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颍考叔同学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孝子,多次被评为郑国十佳道德模范。口才也甚是了得,跟人辩论起来犹如大江东流滔滔不绝,又似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但你可能想不到的是,他还是一位猛将,在战场上的表现甚是彪悍,曾经名列郑国三大名将之首。
我们不妨从头说起。
颍考叔年轻的时候是一个农民,住在颍水边。农民是一个很辛苦的职业,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刀耕火种的奴隶社会后期更是如此。大伙儿出门种田不叫种田,叫“造孽”,上坡挖地不叫挖地,叫“受罪”——意思是说,前辈子做多了坏事,这辈子当农民来还债。因此,颍郡周围的农民干活时都愁眉苦脸,除非颍考叔同学来了,才可以让大家“顿开颜”。
颍考叔难道是小沈阳?
颍考叔当然不是小沈阳,只不过每当他出现在地里田间的时候,总是会发起一场其乐融融的卡拉OK活动,寓“做”于乐,让沉闷繁重的农活儿变得轻松起来。颍考叔扛起锄头,一边除草,一边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春秋时期天还是蓝的,水也是清的,空气里是不含硫化氢的,河里也是可以游泳的,颍考叔心里是舒畅的,于是他就扯起嗓子唱歌。
快乐的心情可以传染,虽然考叔同学的嗓子相当粗糙,而且老是跑调儿,但他一带了头,周围耕种的农民也情不自禁地跟着唱了起来。颍水河畔,就变成了歌声的海洋,煞是热闹。后来颍考叔成名了,这个地方还因此成为郑国的著名风景区——“颍水春耕”。游客想去那儿欣赏“农耕乐”,还得掏钱买五毛钱一张的门票呢。
多年之后,面对子都那张漂亮的脸庞,颍考叔会想起他带着几只野鸟去都城新郑参见郑庄公的那个遥远的下午。那天下午,他成功地说服了郑庄公,并且顺利地跳出农门,做了一位公务员,而且职位还不低,一上任就是大夫,执掌郑国兵权。从此,世界上少了一位快乐的农民,多了一位混迹官场的公务员。但此事福兮,祸兮,还一言难尽呢。
子都是考叔同学的同事,是一个著名的帅哥。多帅?《诗经》里说:“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我们展开联想,就会勾勒出这样一幅场景:一对热恋中的青年男女约定时间地点相会,可女孩子左等右等心上人还没来。后来心上人终于姗姗来迟了,女孩子心里很开心啊,但还是要做出一番嗔怒的样子说:“我等的是子都那样的帅哥,不是你这样的恐龙!”在这里,子都成了帅哥的代名词。
不仅如此,连亚圣孟子都表扬子都长得帅。《孟子》里说,“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你如果不知道居然有子都这样的帅哥,那么孟子都会讥笑你有眼无珠。孟子很少表扬人,他说的话,我们要相信。
据说子都同学上班经常迟到,迟到的理由千篇一律是“堵车”。不是子都每次都这么倒霉,遇到了交通堵塞,而是只要他一出现在大街上,就会因为围观的人太多而造成交通堵塞。
颍考叔与子都的恩怨起源于一杆旗帜。
公元前712年,郑国打算攻打许国。郑庄公派人做了一杆旗帜,上面写着“奉天讨罪”四个大字,意思就是说:这不是我们要为难你们许国,而是你们得罪了老天爷,我们替老天爷主持公道而已。这有点儿进行舆论攻势的味道。这杆旗帜做得相当气派,长一丈二尺,宽八尺,旗杆有三丈三尺高。郑庄公吩咐了,将士里谁要能把这杆旗帜举起来,像寻常一般走动,就任命他为攻打许国的主将,还赏赐他一部战车。
首先上场的是大夫瑕叔盈。只见他举起旗帜,来回走动了一圈,放下来,面不改色。就在大伙儿的鼓掌喝彩声里,一个人高声叫道:“这算什么,我还能把旗帜舞起来!”
说这话的不是别人,正是文人出身的颍考叔同学。大家都晓得他写得一手好字,吟得一口好诗,可没想到他居然还是一位深藏不露的武林高手。说时迟那时快,考叔同学脱掉上衣,一把抓住旗杆,运气在手,呼呼呼地舞了起来。旗帜在空中舒展自如,犹如蛟龙腾空,煞是好看。郑庄公和一干人看得两眼发直,大叫“虎臣”,等他停下来后立刻宣布:战车归考叔同学了。
可还是有人不服气。
就在颍考叔兴高采烈地举起旗帜走向那辆新战车的时候,身后有人叫道:“等等,还有我呢。”
如你所知,这人就是帅哥子都。
颍考叔见来了劲敌,并不停下,反而扛起旗帜拔腿就跑。子都是高干子弟,对于农民出身的颍考叔早就看不惯了,此刻更是怒气冲天,拿起一把方天画戟追过去。两个人就在操场上兜着圈子。郑庄公赶紧叫人把子都喊回来,另外赏赐了一辆战车给他,此事才算了结。
当然,考叔同学压根儿就料想不到,他与子都之间的事情才刚刚开始。
七月,战争打响了。郑庄公任命颍考叔为主将,子都和瑕叔盈为副将,带领大军攻打许国。在当时郑国其实不算大国,但许国比他更小。因此郑国军队势如破竹,迅速逼近许国都城。
考叔同学身为主将,打仗那绝对是身先士卒的。这时候许国军队已经被围困在都城里,动弹不得。于是,这边大伙儿就兴高采烈地围攻,远远看去就“像过年一样热闹”。没多久,颍考叔就杀上了城头。就在这时,在他身后的子都悄悄拉圆了弓箭。他心里清楚,假如颍考叔上了城头,攻占了许国都城,一等功又将被他稳稳当当地收入囊中,这对子都来说,绝对是不可忍受的事情。在喊杀声四起的战场里,子都似乎已经看到了颍考叔立功之后笑得比春风还灿烂的脸……
子都在心里说道:对不起了,颍考叔。你不能怪我,只能怪老天爷生了你,还要生我出来。
子都手一松,那支箭以百步穿杨般的姿势击中了颍考叔的后背,他甚至都没有来得及往后看一眼,就含恨倒在这座即将被他征服的城市前。
颍考叔死后,子都率领大军得胜回朝。果然,一等功就顺理成章地落在了子都身上。郑庄公赏赐给他大把金银财宝,加官晋爵,子都一时风光无限。
过了一段日子,郑庄公请子都过来吃饭。喝了几杯酒之后,郑庄公怀念起从前那位在操场上龙腾虎跃的“虎将”颍考叔,心里甚是难受。如果他不战死在许国,此刻饮酒作乐的,就该是三个人:一名君王,两位左膀右臂,场面该是多么和谐啊。
郑庄公问子都:“颍考叔到底是怎么死的?”
子都哪里想得到过了这么久,郑庄公还会突然提起这件事情。正应了那句老话,做贼心虚,子都一下慌了,吞吞吐吐地说:“这个,我想是被敌人射死的吧。”
郑庄公嗯了一声,举起杯子说:“喝酒喝酒,咱不要为这些小事儿操心了。”
子都一颗砰砰乱跳的心这才安全落地。
但他没有料到的是,老谋深算的郑庄公已经因为他的慌张而开始怀疑他了。自打颍考叔战死之后,各种版本的传言就在坊间流传,其中比较靠谱的一个就是:颍考叔其实是被自己人害死的,这个人就是曾经与考叔争抢过战车、身为高干子弟的帅哥子都。最初郑庄公对这种传言不置一词,他以为,作为一个前途远大的高干子弟,在这样的事情上做手脚,无异于自断前程。
但不幸的是,现在看来,这种传言很可能是真的。
过了几天,郑庄公请了巫师巫婆,杀鸡又杀羊,搞了一个隆重的祭奠仪式,除了祈望忠孝两全的颍考叔同学死后顺利进入天堂之外,还诅咒害死他的人不得好死。大家都知道,当时的科技不发达,人民群众对于封建迷信这一套是相当信服的。这样一来,大伙儿互相疑神疑鬼,全都愁眉苦脸。子都呢,他心里当然雪亮,可也要装出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跟大伙儿一起诅咒那个害死颍考叔的人。
这里穿插一个故事。说是某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居干的,于是,在他看来,这位邻居举手投足都是小偷的范儿。不久他的斧子找到了,再碰到邻居,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偷斧子的小偷。
此刻的子都,就如同这位丢了斧子的人。别人怀疑张三、怀疑李四,他以为他们是在指桑骂槐;别人当着自己提到颍考叔,他以为他们是别有用心;别人在背后开玩笑,他也以为是在讥笑自己。总之,别人不管做什么,他都以为肯定跟自己有关,于是乎,惶惶不可终日的子都陷于崩溃边缘了。偏偏这时颍考叔又回来找他了。
颍考叔脸上还是挂着他的招牌笑容,对子都说:“子都兄,别来无恙啊。”
子都的汗水一下子就淌了出来,他结结巴巴地说:“你……你不是已经死了吗?”
颍考叔说:“是啊,不过黄泉路上少了子都兄做伴,很是寂寞啊,所以我回来邀请子都兄一同上路。”
子都大叫:“我不去!我不去!你快走开!”
颍考叔恶狠狠地说:“你不肯走也得跟我走了。”说罢就伸手过来拉他。子都大惊,想要躲避,可颍考叔迅速地抓住他,一双又黑又瘦的手将他牢牢握住,哪里挣得脱?子都拼命挣扎,终于从梦中惊醒。
子都照了一下铜镜,里面那个曾经风情万种、风流倜傥的美男子面目狰狞,丑陋得自己看了都恶心。子都呆呆地看了铜镜很久,说不出话来。
第二天,子都上朝廷开会,会后他把郑庄公叫到一边,坦白地说:“其实,颍考叔是被我射杀的。您不要再怀疑其他人了。”
说完子都就挥剑自杀了。
郑庄公叹了一口气。这跟他预料的结局一模一样。
《大话西游》里紫霞仙子对至尊宝说:“我猜到了开始,却猜不到结局。”但郑庄公毫无猜中结局的喜悦,心里涌上了无限的惋惜和悲哀。短短几个月时间,他就先后失去了两个最心爱的将领,这无论是对郑国,还是对他本人来说,都是难以估量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