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咪大概从两岁半起就不大尿床了,1999年春节的第一天猫咪就奖励了我们一床尿,先生故意严肃地拷问猫咪:“你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猫咪顺口答道:“有意的,”先生脸色一沉:“嗯……?!”眼见情势不妙猫咪赶忙纠正道:“我什么意也没有,梦见厕所就尿了。”
猫咪的确很省心,从三岁开始每天就自己洗澡了,虽然洗得并不好,可是我们还是坚持让她自己洗,只是在她洗澡的时候要开着门,主要是怕出意外。
这个时候的孩子很乐意你和她玩,也不喜欢你忽视她的存在。记得在这年我公司春节晚会期间,我带她到了办公室,然后就和一位同事聊起天来,而猫咪一直就在那里折腾同事那高高的大班椅,我们继续聊着,由着她自己在那里折腾,结果她好不容易爬上了那椅子后将手“啪”往桌子上一拍大声说道:“现在你们俩该听我的了。”我那同事当时就蹲下身去温柔地对她说道:“哦!宝贝,对不起我们忽略你了。”从此我们家猫咪就喜欢上了这个同事,特别愿意和她说话,每次这个同事到我家的时候她都乐颠颠地搬出她所有的画作给人家看,那同事也是好性情一张一张认真地看,猫咪得到关注后格外高兴,最后那同事还强烈要求她送一张画做纪念,然后说:“将来你要成了画家我可就是你的第一个收藏者了。”当然画现在是少画了,可是她们之间那种友情一直保持到现在,猫咪虽然已经12岁了,但仍然愿意和这位同事说话,其实她的性情早已经不是幼年时期的性情了,现在她愿意说话的对象很少。当时还有另一位准备远赴爱尔兰定居的朋友选了一张她画的画带走,说一定要告诉那里的朋友这是三岁的中国小朋友画的画,而猫咪却将她遗忘得一干二净,在我看来,是办公室里的那句话深深打动了这小小的心灵,很多时候孩子心里在意的东西并不是大人以为的那些东西,他们几乎可以毫不费力地看穿你是真心的还是虚伪的。
和猫咪出门她也很少要我们抱,她喜欢东跑跑,西跑跑,捡地上乱七八糟的东西,反正她觉得好玩的东西就要拣,出一次门回来,那小手就脏兮兮的,裤兜里总装着东西。好像在三岁以后先生想抱她一下都不容易了,先生就问她:“猫咪为什么不喜欢爸爸抱呢?不喜欢爸爸吗?”“你抱着我我就不能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了。”原来这充满爱怜的动作已经让她感到自由受到了限制。在漫漫人生路上,做父母的有几个会反省自己发自内心的对孩子的爱有时候其实是妨碍了孩子的自由?她们开始反抗你的时候,你不该好好自省么?如果你坚持你是对的,那么真的就没有什么话好说了,当孩子恨不得远离你的时候,你不要在这个时候才问为什么,一切都太晚了。
常常看到中央电视台的《心理咨询》节目里父子反目,母女成仇,当孩子讲出实在不愿意讲的事情的时候,虽然有专家在一旁鼓励、劝导和分析说明,但我很少看到父母真的勇敢承认和自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我想这个节目其实对孩子来说帮助大一点,对父母来说帮助不大。首先都是这些父母要求上电视的,就这一点上父母已经又强迫了孩子一次,其次父母抱着的愿望是通过旁人给孩子施加压力,让孩子在多方压力之下屈从于自己;再者作为父母根本就没有打算从心里反思自己身上的问题,不管他们嘴上说得多漂亮,我感觉不到一丝诚意和自我觉醒,观念一旦形成便死不改悔就是我要表述的行尸走肉。说到底,父母紧紧抓住手上的特权,用孝道来为自己开脱一切,实际上是人类本能里的控制欲望在作祟,我们并没有尊重一个独立生命应有的权利,父母总说:孩子是我的,我对孩子付出了怎样的一生,所以孩子应该报答我,回馈我,这不是父母在要求和孩子交换么?
我从不认为一个人应当把自己的一生拴系在另一个人身上,这个另一个人不管是谁,这其中也包括我们自己的孩子,如果这样就必然产生悲哀的结局,你所寄托的另一个人一旦背离了你的愿望就必然产生不满,带来矛盾,如果你所寄托的另一个人突然消失,你的生活又该怎么办?你作为一个独立生命难道不应该有自己的人生吗?一定要把自己的人生寄生在另一个人身上吗?这难道不是自我的懒惰和堕落吗?如果你有自己的人生又为什么要控制另一个人的人生呢?
把自己的人生寄生在另一个人身上是为了得到想要得到的交换,有自己独立人生的人还要控制他人的人生的人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控制欲。这种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在西方已经基本得到解决,每个独立人生都有自己丰富的内容,当然西方的人文社会和社会福利保障系统的健全也是其能实现目前这种状况的重要外界因素,其中基督教的作用功不可没。也并不是说西方的这种教育体系和教育理念就是完美的,他们也有他们的问题,但就目前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上来看,我们不得不承认西方的某些东西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我们的文化不是讲有容乃大么?我们起码从现在起应该正视到这个问题的真实存在,不能再继续地漠视下去,能从自身主动做出改变,为我们孩子的未来减负,这难道不是更深一层次的充满人性的关爱吗?也许我说得不太明白,说得太僵硬,太直白,对于讲求传统孝道的人们来说是很难接受的,我并不是在宣扬抛弃孝道,而是企望从另一个高度和深度,从更广阔的范围来定位父母和孩子之间千丝万缕的人间大爱,如果有一天我们能到达孩子就是人类的孩子,而不仅仅是自己的孩子这样一个境界的话,很多社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不过,我觉得自己的这个想法无异是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
无论是科学、文化、思想还是道德一直都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步,没有什么东西是一成不变的,不是有很多人在尝试从现代的各种角度去解读我们的传统文化么?即使有时候的解读角度是荒唐的、矛盾的、哗众取宠的,无论怎样总是一种尝试,但这种尝试有多大的现实意义呢?既没有建立起一个新的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价值观体系,更没有提供符合人性积极发展的具体方法和方向,我个人认为还是传承了我们传统文化的特征:玄!而我的理解更趋向于在否定之否定中前进,因为世界一直都在变化之中,抱定一个东西死不撒手,我的感觉是悲壮。之所以我们的传统文化能流传至今,自然有它存在的道理。我所理解并困惑着的我们的传统文化一直是基于宏观的层面上,无论是《易经》,孔孟老庄,甚至传入中国的佛教文化,都是建立在宏观层面上的一种思想。“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我不知道这样的东西有什么实际用处?说它错吗?不能这样说,不过现代生活中的一个演绎对这个倒是很好的阐释,当面临问题的各方谁都不愿意直面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称之为“打太极”,中国人在各个领域里打太极的技术相当高超,可是打得再漂亮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只能是一种不断重复的内耗。
和东方文化正相反,西方文化更注重于微观世界的探索,着眼于微观世界探索而带来的文化就是解决一个又一个实际面临的问题,而科学恰恰是探索微观世界取得的辉煌成果。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由此产生,走了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但我的最终理解是东西方文化没有孰高孰低的区别,而是殊途同归。只不过是我们整个人类在前进途中产生出来的从不同角度追求文明进步的两群人而已,而在这个过程中因彼此有先有后而产生了暂时的差异:东方文化似乎更崇尚一个“悟”字,直接略去了过程,我们必须忍耐万众的一片混乱,在混乱中等待大众的逐渐醒悟,这种过程带来的现实问题就是大多数人的不舒服,彼此消耗着对方,消磨着对方,使得整个社会发展的进程很慢,能量都消耗在了彼此之间的争斗之中,离着这个文化所崇尚的境界遥遥无期,因为一个飘忽的“悟”字,我们没有花时间去探求具体的方法,东方文化的整个进程带着点老子说的味道:“玄而又玄,众妙之门”,至于如何找到这妙门的具体方法却无人去探求,只是一顿瞎摸乱撞。西方文化似乎崇尚一个“实”字,步步为营,在这过程中不断进取以到达最后集体的醒悟,这种过程带来的现实结果就是大多数人的舒服,他们没有一个可以引用几千年的玄妙理论,但却在不断求得具体的方法,带动着整个社会快速地前进,使得他们社会的架构也更为合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有明确的道德底线。以东西方宗教为例,基督教有一整套的具体形式来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不管你理解不理解,照做就行了。佛教却没有具体形式渗透在日常的生活里,只教人要向内修心,怎么个修法,你自己随便,不提供具体的方法,其实这个要求很高,认识不到的人没法子去修,基本上属于老鼠啃鸡蛋——没处下嘴。再比如,老子提出的“无为而治”,有人说老子提倡的这种思想和现代西方的无政府主义很相似,无政府主义包含了众多哲学体系和社会运动实践,无为而治只是一种思想境界,仍然没有落到实处,无政府主义有着自己在各个领域的实践,这大概就是区别。我们有着如此恢弘的理论,为什么不去借用西方文化带来的具体方法呢?我们的理论提供了一个目标,却没有提供具体的方法,我们的理论需要人这个本体有着相当高的自我认识,而西方文化早已经提供了许多怎么提高人这个本体的自我认识的方法,实际上他们对人性的认识和修养已经超越了我们,只有人的自我认识提高了,文化、道德这些附着于人的东西才有可能发挥其真实的意义。对于我们的教育,我们是否应该好好反省一下我们的教育是否符合这个大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