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论语·子路》
“译文”
孔子说:“名分不正,道理就讲不顺;道理不顺,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制度就建立不起来;礼乐制度建立不起来;运用刑罚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不知道怎么办好。所以君子必须先确定名分讲出道理,这样说出道理才必定行得通。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论,是不能随便苟且的啊!”
“故事”
名正言顺
卫灵公的夫人南子淫乱,灵公的儿子蒯聩刺杀南子未遂,被赶出卫国。卫灵公卒,蒯聩之子辄继位,是为卫出公。这意味着蒯聩与儿子辄之间必然存在着父子争夺君位的斗争。
在这个背景下,周游列国的孔子率部分弟子从楚国负函直接返回卫都帝丘,客居卫国。这一年是鲁哀公七年(公元前488年,周敬王三十二年)。
一天,孔子给弟子们讲解“为政”之后,让大家讨论、提问题。
子路问:“如果卫出公请老师去治理国政,您将先做什么?”
孔子回答:“必然先正名分!”
子路惊讶地说:“有这等事,老师真迂腐啊,名分有什么可正的呢?”
孔子说:“好粗野啊,子路!君子对自己不知之事就不应发表意见。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君子有一个名分就一定要说出和它相应的话来,说到做到。君子对自己的言论一点也不能马虎。”
孔子突出强调,名正言顺,才能把事情办成!
子路又问:“老师,名称为何这么重要?”
孔子说:“因为名称是和实质联系着的。在社会上,官位是一个名称,但又不仅仅是一个名称,官位就是权力。假如让你去治理中都,而不让你当中都邑宰,谁听你的?再如让你率兵打仗,不给你官位,你能把军队统帅起来吗?”
子路说:“老师讲得好,我明白了。看来,‘名正言顺’这四个字,既是处世准则,又是为政之道。”
美国只有一个总统
1981年春,当时身为副总统的布什正在一次飞往外地例行公务旅行的飞机“空军2号”上。突然布什接到一封密电,告知总统里根已中弹,正在华盛顿大学医院的手术室里接受紧急抢救。
飞机立即调头飞向首都华盛顿。
飞机在安德鲁斯着陆前45分钟,布什的空军副官约翰·马西尼中校对布什说:“副总统先生。如果按常规在安德鲁斯降落后,再换乘海军陆战队一架直升机,飞抵副总统住所附近的停机坪着陆,再驾车驶往白宫,要浪费许多宝贵时间。不如直接飞白宫。”
布什考虑了一下,决定放弃这个计划,仍按常规行事。
“我们到达时,市区交通正处于高峰期,”马西尼提醒道,“街道上的交通很拥挤,坐车到白宫要多花10~15分钟的时间。”
“也许是这样,但是我们必须这样做。”布什解释道,“约翰中校,只有总统才能在南草坪上着陆。”
布什坚持着这条原则:美国只能有一个总统,副总统不是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