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听说我家附近开了一家非常有特色的餐馆,餐馆的名字很特别,叫“大板凳”,大板凳,又名“长凳”或“条凳”,是解放后中国家庭常见的家具,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被藤椅、沙发之类的坐具取代。餐馆老板为什么给饭店取这样一个老土的名字呢?我一定要去看看。
又到周末,闲来无事,决定约几个朋友小聚,地点就选在了“大板凳”。10分钟不到,我就看到了“大板凳”,餐馆的外部装帧十分艺术,也十分简明,一幅俏皮的写意画,上面画了一条长凳,凳上糖葫芦一般地挤坐着五六个形态各异的人,侃侃而谈,貌似倾吐状。尽管没有书上“大板凳”三字,但是,透过这样一块个性的招牌,我想,这应该就是大家所说的那家餐馆了。
推门而入,一股喧嚣灌入耳鼓,这里的生意果然十分火暴,餐馆里几乎坐满了人,只剩下墙角的一张空桌无人落座。我忙吆来服务员,问其有没有包厢,哪知道,那个服务员却把头摇得像个拨浪鼓,连连提醒我说:“对不起,先生,我们这里从来都没有包厢,只有大厅。”
我继续问道:“没有包厢,客人们不嫌吵闹吗?你们的服务太不人性化了!”
“先生,如果您是在和老友叙旧,老友的声音响亮了些,您会嫌他的声音刺耳吗?”服务员微笑着反问。
“当然不会,那是为了活跃气氛,但是,大厅里的这些人都是些陌生人呀!怎么可能会有共同话题呢?”我继续问。
哪知道我的话刚落音,服务员继续问我:“您没有试过,怎么就知道没有共同语言呢?”
我转瞬间被服务员这句话弄得瞠目结舌。看到我面露难色,服务员笑着解释:“先生,您是第一次光顾我们店吧?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我们的桌子都是成排地锁在一起的,一排桌子是9米,桌子的两边配有3条3米长的凳子,客人们来到这里,不管是朋友还是陌生人,都依次落座,这样就给大家留有了充足的交流空间,大家在一起,不管是熟稔,还是陌路,只要一张口,其余客人们连珠炮似地接力下去,不也是一件非常愉悦的事情吗?据客人们反映,好多先前素昧平生的人都通过我们店里的”大板凳“成了知心的朋友呢。”
听了服务员的解释,我转瞬间明白了这家餐厅老板的良苦用心,当现代城市的钢筋水泥的丛林禁锢了人们的心,当坚不可破的防盗门斩断了人们交往的“根须”,当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意识逐渐淡漠,还能够有这样一条条“大板凳”,让大家心平气和地坐在一起,单单是这样一种氛围也足以让人心旷神怡了!
老实说,那天的酒菜并不是太出色,但是,那样一种几十人在一起畅所欲言的就餐环境,却久久地令人无法忘怀。在这个隐私权和防范意识被大家看得越来越重的时代,太多的人热衷于为自己砌造“防护墙”,而这家餐厅,却用一只只长凳为整个城市架起了沟通的桥梁。我觉得,“大板凳”已经不仅仅是一家餐馆了,它还是一座城市的“心灵诊所”,诊所里的医生,是我们每一个人。
(故乡虽然闭塞,但那里的一草一木却都生长着父亲温暖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