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沟通问题,80%的管理问题实际上都是由于沟通不畅所致,而管理者与员工无法实现顺畅沟通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管理者不懂得保持适当的沉默。
任何人都会有倾诉的愿望,每个员工都有很多“心里话”,但是基于位差的存在,要让一个员工在管理者面前畅所欲言并不太容易,这就要求管理者要善于“倾听”,适当地保持沉默。尤其是在员工遇到了困难,向你打开“话匣子”的时候,管理者一定要竖起耳朵,耐心地听他把心里的“苦水”倒出来。
让我们来看一幕发生在某公司的管理者和雇员之间的交流场景:
小张(雇员):现在的工作状况让我很失望。一切都不如我的预期。
陈经理(管理者):看来你对此已经有不少想法了。说来听听!
小张:噢,生产方面我们已经滞后了一个星期,我们的供货也没有按时到达。我感到陷入困境而不能自助。而且,当我想获得一些帮助的时候,总是不能及时得到……
试想如果这个时候,管理者不去倾听员工到底遇到了什么困难,而只是一味地批评或者下达命令,可想而知这位员工将会多么失望,沟通的效果也一定是糟糕透顶的。也许有很多管理者都有这样的体会,一位因感到自己待遇不公而愤愤不平的员工找你评理,你只需认真地听他倾诉,当他倾诉完时,心情就会平静许多,甚至不需你作出什么决定来解决此事。
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声音是最重要的、最动听的,并且每个人都有迫不及待表达自己的愿望。在这种情况下,友善的倾听者自然成为最受欢迎的人。如果管理者能够成为员工的倾听者,他就能满足每一位员工的需要。如果你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就应该去培养。
日本有句话叫:“能干的上司,就是喜欢听人讲话的强人。”作为企业领导,为了及时掌握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就得特意地先制造谈话氛围。如果你想了解员工,那么你就必须要学会适当的沉默,这样,员工才会把他们内心想要表达的东西表达出来。也许有很多的管理者会主动去找员工沟通,但在沟通时你是否能够适当沉默,给员工留出倾诉的空间呢?
有这样一位企业的老板,他几乎每过一两个月就制造一次机会同部下聊天,喝茶或在一起娱乐,来趁机听取下级的意见,以了解下情。但这位老板有个特点,就是人比较急躁,非常容易早下结论,往往未达到真正的目的谈话就终止了,而他自己也由此得出一个错误的结论。比如他常常听到一半,就说“好了,我知道了”而打断对方的谈话。
所以,半年之后,他感到很困惑,因为许多部下无论他给多少次机会,总不肯和他坐下来认真地详细地谈一次。当他向员工们说“有什么困难,尽管提出来,不必客气”时,员工们总是说:“老板想得很周到,没什么困难。”他又问:“我觉得这个生产计划这样做比较好,你们认为怎样?”下级也总是千篇一律哼哼哈哈地说“很好”,“老板说得对”,“不错”。
长此下去,这位老板感到非常压抑,有一次他忍不住说:“各位对我或对工作有什么不满,不愉快的地方,请当面说出来,我们好好谈谈。”但是员工仍是回答:“没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回答时口气很淡,仿佛一点都不在意的样子。这位老板始终闹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而且那些表面上说“没有什么不满意”的人,往往背后发得牢骚最多,怨气也最大,甚至进公司多年的老员工也是这样。
其实之所以产生这样的问题,最大的症结就是这位老板尚未听完员工的建议,就说“好了,我知道了,就请你今后照这样干”。从表面上看起来,领导似乎很善于接受意见,而且知错就改,不愧为一位好上司,但事实上,员工说出自己的看法往往只是想让领导知道他内心的想法或不满之处罢了,结果这位老板反而增加了员工的心理负担。结果,搞得谈话毫无意义。要想打破这种境况,那么就必须要懂得适当沉默一下,耐心地听员工谈话,给对方一个安心诉说的环境,使员工怨气皆无,安心工作,增进领导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记住,在员工说话的时候,管理者的任务是听,不要中途插话,不要迫不及待地表达自以为是的见解。所以,管理者在和下属沟通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我真的听懂他说的意思了吗?”如果不懂,就请听对方把话说完吧。其实,对管理者来说,听比说更重要,如果下属永远不向你吐露心声,你就永远无法知道他到底在想什么。不知道他心里的想法,管理的工作自然是困难重重。相反,如果你了解了他的心理,当然就可以对症下药,管理起来相对就容易得多。
适当的沉默对于管理者来说并不难。只要管理者多用心一点,在下属说话的时候耐心一点就可以了。沟通的水平直接牵涉管理者的水平问题,在沟通中,管理者要记住的一句话就是:沟通有道,耳朵永远比嘴巴重要。适当地沉默,给员工留出点空间,我们才能了解员工的真实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