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鹏上三年级,在写作业的过程中,遇到了解释词语的题目,其中有一个词是从未学过的。于是,他就向妈妈请教。妈妈看到那个词是“恳求”,便对他说:“你可以试着把这个词语分开解释,先来解释‘恳’是什么意思。”
“恳,应该是诚恳的意思吧?”程鹏答道。
“对,那‘求’呢?”
“求是请求的意思。”
“好,那你把这两个字的意思连起来,看看是否能解释整个词语呢?”
程鹏连着读了几遍“诚恳地请求”,觉得很通顺,便说:“我觉得能。”
“嗯。如果以后遇到了类似的词语,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知道了。”说完,他就继续写作业了。
程鹏的妈妈利用启发的方式,教给了他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那我们是否会利用简单、有效的方法去理解词语呢?
我们都知道,要想读懂一篇文章,就必须读懂构成文章的每一句话;而要想读懂每一句话,就必须理解句子的每一个词语,尤其是重点词语。可以说,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阅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理解和分析整篇文章的基础。
每当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一般都会出现一些从未学过的词语。如果我们能够正确理解词语的含义,既有助于领悟文章的主题思想,又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不过,这里所指的“词义”,并不是一般的词典义,而是这个词语在一定语境中的临时的、动态的、具体的含义。所以,理解词语的时候,我们既要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又要根据具体语境来把握词义。
这里有几种理解词语的好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好方法
第一,运用组合法理解词语。
一个词语,通常由几个字或词构成,那么我们就可以先理解一个个字义或词义,然后再把它们通顺地组合起来。
比如,“忠勇”一词,“忠”的意思是忠诚,“勇”的意思是“勇敢”,那“忠勇”就可以理解为“忠诚勇敢”;“水平如镜”一词,“水”指“水面”,“平”指“平静”,“如”指“好像”,“镜”指镜子,“水平如镜”就可以理解为“水面平静得好像一面镜子”。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分开理解字义或词义的时候,必须要确保准确,否则在理解整个词语的时候就会出差错。比如,“爱不释手”这个词,“释”在这里的正确意思是“放下”,如果我们错误地理解为“解释”、“说明”的话,就不能正确理解“爱不释手”的含义了。
第二,运用换词法理解词语。
汉语词汇是非常丰富的,有的词可以用意思相近的词语来代替,有的词可以用意思相反的词语来进行对比理解。那么,我们在理解生词的时候,就可以把生词换成自己熟悉的词语,然后带入其所处的语言环境中品读一下,如果替换的词语仍能读得通,并符合特定的语境,就可以用替换的词语来理解生词了。
比如,我们在理解“顷刻间”的时候,首先要多读几遍整句话,然后思考一下这个词可以换成哪个熟悉的词语,而“一瞬间”、“转眼间”与“顷刻间”意思相近,就可以把“一瞬间”、“转眼间”带入句子中读一下,如果能读得通,就可以把“顷刻间”理解为“短时间之内,用来形容速度很快”。
第三,运用重点字理解词语。
我们在理解词语的时候,可以先理解词语中的重点字,然后就可以大致理解整个词的意思了。比如,“目不暇接”一词,重点字是“暇”、“接”,“暇”即“闲暇”,“接”即“接收”,连起来的意思是“眼睛没有空闲的时间了,已经看不过来了”,用更通俗的语言表达就是“东西实在是太多了,眼睛都看不过来了”。
第四,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文中的词语与上下文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孤立理解词语,恐怕很容易出现差错。所以,我们要在对文章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对词语作出准确、具体的理解。
比如,在《七颗钻石》一课中,有一个词叫“喜出望外”,联系前文的内容:小女孩为了生病的母亲去找水,但是到哪儿也没有找到,最后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当她一觉醒来时,发现罐子里装满了水,她喜出望外。那我们就不难理解“喜出望外”的意思是“因为遇到出乎意料的事而感到特别高兴”。
第五,从词语所处的语境来理解词义。
由于词语有多义性和灵活性,所以往往会因不同的语境而变化词义。如果我们脱离词语所处的语境理解词义,往往难以准确理解。所以,我们既要瞻前,又要顾后,从而正确理解词义。
比如,在“他看到一本书,简直爱不释手,便贪婪地读了起来”这句话中,“贪婪”的本义是贪得无厌,而把词义放进句子里却怎么也读不通,那我们就要结合特定的语境来理解这个词,自然不难理解“贪婪”在这句话中的意思是“渴求而不知满足”或“专心入迷”。
小贴士
理解词语的方法并不只有以上这几种,还有很多。我们在理解词语的时候,既要遵循一定的规则,运用一定的方法,又要灵活运用,要做到具体词语具体分析。不过,我们都要注意联系上下文,结合特定的语境。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准确、具体地理解词语的含义,体会词语所包含的感情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