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日益深入人心。但要真正把这个指导方针落到实处,需要从理论、舆论、政策、法规、体制、实践诸多方面不断进行研究和探索。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我们认为依靠职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在企业内部形成依靠职工办企业的机制,是真正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指导思想落到实处的有效方法。
作为主导和规范企业行为的基本价值取向,企业文化是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形成和发展的企业管理的新理论,是以人为本的新的管理体系的体现,是一种亚文化。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建立新的企业行为管理体系,增强企业凝聚力,使职工以企业为家,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尽力,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依靠职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就是要在现代管理科学的基础上汲取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新的企业行为规范,使职工真正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聪明才智,在企业内部形成强大的融合力、凝聚力和吸引力,保证企业的稳定和发展。
一、把握职工的主体作用
职工是企业的主人是由企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性质所决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我们的国家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也规定了“国家保障职工的主人翁地位”,确立了职工的主体地位。职工的主体地位,不仅表现在职工是企业的主人,有权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参加企业经营生产管理的一切活动,使用和支配企业资产,而且表现在共同制定和遵守企业的制度,在进行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建设企业的精神文明,团结一致谋求企业的发展。
企业文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综合体,代表着企业的形象,体现着企业经营管理风格,聚合着职工的心理、精神、思想、观念,维护着企业的协同发展,左右着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水平,其直接对象是企业职工。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增强企业职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把他们的力量、智慧和行为集中在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上,凝结成巨大的合力并产生出最大的功效,使企业目标、信念等深深扎根于每个职工的头脑之中,变成他们的共同信仰;使职工产生强烈的使命感、集体荣誉感和主人翁责任感,自觉地把自身的利益、职责和局部目标同企业的整体利益、职责和目标结合在一起,把企业的整体事情当作他们的事情,尽心尽力地去做好;使职工之间形成互相信赖、密切合作的气氛,激发职工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并使其长久地维持下来,保持企业活力常在。
职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不仅表现在职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对象,而且表现在职工是企业文化的创造者和建设者。如果企业文化建设脱离企业实际,不以企业职工为主体,只是个别企业首脑和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关心企业文化建设,那么这种文化建设最终只能是脱离实际的形式主义花架子,而不可能真正深入人心,不能成为催人奋进、增强企业凝聚力的物质和精神力量,也不可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只有把企业首脑作为企业职工的优秀代表,使企业的行为来自于职工,立足于职工,才能正确引导企业文化建设。职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体现在职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直接性。首先,企业文化建设本身是企业内部的文化活动,离不开职工的具体参与。其次,只有动员和组织职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才能保证企业文化内容的丰富和发展。作为企业文化建设主体,职工的行为、心态、文化素质、道德修养、人生价值取向是企业文化的主体内容,也用自己的行为影响企业行为,这个过程既是文化建设,也是对企业文化内容的丰富和发展。再次,职工群众是企业文化保持鲜明个性的保证。企业文化是以体现企业的个性特征,以其符合企业实际,为企业最佳管理方式见长。企业文化的这种个性特征来自于企业全体职工的个性,离开全体职工,就谈不到企业文化的个性特征。四是企业文化属于亚文化层次,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物质文化环境中,反映时代的风貌,体现时代的要求,与时代发展保持同步。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同的社会制度,有着不同的企业文化。职工的心理、思想、情趣、文化修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用自己的行为影响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与时代同步。
二、提高职工队伍素质
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保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必须努力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努力使职工自觉成为企业文化的创造者和建设者。
加强职工思想政治教育。职工作为企业文化的创造者和建设者,他们的心理素质如何,反映着企业的精神风貌和基本素质,影响着企业的一切活动,尤其是文化活动。加强职工思想教育,培养职工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社会心理,其目的在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激发职工的创造能力和工作热情,更好地发挥职工的主人翁作用。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使职工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全面了解职工各个方面的情况,满足职工合理、合法、合情的需要,通过各种具体实际的工作,努力维护职工的心理平衡,提高职工的心理健康水平,为企业创造和谐、融洽、文明、美好的精神环境,从而为创造和发展企业文化奠定心理基础。
培养职工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职工在生产活动中逐渐形成的、适应特定职业要求的道德规范、观念、情操和品质。其中的职业道德规范是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评价职工职业行为和品质的标准。职工职业道德规范是调节职工与社会、职工与领导、职工与职工之间的关系,约束全体人员行为的准则。这个准则要求企业职工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职工良好的职业道德,必须培养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使他们逐步树立热爱岗位、尽职尽责、以厂为家、爱厂如家的主人翁思想,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诚实劳动,文明生产,树立为祖国奉献,为人民服务,为企业效力的基本价值观念。
提高职工业务技术素质。职工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职工不仅是企业物质生产的主力,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建设高素质职工队伍,是提高企业素质的根本。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不仅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出高质量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而且包括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创造高品位的“精神产品”,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所以,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既要重视提高职工政治素质,也要注重培养职工业务素质。要建立健全职工教育培训体系,加强组织管理,建立规章制度,保证职工业务建设的发展。要开展多种多样的技术活动,促进形成健康向上、积极奋发的氛围。要加强职工文化知识与基本科技、管理知识学习,提高职工的基本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职工的质量意识。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关系到企业产品的销售和企业良好的信誉。提高产品质量,打开销路,必须从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的职工入手,培养职工的质量意识,加强产品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检查监督,使职工自觉遵守企业产品质量规定,做到“不合格产品不出手,不合格产品不出厂”。树立良好的质量意识,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企业质量信誉,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三、调动职工积极性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使之真正起到团结职工,教育职工,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推动企业发展的作用,必须立足于职工群众的行为和心理素质,采取适合企业特点的措施。
建立健全企业制度。立足企业实际,在生产管理活动中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确立要求全体职工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为准则。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这种制度建设,目的在于使职工的行为方式单纯化,使企业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给企业带来和谐和统一,使职工有序地在企业中活动,通过职工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决定职工在企业中的地位和角色,约束职工的自由行为,维护企业的稳定。
确立企业目标。企业目标代表着企业的方向和未来,是企业通过努力才能实现的期望值,也是激励职工努力奋斗的精神力量。企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合乎实际的目标,并以长远目标、中期目标、近期目标等形式层层分解到车间(分厂)、班组、个人,以此约束职工,激励职工。
培养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时代精神在企业中的反映,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谋求自身存在和发展而长期形成并为职工所认同的一种群众意识。它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心内容,也是激励职工的关键因素。可以高度概括成几个字或几句话,以之来激励职工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奋斗。
发扬企业民主。企业民主包括民主意识、民主权利两个方面。企业必须依据本企业的实际,在决策、管理、生产等各层人员中建立民主制度,培养良好的企业民主气氛,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正确引导职工的民主意识,维护职工民主权利,增强企业在决策、管理、经营过程中的正确性和持久性,维护企业的稳定与发展。
继承和发扬民族优良传统。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充实和完善现代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尤其是目前形势下,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技术、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就更需要汲取中华民族勤俭持家、艰苦奋斗的传统,立足于企业发展实际,艰苦创业。
(刊登于《甘肃工运》1992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