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月大的孩子注意力能集中多长时间呢?我不知道准确的答案,猫咪六个月的时候我们带着她去保龄球馆,小家伙坐在凳子上目不转睛地望着滚动的五颜六色的保龄球整整有三十分钟,这让我觉得很了不起,人要做好一件事情首先得有专注的精神和兴趣,这是任何学习的基本条件。
猫咪的第一次感冒也发生在六个月大的时候,一切根源都来自于我的虚荣心,我想给孩子拍几张漂亮一点的照片,居然让孩子在照相馆穿上公主裙。那纱裙说真的,大人的皮肤接触后都感觉很不舒服,但我还是愚蠢的坚持让孩子穿了,想想也就几分钟十来分钟的事情,结果孩子接触性感冒,拍完照片的第二天早上孩子就开始发高烧,除了孩子在蓝光箱里让我焦虑不安,这是我作为母亲后的第二次煎熬。
我整天整夜地守着她,把两条半湿的毛巾轮流放进冰箱的速冻盒里,轮流着将冰的毛巾敷在孩子的额头上,眼睛须臾都不敢离开,开始是每隔十分钟计量一下孩子的体温,直到成功地把孩子的体温停留在39.5度,经过一整天后,由于孩子有着健壮的体魄,体温终于开始退让了,再经过一个整夜,体温终于逐渐回落,到第三天的时候,这场突如其来的高烧终于撤退了。
听母亲说孩子经过一场病以后,总会出现一个大的变化,我一直都讪笑母亲的封建,然而,猫咪却在这场高烧退了之后的第三天开口叫了我第一声“妈妈”,我太意外了,竟然忍不住心酸地哭了起来,孩子好像知道你为她付出了,竟然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她的感激。我并不觉得孩子聪明,而是由衷地感觉到这是孩子对我照顾她的感激的表达,那口齿不清的连续不断地带着喷吐的口水叫出来“妈妈妈妈妈妈”怎的不让人心生爱怜?什么样的苦,什么样的累,都在可爱的孩子面前显得无足轻重了,她会激励你会义无反顾地继续去照顾她,爱惜她。
每天睡醒的时候,孩子都会给你惊喜,突然有一天早上你睁开眼睛的时候发现小家伙稳稳当当地站在小床里得意得玩耍,好像跟你说:怎样,我现在不喜欢躺着了,想站我自己就能行。
突然哪一天你发现小小的嘴里已经漏出白白的牙根,一数两颗,长牙了!这个时候是七个月大,这长牙的七个月大里,总是发着低烧,总是像小老鼠一样一天到晚要磨牙,抓着什么都往嘴里塞,然后就是坐在学步车里满屋子的乱跑,总之,你手里有啥她就要啥,你看电视她就要遥控板,你看书她就扯书,你写字她就要笔,你越不让她玩的东西她越是要,这太让我伤脑筋了。
最后终于找到了一个突破口,有天吃饭,桌子上我刚放了一碗烫烫的汤,她拿着勺子就要开工,这怎么行?我突然灵机一动,把她的小手指拉到碗边迅速一碰,然后喊“烫”!小家伙“喔唷”一声,身体感受到了强烈的热度并迅速收回了小手,这以后,只要喊声“烫”,她就会“喔唷”一声再不敢轻举妄动了。
面对这样小的孩子,道理自然无法说,只能依靠实际的场景和实际的事件进行教育,其实在孩子成长到18岁以前,事件教育是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即使她能听懂你的话,说教也是不起作用的,但抓住一个即时发生的事件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这样一个机会,或是主动创造出这样一个机会。
但事件教育不可以滥用,你不能对着不是汤的东西或是不烫的东西乱叫“烫”来吓唬她,这样威力很快就会失去效果,而且会造成孩子思维的混乱,辨别能力的下降。
我们通常会和孩子说儿语,所谓儿语就是一种一连串无原则的叠音,比如:凳子叫凳凳,桌子叫桌桌,门叫门门,碗叫碗碗,我是极反对用这样的语言和孩子说话的,这会让孩子从小就对概念产生模糊和不清晰,造成以后语言表达能力产生很多的逻辑障碍,看似无关,其实有关,孩子在认知这个世界的过程中,一方面是靠着自己的实践和摸索,另一方面靠着观察周围环境和人物的反映,作为父母这个时期应当尽量避免传达不清晰甚至是错误的信息给孩子。名词这个东西其实是很准确的概念,连名词表达的意思都传达不清晰,面对更为复杂的东西我们又该怎么办?
我们通常还有一个习惯,总是喜欢去揣测孩子说话要表达的意思,而不反复去追问,让孩子尽量用自己的语言准确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时常遇到某家的孩子,你问他什么,总是要经过他家的大人翻译才能搞清楚,这是个很致命的问题,我们总不能一辈子都去做他的翻译吧?这会遏止孩子完善自己的表达,造成以后在和人沟通的时候总是词不达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