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上学孩子的重大内容,我却轻松彻底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小学六年这个问题从来不曾困扰过我,我告诉猫咪作业是自己的事情,我不会每天去催促你,也不会监督你,如果让我接到老师的电话投诉你的作业问题你将受到我的惩罚,至于惩罚的具体内容视具体情况而定,反正是老妈我说了算,一切反抗无效!但我也说了,如果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都做不完的作业可以不予理会。
谁知道这小丫头自从学会了加减的算法之后,天天拿着个本子跟在我们后面追着我们出题,我们把一位数的加减法都写得实在没有写的了,先生只好对她说:出两位数的好不好?我教你怎么算,她说好,数字仿佛对她有着巨大的魔力,而我们从来不曾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去要求过她学习这个东西。这更让我相信了在孩子自身能力还不具备的时候就强要她去学一些超越自身能力的东西一定会伤害了孩子的学习热情,让他们看见这个东西就产生了反感,那些所谓的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专家扼杀了大部分孩子的学习热情。我从来不觉得自己的孩子有多聪明,我只是给了她足够的时间去玩耍和淘气,等待她完善和具备相关的能力。
我们给她讲故事的时间早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已经不能满足她所要求的量了,于是,开始学拼音的时候简直把她乐坏了,她开始可以通过拼音自己阅读了,拿她自己的话说:“再也不用求你们了。”带拼音的书同时又是她愿意去读的实在太少了,无奈之下她只好拼命去学认字,我觉得在这方面给孩子的时间还是太少了,于是,我提出和她共同阅读。我们共同阅读的第一本书就是《中华五千年》,这本书还没有读完的时候,她自己几乎可以独立完成阅读了,但我想把这种生活继续下去,于是,我们开始阅读第二本书,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这本书我们几乎读了整整一个学期,当读完最后一页的时候,我们的成就感,尤其是我的成就感比三伏天喝冰水还要爽,参与孩子的成长是一定要付出时间和精力的。接下来的阅读就不那么顺利了,当我们开始阅读高尔基的《童年》的时候,猫咪开始厌烦了,她说这书太啰嗦,说实在的,还真的很啰嗦,不管怎样还是坚持了下来,当读完《在人间》以后,她就拒绝再继续读高尔基的东西了,于是我换成了《福尔摩斯探案集》,但还没有读完一个故事的时候猫咪就嫌叙述太冗长,于是换成了《鲁滨逊漂流记》,她仍然嫌叙述太过啰嗦,我把共同阅读停了下来,认真想了想,的确,这些书对于这样年龄的孩子是太枯燥,我反对读改编节选面对学生的读本,如果改编者的水平不够,这会害了孩子,尤其是我们这种应试教育下的改编者,实在不敢去恭维,留下了故事线条却丧失了原著的精华,无非是为了凑一凑读名著的数量罢了,这样的阅读不要也罢,还不如去读《故事会》。
在书店里我终于翻到了几本她喜欢的书:《烂衫迪克》、《保罗从商记》、《菲尔的纽约生活》,可惜没有买全全部的读本,不知道为什么孩子喜欢阅读的东西你很难找到,现在的儿童读物数量很多,比起我小时候那是多太多了,但是书的质量却良莠不齐,称得上精品的书比我小时候并不见得多。而我们成人就是这样,喜欢用自己的标准去定位孩子世界里的一些东西,就如同我要猫咪去读高尔基一样,好在我改正得还算快,不是这些东西不好,只是不太适合这个年龄去阅读。
我只好带她到书城,让她自己去挑拣自己喜欢的书籍,《爱的教育》和《伊索寓言》的全本成了她的最爱,还别说,这挑书的水平还真不差。而在她三年级以后就不再去书城了,因为再也挑不到她想要的书了,据她自己说,书城的书要么就是太小孩子看的,要么就是太大孩子看的,就是没有适合她看的书,还有很多书在她看来都是很白痴的,这段时间《故事会》成了她的主要读物,期期都不拉,咱家现在最少有上百本《故事会》。
当我和朋友热情地探讨雨果的《巴黎圣母院》的时候,她在一旁听得出神,可当她从书架上拿下这本书来读的时候,三分钟就放弃了,这就是孩子,我想总有一天她会再去看这本书的,而这个时候的她还不属于这样书籍的阅读者,不必要苛求,更不必要去责备,而应该学会去欣赏她们。
当然这个时候的孩子也喜欢看电视,每天要偷偷看到很晚,你勒令她睡觉的时候她又搬出一本书来看,这个时候真是又气又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总是睡觉不够,总是迟到,各种复杂的心情都交织在我的心头,尤其看到她读书的样子你又心生爱怜,但又不能完全剥夺她看电视的权力。而当她拒绝再看《中华五千年》的时候的那一番话语,让我唏嘘不已,说实在的连我也不曾思考过这个问题,她说这书没意思,看来看去,就是朝代换来换去,没有新鲜的东西,总是同样的东西不断的重复,一重复就几千年,这年她才上小学二年级。也许是《世界五千年》的内容给了她启示吧!我顿时有《皇帝的新衣》的感觉,不觉倒抽一口凉气:后生可畏啊!
也正是孩子这一句话,我开始将一部分兴趣转移到了关于东西方历史、文化、科学的发展差异上面去了,中国历史我很熟悉,但对于西方的历史文化的了解仅限于学校课本里学来的东西,对西方文化也不过是看了一些书籍而已,当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所知所学太有限度了,于是开始搜罗相关书籍来看,在越看越多的时候,很多东西自然而然就链接在了一起,当初看一些书籍的时候,比如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我觉得好多东西根本就看不懂,感觉是十分的气馁,与朋友探讨这个阅读困难的时候,他不断鼓励我说,不要怕,坚持下去,会有答案的。真的,在阅读量累计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有些东西就在脑子里蹦了出来,先是所有的书籍在脑子里混成一团,然后一条模糊而不完整的线条就开始逐步建立起来。我也是应试教育下的一个后果,学习和应试完全是两回事,学习是自由而主动的,应试是限制而被动的,在自由学习的过程中得出的结果与现实生活联系、反思、足以更改我许多过去已经形成的固有观念,我将自己所经历的自由学习常拿出来与孩子讨论,她非常感兴趣,而且我告诉她,这一切都源于她的启示,孩子很兴奋,急切想知道我的自由学习过程,于是,我们之间有了更多的话题,她常常跟我感叹说:“一到你房间发现就走不了,一说起来话题就没完,从东扯到西,从西扯到东。”我也趁机告诉她,学习是一生的事情,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她也将她的困惑告诉我了,问我一天到晚看这些书有啥好处?为啥老爸总说你不务正业?我告诉她好处实在太多了,遇事三思的时候你的眼界开阔,视角也多了,问题的层次性也可以看得清楚了,比如我现在感兴趣的这个东西方历史文化的差异,它能让你看清楚自己身处的环境,一个人要生存必须要搞清楚自己所处的环境的状态,和这个状态的来源,可能发生的变化,看清楚了,你才能从容应对,而那些所谓的“愤青”很多时候对外界的环境状态和自身的环境状态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是狭隘而自我的,所以说出一些可笑的话来,做出一些可笑的事情来也就不奇怪了,思维决定行动。也常有人问我为什么不移民,我觉得这个话题问得比较浅层,移民是为了什么?先要搞清楚,然后,从一个总的世界来看,这世界上没有所谓好与不好的区别,关键看你追求什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她给我带来了新的思维角度和新的思维兴趣,同时也和她建立了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我的不断学习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榜样,对于我来说生活更加有乐趣,并且这种乐趣有取之不尽的源泉,一生耗尽都不可能有尽头,更进一步说,这比逛街买东西、美容、旅游相比,是成本最低的一种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