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是英雄末路的慷慨悲歌;“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是词人对英雄的赞歌;“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充满对英雄的慨叹和惋惜。其实,不管是项羽自己悲歌,还是后人惋惜慨叹,项羽的悲剧命运始终无法改变,那就是:妇人之仁、刚愎自用。
在秦末争雄时,出了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人物——项羽。项羽本是楚国贵族,他的先人是楚国大将项燕,在秦灭楚后自刎而亡。由于秦王实行暴政,天下大乱,项羽随叔父项梁起兵反秦,并立楚王后裔为王以招揽天下人。
项羽英勇善战,熟谙兵法,重武轻文,人称“万人敌”。后来,项羽同叔父一同到吴中躲避仇人。吴中当地的贤士大夫,论才能都在项梁之下。所以,吴中每有大的徭役或丧事,项梁常常替他们做主,暗中用兵法部署来管束宾客子弟,借以了解他们的才能。秦始皇东游稽郡,项梁与项羽一同观看秦始皇出游时车驾和仪仗的盛况。在观看的人群中,项羽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也。”
项梁听见侄儿口出大逆不道之言,赶快用手捂住项羽的嘴,小声说道:“不要乱说,这是要祸及全族的啊!”项梁因此知道侄儿是个奇才。长大后,项羽身高八尺,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吴中子弟没有不畏惧项羽的。
后来,吴郡郡守召见项梁,在去郡府的途中,项梁对郡守为何召见自己,不时做出种种设想。到郡守府门后,他令项羽在门外等候,自己单独进入。
郡守殷通请项梁就座,对他说道:“长江以北都反了,这也是上天要灭秦朝啊。我听说先动可制服他人,后动则被他人所制服。我想要兴兵反秦,令您和桓楚为将。”
桓楚是吴中的奇士,当时逃亡在沼泽之中。项梁不愿与殷通共举义旗,也不愿与桓楚一同做殷通部将。思索了片刻,项梁主意已定,便对郡守殷通说:“桓楚逃亡在外,没有人知道他的去处,唯有侄儿项羽知道此事,他今日与我同来,请允许我到门外看他是否还在等候。”
项梁借故来到府门外,走近项羽小声对他如此这般地嘱咐一番,令他持剑在门外等候。项梁再次入堂,坐定后对郡守说:“项羽尚在门外,请召项羽登堂,令他受命召桓楚前来议事。”
殷通点头答应,项羽被召入府中。当项羽登堂后,项梁向他使了个眼色,说道:“可以了。”项羽应声上前,拔剑砍下了殷通的头颅。于是,项梁手持郡守的人头,佩带着郡守的印绶,郡守左右的人见此情景无不大惊,府中顿时乱作一团。项羽当场击杀数十人,府中的人都吓得伏在地上,谁也不敢抬起头来。从这个时候起,人们都知道了项羽是个勇武过人的壮士。
其实,项羽的英雄之名实际是从破釜沉舟、巨鹿之战才开始的。声势浩大的秦末大起义,把强大的秦国冲得七零八落,但在所有的起义队伍中只有项羽和刘邦这两支最为强大。于是,秦国派了名将章邯带兵出关来和起义军决战。章邯是秦朝名将,为始皇帝掌管粮仓,陈胜、吴广起义,就是被章邯所灭的,所以项羽也不敢大意,部署得也很周密。关于项羽破釜沉舟、巨鹿之战等战例,《史记》上有记载,兹摘译如下:
章邯打败项梁后,进攻赵地,楚王派宋义为上将带兵解救赵国,项羽担任次将,范增为末将。当大军到达安阳时,停留46天不前进。项羽说:“我听说秦军把赵王围在巨鹿,赶快带兵渡河,楚军从外面攻打,赵军在内响应,一定能打垮秦军。”宋义说:“不是的,咬牛的牛虻不能伤害虱子,现在秦军攻打赵军,打胜了则兵疲力尽,我们乘秦军疲惫发动进攻;打不胜,我们就率领军队鸣鼓西进,一定打垮秦军。所以,不如先让秦、赵相斗。身披甲胄,手执利器,冲锋陷阵,我不如你;坐下来运筹谋划,你不如我。”并向军中下令说:“凶猛如虎,贪婪如狼,倔强不听指挥的人,一律斩首。”宋义又派遣他的儿子宋襄去辅助齐国,亲自送他到无盐,摆酒设筵,大会宾客。当时,天寒雨大,士卒饥寒交迫。
项羽说:“本来打算并力攻秦,却长期停留不进,现在卒荒岁饥,人民贫困,士卒只吃半升豆子,军中没有存粮,宋义却还设酒宴,会宾客,不率领军队渡河就地取用赵国的粮食,而说什么‘等待秦军疲惫’。以秦那样强大的兵力,进攻新建立的赵国,形势发展的结果必定是秦军打垮赵国的军队。赵国的军队被打垮了,而秦军更加强大,还有什么疲惫的机会可乘!而且楚军最近被打败,国王坐不安席,把国内所有兵力都集中起来统属于上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如今不体恤士卒,而徇情营私,不是与国家同休共戚之臣。”项羽早晨参见上将军宋义,就在他的大帐中割下了宋义的脑袋,出来发令军中说:“宋义和齐国阴谋反楚,楚王秘密命令我杀死他。”这时,将领们都恐惧屈服,没有敢抗拒的,都说:“创建楚国的是将军一家。现在又是将军处死了叛乱的人。”将领们就共同推立项羽为假上将军,并派人去追杀了宋义的儿子宋襄。项羽派桓楚向楚怀王报告。楚怀王就让项羽做上将军,当阳君、蒲将军都归项羽节制。
项羽派遣当阳君、蒲将罕带领2万士卒渡河,援救巨鹿。战事稍有胜利,陈余又向项羽请求救兵。项羽就率领全军渡河,凿沉船只,砸破炊具,烧毁营舍,携带3天口粮,用以表示士卒拼死决战,没有一个打算活着回去。军队一到就围困了王离,与秦军遭遇,打了九仗,截断了秦军的通道,大破秦军。杀了苏角,俘虏了王离。涉间不向楚军投降,自焚而死。诸侯将领都在营垒上观战。楚军战士无不以一当十,楚兵喊声震天,诸侯军人人胆战心惊。打垮秦军后,项羽召见各诸侯将领。他们进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不敢抬头仰视。项羽从此成为诸侯军的上将军,各路诸侯隶属于他。
项羽与章邯在巨鹿大战时,另一支起义队伍刘邦已率军攻下秦国的都城,秦国基本灭亡,接下来就是项羽与刘邦争夺天下的战争了。
刘邦是个公认的无赖,但他的性格有许多别人无法比拟之处,这种性格使他善于听信忠言,能够使用人才,为了大事可以不惜一切代价。项羽虽然是个英雄,但他却天生没有领袖的品质,那就是他行“妇人之仁”。他可以在打仗时身先士卒,也可以为士卒吮吸箭伤的脓汁,但他却不能慷慨地封赏将士。据史书记载,任命将领的大印都刻好了,他却舍不得给那些应该封赏的人,而是把大印拿在手里,玩来玩去,棱角都磨光了,还是舍不得送人。他不能大胆地使用人才,更不善于使用人才。刘邦正是利用了他刚愎自用这一性格弱点战胜了他。
刘邦率军入关后,接受张良等人的劝告,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于是秦民大喜,争先恐后地抬着牛羊酒食慰劳将士,沛公刘邦又以“仓粟多,不欲费民”为由辞让不受,秦民益喜,唯恐刘邦不为关中王。正在这时,项羽击败秦将章邯,封他为雍王,称王关中。项羽一来,沛公恐怕就不能据关中称王了。因此,有人建议刘邦派军队守卫函谷关,不要让诸侯军队进关,并征关中兵以增强实力。刘邦觉得有理,就照此人的建议办了。
项羽在经过巨鹿的浴血苦战消灭秦军主力后,率诸侯兵西抵函谷关。一看关门紧闭,又听说沛公已定关中,当即大怒,命黥布等人攻破函谷关,沛公左司马曹毋伤见项羽来势汹汹,想邀求封,于是派人对项羽说:“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相,珍宝尽有之。”这番话,对项羽无异于是火上浇油。被项羽尊为亚父的范增也说,刘邦乃贪财好色之徒,可是入关后却一反常态,珍宝无所取,妇女无所幸,看来志向不小。他劝项羽赶紧发兵击之,不要错过机会。项羽宴飨将士,准备次日早晨消灭刘邦。正在这一紧要关头,项羽的叔父项伯连夜将实情告诉张良。项伯和张良原是好朋友,所以劝张良赶紧脱离刘邦,不要一起送死。张良不但没有离去,反而拉着项伯一起见沛公。刘邦立刻与项伯结成亲家,满肚子委屈地对他说:“吾入关,秋毫无所敢取,籍吏民,封府库,待将军。所以守关者,备他盗也。日夜望将军到,岂敢反邪!”求项伯对项羽讲明他刘邦“不敢背德”。项伯当即许诺,并且嘱沛公第二天早晨一定要亲自向项羽谢罪。项伯回到大营,将刘邦的一番心意转告项羽,并且劝项羽不要兴师动众,因为刘邦立有大功,“击之不祥”,不如善待之,项羽表示同意。
第二天清晨,刘邦来到鸿门谢罪,并对项羽说自己一心一意灭秦,绝无二心,一定有小人从中挑拨。项羽听了这番话,犹豫不决,于是将曹毋伤的话和盘托出,并且设宴招待刘邦。
在宴席上,范增几次示意项羽杀掉刘邦,项羽却装作没看见,范增离席找来项庄,对他说:“大王优柔不决,你进去以剑舞助兴,寻找机会杀掉刘邦,不然,我们都会成为他的俘虏。”于是,项庄入席敬酒,并借口“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随即拔剑起舞。项伯心知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于是起身对舞,以自己的身体掩护沛公。此时,在营外担任警卫的樊哙急闯进来,项羽赐酒给他,并问还能喝否?樊哙慷慨激昂地回答说:“我死都不怕,还怕喝酒吗!”接着大声责备项羽说:“沛公先入咸阳,停师灞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皆心疑大王也。”一番话,说得项羽无言以对。过了一会,刘邦起身如厕,招樊哙出,将车骑随从留下,自己骑马,樊哙等人步行从小道返回汉营,让张良应付项羽。项羽问刘邦哪里去了,张良回答说:“怕将军有意责备,故不辞而别,让我代为献上玉璧。”项羽接受了这一礼物。张良又将玉斗给范增,范增愤然掷地,起身说道:“今后,我们必成刘邦的俘虏。”范增虽深谋远虑,但在性格刚愎自用、优柔寡断的项羽面前,也一筹莫展。
后来,楚、汉两军在荥阳、成皋一线相持。项羽兵围荥阳,截断汉军粮道,刘邦的形势非常危急。
汉军缺粮,时间一久,就难以固守,于是派出使臣向项羽议和,提出荥阳、成皋以东归楚,以西归汉,以鸿沟为界,两国就此罢兵,分而治之。项羽听了使者的话,就想讲和,范增进言道:“刘邦即将兵败,今日不攻,日后再无机会。当初在鸿门宴上,你已经失去了一次机会,此时再不灭刘邦,将来就必被刘邦所灭。”项羽听了这番话,觉得十分有道理。于是拒和,发兵猛攻荥阳。刘邦见议和不成,在荥阳城内整日忧心忡忡。一次,他对陈平说:“天下究竟何时能平?”陈平说道:“大王所虑无非是项羽。项羽手下只有范增、钟离昧等数位忠臣,他的能臣良将并不多。而且项羽生性多疑,向来刚愎自用,不能明察人事,大王若肯捐弃巨金,贿通楚人,流言反间,使项羽君臣相疑,然后乘机进攻,破楚就容易了。”
刘邦听后,连说:“金银何足惜,只要能破楚兴汉,财物尽管用。”便命左右取出黄金四万斤,交与陈平,叫他按计行事。
陈平受金退出,回到住所,立即唤来几名心腹小校,叫他们扮成楚军模样,出城后,混入楚营,贿赂楚王左右,散布谣言。数日后,楚营中流言四起,说钟离昧自恃功多,得不到分封,将要归汉攻楚。这事正是顼羽所担心的,如今出了这样的传言,项羽不得不相信,所以就处处提防钟离昧。
为了弄清真相,项羽决定以议和为名,遣使入汉,顺便探察城内虚实。陈平听说楚使要来,正中下怀,便和刘邦布好圈套,专等楚使上钩。
楚使进入荥阳城,直往汉王府,拜见刘邦。刘邦假装酒醉,敷衍数语后,便令陈平将楚使带出。
陈平将楚使导入会馆,留他午宴。两人静坐片刻,一班仆役已将美酒佳肴摆好。陈平装作自己只是受了刘邦的托付,是替刘邦招待客人,并不认识来使,于是问道:“范亚父可好!是否带有亚父手书?”楚使一愣,突然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正色道:“我是受楚王之命,前来议和的,并非由亚父所派遣。”
陈平听了,故意装作十分惊慌的样子,立即掩饰说:“刚才说的是戏言,原来是项王使臣!”说完,起身步出,楚使正想用餐,不料一班仆役进来,将满案的美食全部抬出,换上了一桌粗食淡饭,楚使见了,不由怒气上冲,当即拍案而起,不辞而别,饿着肚皮返回了楚营。一到楚营,楚使立即去见楚王,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添油加醋地告诉了项羽,并特别提醒项羽,范增私通汉王,要时刻注意提防。
其实,陈平的反间计并不怎么高明,如果稍微考虑一下,就不难找出其中的破绽,只是项羽寡断多疑,加之性格刚愎自用,自然也就不会想到这些。
项羽听后,怨道:“前日我已听到关于他的传闻,今日看来,亚父果然私通刘邦。”当即就想派人将范增拿来问罪,还是左右替范增说情,项羽这才暂时忍住,但对范增已不再信任。
范增对项羽一直忠心耿耿,对此事一无所知,一心协助项羽打败刘邦。他见项羽放松攻城,便找项羽,劝他加紧攻城。项羽不禁怒道:“你叫我迅速攻破荥阳,恐怕荥阳未下,我的头颅就要搬家了!”范增见项羽无端发怒,一时摸不着头脑,但他知道项羽性格多疑,不知又听到了什么流言,对自己也产生了戒心。想起自己对项羽忠心耿耿,一心助楚灭汉,他不仅不听自己的忠言,反而怀疑自己,十分伤心。他再也耐不住了,便向项羽说道:“现在天下大事已定,望大王好自为之。臣已年老体衰,望大王赐臣骸骨归葬故土。”说完,转身走出。项羽也不加挽留,任他自去。
范增回到本营,将项王所封印绶,遣人送还项羽。自己草草收拾,即日东归。他想到楚国江山,日后定归刘邦,不禁又气又急,不久背上忽然起了一个恶疮,因途中难寻良医,又兼旅途劳累,年岁已长,不久背疮突然爆裂,血流不止,疼死在驿舍中。
与刘邦相比,项羽的确具有更多的英雄特征。他勇猛善战、不畏艰难、性格直爽、恩怨分明、爱惜属下、讲究道义,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美誉。但是,他没有刘邦的头脑和心机,所以中了陈平的反间计,失去了一个得力的谋士。
项羽与刘邦的决战是垓下之战,可惜的是,项羽自起兵以来大小经过70余战,每战皆胜,惟垓下一战大败。项羽的失败,也慷慨悲壮,显示出了大丈夫那种顶天立地的气概。
韩信不愧为一代名将,他知道项羽的勇猛,因此苦心设计了“十面埋伏”、“四面楚歌”之计,彻底瓦解了楚军的斗志。项羽回想自己起兵以来,南征北战,推翻了强秦,留下了盖世的英名,如今却落到这样凄凉的地步,又是愤恨,又是惭愧。为了消愁解烦,他打开了一坛存放多年的陈酒,闷着头喝起来。这时候,心情最沉重的,除了项羽之外,还有善解人意的虞姬。
虞姬是大将虞子期的妹妹,长得天姿国色。自从与项羽成亲后,一直与项羽形影不离。
项羽有两样宝贝:一个是胯下的乌骓马,一个是身旁的虞美人。如今乌骓马无精打采地站在帐外,耷拉着脑袋;虞美人一声不响地坐在身边,轻轻地抹着眼泪。
项羽喝了几碗酒,百感交集,悲愤地赋了一首诗,并和着曲拍慷慨地唱起来: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此刻,虞姬也变成了泪人儿!接着项羽的歌和了一首:
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
大王意已尽,贱妾何聊生!
虞姬唱着唱着,声音哽咽,泣不成声。
儿女情长,英雄气短。项羽一身是胆,但就怕心上人掉眼泪。他看着虞姬伤心的样子,不由鼻子一酸,眼泪也流淌下来。
虞姬突然止住哭声,深情地对项羽说:“大王饮酒,可惜军中没有音乐伴奏,贱妾愿为大王舞剑助兴!”说着,她抽出宝剑,在帐中欢快地舞了起来。舞到尽兴时,她高叫一声:“愿大王多多珍重!今生难得白头,来世再做夫妻。”说完,把剑往脖子一抹,一股殷红的血柱喷溅而出。她的呼吸停止了,但那双微微睁着的眼睛,仍含情脉脉地看着项羽。
项羽的心都碎了,两行热泪奔涌而下。项羽两眼喷火,他跃身跨上乌骓马,手持方天画戟,领着八百名亲兵,趁着夜色掩护,突出了汉军的重围。
项羽策马飞奔,沿途摆脱汉军追捕,终于来到乌江岸边。项羽想从此渡过长江,回到江东。
项羽到了乌江岸边,乌江亭长早已驾着小船在那里等候。亭长热情地招呼项羽说:“江东虽小,也有几千里的土地,几十万的人口,在那里,也能干出一番事业!请大王火速上船,江边仅有我这条船,如果汉军追上了,就难以过江了。”项羽感谢亭长的好意,但没有上船,他说:“天要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想当初,我项羽带领八千子弟兵渡江西进,现在他们都战死在疆场,光剩我一个人活着,即使江东父老不怪我,我也没有脸面去见他们了。”他牵过乌骓马,对亭长说:“这是一匹日行千里,夜行八百的宝马,驮我已经五年了,现在这种境地,与我同死实不忍心啊,送给你吧!”说着让亭长牵马上船,自己则手提宝剑徒步迎着前来追击的汉军,汉军远远见了项羽,并不敢向前,项羽大吼,挥剑砍杀,杀了几百人,自己身上也受了十多处伤,然后自刎而死。
项羽,这位叱咤风云,横扫天下的西楚霸王走上了末路,一代英雄落了个如此悲壮的结局。
司马迁在《史记》中以不掩恶、不虚美的态度,直接对刘汉家的对立者项羽进行了赞美,把他说成是失败英雄。的确,千百年来,项羽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一直是英雄形象。
首先,他做得正,一身正气,走得正,行得正,正大光明,他没有刘邦那样阴险。乌江岸边,面对亭长的热情招呼,他宁折不弯,显示了顶天立地的男儿本色。
其次,项羽的思想符合传统中国人的心理状态,英雄美人相互映衬,霸王别姬更显得荡气回肠。同时,也不难看出虞姬也是个多情善感的女子,她知道项羽已经走到尽头了,并没有埋怨项羽。为了不拖累项羽,她自刎身亡,虞姬的这一做法是明智之举。试想,刘邦见了她这样的美女,怎会放过她?以虞姬之美和虞姬之才,在刘邦的所有妻妾中的地位很有可能炙手可热。想想吕雉是如何对戚夫人的,那她的命运将会更惨。后人也总算没亏待虞姬,中国文学史上词曲中的“虞美人”调,就是为了纪念这位美女而作,她如地下有知,也足慰芳魂了!
再次,项羽是人们理想中的那种英雄人物,胯下宝马,手中持方天画戟,武功卓绝,无人能敌,而且志向远大,见秦始皇出游,直接呼出了“彼可取而代也”。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曾写过一首诗来赞美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词人生活的年代是宋金交兵时,腐败的南宋朝廷统治者苟且偷生,一度南下,而不思抗金之策,于是李清照想到了一千多年前的失败英雄项羽,感慨之余写下了此诗。
总之,无论从哪种角度来衡量,项羽都算得上是一位英雄,其实,项羽是雄才,而非英才。唐代大诗人杜牧写了一首《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心中充满了惋惜和慨叹。的确,项羽就是咽不下这口气,乌江岸边自刎而亡,如果依诗人所说,项羽能卷土重来!重整旗鼓再与刘邦决战,鹿死谁手就说不定了,说不准谁能得天下。然而,项羽毕竟是项羽,他如果和刘邦一样会用心计就不是项羽了,历史没有假设,看来项羽只能做一个末路英雄,为后人留下了无尽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