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就是,企业的管理者总是按照自己一相情愿的一些想法去要求员工执行,但事情执行后才发现原来他们并没有按照领导的“意图”去执行,效果当然不会很理想,于是,就说员工没有执行力,员工缺乏执行力。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做到有效地沟通。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和信息的交换,是将信息由一个人传达给另一个人,逐渐广泛传播的过程。著名的组织管理学家巴纳德认为:“沟通是把一个组织中的成员联系在一起,以实现共同目标的手段。”没有沟通,就没有管理。管理者如果仅仅把任务下达给员工,却没有跟员工建立起沟通,那么执行势必不会到位。
其实员工能不能执行到位主要是要看管理者如何布置任务。管理者在对员工交代任务时,一定要先把做这件事的意图目的跟执行人说清楚,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做这件事对公司有什么好处,对业绩的增长有哪些帮助。对私营企业来说,一个好的企业管理者,除了应当领导有方,善于决策,有魄力、有胆识,有能力把握全局、指挥运筹,举能任贤,还应该有细致入微的一面。
某机械企业面对作业环境复杂、作业量大、人员众多、任务布置总是不到位的实际情况,实行了“一分钟沟通,三分钟布置”的安全预控管理方法,而且得到了成功验证。
所谓“一分钟沟通,三分钟布置”即管理者通过工前会的工作安排,与所有作业环节的操作人员进行沟通,介绍当天工作环境、作业货种、生产流程等情况,提醒注意事项,强调重要环节,提前做好安全防范工作。与此同时,通过沟通,管理者能够及时了解掌握下属操作人员的身体、思想状况,进而根据生产特点及时调整人员配置。
“一分钟沟通,三分钟布置”是建立在长期开展的培训、考核、建立制度等基础上的。从人员的进岗到上岗,该企业团队严格执行“三级培训”制度,加大现场运行中安全危险源的排查与考核,建立“1+1师带徒”、“值班员现场安全巡视”、“人机配合操作确认”等制度,突出重点,持续开展围绕现场的安全管理活动,推动了该企业实现安全生产。其中“人机配合操作确认”活动定期开展,司机和对口的装卸人员召开座谈会,讨论在装卸过程中装卸人员与司机的配合问题,了解货种装卸特点,掌握安全重点。“一分钟沟通,三分钟布置”同时延伸到企业管理者与员工的工作过程中,通过沟通,达到配合默契的效果。
“一分钟沟通,三分钟布置”工作的开展,增强了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了解,通过思想上的沟通达到“人人讲安全”的目的,逐步营造出温馨、文明的安全生产氛围,解决了企业在任务布置上不能落实的问题,同时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动力。
沟通不良几乎是每个企业都存在的毛病,企业的机构越是复杂,其沟通越是困难。往往基层的许多建设性意见未及反馈至高层决策者,便已被层层扼杀;而高层决策的传达,常常也无法以原貌展现在所有人员面前。因此,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实现良性发展,建立沟通机制、畅通沟通渠道势在必行。
管理者给员工布置任务后,员工一般总是能够比较认真负责地完成。但是往往也会发生这种情况:管理者布置完工作,员工很迅速地回答“我懂了”,管理者为此感到很安心,但结果却出乎管理者的意外。所以,管理者对于员工所说的“我懂了”,应该准确地弄清它的含义,并准备应付的具体措施。通常有几种情况值得注意与借鉴。
首先,有些员工回答的语调诚恳而稳重,值得信赖,可以放心大胆地让他放手开展工作。但平时必须注意观察他的性格,了解他的心理和语言习惯。
其次,有些员工漫不经心,不考虑后果,只因为当时管理者过问而信口回答;到了真正工作时,才发现力不能及,难以应付,所以没有着手去做。对于这种员工,管理者必须给予明确的指示和命令,并严格限定期限,在期限之前严加督促,适当给予一些必要的帮助及鼓励,使他能够较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最后,有些情况下,员工用抗拒的口吻说“我懂了”,语气响亮,态度倔犟,似乎在驳斥管理者的指示方法和内容有问题,因此自己很不服气,甚至平时对管理者很尊敬、很服从的员工也会这样做。这时管理者就应该反省一下自己的命令和指示是否有问题了。自己是否考虑不周,武断地下了指示,员工才如此抗拒?如果是这种情况,员工没有着手去做管理者布置的工作,也不能过于责备他了。管理者下命令给员工时,要考虑员工的心理,一相情愿地下命令,会招致员工的反感和反抗。认识到自己的这一缺点,就应力求改正。
沟通是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在价值取向多元化和性格气质个性化的今天,沟通需要科学的技巧和正确的方法。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加强企业内部的沟通管理,既可以使管理层工作更加轻松,也可以使普通员工大幅度提高工作绩效,同时还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企业执行才能准确到位。