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21700000036

第36章 挥军北伐,徐达领兵攻取大都

朱元璋在战败了陈友谅、张士诚之后,领有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浙江江苏等地盘,这些地方都是国内最富庶的,他兵多将广,钱多粮多,成为国内最大的一支地方势力,虽然南方还有一些不听调遣和他唱反调的军阀,北方还有所谓正统的元朝,但显然已经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挡他统一全国的步伐了。

所以,朱元璋决定挥军北上,尽早将元朝推翻。于是,他先找刘伯温商量了大致的作战方针,然后又和诸将在军事会议上详细商讨。

素有“猛将”之称的常遇春说:“末将以为,如今南方已定,只剩下北方一些军事割据,那些势力又互相争斗,应趁此机会,用攻坚战术,重兵出击,直接攻下大都,都城一旦被破,乘胜再攻击北方的军事势力,即可大获全胜。”而朱元璋的思路刚好相反,当然他也知道常遇春提出的方案也是大多数将领的想法,但是却有轻敌冒进的倾向。

朱元璋说:“大都是元朝经营了上百年的都城,防御守护一定非常坚固。倘若集中兵力深入,久攻不下,而分散在山东等地的元兵再去大都援助,那么我们的军队到时可能粮饷不足,进退皆难。”

这个时候刘伯温说:“直接进攻大都虽然是速战的策略,但正如主公分析,看似存在优势,仔细分析弊端更多,不如反其道而行。”

朱元璋看了一眼刘伯温,又扫视诸将,决定选择和常遇春相反的策略,他说:“刚才所说的劣势,对我军来说都是致命的威胁。我以为,都到了这种地步了,攻大都是早晚之事,不过方式不同罢了。大都好比是一棵大树的根,而山东、河南等地不过是其所剩无几的枝叶,不如先去枝叶,取下山东,回师河南,砍其枝叶,去其羽翼,再进军潼关,占其门户。这样,东、南、西三面的军事要地皆被我军掌握,此时大都处于孤绝无援的境地,再发动总攻包围大都,自然拔其根基。攻下大都,再乘胜向西,云中、太原等地亦在掌控之中,元朝即可彻底灭除。”

诸将听了,皆连连称赞这是最稳重全面的策略。

这就是朱元璋在十多年的战斗生涯中培养出的军事分析能力,既能把握全局,又能细心紧密地注意到局部,同时野心和魄力共存。

战略既定,下一步就是具体的军事部署。这次真像李善长建议的那样,用最精锐、最强的将领出击。朱元璋备战工作的下一步就是组织挑选统帅部人员。

朱元璋知道,选拔人才得和李善长商量,李善长虽谋略策划不如刘伯温,但对人际关系的处理,对将领们的熟悉却是最好的。

朱元璋说:“这次北伐,关系重大,我觉得还是要任用老将担任将帅。”

李善长说:“平陈友谅之前,主公亲自指挥诸将,此次北伐,将领皆在远处作战,善长认为需要选出一个能在场指挥节制诸将的大将军。”

朱元璋道:“这也是我在考虑忧心的问题啊。像常遇春、蓝玉这样的猛将,虽骁勇善战,但常常会意气用事,必须有个大将军来压阵,你以为谁做这个大将军最合适呢?”

朱元璋这样问李善长,并不是说他自己心中就没有人选,不过他更想听听他人的意见。

李善长略有所思,沉默片刻即说:“善长以为,徐达可统帅全军。徐达身经百战,用兵持重,言行谨慎,不做无把握之事,也不打无把握之仗,又注重军纪。在将士中又属老字辈,能服众。”

朱元璋点头应允,其实他心中也选了徐达,徐达是他的结拜兄弟,一同打天下可谓是赴汤蹈火,性情稳重,靠得住,对朱元璋绝对服从和忠心。

经过缜密的考虑,朱元璋在行军前宣布了北伐的将帅部署:徐达为征虏大将军,管制诸将,有运筹决策之权。常遇春骁勇善战,所向披靡,为副将军,做先锋。朱元璋知道,像常遇春这样的骁将,必须要适当驾驭,他的位次仅在徐达之下,他就无话可说,毕竟徐达是老将,同时任命参将冯胜配合常遇春,做左右翼。雪显、傅友德各领一路大军,独当一面。

应该说,这支北伐军配备了最优秀的将领,也使用了最精锐的兵士。

出发前,朱元璋特地和几位主将谈心,谈心不过是为了让他们更好地打仗,更好地为自己服务,这是朱元璋用人的聪明之处,他非常清楚将领的情绪和心理在作战中的重要性,所以每次大战,朱元璋都恳切关心地和将领谈话。先是徐达、常遇春、冯胜、傅友德等人。对徐达、汤和这两个结拜兄弟,朱元璋在私下里都是以兄弟相称,从不摆架子。而朱元璋跟老将在一起,最拿手的谈心方式就是回忆,通过对往事的记忆,唤起情感共鸣,这样情感拉近了,说什么也都容易听进去。

朱元璋说:“北伐的重任在你肩上担着,这个责任很重,你作为大将军,一定要严整军队,沟通上下,使将士们同心协力。大将军的威严,你当用则用,有违纪犯规者,当严惩不误,万事慎重再慎重,当断则断,指挥百万大军当镇定自若,统筹兼顾。”

一切都安排妥当,行军前,朱元璋为约束鼓舞士气,在应天北门外的七里山,设出师祭坛。

朱元璋先举起酒盏,祭告天地,告谕将士们北伐的意义和重要性:“此次北伐,是奉行天命,为天下百姓而出征。我们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攻城略地,而是要平定中原,推翻腐朽的元朝,为天下百姓谋安居乐业之环境。我们仁义之师的称号不能枉当,每次出征,我都再三交代,不可乱杀无辜,不可抢人财物,不可强夺民女,此次依然如此,我们是讨伐元朝的义军,义军‘义’字当头,望众将和众士切记心中。”

这一席话,对士兵们而言是感动和鼓舞,也是送行前的关切。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4月,朱元璋命中书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平章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军二十五万,从淮河向北,直入中原。

在徐达率兵北上的同时,朱元璋还做了另外一件事,这件事对他平定北方、收拢人心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朱元璋在用武的同时,还用了文。所谓用了文,就是让宋濂写了一封敬告北方官吏和人民的檄文,到处散发张贴,以使北方人民明白此次北伐的因由,消除北方地主官僚对红巾军的疑惧心理,同时也用来瓦解元军的士气,文告中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纲领。宋濂的这篇檄文长达千字,言辞恳切,从汉族中原人的立场历数蒙元统治的弊端和腐朽。

这时,元朝的内战仍是打得不可开交,等到朱元璋攻打大都时,元朝的将领们也是各自为战,不愿听从他人,更不愿委屈自己与别人合作,为朱元璋各个歼灭提供了良好的战机。而宋濂的那篇檄文,对北方的汉族官僚、地主、知识阶层起到了很好的安抚和拉拢作用,使得北伐军所到之处并未受到百姓的反击,还得到地方势力的相助,且山东、河南的一些州县不攻自破,纷纷投降。

在具体的战略操作上,朱元璋让北伐军的主力徐达从淮河地区进入河南,同时让邓愈做偏师,由襄阳向北攻南阳以分散元兵军力,三个多月的时间,山东即被平定。顺利平定山东后,兵分两路,一路攻陈桥,再攻汴梁;一路攻归德(今河南商丘)、许州(今河南许昌)和邓愈会师,从后路攻击汴梁。这样,两兵夹击,汴梁不战而降。同时,冯胜也攻克了潼关,河南也被平定。

朱元璋的军事计划基本成功,下一步就是从三面包围元大都。这时已经到了明洪武元年(1368年)5月,朱元璋亲自来到汴梁,召开军事会议,商讨攻占大都的军事策略。虽然大都的羽翼被除,但朱元璋依然不敢轻敌,非常重视这次出击,因为最后的胜利就要到来。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8月,徐达、常遇春将元大都攻克,并改称“北平府”。稍后又挥师西征,直取山西。在和战斗力很强的扩廓帖木儿军进行了艰苦的交战后,明军将山西平定了。12月,徐达率领明朝骑兵五万余人与王保保交锋于太原城下,王保保弃师而逃。明军歼灭元军四万余人,常遇春一路北追到欣州,王保保十余万大军全军覆没。次年春天,徐达西征的队伍攻打陕西,将元朝将领李思齐俘获。

当时,明军的主力正迅速向秦晋挺进,元顺帝也趁机命令丞相立刻领兵向北平反攻。常遇春按命令和李文忠统领八万步兵、一万骑兵救援北平,元军听说后仓皇向北方逃亡,常遇春领兵乘胜追击,获得了彻底的胜利。

为将元军对北平的威胁完全解除,常遇春又领兵攻打元上都开平,元顺帝逃至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攻克开平后,常遇春消灭了守城的元军,夺得数万车马,统治中国八十九年的元王朝从此宣告终结,常遇春因此为明朝建立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朱元璋北伐灭元之战,是一个战略决策和战争经过基本吻合的典型战例,显示了朱元璋卓越的用兵才能和驾驭战争的能力。朱元璋审时度势,知己知彼,料敌先机,用兵如神,是此战获胜的重要因素。此次战争的胜利,推翻了元朝的统治,确立了明朝对全中国的统治。

成功者必有非凡之处。朱元璋能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无名小卒成为逐鹿天下的人物,继而成为时代风云际会的宠儿,靠的不仅仅是运气。朱元璋和同时代的众多枭雄相比,更少以个人名利为出发点进行冒险的政治赌博;其能力、信念、人格更经得起乱世考验。因而更具众望所归的个人魅力,能整合出一支同心同德、令将士听命的军队,这是刘福通、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人不曾做到的。

终于,在北伐胜利的凯歌声中,朱元璋在应天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年号为洪武,从此,开始了明王朝的统治。

同类推荐
  • 一统三国霸业

    一统三国霸业

    这是作者第一次写作,文笔不好,请大家多多关照!!!本书对三国进行了较大的颠覆,还请各位见谅!赵云,乃是三国的名将,一次意外却让赵云的后代赵凌穿越到了三国世界,成为赵云,紧接着又成为北平太守,平定了辽东,取了并州,夜袭冀州,趁势攻取青州,后因曹操与袁绍再次联合攻打赵云,赵云原本不打算攻打徐兖二州,被迫应战,获胜了,得到了徐兖二州,还杀了袁绍,成为当今世上最强的霸主,一步一步用智慧平定了三国,最后赵凌回到了现实世界,可是却因为他穿越到三国那几十年,彻底改变了三国的历史!
  • 三国之我随便来玩玩

    三国之我随便来玩玩

    说起三国,可能大家都熟悉的不得了,不管新的老的没有100也有80本,我的三国也不可能和别人的就不一样,但是还是有一点区别的,本文不会根据真实历史来写,可能有点虚假,或者很假,但是反正就是还看的过去。至于简介说的再漂亮也比不上去看一眼真实,欢迎来看我的第一部作品,保证你看了以后再也不想看了,因为不是一般的差,是差到爆了,好了,说了这么多,一起去看看吧!
  • 武御本纪

    武御本纪

    刘槊带着《三国志》系统都城城基,穿越东汉末年。重振汉室,扬威九州。金戈铁马,武御天下。犯大汉天威者,虽远必诛!原名《汉武御》,作者毅力不足,正努力克服中,需要鼓励,谢谢。
  • 中国皇帝全传

    中国皇帝全传

    本书汇集历代约400余位皇帝的小传,上起始创“皇帝”名号的秦始皇,下迄末代皇帝溥仪,以史实为主,以政事为主,兼涉轶闻、生活,后附历代皇帝一览表。
  • 案件与刑律历史纵横谈

    案件与刑律历史纵横谈

    本书在参考了大量权威性历史著作的基础上,将中国悠久历史沉淀下来的丰富的图文资料融为一体,直观的介绍历史发展进程,全书以丰富的珍贵图片,配以深沉的文字叙述,全方位介绍了中华文明的历史,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科技、法律、宗教、艺术等领域,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不仅是广大读者学习中国历史知识的最佳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热门推荐
  • 5分钟远离失眠

    5分钟远离失眠

    为了使广大睡眠亚健康者及睡眠患者充分认识失眠、预防失眠、积极自救,编者特意编写了此书。本书从理论联系实际出发,阐述了睡眠的基本常识、对抗失眠的常识,重点介绍适合读者自我调养和自我治疗失眠的简便方法,并对常见的失眠误区进行了科学的纠正。内容通俗易懂,方法简便易行,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读性。希望通过本书能使广大患者尽快摆脱失眠的困扰,早日康复。
  • 恶魔复仇羽之泪

    恶魔复仇羽之泪

    十年的情,还是抵不过那一个利字如凤凰重生,高贵的身份,强大的背景。一切都将会臣服在她的脚下
  • 阿毗昙甘露味论

    阿毗昙甘露味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语陌天下

    语陌天下

    江湖有一传说。在天之南,有子如妖。名唤公子陌。传闻,公子陌,家财万罐,富可敌国。更有传闻,得公子陌者,得天下。百姓们都知道,得公子陌者得天下。可他们却不曾知晓,在天之北有个唤作‘语舒’的女子,早已成名多时。人说,她是仙女下凡,来守护北鸣城的。时间过去了很久,可是百姓仍然记得语舒小姐来到这北鸣城的那天牡丹花开放,翠莲盛开,北鸣一片祥和。那场用生命作为赌注的赌约到底是什么,会有怎样的结局,且看,现代生活的某女穿越到异界江湖后,和某公子谈古今,论天下的美丽传说。有语陌,便是天下。
  • 仙剑奇侠之神农九泉

    仙剑奇侠之神农九泉

    那离别的风吹落缕缕相思梦难以放手世间白云苍狗终究告一段落只求能够和你十指紧扣握住你的手思念若能交融就算一刻也足够二十年仙缘再续,一段感人的故事
  • 风动菁华

    风动菁华

    她与他历经几世情缘,她是他仙途中最大的劫,而他又何尝不是她的劫呢?世间的花朵都是一种美丽的色彩,存在于天地之间。我于茫茫人海间,只为寻找那惊鸿一瞥;只为这短暂的一生中,有属于我的芬芳。情牵三世——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主角:凤鸾/碧蘅长御/净渊配角:凤芷北冥勖日
  • 风雷印记

    风雷印记

    炜焱不断的提升功力,想要破解带来无边痛苦的,在体内对撞的风之力和雷之力,以及自己眉心处北斗七星印记的秘密。
  • 当重生撞上穿越

    当重生撞上穿越

    正在S市旅行的叶澜因为一场地震穿越到千年之前,穿越不配金手指也就算了,该死的薛南山每次遇见自己都用那杀人的眼神又是怎么回事,叶澜把此人归纳为蛇精病。薛南山做梦也没想到,有朝一日自己竟然重生,睁开眼,看见的就是上一世害自己前途尽毁的那人,可是,这一世好像和上一世不一样了,这个叶澜到底是谁?
  • 冥神逆世

    冥神逆世

    “天命冥花花未开,宿命神痣痣不显;若待花痣合为一,冥神逆世谁敢撄;四海八荒冥火现,焚尽寰宇掌苍穹。”看一代冥神如何破开尘封无尽岁月的记忆,再次崛起,逆乱苍穹,帝临九重天。
  • 鬼舞神兵

    鬼舞神兵

    索伦大陆上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大陆上共有八部赋神书,具有百年之灵的赋神书可以通灵兵器,兵器通灵后都有自己的意识和一些奇异的力量,这些兵器称之为“魔兵”,但集齐八部赋神书,通灵后的兵器不但与主人心意相通,还蕴藏着巨大而又神秘的力量。如果有人能够驾驭这种力量,那么毫无疑问,他拥有的就是索伦大陆的传说——神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