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89100000003

第3章 (2)

经济文化措施战国时期,各国的度量衡和文字并不相同,如齐国用的是刀币,楚国用的是蚁鼻钱;从出土兵器上的铭文来看,楚国的文字与齐国的文字有很大不同,而秦国与东方六国的文字在形体上又有很大区别。秦国的文字更多地继承了西周金文的特点,而东方六国的文字则在字形方面表现出了与西周金文极大的不同。各诸侯国所用文字之字形的差异是文字发展受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的影响造成的,是文字发展的必经阶段。但字形间的差异也为社会交流设置了不少的障碍,所以,统一文字的要求早在秦统一天下之前就已经出现,如《中庸》中就有“书同文”的说法(《中庸》的成书时间仍然存在争议,但应该不会晚于战国时期)。秦朝为了统一文字,除了颁布法令之外,还组织人力编写了字典,用于规范字形。据《说文解字·序》:“秦始皇帝初兼天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李)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爱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史籀大篆”指秦国以《史籀篇》为基础而采用的字体,即狭义的“大篆”(广义的“大篆”可指自甲骨文至战国时期的文字)。“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意指废除东方六国文字与秦国文字之间的异体;“省改”指简化字形。这就是小篆,现存的“泰山刻石”残石即是小篆的典型作品。统一度量衡和文字不仅是大一统思想的显露,它们也有利于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秦始皇的文化政策也令他日益孤立。李斯等人认为“古之五帝三王,知教不同,法度不明……其身未殃,诸侯倍叛,法令不行”,因此,李斯所理解的统一不仅是疆土的并一,还包括“法令”的统一,认为“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公元前213年,大臣们发生了关于封建、郡县制的争议,淳于越建议行封建制,但李斯仍然反对,认为时世变异,治法理应不同,并讥笑淳于越等为“愚儒”。李斯为秦始皇分析了此前天下散亡的原因:诸侯并立,人人师古害今,私学兴盛。李斯建议:“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只留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不烧。李斯的建议正合秦始皇心意。李斯所言旨在废除私学,确立官方的哲学思想,最终达到巩固中央集权的目标。这在当时固然是大势所趋(汉武帝时的“独尊儒术”与李斯的意图大致相同),但他显然忽视了战国以来形成的传统社会所具有的惯性力量,这股力量直到汉武帝时代仍然存在,李斯想依靠暴力手段扼制它并不切合时宜,显得粗暴无知。

焚书之后又发生了坑杀儒生的惨案。受秦始皇重用的方士侯生和卢生奉命为他寻找仙药,二人看到秦始皇刚愎自用,为所欲为,且贪得权势,二人心有不满,于是溜之大吉。秦始皇得知消息后,大发雷霆,觉得自己被“文学方士”欺骗了,继而怀疑“诸生在咸阳者”散布谣言,妖言惑众。派出的吏员日夜审问诸生,诸生又互相告发,最后将“犯禁者”460人全部坑杀。太子扶苏因极力劝谏而被秦始皇发配至蒙恬的军队中任职。

“焚书坑儒”断绝了士人对秦王朝的梦想,这也是它日后瞬间土崩瓦解的原因之一。“焚书坑儒”是秦始皇将暴力手段带入思想文化领域的直接后果,它虽然可以暂时压制住自战国以来一直活跃的私学,但并不能改变思想发展的客观逻辑。汉兴以后,各类学术迅速恢复,而且直承战国,恰好证明了秦始皇的无知。尽管如此,“焚书坑儒”仍然给中国文化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很多典籍因此散佚。

皇帝气象为进一步瓦解抵抗力量,秦始皇下令没收平民拥有的兵器,在咸阳将之销毁,铸成铜人和钟;又将各地大室豪族共十二万户迁到咸阳。由于秦朝之前是诸侯争强的局面,所以在统一之后,各地仍有很多旧贵族,或富室大家。这些家族在当地都拥有一定的号召力,对新的统治者来说,他们都是潜在的威胁。迁徙巨室豪族可以削弱这种威胁。汉兴以后,一直有利用修建陵墓的机会迁徙大户的惯例。

秦始皇希望为自己树立起一个“圣君”的形象,他勤于政事,给自己定下了日览120斤文书的额度,完成之后才能休息。他还喜欢巡游各地,并立石颂德。秦始皇二十七年,即公元前220年,秦始皇开始了合并天下后的第一次巡游。第二年,他巡游至鲁国故地,在邹峄山立碑,并召集当地的儒生商议碑文的内容和封禅祭祀等事。继而上泰山,举行祭祀,刻立石碑。下山后在梁山(在泰山旁)又举行祭祀,刻石颂德。刻石除了歌颂皇帝的功业以外,还描写了他所期望的理想之境:“皇帝躬圣……夙兴夜寐,建设长利,专隆教诲。训经宣达,远近毕理,咸承圣志。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化及无穷……”继续往东,秦始皇登上之罘山,又留下了石刻。转而向南,登上琅邪山,同样竖立石刻。在石刻中,说皇帝要“忧恤黔首,朝夕不懈”、“诛乱除害,兴利致福。节事以时,诸产繁殖。黔首安宁,不用兵革”。最后,不忘高歌“功盖五帝,泽及牛马”。儒家等诸子所崇尚的三皇五帝显然成了秦始皇的“偶像”,他认为自己合并天下,消弭了战乱,安定了百姓,已经“功盖五帝”。不仅如此,秦始皇还希望儒生们能理解他的事业,因而放下姿态,与鲁地的儒生共商祭祀。儒生的反应在史书上没有留下多少记载,不过,秦始皇的一班武将大臣却深得君上心曲,他们认为皇帝已经实现的功业早已超过三皇五帝(见《史记·秦始皇本纪》)。在这些石刻中,屡屡提及法令严明,看来秦始皇对于“以法治国”颇为得意。考古所见的很多秦国兵器制作精良,且有着几乎划一的标准,以及众多的法律文书,都反映出了秦朝法律体系的复杂和高效。如此好的治国理念,秦始皇没有理由不坚持。

秦与周相比,是一个全新的时代。面对一个庞大的国家,秦始皇需要在很多方面进行探索。巡游也许源于古代典籍所记载的巡狩,君王要定期巡狩诸侯,通过巡狩,君王可以视察民情,也可以解决一些政治问题。但对于秦始皇而言,巡游也许还可以自我欣赏和炫耀武威。例如秦始皇在巡游途中遭遇大风而不得渡江时,他勃然大怒,驱使三千刑徒将湘山上的树砍伐殆尽,这是施威于神;公元前218年,巡游至河南阳武县的博狼沙,遇见了盗匪。为了抓住强盗,秦始皇下令大肆搜索,十天后才罢休,此为施威于民。石刻上固然有隽永的文辞和美好的愿景,但秦始皇的行动并不受这些文字的约束,他一方面沉醉在古圣帝王和长生不老的传说当中,忙于巡游、派出人员寻找不老丹药和接受臣子的奉谀;一方面越来越刚愎自用,以日益惨苛的手段来实现自己的愿望。吞并天下之后,秦始皇仍然承袭战争时代的作风,似乎陷入了自我膨胀式的迷狂之中。

从即位之初起,秦始皇就开始在骊山为自己修筑陵墓,极尽奢华。这座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地下王陵包括了地宫,《史记》记载:“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异怪徙藏满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穿三泉”是形容地宫的深度,也有可能指在施工过程中碰到地下水。根据考古勘察,地宫可能距地面35米深,东西长170米,南北宽145米,仅位于地宫中央的墓室的面积就约与一个标准足球场相当。地宫内确实有水银,司马迁的记载是可信的。水银不仅可以代表江湖大海,而且可以防腐,又因汞气体的剧毒性质,灌注水银还可以起到防盗的作用。陵园的地表总面积56.25平方公里,陵墓封土原高约115米,现在仍有76米。陵园有内外两重城垣,内城周长3840米,外城周长6210米。1974年,当地村民在打井时发现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经过考古工作人员的进一步发掘,确认这是秦始皇陵墓的陪葬坑。整个陪葬坑从西向东,三个坑呈“品”字形排列。一号坑就长230米,宽62米,深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坑内有几千个陶俑,陶俑的造型十分逼真,无不栩栩如生,他们被排列成一个包括了不同兵种的完整作战队形。兵马俑坑只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但它的艺术性和工程量已非常令人吃惊,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秦始皇陵至少修建了35年以上,直到陈胜手下的将军周文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攻至陵园附近,秦二世才听从将军章邯的建议,下令停止施工(此时整个工程已进行至收尾阶段),将修陵的劳力组编成军队扑向起义军。

在南方,秦始皇继续开疆辟土,组织军队攻城略地,相继设置了桂林郡、象郡、南海郡。在西北,派蒙恬率兵30万,攻击匈奴,并开建巨大的防御工程:长城。公元前212年,为便于向北方出兵,开始修筑直道。所谓直道就是宽阔平直,便于马车奔驰的道路,是当时的“高速公路”。对于秦直道,《汉书》有这样的描写:“道广五十丈,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秦代一尺大约是现今的0.23米,50丈就是115米,每隔7米左右就植树一棵。从实地勘察的结果看,秦直道的路面最宽可达60米,一般则在20米左右,《汉书》显然夸大了数字。《史记》称秦直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即从今天陕西的淳化县梁武帝村至内蒙古包头市。这条直道的遗迹现在仍然清晰可辨,有些部分甚至仍在使用。

另一项大型工程阿房宫也于公元前210年开工。阿房宫位于现在的西安西郊,据司马迁的记载:“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一步约合6尺,也就是说,阿房宫东西长690米,南北长约115米,殿中可以容纳1万人,四周都有阁道包围。如此宏伟的宫殿,需要的财力和劳力都是数以千万计的。阿房宫动工约一年后,秦始皇去世,当时只修筑了一座前殿。据考古勘探,阿房宫前殿遗址的台基长1270米,宽426米,其工程浩大由此可见一斑。

战争和劳役令老百姓连年奔走,怨声载道。众多大型工程使秦始皇在巡游时刻立的石碑变成了强烈的反讽,并将新的王朝推向危险的边缘。

公元前211年,有人在陨石上刻下了“始皇帝死而地分”的字句。一年后,秦始皇遵从前一年卜筮所得的忠告,又开始巡游。但这次巡游并没有实现它的初设目标,秦始皇在中途因病逝世。

秦始皇创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他也为历代梦想成为圣君贤主的君王竖起了一些标准,比如开疆辟土、征伐夷狄;天下归一、四宾来服;自比三皇五帝、梦想不老成仙。秦始皇的暴政虽遭诟病,但他的理想,以及在政治制度建设方面的探索,甚至成仙之类的妄想都被人继承。

秦帝国的覆灭秦国的统一在相当程度上依赖来自东方的人才,他们是一个特殊群体。这些人大多出身低微,对名利爵禄有着如饥似渴的占有欲,在危难之时,他们可能表现出惊人的勇气和才智,但面对人性的考验,他们又可能畏首缩足,难堪重托。李斯就是这类人物中的典型,他为秦国的统一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他的贪图名利也加速了秦帝国的覆灭进程。

沙丘之谋李斯本是楚国的一介布衣寒士,先跟从当时的大儒荀子学“帝王之术”,然后只身往西,入秦国。到秦国后,李斯投靠吕不韦门下,由他推荐,成为秦王政身边的近侍。期间,李斯曾向嬴政献《论统一书》,力主秦王早日实现天下一统。此次上书使秦王对李斯刮目相看,很快任命他为长史(此官职战国末年始置,起初职责不明),再后又拜为客卿(春秋战国时期的官职,多授予担任高官的外国人),并命参与制定统一战争的策略。公元前237年,秦国贵族指斥来自韩国的郑国利用修建水渠的机会消耗秦国国力,进而将矛头对准游说之士,认为他们在秦国搞间谍活动。秦王在贵族的压力下,下令驱逐说客,其中包括李斯。李斯在离开秦国的途中,向秦王上《谏逐客书》。这篇千古少有的佳作列举了大量的历史事实,说明秦国的富强离不开外国的人才,劝秦王不拘地域、国别,广聚人才。这篇文章为李斯带来了转机,秦王看到文章后马上取消了此前的命令,并擢用李斯。

李斯是秦国统一战争计划的主要策划者,他以自己出类拔萃的才能辅佐秦王合并天下。统一之后,李斯已经官至丞相,位列三公,权倾朝野:长子是一方要员,几个儿子都贵为驸马,几位女儿则嫁与各位王子为妻。在地方任官的长子李由有一次回咸阳,李斯为其置酒洗尘。溜须拍马者闻风而动,李斯家门口停驻的车骑竟成百上千。身临如此盛况,李斯却不无担忧:“我的老师曾告诫我,说‘物禁大盛’。想我年轻时生活艰难,而现在却位居人臣之极,今后的日子吉凶难料啊!”虽然担忧,但李斯终究做不到顺势而退。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游途中,于沙丘去世,李斯的担忧很快变为事实,这可能是他始料未及的。

秦始皇死后留下遗诏,要戍边在外的太子扶苏将兵权交给将军蒙恬,然后回咸阳参加葬礼,这相当于要扶苏回咸阳继承帝位。诏书是赵高代写的,而赵高又是秦始皇另一个儿子胡亥的老师,胡亥当时恰好随驾巡游。秦始皇病逝后,消息秘而不发,只有李斯、赵高、胡亥及几位亲近的宦官知道。

身为胡亥的老师,赵高企图立胡亥为新帝。因此,如何对付太子扶苏成为当务之急,而除掉扶苏又必须获得丞相李斯的支持。当赵高开始说服李斯时,李斯斥责他丢弃了臣子本分,不立太子而立胡亥是“亡国之言”。面对位高权重的丞相,赵高显得信心十足。他首先恐吓李斯,说自己入宫二十余年来,未尝见丞相或功臣有“封及二世者”,且无有得善终者。这还不够,赵高还不忘提醒李斯,在这场选立新帝的斗争中,一定不要站错队!如果扶苏登基,帝临天下,必将用蒙恬为丞相,先帝旧臣之失宠,乃必然之事;如果胡亥获胜,而丞相现在又与我们为敌,这也未必是上策!

李斯乃说客出身,赵高的恐吓岂能使他改弦易张?再一次被李斯驳斥后,赵高抛出了爵禄和名利的诱饵,战国说客毕竟是逐利之徒,赵高好像将李斯一眼看到了底。在义、利之间的抉择令李斯左右为难,甚至仰天长叹。但他迅速为自己的选择找到了合理的台阶:身逢乱世,无力奉持先帝遗志。

事实证明,选择与赵高、胡亥为伍,是李斯一生中的败笔。扶苏登基后,可能另择新相,但在赵高和李斯之间,胡亥肯定更看重赵高,而非前朝老臣。扶苏忠孝仁慈,胡亥庸碌无能,以李斯之机敏和洞察力,二人之高下明晰可见,立然可判。可惜此刻的李斯不再是当年冒死上“谏逐客书”的李斯,功成名就之后,患得患失如影随形,赵高正是利用了这一点。

荀子以“帝王之术”教诲李斯,告诫他一定要警惕“物极必反”、“盛极而衰”的规律,这也是战国游士惯常引用的语言。但当李斯面临重要抉择时,他显然忘掉了老师的教诲。胡亥登基之后,李斯可以选择顺势而退,利禄未必全保,但终不至于弃尸于市,株连三族。到后来,贪慕名利的李斯竟被赵高玩弄于股掌之间。“利令智昏”,诚为智者之言!

李斯之死李斯的悲剧似乎早已注定。年轻时曾任小官员,看到厕所中的老鼠不仅吃食肮脏,而且整天提心吊胆,一见到人或狗,更是仓皇避之。而粮仓中的老鼠就不同了,藏身在大梁之下,以粮为食,也没有人和狗的骚扰。李斯发出感叹:“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史记·李斯列传》)李斯既然选择了“仓中之鼠”,则官位厚爵是绝不可抛弃的。人无近忧,必有远虑,“仓中之鼠”果能高枕无忧吗?肥硕之鼠,行动迟缓,加之长处安乐,反应迟钝,一旦危机降临,往往逃之不及。

胡亥登基后,听从赵高的主意,起用亲近之人,先帝故臣大受冷落。不仅如此,胡亥还采取极端的手段消灭异己,杀害将军蒙毅等功勋卓绝的大臣,以及自己的兄弟姐妹,他们的财产也尽数入官,连坐者更是不可胜数。与此同时,秦二世又治阿房宫,修直道,赋敛较秦始皇有过之而无不及。被逼至生存底线的民众奋臂而起,在陈胜、吴广的带领下开始了反抗。

由于李斯长子李由镇压不力,群臣多有讥议,认为李斯位居三公,自己的儿子却不能保一方安宁。当二世责问李斯时,他惶恐不已,只得阿谀秦二世之意,上书要求严行督责,认为严行督责可防臣属弄权,以此则天下安定,天下安定则皇帝愈加尊严,这就是所谓的“行督责书”。“行督责书”所言实非李斯本意,完全是为了迎合二世。就当时的情势而言,此举不异于火上浇油,这个时候的李斯已经变成了庸碌之才。秦二世的残酷治国,李斯的昧心纵容,使秦帝国的灭亡终成必然之势。

赵高虽官阶不高,但由于是秦二世的老师,而且是胡亥得以称帝的主谋,所以深为秦二世信任。李斯虽仍然身居丞相之位,但不能再像辅佐先帝那样,随侍皇帝左右。赵高听闻李斯对自己的做法心存微词后,心生一计,怂恿李斯进谏,故意要李斯在胡亥饮酒作乐时进宫,结果引得胡亥大为不快。赵高趁势煽风点火,说李斯参与了沙丘之谋,二世登基之后,他对自己的权位并未加益心存不满,而且诬陷李斯“亦望裂地而王”,甚至暗通陈胜等人,所以“楚盗”经过李由所辖的三川时才不攻城。

李斯在得知二世开始调查长子李由之后,决定以一己之力扳倒赵高。二世当时居住甘泉,李斯无缘得见,只得上书言事,提醒秦二世提防赵高。这等同于自投罗网,此时的李斯已经不能正确地判断自身的处境。秦二世担心李斯攻杀赵高,于是将李斯所奏悉数告知赵高。赵高乘机借步上梯,重弹老调,并将李斯与篡齐之王位的田常相提并论,秦二世闻之震怒不已,下令将李斯交由赵高处置,务必要他供出谋反的罪证。

身陷囹圄的李斯自恃辅佐先帝有功,能以善辩之辞还自己清白之身,于是上书秦二世,为自己列出七项丰功伟业。殊不知,“有罪”之臣根本没有与天子对话的机会,赵高下令将李斯的上书丢弃不奏,又安排亲信假冒御史、谒者、侍中,三番五次地提审李斯。只要李斯敢申辩,就酷刑相加,使他痛苦难堪。等到秦二世派人来查验时,李斯再也不敢申诉,老老实实地承认了加在自己身上的罪名。

公元前208年,李斯被“具五刑”,即黥(在脸上刺字)、劓(割鼻)、刖(斩双脚)、枭首,最后被剁成肉酱,并株连三族。临刑前,李斯悲怆地对儿子说:“我再也不能和你牵着猎狗,从上蔡东门出城,去山野猎杀野兔了。”(《史记·李斯列传》)言未竟而老泪纵横,父子相拥而泣。

李斯违背秦始皇遗愿,导致对秦始皇素有异议的太子扶苏自杀,使秦帝国的政治错失了一次转变的机会。扶苏生前数次劝谏秦始皇,主张柔和的治国策略,他见假诏之后的自杀足以说明他为人仁孝、率直。如果是他继承始皇帝之位,而非德才皆无的胡亥,秦也许不会猝亡于突起的战火之中。

一年之后,秦二世在赵高的蒙蔽下自杀。赵高妄图自立为帝,但遭到群臣的反对,宫殿之上也出现了不祥的征兆。赵高遂立秦始皇的弟弟子婴为新帝,子婴即位之后,联合贵族,设计刺杀赵高,并诛其三族(此依《史记·李斯列传》之说,《秦始皇本纪》:“子婴为秦王四十六日……沛公……使人约降子婴。”)。三个月后,咸阳破,子婴与妻儿子女自系其颈,迎接起义军。刘邦将子婴交与属吏,项羽进城后,立斩之。

与东方六国相比,秦国贵族势力相对较弱,不能像东方六国的贵族那样与君主相抗,这也是秦能大量起用来自六国之谋士的原因之一。秦能合并六国,一统天下,像李斯之流的宾客谋士贡献很大。他们凭三寸生花之舌,采撷诸子为己所用,纵横捭阖,为利来,为名往。名利之外,他们少有更高的追求;重压之下,轻易辜负所托。李斯之死并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它将宾客谋士的空虚心灵祼露了出来,依赖这类心灵建立起来的帝国如同以卵垒台,垒得越高越危险,而崩塌则是必然之事。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继位之后,胡亥在各个领域都继承了父亲的做法,甚至更加残忍,阿房宫、直道、陵墓等大型工程也没有因秦始皇去世而停工。但胡亥并不具备秦始皇那样把握大局的能力,他性格懦弱,胸无主见,对赵高唯计是从。胡亥近乎是赵高操纵的傀儡,谋害大臣等恶行其实都是赵高教唆的结果。排除异己的同时,赵高将自己的党羽陆续安插到各个重要职位之上。为了彻底扫清障碍,赵高设计了“指鹿为马”的闹剧,引蛇出洞,然后加以陷害。

为了架空胡亥,赵高哄骗他说为了不在众大臣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皇帝需要将自己深藏起来,制造出深不可测的神秘感。这样就能使皇帝更加威严,更便于控制大臣。胡亥信以为真,从此深居简出,躲在后宫醉酒淫乐,一切事情全部交付给赵高处理。

就在秦二世效仿父亲完成自己第一次巡游的三个月之后,陈胜、吴广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州东南)揭竿而起,点燃了酝酿已久的怒火。

秦二世元年,即公元前209年7月,要求按期奔赴今天北京密云一带的士兵因大雨路塞,无法准时到达指定地点。依秦法,延期到达得处斩首之刑,900名士兵为此愁苦不已,人心惶惶。素怀富贵之心的陈胜时任屯长,他看到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机遇,于是和吴广商量,准备利用厌苦秦政的人心,发起反抗。二人事先将帛书塞进鱼腹,士卒烹鱼时发现了写有“陈胜王”字样的帛书;又在营地附近的丛祠中假扮狐狸叫,高呼:“大楚兴,陈胜王。”待时机成熟时,吴广又故意挑衅秦尉,与陈胜合力杀死两名尉官。杀死秦官之后即刻号令士卒,声言已经延期,按法当受斩首之刑,即便幸而受免,戍守边地也是九死一生。陈胜鼓动士兵:“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起义之初,起义军诈称拥护公子扶苏和楚国已亡大将项燕,这种看似两面示好的做法表明起义军试图寻求更多的支持,他们内部也可能存在严重的分歧。起义军东进攻下陈之后,在众人的推举下,陈胜称王,号为张楚。陈胜称王及寓意恢复楚国的国号,预示着天下将重新陷入分裂状态。与此同时,陈胜属下葛婴在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东南)立襄彊为楚王,听闻陈胜为王之后,他又杀死襄彊,还报陈胜,陈胜诛杀葛婴。陈胜领导下的军队并没有统一的战略部署,无论是士兵还是将领都缺少作战经验。

陈胜首义之后,各地响应者不可胜计。而在陈胜称王后不久,天下迅即分崩离析,各路起义军各自为政,率兵攻城,占有城池土地,甚至相互攻杀。首义的陈胜试图控制混乱的局势,但他的声望、才能都不足以号令诸军。陈胜自己派出的军队也遇到了秦军的阻击。周文突破函谷关,进至戏(今陕西临潼东)时。秦将章邯说服秦二世,临时组织骊山役徒,击溃了起义军。秦军一路追杀,起义军最后在渑池(今河南渑池西)覆没,周文自杀身亡。围攻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的吴广久攻不下,继而在内乱中被田臧等杀害,他的头颅被献给陈胜,陈胜遂命田臧为令尹(战国时楚国的官名)。陈、吴二人在起义之后产生了尖锐的矛盾。田臧令李归等围荥阳,自率精兵至敖仓(位于荥阳东北方,此地可能是当时重要的粮食屯散地)迎击章邯,最终死于战阵。章邯军进后荥阳城下,击破李归等,然后挥师南进,于郏(今河南郏县)击败邓说率领的起义军。邓说退至陈,被陈胜诛杀。章邯又在许(今河南许昌东)击破伍余,乘胜杀至陈。陈胜监军迎战,军败,退至汝阴(今安徽阜阳),又领军北向至下城父(今安徽城涡阳),后被御者庄贾父杀害。

从陈胜称王至其败亡,共约六个月的时间,他所率领的军队几乎全被章邯击败。陈胜虽败,但他点燃的战火远非章邯所能扑灭。灭陈胜之后,章邯率军连连征战,直至他向项羽投降。

土崩瓦解在陈胜接连失败时,关东兴起了“复国运动”。由陈胜派往邯郸的武臣自立为赵王。由武臣派往燕地的韩广又自立为燕王。田儋在齐地自立为齐王,周市在魏地拥立故甯陵君咎为魏王,自己为相。陈胜败亡之后,秦嘉等拥立景驹为楚王。项梁渡江之后,立楚怀王之孙心为王,沿袭旧称楚怀王。这场复国运动映射出秦在关东的统治因过于残暴而不得人心,这也成为刘邦建汉之后分封诸侯的背景。秦朝短暂的统一并没有消除诸侯长期割据所造成的政治传统。

在各地的起义军之中,项梁、项羽率领的军队迅速表现出了较强的战斗力。在确信陈胜已死之后,项梁在盱台(今江苏盱眙东北)拥立楚怀王之孙心为楚王(熊氏,名心),数月后挥师北上,攻亢父(今山东济宁西南),救东阿(今山东陈阿西南),下城阳(今山东菏泽东北),攻至濮阳(今河南濮阳南),屡败秦师。项羽和刘邦领军攻下雍丘(今河南杞县),斩李斯之子李由。项梁领军攻定陶(今山东定陶),因久胜轻敌,被获得增援后的章邯趁夜突袭,起义军大败,项梁战死。

项梁军溃败之后,章邯认为楚地大局已定,遂领军北上,全攻赵地。秦将王离将赵地的起义军主力围困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楚怀王应邀发兵相救,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同时,令刘邦西向攻秦军,并与众将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史记·高祖本纪》)。

宋义领兵至安阳后,按兵不动,试图坐观虎斗,等待两军恶战之后,再出兵攻击秦军。于是军队在安阳停留了46天,在劝谏无果之后,项羽愤起杀掉宋义,引兵救赵。巨鹿一役,项羽志在必得。他派出一支分队,切断了秦军的粮食供应,然后率主力渡河。渡河之后项羽令军士将船只全部凿沉,炊具也被砸碎,自断退路。再无退路的将士们只有全力杀敌,战斗中,项羽率领的士兵以一当十,以十当百,呼喊声震天动地,观战的其他起义军无不为项羽的军威所震动。巨鹿一战,秦师大败。这场恶战令项羽威名远扬,他的勇猛善战,以及军队的强力战斗力都是其他起义军无法比肩的。项羽理所当然地成为反秦军队的领袖。

巨鹿一役,秦军主力遭重创。由于赵高的挑拨,章邯又被秦二世猜疑,心力交瘁的他最后向项羽投降。由于秦国的残暴,这支投降军经常受到起义军将士的排挤。当项羽率军至新义时,他听信手下谋士对投降军的诽谤,竟下令将投降的秦军全部坑杀,只留下章邯等将领。这件事情使人们胁于项羽威名的同时,也为他的残暴和嗜杀所震惊。

刘邦率着另一支军队西进,并没有碰到秦军的主力,无疑捡了个便宜。刘邦之所以能获准领兵西进,在于他给楚怀王等人留下了“宽大长者”的印象,而项羽却“僄悍猾贼”,残暴嗜杀。权宜之下,楚怀王选择派刘邦领军西进(《史记·高祖本纪》)。在刘、项争霸拉开序幕之前,项羽就因为性格的原因先输了一着。

刘邦率军经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宛县(今河南南阳)、武关(今陕西商南)、蓝田(今陕西蓝田),很快进入关中。攻陈留时,刘邦得到了郦食其的辅佐,在宛县又采取劝降的策略,避免了一场恶战。攻武关时又用张良之计,使诈攻破武关。与秦军战于蓝田时,刘邦又布疑兵诱使秦军放松戒备,趁机大破秦军。

当刘邦一路西进,项羽连败秦军时,秦二世派人责备赵高,这令赵高很不安。赵高马上纠集党羽,率兵攻进望夷宫,逼迫秦二世自杀。大难面前,胡亥还痴想着求得一条生路,和赵高的女婿阎乐讨价还价,但他最终连赵高的面都没见到,此时的胡亥之于赵高已经形同草芥。胡亥自杀后,赵高立子婴为王,“今六国复自立,秦地益小,乃以空名为帝,不可。宜为王如故”便连皇帝的尊号都不敢要了。但如此的谦卑未免来得太迟。秦二世死后,赵高为了在乱世中求得新的权势,他还派人与刘邦暗通款曲,试图与刘邦“分王关中”(《史记·高祖本纪》)。子婴父子闻讯后,对赵高更加怨恨,遂设计刺杀赵高,且夷其三族。

子婴做了秦王46天之后,刘邦屯军霸上,派出使者约降。子婴出城投降,刘邦入咸阳。在萧何等人的劝说下,刘邦放弃了美女和珠宝,选择了韬光养晦。他将宫室府库财物全部封存起来,将子婴交付给属吏看管,然后领军回到霸上,等待大军到来。是年为公元前207年,秦亡。

同类推荐
  • 从小兵到黄帝

    从小兵到黄帝

    大秦我的大秦我将以你为荣,我将把你重建你将是我的万世帝国
  • 清末乞丐做皇帝

    清末乞丐做皇帝

    韩浩穿越到清末小乞丐身上,身怀宝鉴系统,在这动荡的年代,毫无根基的他该如何崛起!意外得到和珅宝藏线索,从而牵扯出一个又一个历史名人的藏宝地,寻宝,探险,风水寻穴,机关,破谜,应有尽有…小乞丐争霸之路,穿清不造反,菊花套电钻…………………………………………丐群:205455172
  • 王朝风云变幻

    王朝风云变幻

    本书是一部全景式再现中国历史的大型图书,它在吸收国内史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中华文明悠久历史沉淀下来的丰富的图文资料融为一体,直观的介绍历史发展进程,全书以多幅珍贵图片,配以文字叙述,全方位介绍中国历史的基础知识,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
  •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之谜(一)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之谜(一)

    本书向读者解剖了笼罩在陵寝上的谜团。内容有:曾侯乙墓之谜、秦始皇陵墓之谜、中山靖王刘胜墓之谜、汉武帝茂陵之谜等。
  • 文动九州

    文动九州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远古妖蛮纪元,羲皇联盟人族百余部落射杀龙脉与华野,后黄帝建城邑、仓颉定文字、禹皇治江河,人族方兴。及至夏氏集兵数百万,逐战异族,问鼎中原,拓土三千里,自号为天子,分封王公诸侯,人族数次中落中兴,至诸圣时代,武道昌隆,百家争鸣,文道初兴。西元黄州江陵有秦氏少年,武能镇国,文能传世,于乱世崛起!
热门推荐
  • 逍遥集

    逍遥集

    一个凡夫俗子闯进诗的殿堂,被那斑斓夺目的光芒刺得眼花缭乱,被古人慷慨的高歌、激愤的呐喊、委婉的吟唱和坦荡的宣泄所感染,于是喜欢上古典诗词。开始学古体诗词,写古体诗词,以为它精炼含蓄,是叙事抒情绝好的方式。用诗词来抒发一时的感受。有感则吟,临景则歌。
  • 现代化大唐

    现代化大唐

    李恪穿越了,穿越成为了李世民的第三子李恪,可是他却发现这个大唐却有些不太对。长孙皇后拿着对讲机指挥宫女做事,太子李承乾正在玩策略战棋游戏,李靖正在在电脑面前分析战局,李世民正在心里面酝酿着无纸化办公。而这一切,都要从三年之前出现的那个时空虫洞开始说起。而刚刚魂穿过来成为了一个穿越者眼中的土著,正琢磨着怎么样借助穿越者们的力量,实现大唐的四个现代化。
  • 香妻撩人:偏执权少深深爱

    香妻撩人:偏执权少深深爱

    身为职业捉奸人,竟然走错了房间,还被一个偏执狂给缠上。卫禹碹无时无刻都能睡,在她的大腿上,在她的手臂上,在她的肩膀上。为了躲开这一切,她想尽办法逃脱,然而一次次的失败,最终还是回到他身边。受不了他的偏执,忍不住怒吼:“你到底是为什么非要抱着我才能睡觉啊?”卫禹碹一脸懵懂看着她,“因为你身上有股能让我睡着的香味。”她以为真爱即将来临,卫禹碹也对她万般宠溺,然而当事情的真相一点一点浮出水面的时候,她幡然醒悟,原来这一切不过是个骗局。可她早就丢失了自己的心,现在又被他嗤之以鼻,他让她尝到了什么叫做万劫不复,痛不欲生。
  • 红色的鞋

    红色的鞋

    我在无意中得到了一款非常好看的红色跑鞋,这双鞋却给我带来层层的厄运...(新人初作,可能不太好,请大家谅解。喜欢的话可以收藏一下,更新时间不定。如有问题,请联系。新浪微博:Mr萝卜wwQQ群:462052712)希望大家喜欢。新浪微博:Mr萝卜wwQQ群:462052712
  • 梦瑶天际为伊等待

    梦瑶天际为伊等待

    一次无意碰撞,楼道口的奇遇。造就了一段未知的等待。彼此在误解中学会了爱的含义。年轻的相爱,年高的相爱究竟存在什么差距。从前的你是否依然爱我。何为情生,因缘情灭!
  • 心,血,路

    心,血,路

    倭寇侵略,烽烟四起,在凤凰山下,一个与世隔绝的小村庄——瓦房庄里,一片熊熊烈火,奸淫掳掠,日寇的种种恶行被一个懵懂的少年一幕幕的看在眼里,这本就与世隔绝,平静了近半个世纪的小村庄开始了正义与邪恶之战,在这场战争中,孩子逐渐长大并渐渐成为了民族英雄,他就是方清山,在几次艰苦卓绝的战争后,共产党终于取得了胜利,日寇不得不彻军并承认了失败,那么这一次次的战争的过程又是怎样的呢?请听我道来…
  • 梦缘主宰

    梦缘主宰

    是重生还是轮回,是梦境还是现实,当苏醒之时一切终将改变
  • 鬼体戏子

    鬼体戏子

    传说,三生万物。也有传说,在此之后,三就找了一个继承人,自己则在外游历,探寻更高的境界。三确实在找继承人,只是从没有一个人入得了它的法眼。直到那一天,那个阳寿未尽的鬼,鬼蛇,也就是林萧闯入了它的视野……我让你见妹妹,事情结束,你跟我走!成交!接下来,就要看你的造化了……
  • 腹黑千金:霸道少爷欺上身

    腹黑千金:霸道少爷欺上身

    她,是东方集团的千金之女,却遭到闺蜜陷害,这一生死不瞑目,好在老天有眼,让她再次重生,这一生,我要护的人,阎罗王都不能夺走。她开始扮猪吃虎,隐藏实力,装成无害的小萝莉,每一次在她身边的只有他。他,本是陌氏之子,第一次见到这个小丫头的时候,便有了乐趣,在学校里天天护着她,疼她。却发现她身上的秘密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舍不得放她走,终于有一天。。。“小丫头,我好想爱上你了。”“哦,那又怎样?”“所以...我要把你带回家。”“这不是在家里吗?”“是在家......丫头,你爱我吗?”“爱呀,所以...你不准离开我的视线。”某丫头扑到某少爷“嗯....你也一样。”少爷反扑。。。
  • 误惹冥帝之萝莉请自重

    误惹冥帝之萝莉请自重

    她本是一株修为不过五百年的桃花,在这寸草不生的半山腰渐渐地有了自己的灵识。当初是他亲自助她修成人形,挡下天罚,封印了那一双眼瞳。也是他毫无留恋地离她而去,仍由她误闯了地狱。可最后毁了她一生的人还是他!遇上有洁癖的那人简直就是她的劫难,封印了她的法力害她只能以小孩子的身体继续活下去不说还处处刁难她,于是她一炸毛就将十八层地狱搅得不得安宁。当失去她的时候才幡然醒悟,原来此时已经情根深种,生命中再也无法接受没有她的事实。为了她,他可以冲上九天,将天界搅得鸡飞狗跳;为了她,他可以放弃放弃自身千年修为。她的生活总是充满惊吓,少年模样的魔尊老是吓唬她,聆听她的唠叨的却也是他。冲破封印获得真正重生的那一刻,他何其邪佞,长发飞舞,气势庞大。“要想保住地狱安宁,简单,把她给我即可。”这是他说的话,望着她的双眼中是属于她的温柔,只是那时她双眼已瞎,此后再见不到他的本分柔情。······当一切归于平静,兜兜转转后,似乎又回到了这个原点,可是她愿意。——精分时间——什么?高冷的冥帝居然为了个小娃娃和天界闹翻啦?她自问没被丢进油锅地狱已是谢天谢地了。——什么?魔尊大人指名要带走她去称霸天下?对此,某女不禁翻了个白眼。——天了噜!这白花花的是什么东东?——答曰:那是本帝的胸膛。嗯,某女的视角就是这样,其实只是想当只快乐的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