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19世纪30年代“产业革命”的发展,德国工人阶级所受的压迫愈来愈重。1844年西里西亚织工起义是无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力量首次与资产阶级所展开的正面交锋。无产阶级在起义中所表现出来的威力及提出的政治要求,足以使资产阶级望而生畏,闻之丧胆。因此,德国资产阶级从它一产生就站到了无产阶级敌对阵营一边,它宁肯与封建贵族妥协,也不愿意与无产阶级联盟反封建。这就是欧洲1848年革命在德国半途而废的原因之所在。马克思这样评价德国资产阶级,“……1848年德国资产阶级革命,只不过是对1789年法国革命的讽刺”,“真是雷声大,雨点小”。
(一)
虽然如此,1848年毕竟是一场革命,自1850年以资产阶级为代表的德国,要求统一的呼声愈来愈高。德国要统一,这是大势所趋。在德国,统一的道路只有两条:一条是“自下而上”的民族革命运动,另一条则是“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道路。从当时情况来看,走第一条道路的条件还不成熟,这是因为无产阶级的力量还没有强大到推翻封建制度这一步。而因为资产阶级的软弱,使他们谁也担当不了统一祖国的大任,剩下的只有王朝战争而别无选择。围绕着普鲁士和奥地利中以哪个为中心进行统一,自1862——1871年近10年中,以奥托·俾斯麦领导的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最终完成了将奥地利排除在外的“小德意志”方案的统一。
19世纪50年代,德国经济也发生了重大转变,在大约30年时间内,经历了英国用100年才完成的事情,将一个农业占统治地位的落后国家,转变成一个现代高效率的工业技术国家。
德国工业之所以能迅速崛起,一方面得力于科学技术文化的发展和应用。另一方面是植根于普鲁士传统的民族素养和个人素质。即德意志民族的具有合作精神和崇高的责任感。德国工人的献身精神和纪律性,是德国工业兴起的重要原因。在这些依靠强权和战争而获得民族统一的德国人内心深处,始终相信大炮比黄油更为重要。德国工人始终认为自己首先是“德国人”,其次才是“工人”。他们相信没有磨练,没有服从,没有大声叱责就做不好工作;他们认为小小的改革要比一场大革命好。一个具有这种性格的国家能培养出最优秀的军人,也能生产出最精密的显微镜,照相机和化工产品。即使油罐燃起了熊熊大火也不会擅离职守。这一切皆源于德国人都认为自己优越,习惯于遵守本民族的内部秩序。他们用以研磨出最精密镜头的双手,不仅能生产最现代化的武器,还能完美无缺地使用这些武器。服从、责任感、朴素的生活方式、带有自我优越感的献身精神,保证了德国人能迅速发展工业和进行战争。
在我们关注德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更应该看到它的另一面,即保守性。这是因为德国工业发展是按照容克地主与资产阶级,特别是前者的愿望发展的。这就是德国工业没有向正常的资本主义道路发展,而是向着军国帝国主义的道路愈滑愈远的重要原因。再加上德国人独特的、与众不同的性格特征,“德国人的这种矛盾心理来自根深蒂固的普鲁士道德观……。归纳起来,普鲁士军官阶层的道德规范主要有遵守纪律、守口如瓶、尊祟权威、服从命令、为了祖国和国王而英勇无畏等等。而意欲发动战争,争夺生存空间和资源的威廉国王和希特勒正是利用德国人民这种心理和性格特点,打着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幌子发动了世界大战,从而把德国拖入了战争的深渊。这是德意志民族的悲哀和德国人民的不幸。这就是为什么不是在欧洲别的国家或其他地区,而是在欧洲的德国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策源地的缘由了。
(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摧毁了纳粹党在德国的统治,也摧毁了纳粹统治的社会基础:例如普鲁士贵族集团、国防军军官团、政府官僚集团等。甚至摧毁了延续千年之久的日耳曼军国主义信仰和威廉二世以来一直甚嚣尘上的、包括种族主义在内的极端民族沙文主义意识。所以,从总结历史教训的角度看,大战的失败把德意志民族从反文化的传统意识中解放出来。战后多数善良的德国人民深刻反思了他们国家对世界人民所犯下的不可饶恕的罪恶。1970年,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统勃兰特在波兰华沙的无辜者墓碑前双膝下跪,表达了德国人民内心深处真诚的忏悔。不光是勃兰特,战后历届政府元首和首脑都能坦然承认纳粹在二战中所犯下的罪行。在作深刻而诚挚的反省同时,并以种种实际行动对受害国进行各种补偿。
但东西德的统一始终是战后德意志整个民族梦寐以求的愿望,但在现实中又被认为像神话那样迷离或星星那样遥远。然而历史是富有戏剧性的。当它的车轮驶入90年代时,统一问题一夜之间似乎魔法呼唤般地被提上日程,并以火箭般的速度向前推进。从1989年科尔提出“10点计划”到1990年10月3日“复国大典”,总共不到360天,其进展之快超过了当初任何一个最乐观的观察家的预料。
1990年10月2日23点50分,民主德国国旗从勃兰登堡大门和所有政府机关建筑物上降落,联邦德国的旗取而代之。10月3日零点,隆重的升旗仪式在柏林帝国大厦广场举行。来自两德的14名少年儿童高举一面巨大的国旗步入会场。在庄严的国歌声中,人们以注目礼把这面80平方米的三色旗升到50米高的旗杆顶端。电台播音员异常激动地宣布:“德国统一了,德国是一个主权国家了。在纳粹德国投降45年之后,两个德国终于统一了!”5分钟的升旗仪式结束后,广场上开始燃放焰火,巨大的聚光灯把广场照得如同白昼。100万人载歌载舞尽情欢呼;一部分人踱步沉思,流露出对未来的惆怅。历史像一位幽默大师,40多年来跟人们开着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天主教主教会议主席卡尔·勒曼在柏林玛丽教堂为德国统一举行隆重的礼拜仪式时,万分感慨地说:“统一给德国人带来了新福音。”统一的实现是战后欧洲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它标志着以德国分裂为基础、苏美分治为特征的“雅尔塔格局”的解体,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
作为一个民族,他们在战后的废墟上默默地工作,靠着他们的顽强、务实、兢兢业业、吃苦耐劳、遵守纪律和团队精神而形成的民族凝聚力,不仅很快完成了战后重建,并进而在七八十年代靠着他们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再次把德意志推到了它的第三次颠峰。但如今要使两部分德国人在经济、社会、思想、道德等文化方面真正“统一”,还需要走一段漫长的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