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功不可没。但我们很多老师和家长视网络世界为“洪水猛兽”,我们青少年中有很多人也确实深陷网络的泥潭无法自拔。那么我们将怎样看待互联网呢?
“谈网色变”是不符合时代的发展的。面对网络最重要的是解决而不是回避。
我们青少年对自己的社会环境常常很敏感,崇尚时髦,追随社会上流行的风气,最易被感染或鼓动。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我们青少年带来丰富知识、信息的同时,各种消极因素以及青少年对待上网的不正确态度等,也导致了青少年出现了诸多的心理问题。
1.沉迷网吧的危害
如今,电子游戏机已从青少年朋友的生活中退出并销声匿迹,但作为电子游戏机后继者的网吧,则以另一种形式悄然占领了这块领地。
网吧作为新时代的产物,令人着迷,对青少年的影响则更为严重。网吧的适应面较为广泛,男女老少皆宜,而其内容较于电子游戏室也是丰富多彩的。
但它对人们的危害性丝毫不亚于电子游戏室,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它对于青少年的危害则更为突出,因为泡网吧者多为青少年。
沉迷网吧有如下危害。
第一,网吧环境复杂。在这个复杂的地方,有着形形色色的人出入,青少年单纯的心灵在这里很容易会误入歧途。青少年由于自控能力薄弱等自身原因与网吧的混乱管理等诸多客观因素,让网吧的世界很精彩,也很无奈。
第二,网络设置不严。部分网吧中未设置不良信息过滤器,所以会有各种不健康的信息自动或在青少年不经意的鼠标点击下跳出,如果青少年不能有效地辨别其健康与否,那么这种不健康的信息就会毒害青少年的思想,影响心理健康。
第三,电脑辐射大。在网吧中至少会有五六十台电脑设置,主机箱与显示器离得也较近,这样就会产生大量的强辐射,会给青少年的健康造成巨大的伤害。
显示器的辐射容易导致近视,也很容易使皮肤干燥缺少水分,引起斑点;电脑主机箱的辐射会让人体的内脏受到严重损伤。再加上长期上网保持一个姿势,会造成身体血液循环不畅,细胞长时间无法进行有氧呼吸,更严重的会患上颈椎病、腰椎病等,这对我们青少年的身体所造成的健康损伤实在是太大了!
第四,摧残身体。青少年由于长期泡吧导致过度疲劳,再加上网吧空气不流通,人口密度大,烟味、汗臭味、食品味等,可谓是味味俱全;打闹声、机器声、脏话声等,经常是不绝于耳。这些飞舞着无数细菌和脏话的环境,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由于在网吧里,社会各个阶层的人都有,所以难免会有抽烟者,青少年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中,成为被动抽烟者,必然会对其身体带来伤害。
一般情况下,玩通宵的网迷从网吧走出来时,都是眼睛红肿、两腿无力、蓬头垢面。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如果不分昼夜、不知饥渴地长时间泡网吧,对其身体的摧残程度不亚于毒品的危害。
第五,因网费犯罪。在网吧消费的青少年一部分是在校学生,一部分是社会青年。这些青少年多没有经济收入,衣食住行都靠家长供应。尤其是家庭离异的子女,他们长期缺少父母的教育和关爱,从小随着祖父母长大。这些青少年很容易养成刁蛮任性、颓废消沉的性格,这会令其对人生没有信心,对社会充满敌意。在网费不能支付之时,便会采取极端的方式来抢取财物,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2.血的教训
我们看这个故事,也会发现,故事中的主人公就是因为对网络欲罢不能而毁了前途的。故事讲的是:
有一位英俊帅气的小伙子叫作刘浩。他的父母都是教师,刘浩在初中升高中时以全校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进入了一个颇有名气的“优等班”。刘浩的成绩一直在班上是数一数二的。
但突然在一段时间以来,他的成绩却急剧下滑,据老师反映,刘浩逃课已成了家常便饭。原来刘浩上高二后就迷恋上了网,在高考前一天的晚上,刘浩出现了精神分裂被送往医院治疗,这本来可以前程似锦的小伙子就这样被毁掉了……
和刘浩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其中一个最令人心痛的就是沉迷于网络游戏,竟喝农药自杀以求解脱的徐攀。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徐攀在16岁这个花一样美好的季节里,选择这么极端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呢?难道是学习压力过大,或是缺少家庭关爱?
其实,在老师、同学、邻居们的眼里,徐攀都是一个幸福的人,他不但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之中,经济状况较好,拥有父母的关爱,而且还没有升学的压力。由此可见,徐攀不可能是因为学习和家庭的原因而走上了绝路。在徐攀服农药被发现的抢救过程中,他向自己的父母讲述了自己自杀的原因,还有离家11天的出走经历。
为了好好打网络游戏而不被父母找到,徐攀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前往县城里的网吧,而是去了一个乡镇里的网吧。
开始他一天吃一袋方便面,后来,三天才吃一袋方便面,晚上,三个椅子拼起来往上一躺就睡了。在这期间,没有任何人关心或过问这个少年的冷暖饥饱。
对于徐攀喝农药的原因,他向自己的父亲解释说:“我喝毒药就是想让你们救不活我。因为我已经玩够了。”
徐攀对自己的母亲说:“妈,对不起,我管不住自己,我就是想玩,我管不住自己的手,我也不想惹妈妈生气,不想对不起妈妈,可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就是想要玩。我不管白天还是夜晚,脑子里总想着游戏,夜里想着游戏总是睡不着,就是想玩。”
一直到徐攀死前,说的最后几句话是:“有妖怪过来了。杀光!”在病床上,徐攀的手还在动,似乎还在打着游戏。
网络游戏好玩在哪儿?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网络之所以能吸引青少年,事实上正是那种长期反复进行重复操作的过程,青少年体验着这样的古怪模式:一方面聊天、玩游戏吸引着自己投入其中,另一方面又不惜为此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
当然,最终意义还在于自己有目的地操控时间,为了游戏积分能升级,不厌其烦地一直不停地玩,只有这样,他才会感觉到时间是属于自己的,而自己也是有所为的,让人有一定的成就感和充实感。
而这样的充实过后呢?又开始感觉精神空虚,生活和学习为什么会空虚,这完全在于时间无从打发。于是,在漫无目的中,青少年就会沉迷于网络世界虚拟的精彩里。
3.从网络回归现实
染上“网瘾”真的很可怕,而且后果很严重。有网瘾的青少年朋友一定要与“网瘾”作斗争,努力从网络中回归现实。
第一,创办健康的环境。在一个有民主、和睦、丰富多彩的家庭生活的青少年,通常是不会沉迷于网络当中的。因为,和谐的生活环境给了我们足够的自由、平等和快乐。因此,青少年要学会与父母谈心,同时对待父母也要像朋友般的理解和宽容。
青少年如果发现自己有上网成瘾的倾向,可以让父母或同学对自己进行督促,并且要积极地配合他们的监督工作,以便自己早日摆脱网络的困扰。要让自己生活在一个良好的空间当中,要加强自己对外沟通和交流能力。将自己的想法,说给父母或同学、老师听,听听看他们的想法,让他们为自己提供宝贵的意见,不要一味地逃避或逼迫自己。
第二,学会自我调节。具有消极心理的青少年可以拿出两张白纸,一张写出自己能够成功的理由,另一张写出失败的教训,然后把两者作个对比,把失败的理由逐个予以否定,比如“粗心大意”,可以修正为“我上次考试成绩那么好,这说明只要我认真对待,今后还是可以取得好成绩的”。
青少年要不断地去挖掘自己成功的理由,并加以肯定。这样在自我调节中就会慢慢地从消极心理中走出来,还会拥有更多的自信和勇气。
第三,允许自己上网。网络本身不是洪水猛兽,所以没有必要刻意去逃避它;更何况,在信息时代,网络无处不在,这是无法逃脱的。所以,青少年不要一味地回避上网,毕竟现在是一个网络的时代,你可以正确地、科学地上网,浏览一些对自己有益的网页,找一些相关的学习资料。可以跟自己做个约法三章,允许自己上网,但必须遵守一些规定或者限制上网时间,久而久之,就会对网络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
第四,转移注意力。一个人如果在遇到挫折感到苦闷、烦恼、情绪处于低潮时,就暂时抛开眼前的麻烦不要再去想引起苦闷、烦恼的事,把注意力转移到较感兴趣的活动和话题中去。试着用美好回忆来冲淡或忘却烦恼,从而把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
当自己总是控制不了地想上网时,可以有意识地转移注意焦点,想一些其他比较感兴趣的事,也可以跟同学或朋友出去逛街、看电影、聊天、看书等。
亲爱的青少年朋友,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是一个“网络瘾君子”,如果不是的话,那么恭喜你,千万别陷入其中!如果你已经是被网瘾折磨着的话,那么你可以尝试上面所讲述的方法,让自己尽快从网络中回归到现实世界,相信你是可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