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是三班倒,无论干部还是战士,都是这样的。可是田小童每天只上一个班次,这是厂办公会集体决定的。田小童上的是白天班,也就是正常班,但也很辛苦。她上班就是从早上八点,一直上到晚上六点,中午饭是和战友们在车间轮换着吃。方便面畅销全国二十多个省市,不加班不行。
一进门,她把两封信扔到一边,倒在床上。这不是她盼望的信,她盼望的是杂志社的信,半年前她给一家妇女刊物投了一篇稿,写了她的梦想。那时她刚分到这个荒滩部队,这篇稿子是她整天拨弄着方便面,做的一个甜蜜的梦。她无论如何没有想到,从教导队一毕业,离开了处在大城市的老部队通信团,分到了偏僻的后勤基地。刚开始,她非常兴奋,因为爸说,你的部队就在著名的西岳华山脚下,那是旅游胜地。爸没说在部队里干什么,但是一听说“基地”二字,她脑子里一下想到了保密单位,想到从事机密工作的神秘。无论如何她没有想到,基地原来是个后勤单位,种菜、种庄稼、养鱼,做方便面、啤酒,上班的时候得穿难看的白布加红条的工作服。自己引以为豪的干部服只能在集会时才穿。可是整天三班倒的食品厂,有多少集会的机会?她含着眼泪给爸写了一封信,请求调走。
爸的回信只有一句话:我已经尽我最大的能力了,我退休多年了,能让你提干已经把吃奶的劲都用上了。
就是在收到这封信后,田小童决定要好好写文章,用文章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经过几天构思,她写了一篇散文,题目是《问询南来北往的客》,然后投给了发行很广的一家妇女杂志的一个叫《说给知音者的故事》的栏目。
半年了,一点儿也没有音信。
可这两封信是怎么回事?她想着,先撕开一封薄薄的信,这是一封来自北京某部队的信。先介绍了自己的年龄职业爱好,最后注明自己没有对象。
这是什么意思?田小童一下子坐了起来。
信上没有说,他怎么知道田小童地址的?他为什么要给田小童说这些?田小童又撕开另一封来自杭州某部队的十六开的厚厚的大信封。这个信封的右下角有西湖的图案吸引了她。图案是《曲院风荷》。西湖她知道,这个曲院风荷是什么意思,她没有搞明白。可是无论如何,肯定是西湖上的名胜吧。这封信吸引了田小童的目光。随信寄了两张照片,一张穿着水兵服的海军在西湖边的照片,还有一张是他着八五式海军干部夏常服的照片,人说实话,很帅气。同时还有一张《海军报》报和一本厚厚的剪稿本。海军军官王明亮寄来的报纸上有一篇别人写他如何创作的专访。信纸叠成了一只千纸鹤。海军军官没有说自己的年龄,只说自己也爱好写作,现在在舰队政治部搞新闻报道工作。想成为田小童的朋友。海军军官还说他很感谢《XX》,让他有机会认识了美丽的女兵田小童。
这么说,我写的文章终于在《XX》杂志上发表了?田小童放下信,真想立即跑到县城去买《XX》杂志,可是天已经黑透了。我的文章是怎么发表的,长不长?田小童边想边把海军王明亮的剪稿本从头到尾看完,文章写得真棒,好多新闻稿都发表在中央级的大报上。即使几篇发在省地文学刊物的作品,她读得也兴奋异常,感觉陌生的王明亮一下子好像成了自己熟悉的朋友,给她讲着自己心里的梦想和悄悄话。她心里漾起阵阵涟漪。一个帅气而有才华的军官,而且是北方不常见的海军,无疑如次第开放的花朵,层层瓣瓣都对少女田小童充满了诱惑。她在欣喜中,提笔给海军王明亮写了一封谦逊而热情洋溢的信。为了给对方留下好印象,她写信时先打了草稿,然后又整齐地抄写清楚。抄写时不慎写错了一个字,她立即揉成一团,重新铺纸从头开始。
天亮了,她装上信,向教导员请假,说要到县城去买些东西。教导员张秋明看了看她,说,你跟向梅去吧,早去早回。
不用了,我自己去。
那不行,要不这样,我看咱们厂有车去县城不,带上你。三十里的路呢,你怎么去?
骑自行车去。
太远了,在宿舍等着吧。
田小童一走出门,张秋明教导员从锁着的抽屉里拿出那一沓写给田小童的信,想了想,又放了回去。
教导员要了车,跟田小童一起去县城。
他以为田小童会去商场,结果田小童说她要先到邮局发信,再到书店。让教导员先忙自己的事,三点钟两人在书店碰头。
教导员其实没啥事,他进到附近的一个小商店,密切注视着田小童的动向。
田小童进的是邮局,不一会儿,就又进了新华书店。她是真的买书?
教导员从商店装着看五金,蓦然一抬头,田小童不见了。他出了一身冷汗,想着千万不要出事。离约定的时间还有两个多小时,他满大街寻找田小童,虽然街道不大,可真要找一个人,还是不太容易的。
田小童,你千万不要出事。教导员擦了擦额头上的汗,仔细寻找田小童。找了一圈也没找着,就在他失望的时候,发现穿着女干部服的田小童极其醒目地在一个角落里的书报亭前看书。他站在一边,细细地打量着田小童,发现她长得真是漂亮,在大街上,穿着一身八五式陆军绿军装特别醒目。特别是她领口的三角区露出的高领白毛衣,在土气的县城特别醒目。教导员张秋明心里跳了一下,他跟妻子恋爱的时候都没这感觉。他整了整自己的军装,打量了一下擦得锃亮的皮鞋,想幸亏自己还不老,三十五岁,而且长得还不差。想什么呢,乱七八糟的。他在心里骂了自己一句,就在一边静静地等着田小童。
年轻人,等对象吧,来,买些水果,女孩子都爱吃水果。旁边水果摊上的老头招呼他。他刚开始没反应,当明白对方是跟自己说话,脸腾地红了。听到对方的话,他心里特别高兴,一下子买了一箱苹果。老头让他自己挑,他眼睛不离田小童地说,我相信你。
他看到田小童准备走时,叫了一声:“小童。”
田小童愣了一下,别说是她,就是张教导员自己,也没想到会这么叫,在部队,首长叫部下可都是小王小李什么的,或者该叫田小童同志。可是教导员却柔情地叫了一声:小童。
教导员,我还想到另一家书店再去一下。
书没有买到?
田小童失望地点点头,教导员对田小童说,走吧,反正我没事儿。
田小童感激地笑了笑。我的天,她的笑怎么比平常还好看,怪道有那么多的追求者呢。
小县城虽然离名胜华山不算太远,可是满大街走着一对穿着干部服的青年男女还是非常醒目的,在满大街唱着《十五的月亮》《望星空》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那无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教导员挺直了脊梁,不时地望望田小童,轻声说着话。田小童取下军帽,一头黑发在阳光下非常诱人。
田小童买了一本《人生》,还买了一本《高山下的花环》,并不满意。
你要买的书是啥书?我让通信员过几天来给你买。
我要新一期的《XX》。
你咋不早说呢,我家里订着呢,杂志一到,我让通信员给你送去。
太谢谢教导员了。
两人坐到了车上,张秋明教导员看了看表,忽然说,小童,你爬过华山吗?咱们现在去爬华山吧,话一出口,他自己也感到与身份不相符。
咱们?
还有小刘,他一直喊着去爬华山呢,反正坐车十分钟就到了。对不对,小刘。说着,朝小刘挤了一下眼。
小刘迫不及待地说,去吧,田技师。
可我下午还要上班。田小童犹豫着说。张秋明教导员说,没事儿,我给你批假了。然后对司机小刘说,小刘,你下午没事儿吧。
我当然没事儿了。小刘是个聪明的小伙子,跟了教导员多年,立即说,我知道怎么走路更近。
田小童的确没有爬过华山,可是跟着领导去,总是有些不对劲,可是她不能说不同意。
只好说我怕自己爬不上去,再说天也不早了。
爬不上去就在山下走走,也挺好。你来到咱们食品厂,还一直没有请过假,我想你一定没有到华山去过,当然,这是我这个做教导员的失职。华山是很出名的,去看看,再说小刘也没去过。
整天接待各级领导的司机小刘当然去过,可是聪明的小刘说,教导员我太谢谢你让我逛华山了。
田小童平时锻炼就少,果然还没爬到回心石,就爬不动了。她气喘吁吁地坚持着,教导员张秋明因为一直锻炼,还有些意犹未尽。他说,小童,西峰是华山主峰之一,山姿挺拔,刺破烟云,是华山最漂亮的山峰,东峰鹞子翻身和长空栈道美极了,你看书多,肯定知道无限风光在险峰。
是的,我小时候看过《智取华山》,四医大华山抢险英雄集体的故事也听说过。等哪天穿上旅游鞋,背着吃的,一大早就来登山。
她一说,教导员张秋明这才发现自己太疏忽了,田小童一直穿着高跟鞋,爬山极其艰难,忙让小刘去给田小童买双球鞋。
田小童拉住小刘,说,今天实在爬不动了。
张秋明教导员说,好吧,改天我们再来上山。
下山后,已经到了吃晚饭的时候,张秋明说你们喜欢吃什么,咱们到饭店去吃。
田小童说,走快些,还能赶上食堂的饭。
张教导员迟疑了一下,说,好,回家。
一回到单位,张秋明让田小童把苹果拿走,田小童坚持不要,看到教导员面有不悦,只好收了。吃了饭,张秋明在家里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XX》杂志。问爱人,爱人说新的一期还没到,问他今天去哪了?张秋明回答去县城了。
到县城也不去接我,你知道我每天从单位骑到家里有多累。
有公事嘛。
爱人深深地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