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劳动,四岁的猫咪加入了我们家庭劳动的大军。那时候的加班真多啊!多得来很多时候回到家就不再想动弹了,到了好不容易不用加班的周末,总是期望可以好好休息一下,劳动过量了有时候就不是什么好东西了,这好似常人的运动是为了锻炼出健康的身体,而竞技运动员的运动就恰恰适得其反了。
先生是不大插手家务活的,有时候我会长吁短叹地明知道是没有结果地要求:“谁洗碗啊?快要累死了。”其实人要真的累死还真不容易。
有一天猫咪站了出来:“妈妈我来洗碗。”
“那怎么行,你还那么小,人家不得说我虐待你了。”
“妈妈,我真的可以。”
于是我抓住机会乘机威胁家里那个爱女若狂的男人,那男人立即跑了过来,乐颠颠地劝阻她的爱女:“猫咪,你还太小了,你看,你连洗碗池都够不着。”
“我可以站在板凳上,我家有三个人,碗应该大家洗才公平。”
公平,大概是幼儿园教的吧?这小小孩子总会把你给她的话还给你,这种中彩的时候先生最多,最后在猫咪的公平指导下,我们家的碗轮流着一人洗一天,先生也在孩子的童稚的驱使下加入了洗碗大军,可是就洗碗的质量来看,先生的劳动成果比猫咪都差,你说这是笨吗?肯定不是,一个四岁的娃娃都可以洗得干净,没有理由一个三十多岁的大男人洗不干净,在我看来这里只有几个原因:一是态度,态度决定一切;二是策略,一个长久逃避劳动的巧妙的策略;三是清洁标准和我们相差太远吧?……
每天晚上,猫咪就像监军一样催促该洗碗的那位,有时候我们想帮助她,不用她参与,可是她死活也不肯破坏自己定下的规矩,最后因为我们的再三不忍心最终在一个月后经过强有力的努力之后破坏了这个规矩,现在想来,着实后悔,我们随意破坏规定,让孩子从中领悟到的是:原来规矩是可以随便立的,也是可以随便破的。至于对她究竟产生了多大的影响这就不得而知了,这对于越聪明越敏感的孩子结果就越糟糕。
在生活中,我们有多少这样的细枝末节奠定了孩子的价值观?当有一天孩子在任何一方面表现出让你觉得不可思议和违背你教育初衷的思想和行为的时候,都有可能就是你直接或间接造成的,当然还有一部分是外界环境造成的,总的来说,从和孩子相处的时间上来分,父母的影响几乎是具有决定性的。比如守时,比如守信,低头想想自己的所作所为,我还真的在生活中很难做到守时,也就是时间观念的淡漠,迟到几乎是常有的事情,甚至天天都在发生,哪怕五分钟三分钟都肯定是迟到,而我们总是能为自己的行为找到客观的和主观的许多原因,并且不断地重复,不断地为自己辩解,每次一迟到脑子里不由自主地习惯性地就蹦出了理由,这种危险的思维方式已经根深蒂固在我们的脑海里。漫延到了社会上、工作中、甚至很大的场面里,包括作为教育机构的学校,在明文规定的时间里很少能让一件事情正点开始,也很少能准点结束。迟到是不守时,随意延迟同样是不守时,同时更是不守信,而因无故早到更是不守时,你约人三点到他两点就到你办公室坐着,那感觉简直糟糕透了。守时就遵守准确的时间,估计是概念出了问题,准时既不是迟到也不是早到,更不是延长,你也许说三五分钟太夸张了吧?夸张吗?如果在一个求职机会面前每一个人的约见时间是三到五分钟的话,机会大概就是在不夸张中消失的吧?
当我们埋怨孩子耽误自己的时间的时候请先问问自己做到了吗?做不到或是做得不够好的话,请闭上你的嘴,先正己再正人。再说守信,那就更是天方夜谭了,从我们父母自己出发到整个这个社会有几个人守信?而我们怡然自得的天天做着失信于孩子的事情却天天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守信,这要有效果了那真是活见鬼了。关于这个问题,肯定有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常常在想:照我上面说的,岂不是没有几个人有资格去教育我们的孩子?我想了又想,反反复复地想,我这个样子显然是不合格的,难道我因为失去了资格就放弃了吗?在这个过程中真的很苦恼,也很痛苦。最后决定还是要首先从自己开始做出改变,改变自我,改变自身,这个过程到今天都在进行,这个过程也非常痛苦,一种漫长的痛苦。
在前面我就说过:我们从建立起自己的思维习惯和价值观体系开始就不自觉地进入了一个死循环,极难再做出改变,比如关于健康,比如关于孝顺,比如关于学习和教育……当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会迅速启动自己的价值观体系对这件事情做出判断:或这是错误的,或这是正确的,比如对于同性恋如果你的价值观体系是不认可的,你就会说这事恶心;如果你的价值观体系认可,你就会说这事正常;或许有人还会说:不赞成不反对,但其实他心里还是有个价值趋向的,话怎样说那是一种高超的技巧,具体到事怎么做才是真实的趋向,比如你的孩子或亲人陷入这个问题的时候你的反应才能真正体现出你真实的价值观。
我们常常在重大的事件出现的时候才有可能去对自己的价值观体系做出重新评估和更改,但是,自然界的法则是按正态分布的,人的一生中,重大事件比如面临突然到来的生死只有少数人可以碰到,大多数人是不会碰到的。所以,电影、文学作品、艺术作品等代为我们提炼这些东西,期望给人以醍醐灌顶的惊醒,实际上对大多数人的作用并不大,比如一字千金的《阿Q正传》有几个人读了?读了后又有几个人认真想了?放到今天的国人身上仍然是一针见血,毫不夸张,只可惜了鲁迅先生的一番心血和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