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中有关动态能力的研究多是以一般的外部环境的变化为基础而进行的研究,缺乏具体环境下的动态能力的研究。而且,现有的动态能力的研究大多是学者们从某一个角度对动态能力进行的研究,缺乏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框架来指导实践。本书基于这些研究空白,借鉴已有的战略管理和创新管理的研究文献,运用归纳演绎和案例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进行了理论的发展和创新。本书的主要创新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把动态能力的研究置于技术范式转变的背景下进行了研究
技术范式转变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的环境变化。近年来,创新领域对技术范式转变下的突破性创新过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为我们了解突破性创新过程中的动态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书的研究是把战略管理的动态能力研究和创新管理的突破性创新研究结合起来,将动态能力根植于突破性创新过程而展开的研究。本书从战略和组织两个方面,揭示了突破性创新过程中动态能力的主要惯例特征。本书所阐述的战略惯例包括技术变异的激进式搜索模式、技术变异的市场前景的领先用户评价方法、紧急应对计划模式和精心制订的计划模式相结合的战略形成机制以及不同的能力重构机制,等等;组织惯例包括转变型领导模式、超文本组织和虚拟组织、临时体制文化和部落式文化等。本书的研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Eisenhardt和Martin所阐述的动态能力的理论思想,并为动态能力理论提供了重要的管理情境的描述。
2.构建了一个动态能力理论的整合框架
本书的研究是在充分学习和借鉴动态能力相关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形成的。本书借鉴了Helfat 和Peteraf的能力周期的理论、Zott关于资源构型的变异、选择和保留的变化机制理论、Lavie的能力重构机制理论以及Schreyogg 和Kliesch eberl的能力动态化的双过程模型、Mintzberg的组织的“转变立方”等理论,以企业进行技术范式转变的突破性创新为背景,构建了一个动态能力的双过程—两阶段的理论模型,这个模型填补了现有学术研究中关于特定管理情境下的动态能力的研究空白。本书在实证研究中,以一家中国企业为例对理论模型进行了验证分析与研究。初步研究表明所构建的理论模型对基于技术范式转变的企业的能力重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所构建的理论框架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3.采用了战略过程研究的范式对动态能力模型进行了扩展
在本书的研究中,按照管理活动发生的时间和先后顺序,总结和归纳论述了动态能力的战略和组织过程的惯例。例如在领导模式的转变、组织文化等的转变过程中,本书的研究不仅强调了它们在能力重构过程中应具备的管理模式,而且着重阐述了技术范式转变前后领导模式、组织文化等应该如何发生变化的过程。过程研究的特征在战略惯例的分析中也是非常突出的,例如技术变异的搜寻、辨识、评价、能力重构机制的选择过程和战略形成过程的分析都是以企业具体的创新活动过程为基础进行分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