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19300000007

第7章 周桓王:那一箭的风情

东周自平王以降,就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在西周,天子作为“天下共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威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说的就是西周最鼎盛时期的情形。但俱往矣,这些都已成了明日黄花。发号施令没人听了,逢年过节也没人来送礼。这如何不让刚刚接班的周桓王愁肠百结呢?

周桓王叫姬林,是周平王的孙子。公元前720年,周平王死了,在郑国当人质的太子姬狐在奔丧途中因悲伤过度而死去,他的大儿子姬林就捡了一个漏子,提前做了天子。周桓王当时还很年轻,二十几岁,正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年龄,很想有所作为。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周桓王第一把火就烧着了郑庄公的胡子。

其实,周桓王拿郑庄公开刀也不是无缘无故的,因为郑庄公带头不去朝拜天子。东周初期,郑国在诸侯国中势力最大,他不去,别的诸侯国也跟着郑国学。我们知道,郑庄公在东周朝廷里还有一份卿士的职位,于是乎周桓王就借口郑庄公无故不上班,撤去了他的职位。其实这一份卿士的职位对于郑庄公来说,完全是可有可无,但郑庄公无端被人炒了鱿鱼,脸上甚是无光。

郑庄公回到郑国,把这事儿讲给大家听了。大夫高渠弥当即就火了:“欺负您不就等于欺负我们吗?”说罢就要带兵杀到东周朝廷。

颍考叔却不同意。臣子攻打天子,于情于理都说不通。

这时大夫祭足出了一个主意。攻打天子肯定不行,但就这样哑巴吃黄连,也有损郑国形象。他建议派兵到东周温城,向他们借粮食。他们不借,那就不够意思了;如果答应借,这边就狮子大开口,让他们借不了兜着走。当然,这一借就是赵小借灯台,一借永不还,总之,目的就是不让周桓王过舒心日子。

郑庄公采纳了祭足的建议。祭足就亲自带兵去操作这事儿。他到了温城,开口向温城守将借粮。

可温城守将不但没有答应他们的要求,甚至连城门都不打开。

祭足也料到了这一着。当时正是夏天,麦子刚好成熟,他就给每个士兵发了一把镰刀,让他们自个儿到麦地里收割。温城守将在城墙上看得分明,却又无可奈何。为什么?打不过人家呗。

到了秋天,祭足又依葫芦画瓢,帮周国收割了一批稻谷。而且跟上次一样,收割的粮食进了自己家的仓库。

周桓王收到消息后勃然大怒,是可忍孰不可忍,他当即就要发兵攻打郑庄公。可周公黑肩站出来问了他一个问题:“大王,我们的军力能够打得过郑军吗?”

周桓王老老实实地说:“打不过。”

黑肩说:“这就对了,我们的军队常年不打仗,根本就不是郑军的对手,现在跟他们打仗无异于以卵击石。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等我们的军队强大起来之后,再算总账不是更好?”

周桓王想了一下,听从了黑肩的话。此事就告一段落。

过了几年,郑庄公不知道哪根筋想通了,居然屁颠屁颠地跑到朝廷来朝拜周桓王。他跟大夫祭足一起,带来了大批的礼物。这在周桓王看来,几乎算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他心里很纳闷,不过还是亲切地会见了郑庄公一行。

这一天阳光灿烂,宾主双方在友好和谐的气氛中展开会谈。

周桓王说,欢迎郑庄公访问首都。郑庄公说,非常高兴再次见到周天子,并有机会听听周天子对世界局势的看法。郑庄公说,他对第一次访问首都的情景记忆犹新。他表示,非常高兴看到周天子身体健康。

开场白之后,宾主双方就气候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周桓王说,今年风调雨顺,气候一片大好。郑庄公说,今年确实是五十年二遇的好年头。周桓王说,贵国粮食收成怎么样?郑庄公说,托周天子的福,粮食大丰收了。

周天子点点头,说:“那好吧,温城的粮食就可以留着我们自己吃了。”

一听此言,郑庄公与随行的祭足只能尴尬地笑笑。

周桓王又说:“这样吧,你们来一趟首都也不容易,待会儿装十车小麦回去,以后再遇上灾年,也不必跑那么远去收割小麦了。”

这番话更是雷得郑庄公、祭足二人外焦里嫩。你可以想象那个场景:两位西装革履的贵族,赶着十车小麦,风尘仆仆地走在大路上……这事儿肯定得上第二天各大报纸的娱乐版头条。

郑庄公跟祭足一回到宾馆,就开始骂娘了。原来,他俩这次来周朝首都,其实是另有目的的。不久前,宋国攻占了郑国小城长葛,想要捉拿在那儿避难的宋国公子冯。公子冯大难不死,逃了出来。郑庄公对此事恨得牙痒痒,但他深知宋国实力雄厚,不是卫国这样的小国可以相比的。这时祭足给他想了一个主意,让他到周朝首都去修好与周桓王的关系,然后郑国就可以借天子的名义,号令诸侯国组成联军去攻打宋国。但现在看来,修好关系的美好愿望完全落空了,自己还遭受了一场羞辱。

这时手下来报告,说周公黑肩派人送了两车绸缎过来。黑肩知道周桓王羞辱了郑庄公,而且还未留他们吃晚饭,就送了两车绸缎,算是宽慰他们。

祭足见了这两车绸缎,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第二天,郑庄公和祭足赶着十车绸缎,高高兴兴地上路了——慢着,不是只有两车绸缎吗?其余的八车从何而来?很简单,祭足将那两车绸缎盖在小麦上,不就成了十车绸缎了吗?

郑庄公一行人在路上吹吹打打,还异常高调地接受了几家媒体的采访,宣称他们这次进京受到了周桓王的亲切会见和热情款待,周桓王还任命郑庄公为联军总司令,联合诸侯攻打宋国。证据呢?喏,这十车绸缎就是证据。在东周初期,绸缎还是一种奢侈品,周桓王一送就是十车,足见他对郑庄公是相当厚待。

人们自然对此深信不疑。

郑庄公假传圣旨,而且还联合了齐国和鲁国攻打宋国,取得了重大胜利。不过,很快此事就被曝光了。

周桓王气得吹胡子瞪眼。也就在这一刻,周桓王产生了要修理郑庄公的念头。

周桓王气呼呼地把周公黑肩叫来,说:“你去准备一下,老子要收拾寤生(郑庄公)那小子了。”

黑肩沉默良久,领命而去。他知道,周郑之间的这场战争终于不可避免地要发生了,任何人都无法阻拦。

周桓王是一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他可以忍受郑庄公不来朝拜,不听号令,甚至可以对郑庄公明偷暗抢粮食这样的行为一笑置之,但绝不允许他假借自己的名义号令诸侯。这是一个天子的底线,谁越过了这个底线,谁就要受到惩罚。

不过,打仗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周朝军队不论是从数量还是从质量上,都远远不及郑军。周桓王只好以天子的名义,向齐、鲁、秦等诸侯国发布动员令,但最后派兵前来支援的只有卫、陈、蔡三个小国家。

周桓王面对这一凄惶局面,只能无语叹息了。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公元前707年,周桓王与卫、陈、蔡三国组成的联军,正式向郑国开火。庞大的战争机器轰隆隆地发动了。

面对甚嚣尘上的四国联军,郑庄公有些心虚了。当时郑国为“千乘之国”,一乘有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叫徒兵,总兵力应该在七万五千人上下,而四国联军在数量上要占优势。更重要的是,从道义上讲,天子讨伐诸侯国,就如同大人收拾顽皮的小孩,小孩是不应该反抗的。郑国在心理上落了下风。

祭足给郑庄公吃了一颗定心丸。他说:“您别怕,别看周桓王来势汹汹,其实他们不过是乌合之众。像陈国、卫国这些都是我们的手下败将,他们一定不会出死力的。”

祭足一言中的。

决战在繻葛(今河南长葛北)打响了。想想那场景,几万号人挥动长戈和矛戟,挤成一团,简直跟过年一样热闹。按照祭足的策略,郑军右路军由大夫曼伯率领,猛攻联军左翼的陈国军队。这陈国军队以前吃够了郑军的苦头,患了“恐郑症”,在郑军面前显得畏畏缩缩,立刻成为联军的死穴。在郑军猛攻之下,他们招架不住,也不顾其他友军,率先逃跑了。他们逃跑也不好好跑,到处横冲直撞,搞得队伍一片混乱,整个左翼就土崩瓦解了。

联军右翼和中军的情形要稍微好一些。毕竟周桓王亲自坐镇,大家都要图表现、争上游。而且周桓王也挥舞着一把大斧子上阵了。不过很显然,他的运气不太好。郑国大夫祝聃在远处看得分明,射了一箭过来,说时迟那时陕,箭在空中划出一道华丽的弧线,正中周桓王肩膀。周桓王“啊”的一声,跌落于地,转眼鲜血就从箭头冒了出来。

天子中箭了,这可不得了。虽然周桓王受的不是致命伤,但此事对军心的影响却是致命的。军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一下就全乱了,联军只好挥动军旗撤退。

这时,郑庄公面前有两条路:追或者不追。周朝时候,打起仗来有一大套礼仪形式,比如要求“明鼓不相诈”,讲究堂堂正正。甚至他们管打仗不叫打仗,叫“观兵”——有点儿小孩子玩游戏过家家的意思。他们规定,胜利者在追击逃跑的敌人时不要超过一百步的距离,跟踪追击不要超过九里,点到为止就好。因此郑庄公考虑再三,最后决定,停止追击联军。

当晚联军回到驻地,周桓王检查伤口,他穿的盔甲比较厚,倒也无甚大碍,只是心理关不好过。好歹自己也是堂堂天子,居然被诸侯手下的一个大夫射伤了,这脸就丢大了。正在郁闷,警卫员来报告,说是郑国大夫祭足来了。

周桓王没好气地说:“他来干吗?给我乱棒赶出去!”

周公黑肩干咳两声,低声说:“大王,这样做不好吧?咱们是礼仪之邦,不能做这些失礼的事情。”

周桓王这才命令让祭足进来。

谁也没料到,祭足是来代表郑庄公向周桓王道歉的。

祭足说:“大王,这事儿其实是一个误会。您带兵来教训诸侯,本来就是天经地义。不过郑庄公手下几个将领不太听话,私自带兵出来抵抗,还伤到您老人家,郑庄公感到非常不安,把他们都炒了鱿鱼,还让我前来,一是向您道歉,二是犒劳联军。郑庄公还说了,您要是赏脸的话,请到郑国都城休息一段日子。”

这一番话说得有理有据,不卑不亢,尽显一个外交家的风范。周桓王也不好说什么了,只能是就坡下驴,撤了。

繻葛之战将东周朝廷的威信丧失殆尽,从此诸侯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甩开膀子拉开了争霸的序幕。而周桓王肩膀中箭的故事则在民间流传下来,几经添油加醋之后,成为相声演员们的保留曲目。

同类推荐
  • 江山铁骑

    江山铁骑

    梦回春秋,书写一张盛世画卷。大人物小人物,是画笔。大故事小故事,是笔画。天地二字,是一张容得下任何颜色的白色画卷。陈石头要用情义二字,以中原儿女脊梁为笔杆,以浩然正气为笔锋,以大人物小人物故事为墨汁。书写四字:“如画江山”!
  • 中国简史

    中国简史

    《中国简史》讲述的正是中华民族5000年文化中的点点滴滴,凡著名历史事件尽收其中。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
  • 这有一只吕奉先

    这有一只吕奉先

    之前有很多人怀疑过我是不是天下第一,然后他们都死了。之前有很多人怀疑过我是不是不忠不义,然后他们都死了。之前有很多人怀疑过我是不是一方统帅,然后他们都死了。之前有很多人怀疑过我是不是有勇无谋,然后,我死了。(很久之前写的小说,发过来试一下)
  • 戏说三国

    戏说三国

    一个浪漫的相遇,一个古玉的赠送,让一个聪明小子穿越三国,带着生存的欲望与返回现代的寄托,勇闯三国,给刘关张公正结拜,为曹操上课,告诉周瑜小子别嚣张,小心提前气死你,可歌可泣的各种奇葩,我们的主角要翻天嘛,就因为一句“我想保护你”。
  • 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

    本书是《中国现代史演义》系列之一:《中国现代史演义》以演义体的形式,叙述了从辛亥革命孙中山缔造共和到今天海峡两岸企盼统一的现状。它把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邓小平历史巨人在百年中国历史上的惊涛骇浪表现的淋漓尽致。该书还展现了当今海峡两岸重要人物的重大活动。这是一本给读者以深思的书。
热门推荐
  • 猫猫大人别傲娇

    猫猫大人别傲娇

    此文未完结,因此号出了些问题,此文现已转,欲看后续章页,请搜索书名:《猫猫大人,傲娇不是好习惯》或笔名:漓音,此文会在那继续更新。感谢各位的支持!
  • lol全职高手异界行

    lol全职高手异界行

    凭借这来自符文大陆的馈赠执掌各系元素;而那无极,疾风终归剑道大途,我是化身传说的全职者,我的敌人终遭毁灭!而当那破碎虚空而来的敌人降临之时,全职者终带来救赎或是尽头?还是弄个群吧。。。612103759
  • 御宠嫡妃

    御宠嫡妃

    她是当朝公主,端庄贤淑,聪慧不凡,不负皇家尊严。她有最高贵的血统,最尊的身份,世人公认最优秀的夫君。然而一日宫倾,父母惨死,幕后凶手却是她的枕边良人。高台面敌,怡然不惧,她含笑点火,以死维护她陈氏之尊,亦为幼弟留一条复仇的暗道。怨气冲天,尘缘未了,她莫名成为了苏家的小姐,可惜虽为嫡,却生母早死,后母歹毒,一个嫡小姐比之庶女都不如。前世不共戴天的仇人,个个身居高位,享尽不属于他们的荣华富贵。她沉静睿智,步步为营,誓要将仇人毙于刀下。原本属于她的东西,她要一点不落拿回来。一念成魔,手染鲜血仍不悔,乾坤大定之时,可有人渡她成佛?
  • 雨愁孤寂

    雨愁孤寂

    我问初恋,什么是痛,他告诉我:对不起就是痛。我问师傅,什么是情,他告诉我:开心便是情。我问他,什么是恨,他告诉我:爱到痴迷便是恨。可是,当我再见他时,对他的感情早就无所谓了,因为不爱也不恨了,更加不会觉得的痛。。。。。我始终漂泊,不会停留。只恨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每一段感情我都努力付出,但是最终遗憾。。。。。
  • 校草的的狂热追求者

    校草的的狂热追求者

    他是帅气的校草,她是从不知减肥为何物的吃货—当她遇见了他,她才知道丘比特的?早就射中了她。阳光帅气的他和渺小的她的爱情故事从此拉开序幕。
  • 南宋初年名相研究

    南宋初年名相研究

    本书是在坐着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完成的,全书通过对南宋初年三位名相李纲、吕颐浩和赵鼎的探讨,主要介绍名宰相的为政思想以及政治经济军事措施,论述了李纲、吕颐浩和赵鼎在南宋建国过程中举足轻重的作用。本书可供南宋历史研究者参考。
  • 五魂天帝

    五魂天帝

    战魂归来,史上最大的动乱将至,一切都不可以改变,而他的崛起是必然还是变数?
  • 神魔时代

    神魔时代

    他是一个丢掉了最心爱妹妹的孤儿!他是掀翻整个杀手界的超级天才!他时而冷血,时而温柔,时而善良时而阴狠。他背负着神秘的使命,最终寻回自我,脚踏三界六道,纵横神魔时代。
  • 仙道剑圣

    仙道剑圣

    大道三千,修行法门无数,唯不朽长生,养天地浩然之气,最为正道。千万年时间飞逝,无数圣人神子,都是以此为自身修行的道理,极力推崇。可是,在这天下间,在这过去、现在、与未来……只有他,不信这些!他所相信的,只有那柄剑……自己手中的那柄剑!世间万物,皆系于一剑之上!
  • 青春小鸟不回来

    青春小鸟不回来

    偶然的结识,两颗失意的心碰撞到一起。苦涩的笑容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在最绚烂的青春年华里,含苞待放的青春,将绽放怎样的风采,然而,半路杀出的程咬金,又是何方神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