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向来都把“义”看得很重。儒家尊崇的“仁、义、礼、智、信”中的“义”就排在第二位。人们对重情义的三国时期的大将关羽,奉若神明、顶礼膜拜。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我们大家对“义”的重视。
学生之间要不要讲点“义气”呢?要!但不能讲“哥们儿义气”。因为,哥们儿义气是一种基于无知和盲从,无情感基础的冲动,是一种非理智的行为,是与现代文明社会极不相容的行为。
“江湖义气”或“哥们儿义气”只讲“友情”不讲是非,与友谊有本质的区别,很多青少年就是因为分不清真正的友谊与“江湖义气”或“哥们儿义气”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让我们一起来看这样的一个故事:
在校学生段某敲诈了同学梁某、胥某的钱物,第二天,梁某约了三位朋友来“讨回公道”,那三人一听朋友受欺负,很是气愤,于是找到了段某,将其毒打了一顿。
段某遭到毒打很不服气,便找了四五个哥们,将梁某围堵在回家的路上,其中段某持刀,杨某等人手持钢管,致使梁某多部位软组织损伤。这几名青少年的行为已构成了犯罪,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故事中,不管是梁某找朋友毒打段某,还是段某找朋友砍杀梁某,这些行为其实都是电视上演的那种“黑帮片”里的“哥们儿义气”,这种义气,不是真正的友谊,只会让我们走入歧途。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我们所崇尚的友谊呢?友谊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赖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美好的情谊。
真正的友谊不是在口头上的,要在行动上互相帮助。当遇到困难和危险时,朋友会无私地帮助你;如果有了烦恼和苦闷时,朋友会耐心地倾听,并且为你寻找一种合适的方法摆脱它;当你犯错误时,朋友会义无反顾地指出来,帮助你走出迷途。这才是真正的友谊。
没有朋友的人通常会感到孤立无援。朋友是成功的催化剂,是心灵的镇静剂,是快乐的源泉之一。
当然,友谊也需要讲义气,但是这种义气并非“哥们儿义气”。“哥们义气”不是真正的义气。义气者,刚正之气、正义之气也,它是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如果不辨是非的“为朋友两肋插刀”,甚至不顾后果,这不是真正的友谊,也够不上真正的义气。
汶川大地震中,年仅十几岁的马建硬是凭借着自己的一双手,挖了4个多小时,将同班同学从废墟中救出来。当他背着同学刚刚踏出校门的刹那,那处围墙轰然倒塌。如果再晚个几分钟,也许马建和同学都会被掩埋其中。
看,这才是真正的义气啊!如果哥们儿之间只是一味地盲从,没有原则,不守法度,是非不分,相护包庇。为了所谓的“朋友”,甘愿去杀人放火,被绳之以法时还叫嚷着“20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这难道算“义”吗?
哥们义气往往以维护小团体利益为出发点,为了报恩或复仇,不惜牺牲和损害社会或他人的利益,对不是自己的“哥们”则不讲感情,不讲友谊,最终结果必然导致害人、害己、危害社会。
可见,哥们义气并不义气,而是流氓气、无赖气、地痞气和混世魔王气,没有一点点正义之气!“哥们义气”与友谊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渴望友谊,需要友谊,但是千万不可误把“哥们义气”当作友谊。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