论述,同时引发出对大众美学、主流意识、类型和超类型、明星制、数字美学等相关命题的思考。
  • 月归雪

    月归雪

    有一个雪月的宗门,讲一个雪月的故事。吾心归处是吾乡,人总要有个家……
  • 绝世倾城:废材七小姐

    绝世倾城:废材七小姐

    她,是现代冷酷的‘黑暗之王’有着倾世容貌,她,是古代胆小懦弱有着其丑无比的相貌,当她变成了她,会发生在什么事呢?在当她遇上了他,又会发生什么事呢?
  • 万世修罗

    万世修罗

    盘古开天,女娲造人。轮回六界,千古称帝。我是人?神?魔?妖?牲?畜?不过顽石罢了。万世轮回,闯出我自己的天!
  • 始祖君

    始祖君

    林浩然变成血族始祖后,就发现自己拥有变身、复制、虚实化等特殊能力。
  •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之八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之八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编选了经典的故事,让学生从中明白道理,学会成长,体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